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風之力加持引爆極致效能表現、地表上最強鷹神降臨,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開箱實測、同場加映UD1000GM PG5電源供應器
文.圖/HAMA 2022-05-20 09:25:25
最近顯示卡的供貨逐漸回穩,終於不再是有名無實的空氣卡了,而且不用再限組裝、限搭機、限單張,大部分型號都能直接入手完全沒問題,至於價格方面也逐步調回原先的售價,等待已久的玩家們終於可以入手來好好打Game了!
若依照玩家們的使用需求與預算,在NVIDIA陣營中的挑選,假使畫質特效全開下,2K、1080P以下較不吃效能的競技類遊戲則選RTX 3060 Ti即可,要3A大作畫質全開基本上選RTX 3070就能應付,而上到4K的話可能就需要RTX 3080會比較能暢玩不Lag,但如果是追求效能至上、要打8K遊戲甚至有重度創作需求的高階玩家們,當然就是要直上具備滿血GA102晶片的旗艦老大哥RTX 3090 Ti囉!
雖說可以看到一些旗艦級的RTX 3090 Ti更是直接用上了一體式水冷來保有頂級散熱效能,但畢竟不是每個玩家都喜歡用上中大型機殼,如果又要搭配如i9-12900K 這類熱情的旗艦級CPU,勢必至少要留個兩組冷排位置,對於一些小機殼來說勢必有些難度,因此對於機殼空間有限的玩家們來說,維持空冷散熱的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依舊是最佳的選擇。
RTX 3090 Ti全面採用最新的PCIe 5.0 16-pin供電設計,因此原廠貼心的隨附一組16-pin to 8+8+8-pin轉接線,若舊電供瓦數已經夠用,就不用再多花預算買新電供,省下一筆荷包。
這次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系列有別於其他型號,整體外觀幾乎是重新設計了一番,儘管維持三風扇配置,但從以往俐落的線條配上銀黑色塗裝改成較為方正的造型,經過整體黑化塗裝以及髮絲紋、線條的造型加持,呈現一股大氣且內斂的低調風格,全身上下更是沒有任何一丁點的RGB燈效,或許會讓一些燈效控們感到稍顯可惜,但這樣低調至上的風格,也確實讓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充斥著一股王者的霸氣感。
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更支援NVIDIA NVLink,對於非常重度的高階玩家來說,若單張RTX 3090 Ti的效能還不夠,可搭配NVLink橋接器連接兩張RTX 3090來做SLI。
在各方面散熱的加持下,金屬強化背板肯定是有搭載的,如此一來更能強化顯示卡結構,進一步防止PCB板彎曲,或是零件掉落時直擊PCB板的悲劇發生,搭配支撐架達到雙重保護,讓顯卡穩穩牢固於主機板上,有趣的是,這金屬背板的造型設計倒是高調了不少,帶有科技感設計的塗裝風格,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尾端帶有超大面積的簍空開孔設計。
即便是空冷散熱,GIGABYTE在散熱能力上依舊是下足了功夫,首先就是三風扇的風之力配置,具備了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風扇設計,透過相鄰風扇採正逆轉的方式,讓兩風扇之間氣流方向一致,減少擾流進而加強風壓達到順向加壓風流效果來提高散熱效率,且當GPU處於低負載、低溫時,風扇也會自動停轉達到0噪音的絕佳寧靜使用體驗。
另外風扇本也用上了升級版獨特刀鋒扇葉,在角度與造型上都精準計算過,搭配葉片上導流溝槽,與普通風扇相比在同轉速下能提供更大的進風量。
從側面更能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厚實的散熱模組,此外更搭載超導熱板&複合式熱管散熱,透過導熱板直接與發熱量最高的GPU以及記憶體晶片接觸,配合8根複合式熱管迅速將廢熱導出至散熱鰭片上,達到極佳的散熱效能。
而最後一項散熱祕訣就是剛才我們在背板看到的超大面積簍空設計,這設計稱之為Screen cooling,我們都知道RTX 30系列有助於短PCB板的加持,讓不少3風扇顯卡尾端因散熱模組較長關係可做開孔簍空設計,而GIGABYTE可以說是把這項特色給最大化,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應該是小編目前看過開孔面積最大的一張,讓更多的風流能直接從背板排出。
而對於需要一併升級電源供應器的玩家,既然都要升級了,那配有最新PCIe 5.0 16-pin電源輸出的電源供應器絕對是最佳選擇,畢竟現在已經可以看到RTX 3090 Ti不管是公版還是各家客製卡都全面採用PCIe 5.0 16-pin,即便目前還沒有要入手RTX 3090 Ti,未來如RTX 40、50等等新顯卡也有望陸續採用PCIe 5.0 16-pin,雖說為了在這過渡期應該都還是會隨附轉接線,但1條PCIe 16-pin線抵2~3條PCIe 8-pin線用,不僅整線方便,外觀也更整齊,何樂而不為呢?
