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Zen 3香味爆棚,AMD 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正式登場

文.圖/Lucky、Rex 2020-11-05 22:00:00
從Zen 2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開始能夠對打並且壓制Intel的9代、10代U之後,玩家更期待的是後續接棒的Zen 3架構,這樣的殷殷期盼也在上個月初(10/9凌晨)由蘇媽在發布會上揭開了序幕,終於最新一代的Ryzen 5000系列正式與玩家見面,跨過了4000命名代號的5000系列,除了承載玩家的許多效能期待值之外,也對競爭對手造成了莫大壓力,即便不以工藝製程作為對打的口號、顯然急著要露臉接棒的11代火箭也趕緊補上燃料準備發射了,面對這些,只能套一句玩家掛在嘴邊說的:AMD,真香啊!



D-Day終結、11/5 AMD Ryzen 5000系列正式上市
10/9凌晨的發佈會其實就已經把許多AMD最新一代的Ryzen 5000系列的訊息都曝光了,首波將會先行上陣的共有4款版本:Ryzen 9 5950X、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以及Ryzen 5 5600X,按照慣例,接下來還會有Ryzen 3以及其他版本的推出,有預算考量又想聞香下馬的朋友,可以稍微忍耐一下看之後推出的版本有沒有符合需求的再做決定。

目前第一波推出的共有4款版本


這次的Zen 3架構,採用的是台積電的7nm FinFET製程工藝(TSMC台灣之光),透過Unified 8-core Complex (CCX)、IPC較前一代處理器提升了19%,而且新架構降低了核心與快取間的通訊延遲(Direct Access L3 Cache),而且讓單核心直接存取L3 Cache的數量加倍,每瓦效能也比對手提升高達2.8倍,尤其是後續接著搭配上新一代的Radeon RX6000系列顯示卡達成新3A連線之後,預期將會再更大幅度提升整體的效能表現,光是這些就足以讓玩家甩開對手6年不變的14nm牙膏店的10代處理器了。

透過官方的PDF資料可以知道,目前的Zen 3架構以7nm為主軸、接下來將會按計畫進入到5nm的Zen 4架構(反觀隔壁棚的還沒完全搞定10nm啊~),這裡小編也提供一下正式版本的Zen 3資料讓大家參考,只能說AMD這次的確下了許多功夫,為了提升效能與降低功耗上做了許多的努力。(不當PPT黨XD)

目前推進到Zen 3,接著將進入到5nm的Zen 4架構

最新AMD Zen 3架構一覽

與前代Zen 2架構的主要差異


IPC提升了19%

Performance per Watt提升了2.8X


相較於前代,Zen 3架構採用了更新的2X CCD+cIOD設計,整合了L3 Cache以及透過Infinity Fabric架構技術,大幅提升核心效能,這光是從Cinebench R20的單核與多核實測中就能從數據上得知結果,這也令這次推出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相當值得玩家期待。

採用Zen 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Zen 3的架構轉變比較

採用的是2X CCD+ cIOD設計

光是在Cinebench R20上頭的測試就有很大的數據提升,圖中為單核心效能比較(與前代及對手相比)

Cinebench R20上頭的多核心效能比較(與前代比)


首發2款: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
雖然Radeon RX6000系列的顯示卡(第一波RX6800X、6800兩款)要等到11/18才能上市,新3A平台連線也得等到那時候才能一併公布(NDA),但並不妨礙玩家們先來體驗一下Ryzen 5000系列的這4款新一代處理器的強大效能,廢話不多說,就來看一下處理器的真面目吧!

先說一下,這次曝光的其中的Ryzen 9 5900X和Ryzen 7 5800X這兩款,後續會在為各位端上最高階的Ryzen 9 5950X以及中階代表Ryzen 5 5600X。

這次小編要來讓大家聞香的是Ryzen 9 5900X和Ryzen 7 5800X。


從彩盒外包裝的設計上就仍舊維持AMD Ryzen處理器的慣用風格,刷上髮絲紋設計調性的外盒也稍微的感覺與前一代的質感差異,看來官方想要賦予Ryzen 5000的使命感頗為沉重啊!

這次的4款版本除了Ryzen 5 5600X有搭配附贈一顆Wraith Stealth風扇外,另外3款版本都是單出處理器的模式,所以首波第一批曝光的Ryzen 9 5900X以及Ryzen 7 5800X在彩盒內就是只有CPU以及信仰小貼紙而已囉!看看,就是這兩顆香味四溢的處理器!

