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ITX短小精悍、ATX重磅出擊,機殼選購術一網打盡

文.圖/JC 2020-06-29 17:43:06
「機殼」是電腦玩家在組裝電腦時的最後一哩路,也可以說是所有系統的外衣,但它的作用卻不是為了讓系統保暖(這樣可就「代誌大條」了XD!),相反的,機殼的功用在於提供PC系統更多的散熱系統建置,同時也確保玩家能有穩定的擴充空間。

不過,初次踏進電腦領域的玩家,可能時常會聽到市場上大家都在喊著「中塔」、「符合Mini-ITX尺寸」的用語,但實際上它們指的到底是什麼可能會讓初學者感到霧煞煞,畢竟許多商家都會建議玩家以ATX中塔式機殼作為入門的選擇,可難道小機殼真的沒人權嗎?這次就來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在選購機殼時該注意的兩三事。


為何需要幫系統購買機殼

首先要先理解的是機殼的重要性,為什麼建議玩家自組電腦做一般日常使用時搭配機殼,其實像小編這類的電腦玩家在一般測試甚至非工作機使用時,都是直接將系統以「裸機」的形式放在室溫下運行,其他需要的零組件等等也都直接放置在一旁,這麼做的好處是為了方便拆裝,畢竟時常會有不同的零組件需要更換,裸機的話對我們的工作來說是比較方便的,當然會這麼做的也不僅限於我們就是了。

保護內部系統
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組裝電腦絕對是有其必要性,不管是作為工作機也好,還是遊戲機也罷,任何一絲一毫的損傷都有可能對系統穩定性帶來影響,機殼的首要工作便在此:提供保護。

裸機使用的話,當然可以避免因系統藏在機殼內導致內部空間升溫的問題,但也因為直接和外界接觸的關係,長時間使用下是非常容易出現入塵的問題,甚至一不小心也很有可能被任何水滴或是甚至蚊蟲入侵等等,這對於日常使用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縱使新品都有保固也是如此~)。

機殼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內部的PC系統零組件,免受外界塵埃干擾。


而一般市面上的機殼普遍都會採用金屬材質、便宜一點的也至少是塑膠材質製成,但即便是塑料設計,也能為內部的系統零組件帶來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避免系統直接受到外界侵擾,確保整體的穩定性。

系統性散熱架構
另一方面,使用機殼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有系統的建構內部散熱和導流空間,一般來說不管是中塔式機殼還是給小主機板使用的小型機殼,都會建構至少單方向的熱導流系統,像是前吸後排或是垂直風道(由下往上)等等,這樣一來能夠確保系統重要零組件如處理器、顯示卡、甚至SSD周圍能維持涼爽的環境,避免推積廢熱、造成降頻影響效能。

另一方面,多數機殼(尤其是中塔式大小以上)都會提供散熱器安裝空間,可能位於頂部、也可能位於底部或前後,而高階一點的機殼一般來說會直接預先搭載部分散熱裝置如氣冷風扇等等,以便讓玩家能夠不費吹灰之力輕鬆在買到機殼的當下便無後顧之憂。

機殼的好處是能提供預先搭載好的散熱裝置,幫助玩家在擁有機殼的同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先享有簡單的散熱系統。


至於額外提供的散熱器安裝空間則是可能包含氣冷或水冷的彈性空間,不同的機殼因應不同的大小配置會有不同的支援彈性,但一般來說越大型的機殼絕對會有更多的彈性操作空間,玩家除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做氣冷或水冷的搭配以外,機殼內部空間若設計得宜,甚至有機會可以讓玩家搭建開放式的水冷管,可進一步大幅強化系統散熱能力。

簡潔的擴充能力
最後一個使用機殼的重點在於擴充性,雖然擴充性的強大與否主要在於主機板本身是否有足夠的未來升級能力,但機殼的功用在於提供簡潔有力的擴充空間。

舉例來說,現在雖然在儲存空間方面,M.2 SSD已蔚為主流,但多數機殼為了方便玩家操作彈性,仍會規畫空間讓玩家能安裝額外的SATA HDD,數量則是根據機殼大小而定。比起直接以裸機形式外接,SATA HDD硬碟其實更需要的是穩定的安裝空間,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有任何晃動才是上策,因此,機殼提供固定螺絲孔位的SATA HDD安裝空間變成了有效的空間運用,而且視覺上也會更優雅一點。

