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Apple A12Z GPU效能亮眼! 以Rosetta 2模擬x86下,OpenCL效能贏過Ryzen 5 4500U與Core i7-1065G7
文.圖/Johan 2020-07-03 11:12:05
Apple於WWDC 2020發表了macOS Big Sur (v11.0)作業系統,支援ARM與Intel架構的macOS App,並正式宣布將在兩年內從Intel架構轉換至ARM架構,連袂推出內建A12Z Bionic處理器的Mac Mini開發者電腦套件,讓Apple程式設計師有實際機器可以測試將macOS App改編譯成ARM架構後的執行狀況。
那麼跟當今x86架構的輕薄筆電相比呢?這樣的成績是否有比較強?根據網友拿上述的跑分,拿來與內建AMD Ryzen 5 4500U (6 CU)的HP Envy x360 Convertible 15筆電相比,結果其OpenCL為11034分,相較於A12Z (8 CUs)的11315分還慢一點點。看來A12Z的GPU效能(8 CUs, 1GHz),比AMD Radeon Vega GPU (6 CUs, 1.5GHz)表現還好!
該網友 也另拿內建Intel Core i7-1065G7的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3進行相比,其內建Iris Plus Graphics,擁有64 CUs,但在OpenCL下只有獲得11224分,比A12Z的11315分還慢一丁點!看來A12Z的GPU效能(8 CUs, 1GHz),也比Intel Iris Plus GPU (64 CUs, 1.5GHz)表現亮眼!
如果以這樣的態勢來看,目前在iOS、iPadOS已經有非常多的遊戲,以原生ARM架構在Apple處理器上面執行,並具備流暢的畫面來看,相信當ARM版本Mac大舉上市之後,會有更多從iOS、iPadOS移植到macOS平台的3A級遊戲出現!讓玩家在Mac App Store下取得 (或是併入Apple Arcade底下),屆時Steam執行檔也應該會推出純ARM的執行版本。這樣一來,對輕遊戲玩家來說,與其選擇很多遊戲跑起來卡卡的x86筆電搭配Steam平台,不如選擇許多遊戲已經優化且跑起來還滿順暢的ARM Mac筆電搭配Mac App Store平台!
目前的A12Z還是8核心設計,但據悉未來第一款採用ARM架構的Mac正式推出時(預估2021~2022年),將會採用「5nm製程」、12核心的Apple Silicon (可能叫做A13Z或A14Z等),採用8大核的Firestorm核心 (高效能為主) + 4小核的Icestorm核心 (高能效為主),因此屆時將會有更好的CPU與GPU效能表現。
也許2021~2022年之後,就連Office與不少創作者軟體(如Adobe Creative Apps)都推出ARM Mac優化的版本之後,屆時反而基於x86架構的輕薄筆電要小心了!不管是內建AMD Ryzen Mobile還是Intel Mobile Core處理器的Windows 10輕省筆電,到時候有可能都敵不過內建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輕省筆電。因為:論效能,Apple贏;論功耗,Apple也贏,論軟體生態圈,Apple還是贏!
總之,ARM架構處理器一直以高能效特色在行動市場一路吃香,當ARM架構處理器往效能邁進之時,x86筆電的優勢還剩下什麼?會不會輕省筆電都被ARM拿去,而x86只剩高效能電競/創作者/工作站筆電市場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囉!
CPU效能如何? 以Geekbench測試,還是需要加強
雖說以A12Z Bionic處理器的ARM指令集,並透過Rosetta 2來模擬x86指令集,以執行那些x86架構的macOS App的話,業界都預期效能會慢很多。日前就有人以Geekbench CPU Results來搜尋VirtualApple的字樣,此代表以Rosetta 2模式來執行x86 Mac Apps的vCPU模式,結果測得其CPU執行效能,在Geekbench 5 (x86版)的跑分結果可以看到,單核約為830~850分,多核則是2930~2970分,其效能甚至不如內建A12Z的第二代11吋iPad Pro以Geekbench (ARM版)得到單核1115~1125分、多核4640~4680分的執行效果。GPU效能如何? Rosetta模擬x86模式還贏其他x86原生模式!
當然啦!拿Geekbench (x86版本)以ARM模擬x86的方式執行,當然效能不如以Geekbench (ARM版本)以ARM原生執行的效能快!但是有趣的是,既然CPU模擬效果仍待加強,那麼GPU的執行效果如何呢?從Geekbench Browser裡面以Compute為主的測試結果中輸入VirtualApple之後,也能找出以Rosetta 2模式來執行GPU跑分,結果達到11535 (Metal模式)與11389 (OpenCL模式),這樣的成績就與第二代11吋iPad Pro非常接近了,這樣的分數也比內建Intel UHD 630 GPU的MacBook Pro (Core i7/i9)分數表現(5000多分、OpenCL模式)好一倍以上!那麼跟當今x86架構的輕薄筆電相比呢?這樣的成績是否有比較強?根據網友拿上述的跑分,拿來與內建AMD Ryzen 5 4500U (6 CU)的HP Envy x360 Convertible 15筆電相比,結果其OpenCL為11034分,相較於A12Z (8 CUs)的11315分還慢一點點。看來A12Z的GPU效能(8 CUs, 1GHz),比AMD Radeon Vega GPU (6 CUs, 1.5GHz)表現還好!
