焦點
功耗上限略為提高、無須超頻直上5.5GHz,AMD闡述更多有關Ryzen 7000的相關細節
文.圖/Lucky 2022-05-26 11:50:28
在23號的發表會上,AMD預告了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在單核性能將能提升15%、多核超越對手31%,更親自展示在《東京:鬼線》的遊戲中,處理器的時脈可以達到5.5GHz!而在發表會後的專訪中,AMD的工程團隊為大家講解更多Ryzen 7000處理器的一些核心細節。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Ryzen 7000將需要搭配全新的AM5腳位,透過全新的腳位設計,一些原本在AM4腳位上受到限制的規格也因此能得到解放。AMD表示,Ryzen 7000的TDP功耗將從過去的105W提升到了125W,核心總功耗(PPT)則放寬到170W,對比AM4的142W限制要多出約30W。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Ryzen 7000處理器都會吃上170W,只是放寬功耗上限之後,核心相對就必較不容易遇到功耗瓶頸,多核心的性能也能因此獲得更高的成長,這對於喜愛超頻的玩家來說反而是一大好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是,這一次600晶片不論是哪一個系列都有保留了超頻選項,代表玩家即便使用B650晶片組主機版,也一樣可以為處理器進行超頻,這點比起對手陣營的B系列只能超頻記憶體來說,顯得更具誠意。
然而對於沒有超頻需求的玩家來說,在得知處理器功耗上升的情況下,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散熱設備是否會因此跟不上?關於這一點從AMD在實驗室的測試結果來看,應該是不用太擔心。
AMD發表會展示的16核心Ryzen 7000是他們在4月底所做出的原型產品,在進行效能測試的時候,團隊使用的是280mm的ASETEK水冷,就是由兩顆140mm風扇負責水冷排散熱的中階產品來替處理器散熱。
在這樣條件下,處理器在遊戲或高負載工作中,核心的瞬間最高頻率可以直接落在5.2~5.5GHz之間,換言之,我們在發表會看到的5.5GHz時脈就是處理器預設的爆發時脈,「完全沒有額外超頻」,對比Intel必須出動頂級360mm水冷才能在不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相同的頻率,看起來AMD的Ryzen 7000在發熱問題上應該是沒什麼好擔心的才是。
此外,在新增的通道支援性方面,Ryzen 7000本身將能夠支援28條PCIe 5.0通道,不過實際可使用的通道數量為24條,剩餘的四條官方沒有說明用途,但估計是作為I/O通道,供應給USB 4使用。
而DDR5記憶體的部分,Ryzen 7000也號稱透過自家的Infinity Fabric技術實現與DDR5記憶體1:1對頻,理論上這代表處理器能夠支援更好的記憶體超頻功能,也減少記憶體速度過高發生錯誤造成的突發性當機的問題,但官方並沒有表示所能支援1:1頻率的上限是多少就是了。
再來是本次Ryzen 7000將全面性的加入RDNA 2架構內顯,打破過去Ryzen家族只有少部分型號才有內顯,且通道還被閹割的悲慘顯限制。更重要的是,比起那個因為閹割掉了影像編碼功能而被嫌棄到爆RX 6500 XT,Ryzen 7000的內顯在這部分將會完整保留,就連最新的AV1編碼也能正常進行轉檔輸出呢!
最後就是AMD為Ryzen 7000處理器所加入的Smart Access Storage(SAS)功能,它可以讓處理器直接讀取SSD內的資料,省去過往需要先將資料轉移到系統記憶體RAM中的步驟,大幅度提升遊戲的載入和讀取效率,讓PC能夠如同Xbox Series X/S利用Direct Storage來實現高速啟動遊戲的功能。
事實上SAS本身就是以微軟的Direct Storage所延伸而來的,SAS甚至是直接照搬相同的演算法和API,但差別是,Direct Storage本身只能算是一個軟體驅動功能,而SAS則是存在於處理器內,這代表SAS在功能上有著更高的優先層級,受到其他硬體或系統的干擾因素更低,能夠帶來更低的讀取延遲和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
此外,AMD也知道PC主機的環境不像Xbox那樣是走單一硬體規格,所以SAS技術本身在設計上也是遵循AMD一貫的高度相容性與開放作風,所以並沒有打算特別設計專數API,只是單純的在玩家如果擁有AMD硬體設備的前提下,能夠額外獲得比Direct Storage更好的功能效益,而非是要做出技術獨佔,確保玩家能夠保有更高的硬體搭配自由度。
然而即便如此,SAS技術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存在,玩家使用的SSD硬碟必須是PCIe 4.0或PCIe 5.0通道版本,且對速度有著一定的基本要求,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實際的標準為何,只有說明未來會提供相容性的硬體清單,可能也代表未來會有相關的SSD認證計畫也說不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Ryzen 7000將需要搭配全新的AM5腳位,透過全新的腳位設計,一些原本在AM4腳位上受到限制的規格也因此能得到解放。AMD表示,Ryzen 7000的TDP功耗將從過去的105W提升到了125W,核心總功耗(PPT)則放寬到170W,對比AM4的142W限制要多出約30W。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Ryzen 7000處理器都會吃上170W,只是放寬功耗上限之後,核心相對就必較不容易遇到功耗瓶頸,多核心的性能也能因此獲得更高的成長,這對於喜愛超頻的玩家來說反而是一大好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是,這一次600晶片不論是哪一個系列都有保留了超頻選項,代表玩家即便使用B650晶片組主機版,也一樣可以為處理器進行超頻,這點比起對手陣營的B系列只能超頻記憶體來說,顯得更具誠意。