如果是較大型的機殼,會提供多組HDD擴充安裝位置給玩家做彈性使用。


這邊也可以先賣個關子,其實眼尖的專業玩家們看到這裡也應該已經發現,上述三點其實也已經是選擇機殼時首重的三大元素關鍵點了,不管玩家想要選擇的小型機殼還是中塔式大機殼,這些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機殼的種類:尺寸大小是關鍵

機殼大小的部分,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尺寸為中塔式(mid-tower)和對應ITX主機板大小的版本(mini-tower),另外玩家如果是選擇Intel Xeon或是AMD Threadripper系列甚至伺服器等級處理器的話,主機板普遍來說會對應E-ATX尺寸,這時候一般中塔式機殼就有可能會無法容納、必須選擇所謂的全塔式機殼(full-tower)。不過一方面對應這類處理器的機殼在市場上較非一般主流玩家會做的選擇,二來如果玩家選擇這類機殼的話,通常其他像是ATX、ITX等尺寸大小的主機板都能直接安裝對應,也就不必擔心機殼大小的問題了。

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機殼廠商會推出客製化的設計,像是平面式、抽屜式、甚至特殊外觀機殼等等,這部分畢竟機殼在外觀選擇這方面還是主觀意識較強烈,如果玩家真的在一眼瞬間就決定要走這些客製化機殼的話也並無不可。

一般玩家首選中塔機殼
不過回過頭來,主流選擇的話,一般來說ATX主機板會建議玩家選擇以中塔式機殼作對應,此外也對應Micro ATX主機板尺寸,基本能夠滿足多數玩家的需求。

中塔式機殼(圖右)是建議一般玩家或是初次組裝電腦時,首選的機殼類型,相較於小機殼可以有更多的組裝便利性。


中塔機殼的優點在於內部除了提供ATX主機板的安裝空間以外,也會有更多的彈性空間可以讓玩家安裝比如更多的散熱空間,例如多數機殼都可在機殼頂部或前面板下方安裝多種散熱選項。此外,各式零組件之間的空間也有足夠的距離,可避免各類零組件直接接觸,這樣一來可以強化散熱效果。

中塔式機殼除了主機板位置以外,還有許多額外的空間可以建構散熱系統。


另外,針對初次DIY組裝電腦的玩家來說,中塔式機構設計普遍來說已大致定型,因此,不管是組裝流程還是安裝的簡易度來說,對比小型機殼都會有更佳的彈性,初次自行組裝電腦的話也較不易因為經驗不足導致安裝過程受挫等問題。

小機殼因空間限制的關係,對於初次組裝電腦的玩家來說可能會有些難上手。


不過至於缺點的話也是有的,主要還是在於體積和重量,雖然對比全塔式機殼來說,中塔機殼已經在體積部分縮小許多,但由於必須提供完整的散熱系統空間,加上更彈性的擴充能力等等,因此,整體體積重量上依然不輕。再者,就視覺上來說,中塔式機殼已發展多年,多數市場上的選項往往如出一轍,外觀設計上很難有更多獨樹一職的變化性,除非玩家想要藉由開放或封閉式水冷做更細部的客製化能力,否則中塔式機殼較難展現個人風格。

短小精悍小機殼
另一個近期非常熱門的機殼選項則是主要針對Mini-ITX這種小尺寸主機板所設計的,這類機殼最大的優點自然是能節省玩家桌面空間,輕鬆打造簡潔有力的電腦桌面。同時,小機殼的變化性也比一般中塔機殼還要高出許多,不管是直立式還是橫放,都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視覺上很容易成為一個小巧的精品等級產品,大大提升玩家專業感。

小型機殼因為體積小,加上廠商多將其作為精品來設計,外型上會比中塔式機殼出眾許多。


而近年來隨著ITX類型主機板的效能表現越來越強,傳統玩家會擔心的散熱或供電、甚至整體效能問題已經逐漸消失,即便是小板也能Handle大效能,也因此,小型機殼的問題已經逐漸從「主機板本身硬體能力不足」,轉變成「機殼大小」這個根本問題。

小機殼主要對應Mini-ITX或是Mini-DTX主機板,機身內部空間相對會比較小。


簡單來說,就是小機殼對比中塔式甚至全塔式機殼,提供的散熱空間相對更小,也因此很容易出現散熱不良、導致效能下降的問題。再者,對比中塔式機殼在安裝上已經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可循,多數小型機殼的安裝順序會有些不同,導致安裝過程不易。儘管上述問題對於經驗老到的專業玩家來說是可以輕鬆解決的,但如果是一般玩家或是初次踏進電腦領域的人來說,往往搞定一台ITX機殼組裝就是一整天的事也說不定。