GIGABYTE在電源供應器方面早早就已開始布局,就如這組自家最新的UD1000GM PG5,不僅是千瓦等級,還通過80 Plus金牌認證,於系統50%負載時,依舊能維持90%以上電源轉換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具備PCIe 5.0 16-pin輸出,單組16-pin就能提供高達600W電力,完全就是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最佳拍檔,對於未來才要升級顯卡的玩家也能提早做好準備,再搭配其餘自家周邊,就能組成一台GIGABYTE信仰旗艦PC啦!
GIGABYTE UD1000GM PG5承襲UD系列超耐久的(Ultra Durable)精神,如主要電容採用高品質又穩定的日系電容,內部更增加了散熱鰭片讓散熱效能提升10%以上,剛才所看到的HYB智能靜音風扇使用液壓軸承(HYB)結構等等,都能增加整體產品壽命。
此外,六大保護機制:過電壓保護(OVP)、欠電壓保護(UVP)、過電流保護(OCP)、過功率保護(OPP)、過溫度保護(OTP)、短路保護(SCP),也是一項都沒少,還有10年保固擔保,讓玩家安心長久使用,用到下次換電腦或許都還能繼續沿用呢!
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F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32GB(16GBx2)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
SSD: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UD1000GM PG5
作業系統:Windows 10
硬體設定上,小編透過BIOS將CPU調整到Max Performance Profile並開啟X.M.P.讓記憶體來到DDR5-6400且開啟了Resizable BAR,此外透過技嘉AORUS Engine程式,可即時監控、調整顯卡設定,即便是新手玩家不知GPU要如何超頻才穩定,也可直接按下自動掃描讓程式自動尋找最佳的GPU頻率,經過一輪掃描後,程式自動將Boost時脈拉到1937 Mhz,小邊就以這個設定來做測試。
進跑分測試前,不免俗先來到CPU-Z、GPU-Z來一覽規格資訊,可以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GPU為滿血的GA102晶片,代號GA102-350,擁有完整的10752組CUDA,預設時脈為1560/1905 MHz經過AORUS Engine自動掃描後提高到1592/1937 MHz,記憶體方面搭配的是384 bit 24GB GDDR6X,頻寬可達1008.4 GB/s,Resizable BAR也確定有開啟。
而驗證光追的Port Royal也來到了15,000門檻前,驗證DX11的Fire Strike更是為之驚人,直接突破了43,000大關,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也分別在26,000分、15,000分門檻前了,鷹神雖然低調,但實力果然不同凡響。
而隸屬於NVIDIA RTX 30系列的老大哥,當然也支援自家黑科技NVIDIA DLSS,直接在3DMark實測DLSS效能可以發現在2K解析度下,當DLSS開至Performance模式後,原本68.51 FPS直接翻倍來到145.81 FPS,畫面流暢度大幅提升。
其結果可以發現,鷹神不愧是鷹神,在這7款遊戲中,先暫時撇除《光明記憶:無限》,其餘大作在4K解析度上通通越過及格門檻(60 FPS),2K解析度上更是直接破百FPS,甚至其中幾款作品在1080P上得到200 FPS以上的驚人成績,而回到《光明記憶:無限》的部分,雖說4K沒過門檻(60 FPS),畢竟這遊戲一直以來效能就相當吃重,不過在較主流的2K就可來到88 FPS,1080P也有130 FPS的優秀表現,證明這位老大哥要應付現今絕大部分遊戲都不是問題。