除了Ryzne 5 5600X有附贈風扇外,剩下的3款的包裝盒就只有說明書和處理器本體。(圖為Ryzen 9 5900X,另Ryzen 7 5800X包裝亦同)

這就是傳說中的5900X和5800X!


同樣的,Ryzen 9 5900X以及Ryzen 7 5800X仍舊是採用AM4架構,難得官方這一次沒有特別同步推出600晶片組(X670?),除了保留一點武器做為可能的殺手鐧之外,另一點可能也是認為目前的X570/B550晶片組就已經超前規格很多了(對手的400晶片組還是沒有支援PCIe 4.0啊),以同樣腳位、而且先前已經狂推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狀態下,先不動晶片組或許是相較於對手來說更高明的作法!(看看10代一推出,板子全部換一輪,玩家心裡的怒氣值可不低)

不論是目前的500晶片組之外,更前代也是採用AM4腳位的400晶片組也能透過更新BIOS的方式支援使用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真的夠佛心的!

相較於對手隔個2代就換腳位、迫使玩家重新購入新主機板的做法來說,AMD不僅維持AM4腳位設計,且沿用現有主機板就能搭配的做法(更新BIOS即可),顯然佛心太多!

翻到處理器背面,是熟悉的AM4的腳位!

目前可以相容5000系列處理器的晶片組型號。


玩家假使入手新版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也記得要檢查一下主機板廠商有沒有推出對應的BIOS更新,先去下載更新會比較妥當,避免有出現相容性問題等狀況出現。

記得先行至各主機板官網查詢支援的BIOS下載喔


香到爆表、效能實測
對於許多玩家來說,直接上機驗證到底5000系列有多香才是最重點,那就趕緊來瞧瞧實際的測試結果吧!這裡小編也把此次的測試平台配備列述如下,提供大家作為參考:

主機板:ROG Crosshair VIII HERO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
記憶體:G.Skill幻光戟DDR4-3600 8GBx2 (超頻至DDR4-4000)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24GB GDDR6X
SSD:XPG GAMMIX S50 Lite 1TB PCIe 4.0 M.2 SSD
水冷:NZXT Z73
電源:T.T 1275W
系統版本:Windows 10 64bit build 2004

官方這次比較有要求務必要將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版本更新到2004以上,並且使用DDR4-3600以上的記憶體來做測試,所以小編的平台環境也就依此建置,另外,也希望在測試之前,請先確定BIOS是否已經更新到最新版,玩家如果有入手想自行測試的話,也請記得要將更新都完成喔,這樣測出來的數據也會更優秀。

下面就針對實測的部分來討論吧,另外也順便對比一下對手的10代Core i9-10900KF以及自家前一代Ryzen 3900X與3800X的數據,這樣應該更能體現出這一次Ryzen 5000系列的強大到底有多令人感到香味爆棚。

開測了,照慣例先來檢視一下透過CPU-Z的各項資訊吧!

Ryzen 9 5900X採12C/24T的配置。

Ryzen 7 5800X的核心設計為8C/10T


測試的部分,不意外的就從Cinebench R20開始吧,看看這Zen 3架構的表現,不論是5900X或是5800X在單核上的成績都突破600分大關,所以別再說AMD處理器單核效能不彰,那個隔壁棚的老兄,不想比多核就說單核比較重要的、或是成績比不過就說不要看數據要看實際體驗感受的,接下來還有甚麼話好說咧~

至於多核心的部分也是一樣驚人,看看Ryzen 9 5900X都衝破8000分大關了,恐怕這不是現在丟出來11代火箭可以解決的事了!(遠眺隔壁棚、人咧~)

在Cineben R20的部分,小編將現任的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以及Inte陣營的Core i9-10900KF、Core i7-10700KF一同放入比較,可以看到5900X、5800X的單核成績都突破600大關,一改過往AMD處理器只注重多核心表現的傳統。


那最簡單又直接的CPU-Z Bench呢?單核心不用繼續在500多分混戰了,直接衝破600分門檻,看看多核都快破萬的分數,i9-10900KF旁邊涼快去吧!