雖然小機殼相對於中塔式機殼較難組裝,但外型設計上卻比許多中塔機殼都還要更有特色。


散熱支援是最大關鍵:空冷、水冷

針對前面提到的關鍵問題,首先是散熱系統的支援,不管是中塔還是小機殼,系統內部的散熱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點。這邊要先說的是,不管是哪一種機殼,玩家們如果有能力、有經驗的話,都是可以自行拉開放水冷管進行散熱的,除非是真的非常小的機殼可能會有些困難以外,多數都是可以自行拉水冷管強化散熱能力。但如果是一般玩家的話,如果不自行拉水冷管的話,最簡單的就是建議採用基本的空冷散熱器或是AIO水冷散熱器。

如果玩家沒有要自行拉水冷管的話,採用空冷或是AIO水冷散熱會是比較簡單的散熱選項。


中塔式散熱系統
以中塔式機殼來看,前文也提到過,這類機殼機構設計已經大同小異,基本上都可支援非常多不同尺寸的空冷或水冷散熱,其中空冷是比較簡單的選項,主要主機板本身有足夠的支援,空冷散熱器是最容易搭建的散熱系統。現階段較高階的中塔機殼在出廠時都會預先幫玩家搭載幾顆散熱風扇做基本系統建構,最常見的是前吸後排的設計,至於風扇的數目就端看廠商的選擇,不過玩家仍是可以做後續的調整。

現在許多較高階的機殼都會預先幫玩家安裝好散熱風扇,確保玩家擁有基本的散熱系統。


前吸後排的導流設計是最常見、同時也是最簡單的選項,除了前吸後排以外,另外還有底吸後排的設計,玩家可以根據這兩種設計方向去做空冷散熱的導流,其實玩家不管是要走怎樣的導流,最終目的都是要讓冷空氣能吸入、並且吹向零組件散熱後,能藉由排氣風扇將廢熱帶走,才是一個完整的散熱系統。

另外,中塔式機殼在散熱方面的優點是彈性足夠,舉例來說,如果已經預先建構好前吸後排的散熱系統,這時如果機殼頂部還有空間(且支援)安裝水冷散熱(或是額外空冷)的話,也是可以藉由水冷散熱進一步強化處理器的散熱能力,一來這樣在視覺上會更美觀些、二來水冷散熱產生的噪音分貝也會比較小一點。

多數中塔機殼都會在機殼頂部提供散熱器安裝支援,確保建立完整的散熱系統。


既然說到處理器散熱,那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塔機殼因為體積較大的關係,在主機板和處理器安裝完畢以後,如果玩家想要選擇空冷散熱的話,由於處理器和側板之間的距離較遠,因此可以容納更多元的空冷散熱器選擇,甚至若是機殼空間允許,想要搭配所謂的塔式散熱器也式可行的;而如果是選擇水冷散熱的話,更大的空間意味著玩家可以更輕鬆的組裝AIO水冷,在水冷管的安排走線上也更有彈性。

小機殼散熱系統
針對ITX等級的機殼,在散熱方面畢竟會有先天的體積大小限制問題,因此在散熱選擇方面就會有些緊湊。

小機殼的散熱系統建構除了單純的空冷前吸後排設定以外,如果是以直立式放置的話,也有可能會採用垂直導流(也就是煙囪效應)的設計,藉由從底部吸冷空氣、吹向內部零組件,並將廢熱從上方排出,這也是一種導流的設計,尤其現階段小機殼以A4大小蔚為主流的情況下,直立式機殼多數都會以垂直導流做設計,其他橫放的小機殼才會以其他散熱系統做建構。

如果是直立式的小機殼,多數時候會採用垂直風道的煙囪效應散熱設計。


另外,ITX小機殼同樣因為空間的關係,撇除自行DIY拉水冷導管,部分時候若機殼大小特別小的話,可能僅能以空冷或是水冷做散熱搭配,甚至部分時候也可能碰上僅支援其中一種散熱手段的機殼也說不定,在散熱能力的限制上也就更多了一些。然而,這並不直接代表「小機殼=散熱差」的邏輯,相反的,如果玩家在內部空間和散熱系統架構得宜的話,小機殼也是可以有非常優秀的散熱能力支援,甚至有可能會比部分散熱架構差的中塔機殼表現更好也說不定。

不過這又回到先前提到的問題,小機殼還是有空間的先天問題,因此散熱系統的架構也會比大機殼還有更多的「眉角」要注意,因此同樣的,小機殼的散熱系統架構對於新手玩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機殼材質也會影響散熱效率
關於機殼散熱能力影響的關鍵,除了機殼本身在散熱方面的支援能力以外,機殼本身的材質使用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散熱能力,尤其在側板的使用上更是重要。