其結果在Blender Benchmark上monster、junkshop、classroom場景分別得到2890/1624/1415分,而Adobe的部分,Photoshop一舉突破1400分,對硬體需求更高的Premiere Pro也得到破千成績,完全滿足了建模、4K影音剪輯需求。
在一小時的極限壓力測試中,CPU約在287.9W上下,一度最大來到316.8W,GPU則是在478.2W,最大來到479.58W,光是這兩項裝備的功耗最高就吃了將近快800W之多,但即便如此UD1000GM PG5依舊是穩定輸出供電,完全是綽綽有餘。
而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GAMING OC 24G不僅效能強大,在GIGABYTE的精心設計下,即便散熱還是空冷,但強大風之力把這張熱情的顯示卡溫度壓制得非常漂亮,說真的除非玩家有額外極限超頻的需求,不然這張低調鷹神就已經相當夠用,且就如小編開頭所提到的,對於一些空間較有限只能塞下一組360冷排的中、小型機殼來說也比較有空間可以安裝。
此外對於需要一併升級電源供應器的玩家,小編也相當推薦GIGABYTE自家這組UD1000GM PG5,即便是12900KF+RTX 3090 Ti兩位功耗怪獸的組合,在各方面測試下,依舊穩定輸出電力,用料保固上也符合中高階電源供應器等級,令人備感安心,加上原生就支援PCIe 5.0 16-pin供電,讓小編僅需一條線材即可滿足RTX 3090 Ti所需電力,拆裝以及整線上真的方便很多,就算目前還不打算入手RTX 3090 Ti,也能在未來入手新顯卡前先做好準備,或許下一代的RTX 40系列就全面採用PCIe 5.0 16-pin也說不定呢。
官方網站:https://www.gigabyte.com/tw
連絡電話:0800-079-800 或 (02)8913-1377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若依照玩家們的使用需求與預算,在NVIDIA陣營中的挑選,假使畫質特效全開下,2K、1080P以下較不吃效能的競技類遊戲則選RTX 3060 Ti即可,要3A大作畫質全開基本上選RTX 3070就能應付,而上到4K的話可能就需要RTX 3080會比較能暢玩不Lag,但如果是追求效能至上、要打8K遊戲甚至有重度創作需求的高階玩家們,當然就是要直上具備滿血GA102晶片的旗艦老大哥RTX 3090 Ti囉!
低調鷹神降臨-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
身為知名御三家之一的GIGABYTE隨著RTX 3090 Ti問世當然也推出一系列版本讓玩家們來選擇,單以RTX 3090 Ti來說,就可選擇具備風之力的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24G以及OC版本,兩張最主要的差異就在核心上的超頻,小編這次要開箱的就是Boost時脈可達1905 MHz的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雖說可以看到一些旗艦級的RTX 3090 Ti更是直接用上了一體式水冷來保有頂級散熱效能,但畢竟不是每個玩家都喜歡用上中大型機殼,如果又要搭配如i9-12900K 這類熱情的旗艦級CPU,勢必至少要留個兩組冷排位置,對於一些小機殼來說勢必有些難度,因此對於機殼空間有限的玩家們來說,維持空冷散熱的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依舊是最佳的選擇。

這次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系列有別於其他型號,整體外觀幾乎是重新設計了一番,儘管維持三風扇配置,但從以往俐落的線條配上銀黑色塗裝改成較為方正的造型,經過整體黑化塗裝以及髮絲紋、線條的造型加持,呈現一股大氣且內斂的低調風格,全身上下更是沒有任何一丁點的RGB燈效,或許會讓一些燈效控們感到稍顯可惜,但這樣低調至上的風格,也確實讓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充斥著一股王者的霸氣感。