該網友 也另拿內建Intel Core i7-1065G7的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3進行相比,其內建Iris Plus Graphics,擁有64 CUs,但在OpenCL下只有獲得11224分,比A12Z的11315分還慢一丁點!看來A12Z的GPU效能(8 CUs, 1GHz),也比Intel Iris Plus GPU (64 CUs, 1.5GHz)表現亮眼!
GPU表現亮眼!也許未來5nm製程處理器能打入輕電競筆電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A12Z的GeekBench Compute分數,都是透過Rosetta 2模擬x86指令集之後,搭配Geekbench (x86)所得到之模擬模式下的成績。因此,要是等Geekbench推出ARM版本的Mac App之後,A12Z就可以原生ARM指令集來執行,免透過Rosetta 2,效能還會再提升!如果以這樣的態勢來看,目前在iOS、iPadOS已經有非常多的遊戲,以原生ARM架構在Apple處理器上面執行,並具備流暢的畫面來看,相信當ARM版本Mac大舉上市之後,會有更多從iOS、iPadOS移植到macOS平台的3A級遊戲出現!讓玩家在Mac App Store下取得 (或是併入Apple Arcade底下),屆時Steam執行檔也應該會推出純ARM的執行版本。這樣一來,對輕遊戲玩家來說,與其選擇很多遊戲跑起來卡卡的x86筆電搭配Steam平台,不如選擇許多遊戲已經優化且跑起來還滿順暢的ARM Mac筆電搭配Mac App Store平台!
目前的A12Z還是8核心設計,但據悉未來第一款採用ARM架構的Mac正式推出時(預估2021~2022年),將會採用「5nm製程」、12核心的Apple Silicon (可能叫做A13Z或A14Z等),採用8大核的Firestorm核心 (高效能為主) + 4小核的Icestorm核心 (高能效為主),因此屆時將會有更好的CPU與GPU效能表現。
也許2021~2022年之後,就連Office與不少創作者軟體(如Adobe Creative Apps)都推出ARM Mac優化的版本之後,屆時反而基於x86架構的輕薄筆電要小心了!不管是內建AMD Ryzen Mobile還是Intel Mobile Core處理器的Windows 10輕省筆電,到時候有可能都敵不過內建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輕省筆電。因為:論效能,Apple贏;論功耗,Apple也贏,論軟體生態圈,Apple還是贏!
總之,ARM架構處理器一直以高能效特色在行動市場一路吃香,當ARM架構處理器往效能邁進之時,x86筆電的優勢還剩下什麼?會不會輕省筆電都被ARM拿去,而x86只剩高效能電競/創作者/工作站筆電市場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囉!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RTX 4070規格更新?!傳將擁有更多的CUDA、記憶體容量並維持300W TDP
- 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Xbox遊戲控制器,Xbox Design Lab正式登台
- 僅靠AIO水冷就能達到6GHz?!Intel 13代i7-13700K、i9-13900K超頻數據曝光
- HDD的價格、坐擁4倍的傳輸效能,十銓T-FORCE VULCAN Z SATA SSD開箱動手玩
- NVIDIA RTX 4070 Ti規格曝光,7680組CUDA、400W TDP,效能可媲美RTX 3090 Ti?!
- 最低FPS有顯著提升?!Intel 13代Core i5-13600K、i7-13700K工程版遊戲效能曝光
- 玩家升級有妙招、入手AMD Ryzen 5 5600直接無痛原地效能飆升兼省荷包,vs Core i5-12400
- 6200MT/s超頻達陣!效能輕鬆提升29%,KLEVV DDR5 U-DIMM 16GBx2雙入組記憶體開箱
- 創始版熱到需要三風扇?!傳NVIDIA RTX 40旗艦顯卡將搭載18176組CUDA、48GB記憶體以及800W TDP
- DDR5屁股還沒坐熱、下一世代就準備到來,三星確認DDR6記憶體已在早期研發階段
- 散熱裝甲上身、縱使維持極速也能穩定發揮,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4TB散熱器版開箱實測
- 4顆對2顆還贏不了,Intel Sapphire Rapids-SP Xeon伺服器級處理器測試跑分流出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雅婷3C好康多.玩家收藏.窮人聖物.改裝精品.頂級配備.新奇電腦零組件潮店讓您便宜買好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