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Intel第11代處理器內顯大升級、文書機能否也能打電動?feat MSI MAG B56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文.圖/Lucky 2021-04-09 09:42:48
雖然Intel第11代處理器依然還是那熟悉的14nm+++…製程,但至少在內顯方面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替換掉了那萬年的UHD 600系列內顯,全新的UHD 700系列採用了Intel Xe繪圖核心,在圖像效能上號稱比萬年老內顯強了50%,並且能夠支援4K@60 FPS畫面輸出和AV1硬體解碼,進步的幅度可以說是相當巨大。

此外不同於AMD桌面版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不僅缺貨、還缺內顯,Intel第11代處理器全系列都有提供搭載內顯的型號供大家選擇,在這個一卡難求的時間點上,至少還能透過處理器的內顯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簡單娛樂。

而提到的電腦上的娛樂,自然就避不開電玩遊戲了,這也讓人不免好奇這全新的內顯在這方面的表現,所以本次小邊就要使用微星新推出的中高階主機板MAG B560 TOMAHAWK Wi-Fi來實測「純處理器」的遊戲表現,究竟11代處理器能可以跑得動多少遊戲?又能否成為Intel嘲諷AMD的賣點?就讓我們趕快看下去吧!



MAG B560 TOMAHAWK Wi-F
在驗證新內顯的實際功力之前,就先來檢視一下這次用來作為測試的主角之一:MSI MAG B56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作為搭配Intel 11代處理器的主流定位下,採用B560晶片組當然是玩家好入手的等級,MAG B560 TOMAHAWK Wi-Fi的命名取自軍事武器的「戰斧飛彈」,因此不難看出整張主機板整體的設計相當軍事風,同時鐵灰色的金屬散熱片在一眾非黑即白的主機板世界中,也讓整體視覺更顯獨特。

主機板正面金屬的部分使用鐵灰色的塗漆,在主機板市場上算是相當少見的配色。


在用料上,為了要能夠承受11代處理器瞬間可達200W以上的巨大功耗,主機板使用了使用大面積的散熱片來覆蓋12+2+1相供電,並在電源輸入設計上,除了提供8+4 Pin的CPU電源插槽外,還在主機板底部加入了一個6 Pin的PCIe電源插槽來提供更穩定電力,並在主機板內從夾入2Oz的銅來輔助整體的散熱。

巨大散熱片下面使用了12+2+1相供電。

MOSFET的供電晶片為Renesas的RAA229001

處理器腳位為LGA 1200,能夠相容10代與11代處理器。

CPU的供電插槽為8+4 Pin。

4條記憶體插槽支援微星自家的DDR4 BOOST功能。

右上角配有一組RGB與ARGB插槽,值得注意的是CPU風扇的插槽相當貼近記憶體插槽的位置,使用一些比較大型的散熱器時可能在插入時排線時可能會比較考驗手的靈巧度。(笑

24 Pin電源插槽的一旁配有USB 3.2 Gen1與Gen 2的插孔。


而在擴充性上,順應現在M.2 SSD已算是硬碟安裝上的主流,MAG B560 TOMAHAWK Wi-Fi提供了三組M.2插槽,其中最上方的一組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但也因為如此,廠商在出廠前也特別貼上一張貼紙告知玩家第一組插槽必須搭配第11代Core i5等級以上的處理器才能使用,防止因為處理器和SSD不相容的關係而造成無法辨識的情況產生。

主機板的下半部配有三處M.2 SSD插槽,其中最上方的一組支援PCIe 4.0通道,而最後一組則沒有配置散熱片。

由於並非所有的Intel處理器都支援PCIe 4.0,所以官方有在散熱片上貼上「僅支援使用11代Core i5以上處理器」的貼紙。此外,第一組的PCIeX16有使用金屬鎧甲來強化支撐。

第一組M.2插槽由CPU控制,支援PCIe、SATA模式。

第二組由南橋晶片控制,同樣支援PCIe與SATA模式。

第三組M.2插槽沒有提供散熱片,同時不支援SATA模式。

灰色金屬製南橋散熱片,其底部埋有LED燈,使其具備RGB燈效功能。

打開散熱片後可見到B560晶片組。

RGB燈效示範。


另外主機板的6組SATA 6Gbps插槽在安排上也與傳統主機板均在側邊的方式不太一樣,MAG B560 TOMAHAWK Wi-Fi其中兩組SATA 6Gbps插槽被安排在主機板的右下角,考量到側邊的插槽容易被顯示卡遮擋到,設計在底部的方式能夠讓玩家未來在擴充設備上更為便利,免去重複拆裝顯卡的麻煩。

主機板左下角為音訊插槽和各一組RGB、ARGB插槽與兩組風扇插槽。

音訊晶片為RealTek的ALC897。

下方中央處提供了一組6 Pin PCIe供電插槽和2組USB 2.0。

右下提供了兩組SATA 6Gbps插槽。

還有4組SATA 6Gbps位在右側邊。

環控晶片為NUVOTON的NCT6687D。


最後在I/O與無線連接方面,主機板配置了4組USB 2.0、4組USB 3.2 Gen1 Type A、1組USB 3.2 Gen 2 Type C、HDMI、DP視訊輸出埠、2.5G網路孔、5組3.5mm音源孔和1組S/PDIF光纖輸出埠,無線網路則是支援最新的Wi-Fi 6E,這點在中階B560主機板上算是相當難能可貴。