在各方面散熱的加持下,金屬強化背板肯定是有搭載的,如此一來更能強化顯示卡結構,進一步防止PCB板彎曲,或是零件掉落時直擊PCB板的悲劇發生,搭配支撐架達到雙重保護,讓顯卡穩穩牢固於主機板上,有趣的是,這金屬背板的造型設計倒是高調了不少,帶有科技感設計的塗裝風格,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尾端帶有超大面積的簍空開孔設計。
即便是空冷散熱,GIGABYTE在散熱能力上依舊是下足了功夫,首先就是三風扇的風之力配置,具備了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風扇設計,透過相鄰風扇採正逆轉的方式,讓兩風扇之間氣流方向一致,減少擾流進而加強風壓達到順向加壓風流效果來提高散熱效率,且當GPU處於低負載、低溫時,風扇也會自動停轉達到0噪音的絕佳寧靜使用體驗。
另外風扇本也用上了升級版獨特刀鋒扇葉,在角度與造型上都精準計算過,搭配葉片上導流溝槽,與普通風扇相比在同轉速下能提供更大的進風量。
從側面更能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厚實的散熱模組,此外更搭載超導熱板&複合式熱管散熱,透過導熱板直接與發熱量最高的GPU以及記憶體晶片接觸,配合8根複合式熱管迅速將廢熱導出至散熱鰭片上,達到極佳的散熱效能。
而最後一項散熱祕訣就是剛才我們在背板看到的超大面積簍空設計,這設計稱之為Screen cooling,我們都知道RTX 30系列有助於短PCB板的加持,讓不少3風扇顯卡尾端因散熱模組較長關係可做開孔簍空設計,而GIGABYTE可以說是把這項特色給最大化,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應該是小編目前看過開孔面積最大的一張,讓更多的風流能直接從背板排出。
RTX 3090 Ti的最佳拍檔-GIGABYTE UD1000GM PG5
這次RTX 3090 Ti在核心以及記憶體都提升的情況下,溫度有了風之力加持不必擔心,不過在功耗上來到450W TDP是無可避免的,官方也建議至少需要850W以上的電源供應器才能餵飽這張旗艦大哥,若CPU更是配上功耗也不低的Intel Core i9-12900KS,加上周遭設備,甚至有超頻需求,這些用途大概要上到千瓦等級的電源供應器會比較保險一些。而對於需要一併升級電源供應器的玩家,既然都要升級了,那配有最新PCIe 5.0 16-pin電源輸出的電源供應器絕對是最佳選擇,畢竟現在已經可以看到RTX 3090 Ti不管是公版還是各家客製卡都全面採用PCIe 5.0 16-pin,即便目前還沒有要入手RTX 3090 Ti,未來如RTX 40、50等等新顯卡也有望陸續採用PCIe 5.0 16-pin,雖說為了在這過渡期應該都還是會隨附轉接線,但1條PCIe 16-pin線抵2~3條PCIe 8-pin線用,不僅整線方便,外觀也更整齊,何樂而不為呢?
GIGABYTE在電源供應器方面早早就已開始布局,就如這組自家最新的UD1000GM PG5,不僅是千瓦等級,還通過80 Plus金牌認證,於系統50%負載時,依舊能維持90%以上電源轉換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具備PCIe 5.0 16-pin輸出,單組16-pin就能提供高達600W電力,完全就是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最佳拍檔,對於未來才要升級顯卡的玩家也能提早做好準備,再搭配其餘自家周邊,就能組成一台GIGABYTE信仰旗艦PC啦!
GIGABYTE UD1000GM PG5承襲UD系列超耐久的(Ultra Durable)精神,如主要電容採用高品質又穩定的日系電容,內部更增加了散熱鰭片讓散熱效能提升10%以上,剛才所看到的HYB智能靜音風扇使用液壓軸承(HYB)結構等等,都能增加整體產品壽命。
此外,六大保護機制:過電壓保護(OVP)、欠電壓保護(UVP)、過電流保護(OCP)、過功率保護(OPP)、過溫度保護(OTP)、短路保護(SCP),也是一項都沒少,還有10年保固擔保,讓玩家安心長久使用,用到下次換電腦或許都還能繼續沿用呢!