然而對於沒有超頻需求的玩家來說,在得知處理器功耗上升的情況下,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散熱設備是否會因此跟不上?關於這一點從AMD在實驗室的測試結果來看,應該是不用太擔心。
AMD發表會展示的16核心Ryzen 7000是他們在4月底所做出的原型產品,在進行效能測試的時候,團隊使用的是280mm的ASETEK水冷,就是由兩顆140mm風扇負責水冷排散熱的中階產品來替處理器散熱。
在這樣條件下,處理器在遊戲或高負載工作中,核心的瞬間最高頻率可以直接落在5.2~5.5GHz之間,換言之,我們在發表會看到的5.5GHz時脈就是處理器預設的爆發時脈,「完全沒有額外超頻」,對比Intel必須出動頂級360mm水冷才能在不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相同的頻率,看起來AMD的Ryzen 7000在發熱問題上應該是沒什麼好擔心的才是。
此外,在新增的通道支援性方面,Ryzen 7000本身將能夠支援28條PCIe 5.0通道,不過實際可使用的通道數量為24條,剩餘的四條官方沒有說明用途,但估計是作為I/O通道,供應給USB 4使用。
而DDR5記憶體的部分,Ryzen 7000也號稱透過自家的Infinity Fabric技術實現與DDR5記憶體1:1對頻,理論上這代表處理器能夠支援更好的記憶體超頻功能,也減少記憶體速度過高發生錯誤造成的突發性當機的問題,但官方並沒有表示所能支援1:1頻率的上限是多少就是了。
再來是本次Ryzen 7000將全面性的加入RDNA 2架構內顯,打破過去Ryzen家族只有少部分型號才有內顯,且通道還被閹割的悲慘顯限制。更重要的是,比起那個因為閹割掉了影像編碼功能而被嫌棄到爆RX 6500 XT,Ryzen 7000的內顯在這部分將會完整保留,就連最新的AV1編碼也能正常進行轉檔輸出呢!
最後就是AMD為Ryzen 7000處理器所加入的Smart Access Storage(SAS)功能,它可以讓處理器直接讀取SSD內的資料,省去過往需要先將資料轉移到系統記憶體RAM中的步驟,大幅度提升遊戲的載入和讀取效率,讓PC能夠如同Xbox Series X/S利用Direct Storage來實現高速啟動遊戲的功能。
事實上SAS本身就是以微軟的Direct Storage所延伸而來的,SAS甚至是直接照搬相同的演算法和API,但差別是,Direct Storage本身只能算是一個軟體驅動功能,而SAS則是存在於處理器內,這代表SAS在功能上有著更高的優先層級,受到其他硬體或系統的干擾因素更低,能夠帶來更低的讀取延遲和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
此外,AMD也知道PC主機的環境不像Xbox那樣是走單一硬體規格,所以SAS技術本身在設計上也是遵循AMD一貫的高度相容性與開放作風,所以並沒有打算特別設計專數API,只是單純的在玩家如果擁有AMD硬體設備的前提下,能夠額外獲得比Direct Storage更好的功能效益,而非是要做出技術獨佔,確保玩家能夠保有更高的硬體搭配自由度。
然而即便如此,SAS技術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存在,玩家使用的SSD硬碟必須是PCIe 4.0或PCIe 5.0通道版本,且對速度有著一定的基本要求,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實際的標準為何,只有說明未來會提供相容性的硬體清單,可能也代表未來會有相關的SSD認證計畫也說不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群暉正式推出2025年式2.5GbE NAS!「Synology DiskStation新一代DS225+、DS425+、DS625slim、DS725+、DS925+、DS1525+、DS1825+、DS1825xs+與RackStation RS2825RP+」強勢來襲,全面啟動「Synology 儲存系統硬碟相容性政策」,並邀請硬碟業者參與「AVL相容性清單硬碟認證計畫」
- 曜越推出ATX 3.1金牌認證電源 鋼影TOUGHPOWER GT 1000W/1200W
- InnoVEX 450家新創齊聚 引領全球創新浪潮
- Sony 發表 E 接環 FE50-150mm F2 GM 鏡頭 全球首款達150mm F2
- 工控資安再升級!華碩智慧物聯網榮獲IEC 62443-4-1認證
- 再造進化!華碩、ROG創新出擊COMPUTEX 2025
- 網石歡慶《我獨自升級: ARISE》上市1周年 大規模更新與活動即將登場
- 微軟發佈《2025 工作趨勢指數》報告 揭示「AI 前瞻企業」興起 超過 8 成台灣企業預計於未來 18 個月內導入 Agents Microsoft 365 Copilot 強勢更新 強化下一代 AI 人機協作體驗
- 強力貫穿、寂靜高效,NZXT 全新世代 靜音扇/靜壓扇,水冷/塔散/機殼完全適配,滿足穿透與寧靜的風流渴望!
- Acer Nitro VG240Y P6 電競螢幕 144Hz高刷新升級上市
- Oen應援科技客戶數年增340% 全面推動「應援經濟」發展 A輪募資進度已達70% 將聚焦於雲端金流技術升級與跨市場應用擴展
- 【NielsenIQ/NIQ-GfK_新聞稿】NIQ發布《科技與消費性電子供應鏈與產業分析》預測2025供應鏈動態:關稅政策引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