背面I/O提供了4組USB 2.0(黑色)、4組USB 3.2 Gen1 Type A(藍色)、1組USB 3.2 Gen 2 Type C、HDMI、DP視訊輸出埠、2.5G網路孔、5組3.5mm音源孔和1組S/PDIF光纖書輸出埠,Wi-Fi則能支援最新的Wi-Fi 6E通信標準。


性能實測
本次的性能實測相當特別,小編只安裝了Core i7-11700K處理器而不額外加裝獨立顯示卡,看看在這缺卡潮的狀況下,玩家如果顯卡壞掉又不想加價買顯卡的話,單靠處理器與新升級的內顯本身能夠日常與娛樂上達到什麼樣的表現。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根據內部資訊,Core i7-11700K採8C/16T配置,而內顯的型號則為UHD Graphic 750,但比較特別的是目前最新2.38.0版GPU-Z程式本身沒有辦法辨識內顯的相關資料,必須到官網上手動查閱才能得知內顯相關規格,其基礎頻率被設定在300 MHz,動態最高頻率則為900 MHz。

本次測試的處理器型號為Intel Core i7-11700K,採8C/16T配置。

內顯的資料相當神秘,最新版的CPU-Z、GPU-Z均只能辨識出名稱而無法得到進一步的規格資訊。

根據GPU-Z官網的資料,UHD 750的基礎時脈為300MHz,動態時脈則為900MHz。

單處理器效能方面,Core i7-11700K在CINEBENCH R23的單/多核成績為1540 /14,644分,CPU-Z的成績則為 662.6/ 6350.3,比上一代Core i7-10700處理器要高出一截。

3DMARK中,DX12的Time Spy不足100分,但DX11的Fire Strike還有2300分以上的表現。

與上一代使用UHD 630的Core i7-10700K相比,使用UHD 750的Core i7-11700K在表現上有著驚人的成長。

PCMARK 10的最終總分為5167分,其中在基礎性能上表現最為亮眼,高達10,106分,生產力方面則為6845分,數位創作的得分為5,412分。


遊戲實戰上,所有的遊戲均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等干預FPS表現的選項。

整體來說,即便內顯性能升級了,但要靠內顯遊玩3A大作果然還是過於天方夜譚,就算是使用最低畫質設定,在1080P解析度下都沒有辦法超過30FPS。

至於在線上遊戲方面,雖然內顯的效能還是不足以驅動像是《黑色沙漠》主打畫質的遊戲,但像是《英雄聯盟》這類的遊戲,內顯足以輕鬆撐起1080P解析度的最高畫質設定,甚至能夠在2160P解析度下以中畫質遊玩。

在1080P解析度下,就算是最低畫質設定,FPS值也無法達到30張的堪用等級。

號稱有著線上遊戲最高畫質的《黑色沙漠》在最低畫質下,勉強可在畫面較為簡單的地方遊玩。

《英雄聯盟》在1080P解析度下即使在最高畫質設定下,FPS值可以突破100,表現極為流暢,甚至在2160P解析度的時候,將畫質改為中之後,順暢度也有一定的保證。


最後我們也來看一下內顯在創作方面的表現,由於Photoshop對於圖像性能的依賴較少,所以即使沒有安裝獨顯,整體的成績還是能達1,000分以上,要處理各種修圖基本不是問題,但在Premiere Pro就不同了,畢竟許多影片剪輯的特效都是相當吃重圖形效能的,只靠內顯的話,得分就只有近300而已,這樣成績如果只是上字幕也需還行,但要多加點元素的話,可就得要有相當的心理準備了。

即使只靠內顯,Core i7-11700K依然能夠在Photoshop中取得破千分的成績,但在Premiere Pro中,就只剩284分了。


終於能靠內顯滿足輕度娛樂
微星推出的B56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整體的配置提供了3組M.2插槽和多數廠商只願使用在高階Z590主機板上的Wi-Fi 6E功能,整體設計上可以說是相當全面且均衡,這對於玩家來說當然是相當有誘因的,畢竟不一定得花上大把預算就可以享受到高階版本的絕大多數功能,算是較理想入手的選擇。

至於獨立顯卡的表現上,在MSI其他主機板上小編也有實際介紹與測試過,因此這次小編也利用這片主機板對11代處理器的內顯進行實測,雖然說在效能上自然是無法與獨立顯卡抗衡,但與過去那連線上遊戲的都不太動的UHD 600系列相比,新的UHD 700的效能終於能夠用來滿足輕度的遊戲需求,讓玩家如果一時之間買不到顯卡的話,至少還能透過內顯滿足一定限度的遊戲娛樂需求,如果玩家正打算組機或更新設備,也同樣選擇Intel平台架構的話,那倒是可以考慮一下這款主機板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PCDIY! online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Telegram頻道:PCDIY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