CPU-Z跑分的部分5900X和5800X在單核心的表現上比Intel Core i9-10900KF還要高出100分左右,5900X在多核心更是衝破9,000分,表現真的非常驚人。


常見的3DMark實測也是一路壓制,基本上光是Ryzen 7 5800X就已經把i9-10900KF扁的不要不要的了。

雖然說3D Mark主要是針對顯示卡進行效能測試,但是從圖中可以看到,在顯卡都是RTX 3090的情況下,處理器還是會些許的影響到跑分的。


看完了基本的跑分程式,接下來就是進入大家最在意的遊戲實測環節,在遊戲測試方面,所有的遊戲階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減少延遲、動態解析度縮放等會影響FPS表現的設定,此外倘若遊戲支援光追和DLSS,則也一律將其設定在最高的畫質選項上。

從下面的多款遊戲實測上,幾乎清一色勝出的Ryzen 5000系列,根本就是香到爆炸!

《全境封鎖2》在1080P、1440P、2160P的FPS表現,可以看到5800X的表現相當接近Core i9-10900KF,而5900X則是在全方勝出。

《刺客教條:奧德賽》在PFS表現上也是由5900X勝出,5800X和10900KF則互有勝負。

《火線獵殺:絕境》方面,5900X在三種解析度下幾乎都勝出10900KF約10 FPS。

最新的《看門狗:自由軍團》能夠支援光線追蹤與DLSS,在這樣的條件下5900X的表現都更為出色,而5800X則和10900KF旗鼓相當。


看完了遊戲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比遊戲更注重CPU效能的創作者測試吧!小編分別選擇創作者非常熟悉的Photoshop、Premiere Pro與Blender進行測試,並且也順邊將Intel Core i9-10900KF也一同納入比較,讓玩家看看新一代處理器在創作方面的「真實效能」表現。

真不知道隔壁棚的看到這樣的數據表現會不會又要改說詞,反正都說不要看分數要看實際體驗,好吧,現在連Photoshop這一堆創作者相關的「實際體驗」通通都被K假的,小編拉板凳、等著看接下來要換甚麼理由跟台詞。

Photoshop的大多數功能都極度依賴CPU,因此玩家能夠從圖中明顯的看出處理器對跑分成績的影響。

Premiere Pro在跑分不光是CPU,連記憶體、顯示卡、SSD都有嚴苛的要求,一般來說能在此項測試跑出400分以上,就已屬中高階等級的了,而Ryzne 9 5900X的成績高達973分,是目前小編測過的最高分。

Blender是測試3D圖像的渲染時間,因此分數越低,代表所花費的時間越少,5900X因為強大的多核心性能,與另外兩顆處理器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最後考量到這兩顆處理器都沒有附贈風扇,且必須使用高階的水冷或塔扇才能壓制住其發熱,因此小編在最後也進行了一小時的燒機供玩家參考,本次散熱器的選擇上是NZXT的Z73水冷,水冷排為的尺寸為360mm,以下是5900X和5800X測試數據。

5900X的一小時燒機的溫度變化。

5800X的一小時燒機所記錄的溫度變化。


全新版Ryzen Master、提供玩家更強火力
隨著新一代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的推出,AMD也一併更新了自家Ryzen Master處理器管理軟體,在新的版本中玩家能夠更全面的看到CPU每一顆核心的運作狀態,並且也提供多組設定供玩家依照不同使用場合做轉換,至於喜愛超頻,熱衷於挑戰處理器性能極限的玩家,Ryzen Master也準備了相當詳細的微調選項讓能夠去精心微調。

Ryzen Master有提供簡易模式,方便玩家查看處理器的主要狀態。

進入進階模式後,玩家連每一顆核心的附載狀態(紅圈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大家關心的實際賣價是多少呢?
在看完以上測試後,各位玩家是不是被香到口水直流,想要立刻入手一顆了呢?雖然說AMD早在發表會上就已經公布了處理器的售價,只是台灣的獨特鬼島匯率,造成處理器產品每一次上市,價格都會變得非常奇特,因此小編就在這邊放上官方售價和某知名通路的售價做為各位玩家努力吃土的目標吧!QAQ

這次推出的4款版本官方報價

原價屋網路商城首波銷售的賣價公布了,包括有各家主機板的搭售方案(11/5資料)


結語
終於在玩家期待已久之後,Zen 3架構總算登場、而且在口水流了一個月之後也正式開賣了,據說現在有貨的門市都已經排隊排到大馬路上了,沒領到號碼牌的就等下一批進貨吧!

想要體驗最強悍的Ryzen 5000系列的高效能風采嗎?還有2顆版本的效能表現即將登場,請鎖定PCDIY!頻道,小編會繼續為玩家上菜~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