鷹神實力見真章-上機實測
鑑賞完鷹神低調的姿態以及它的拍檔後,終於來到了令人期待已久的上機測試環節可以好好鑑識鷹神的真實力了,測試平台方面,小編選用Intel Core i9-12900KF以及自家的Z690 AORUS MASTER主機板等高階裝備,電源供應器當然就是剛才開箱的最佳拍檔GIGABYTE UD1000GM PG5,詳細規格列於下方給各位參考: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F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32GB(16GBx2)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
SSD: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UD1000GM PG5
作業系統:Windows 10
硬體設定上,小編透過BIOS將CPU調整到Max Performance Profile並開啟X.M.P.讓記憶體來到DDR5-6400且開啟了Resizable BAR,此外透過技嘉AORUS Engine程式,可即時監控、調整顯卡設定,即便是新手玩家不知GPU要如何超頻才穩定,也可直接按下自動掃描讓程式自動尋找最佳的GPU頻率,經過一輪掃描後,程式自動將Boost時脈拉到1937 Mhz,小邊就以這個設定來做測試。
進跑分測試前,不免俗先來到CPU-Z、GPU-Z來一覽規格資訊,可以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GPU為滿血的GA102晶片,代號GA102-350,擁有完整的10752組CUDA,預設時脈為1560/1905 MHz經過AORUS Engine自動掃描後提高到1592/1937 MHz,記憶體方面搭配的是384 bit 24GB GDDR6X,頻寬可達1008.4 GB/s,Resizable BAR也確定有開啟。
3DMark
規格資訊驗證完後,首先當然是先來到3DMark測試一輪囉!可以看到在各項旗艦配備加持,再搭配上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於驗證DX12效能的Time Spy上的分數已經超越21,000分,甚至是更嚴峻的Time Spy Extreme也有接近11,000分的表現。而驗證光追的Port Royal也來到了15,000門檻前,驗證DX11的Fire Strike更是為之驚人,直接突破了43,000大關,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也分別在26,000分、15,000分門檻前了,鷹神雖然低調,但實力果然不同凡響。
而隸屬於NVIDIA RTX 30系列的老大哥,當然也支援自家黑科技NVIDIA DLSS,直接在3DMark實測DLSS效能可以發現在2K解析度下,當DLSS開至Performance模式後,原本68.51 FPS直接翻倍來到145.81 FPS,畫面流暢度大幅提升。
PCMark 10
綜合效能就交給PCMark 10來驗證,整體成績得到了相當高的8,809分,其中基礎性能獲得12,013分、生產力則是11,450分,數位創作則是得到最高的13,485分,凸顯了擁有24GB大容量記憶體+升級頻寬後的RTX 3090 Ti在創作者效能上的優勢。FurMark
如小編開箱時所說,GIGABYTE在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散熱下了許多功夫,究竟實際效果如何呢?來用FurMark驗證便能見真章,結果可以發現,經過一小時的燒機測試,顯卡最高溫度僅到66~67度之間,即便是空冷,依舊把RTX 3090 Ti這位大哥的熱情壓制得非常好。遊戲實測
來到遊戲實測階段,小編挑了多款AAA大作來好好考驗鷹神的遊戲效能,設定上老樣子,畫質一律開至預設最高,有光追的話也會開到最高品質,而要是遊戲支援DLSS、FSR也會設定在以畫質為重的Quality或Ultra Quality上,其餘會影響FPS表現的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以及減少延遲等等功能都會關閉來講求公平。其結果可以發現,鷹神不愧是鷹神,在這7款遊戲中,先暫時撇除《光明記憶:無限》,其餘大作在4K解析度上通通越過及格門檻(60 FPS),2K解析度上更是直接破百FPS,甚至其中幾款作品在1080P上得到200 FPS以上的驚人成績,而回到《光明記憶:無限》的部分,雖說4K沒過門檻(60 FPS),畢竟這遊戲一直以來效能就相當吃重,不過在較主流的2K就可來到88 FPS,1080P也有130 FPS的優秀表現,證明這位老大哥要應付現今絕大部分遊戲都不是問題。
創作者測試
作為一張旗艦顯示卡,除了遊戲用途外,也是不少重度創作者們的選擇之一,我們剛才透過PCMark 10已經可以稍微了解到RTX 3090 Ti的創作者效能強大之處,這邊小編再透過Blender Benchmark以及多數人常用的Adobe Photoshop、Premirere Pro來好好驗證創作者效能。其結果在Blender Benchmark上monster、junkshop、classroom場景分別得到2890/1624/1415分,而Adobe的部分,Photoshop一舉突破1400分,對硬體需求更高的Premiere Pro也得到破千成績,完全滿足了建模、4K影音剪輯需求。
OCCT
一路這樣測試下來不僅見證了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的強大性能,好拍檔GIGABYTE UD1000GM PG5也充分支撐了整輪實測,過程中沒有出過任何狀況,小編最後就再針對它用OCCT簡單考驗實力。在一小時的極限壓力測試中,CPU約在287.9W上下,一度最大來到316.8W,GPU則是在478.2W,最大來到479.58W,光是這兩項裝備的功耗最高就吃了將近快800W之多,但即便如此UD1000GM PG5依舊是穩定輸出供電,完全是綽綽有餘。
一次滿足高階玩家與重度創作者們的極致效能
身為NVIDIA家族中的旗艦卡皇,RTX 3090 Ti確實不失所望,在各方加持升級下,不管是跑分、遊戲還是創作者表現都有所進步,尤其在遊戲上即便是近年來逐漸普及的4K解析度,絕大部分AAA級作品上都能提供順暢的畫面表現,不管是追求極致效能的高階玩家還是重度創作者,基本上RTX 3090 Ti能好好滿足這類用戶們需求,預算充裕的前提下,這樣的效能還不滿足,可以裝上兩張做SLI,達到最極致的效能表現。而這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GAMING OC 24G不僅效能強大,在GIGABYTE的精心設計下,即便散熱還是空冷,但強大風之力把這張熱情的顯示卡溫度壓制得非常漂亮,說真的除非玩家有額外極限超頻的需求,不然這張低調鷹神就已經相當夠用,且就如小編開頭所提到的,對於一些空間較有限只能塞下一組360冷排的中、小型機殼來說也比較有空間可以安裝。
此外對於需要一併升級電源供應器的玩家,小編也相當推薦GIGABYTE自家這組UD1000GM PG5,即便是12900KF+RTX 3090 Ti兩位功耗怪獸的組合,在各方面測試下,依舊穩定輸出電力,用料保固上也符合中高階電源供應器等級,令人備感安心,加上原生就支援PCIe 5.0 16-pin供電,讓小編僅需一條線材即可滿足RTX 3090 Ti所需電力,拆裝以及整線上真的方便很多,就算目前還不打算入手RTX 3090 Ti,也能在未來入手新顯卡前先做好準備,或許下一代的RTX 40系列就全面採用PCIe 5.0 16-pin也說不定呢。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官方網站:https://www.gigabyte.com/tw
連絡電話:0800-079-800 或 (02)8913-1377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工控資安再升級!華碩智慧物聯網榮獲IEC 62443-4-1認證
- 再造進化!華碩、ROG創新出擊COMPUTEX 2025
- 網石歡慶《我獨自升級: ARISE》上市1周年 大規模更新與活動即將登場
- 微軟發佈《2025 工作趨勢指數》報告 揭示「AI 前瞻企業」興起 超過 8 成台灣企業預計於未來 18 個月內導入 Agents Microsoft 365 Copilot 強勢更新 強化下一代 AI 人機協作體驗
- 強力貫穿、寂靜高效,NZXT 全新世代 靜音扇/靜壓扇,水冷/塔散/機殼完全適配,滿足穿透與寧靜的風流渴望!
- Acer Nitro VG240Y P6 電競螢幕 144Hz高刷新升級上市
- Oen應援科技客戶數年增340% 全面推動「應援經濟」發展 A輪募資進度已達70% 將聚焦於雲端金流技術升級與跨市場應用擴展
- 【NielsenIQ/NIQ-GfK_新聞稿】NIQ發布《科技與消費性電子供應鏈與產業分析》預測2025供應鏈動態:關稅政策引
- 廣穎電通推出全新「Inspire」microSDXC 記憶卡─專為運動攝影與內容創作而生
- 「全漢 FSP 電源供應器」 台灣製造!「全漢企業」在台灣設立桃三廠,研發、製造MIT世界第一「台灣之光:80 PLUS金牌電源FSP VITA GM MIT、80 PLUS銅牌電源FSP T-Series MIT 系列 全新ATX 3.1電源 製造大樓 生產線 揭秘」現場直擊!
- 宏碁摺疊雙螢幕顯示器 PD243Y E 劃時代震撼上市
- DLSS 加速《鋼鐵之種》、《塔羅斯的法則:重啟》等 6 款新遊戲效能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