先說機殼本身好了,機殼使用的材質主要會以金屬為主,尤其高階機殼更是明顯,其中尤其又以鋼板和鋁製材質為主,鋼板材質的優點是整體的結構會比較堅固扎實,而且價格會比較親民一些,但缺點則是重量較重,不過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多數材質都已使用鍍鋅板,重量的問題已經逐漸改善不少,玩家在購買時需要仔細確認一下,貴一點的鍍鋅鋼板會比較厚、仲諒還是會重一點;另外,雖然同樣都是金屬材質,鋁製機殼在整體的重量上就會輕上許多,雖然如果是完全採用鋁金屬製作的話,重量還是不輕,不過整體來說相對於鋼板還是會比較容易變形,玩家可以選擇更高階的材質以焊接技術來強化結構,但整體的預算就會增加。

除了機殼本身以外,機殼側板的材質更是容易影響散熱,畢竟是直接和內部零組件面對面的地方。目前機殼在面板這部分主要分為幾種,首先是目前最常見的側透面板,多數會強調以強化玻璃做設計,並搭配產品本身的設計做燻黑、黑化、噴砂或是其他視覺效果,最大優點是能在保護內部零組件的同時兼具美觀的功用,側面玻璃意味著可以直接透視到內部零組件,這在現階段許多零組件包含散熱器、顯示卡等都具備RGB燈效的市場來說,透側可說是視覺美觀一等一的設計效果。但在散熱能力上,畢竟因為採用玻璃的關係,基本上使用透側面板的部分會完全和外界隔絕,也就是僅能依靠機殼其他位置進行散熱導流,這多少會降低整體的散熱效果。

側透面板算是目前機殼最常見的側板之一,視覺上非常好看,ATX機殼常見的是單透側。

部分機殼甚至會大量應用側透性質,打造出極具精品質感氣息的產品。


因此,如果玩家最在意的是散熱效果、而非視覺體驗的話,可以選擇側面網孔的面板設計,這樣一來就能最大化內部的氣流導入,可以大幅增加對流效果,強化散熱能力,這對於內部零組件的效能表現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不過缺點就是視覺上來說會比較不好看,不過有捨才有得囉!

另外,比較傳統或是便宜的機殼會以單純的無側透面板,這類型面板就是單純作為保護內部零組件功用,不過如果是高階一點的機殼,如果是以無側透面板做設計的話,也可以預期上方會有一定程度的網孔做簡單對流,抑或是在面板內部會做靜音效果,減少內部如果使用空冷散熱器的話容易產生的噪音分貝影響。

內部空間和彈性支援

說完了外部,接下來聊聊選擇機殼著重的其他重點,也就是內部空間和彈性支援部分,而內部空間這點對於玩家們來說,最大的效能影響關鍵點在於顯示卡的支援,舉例來說,小機殼雖然多數選項都已經支援到全尺寸顯示卡,也就是將近300mm的長度支援,但部分小機殼如果不搭配小尺寸的電源供應器PSU的話(如SFX或SFX-L),基本上仍無法在有限的空間內支援到全尺寸顯示卡,而是必須端看空間的彈性以及零組件的搭配,部分時候需要妥協選擇短版顯示卡做搭配,或是需要犧牲水冷或空冷散熱器的數量來抉擇的。

ATX中塔式機殼的內部配置基本上如圖所示,基本上玩家可以預期多數中塔機殼的內部設計都是以這樣的概念為主。


顯示卡和PSU支援
先說顯示卡這部分,目前市面上主流或高階顯示卡的長度普遍來說會來到300mm以上,因此,中塔式機殼在這方面就沒有支援上的困擾,因多數中塔式機殼因空間足夠的關係,在顯示卡的支援上都非常彈性且足夠,甚至要支援到350mm以上都不是問題,也因此如果是選擇搭配中塔式機殼的玩家,在顯示卡的選擇上可以說是非常隨興,只要預算足夠的話,多數顯示卡長度都是足夠支援的。

不過如果是小機殼的話,玩家在選擇前要先做一些事前功課準備,首先如果確定要選擇小機殼,當找到自己喜歡的小機殼以後,要先確定的是它在顯示卡長度的支援上到什麼樣的地步,藉此去進一步尋找可行的顯示卡選項,避免白花錢,小機殼在零組件的搭配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勞心勞力事須考量,但最終的成就感是非常高的。

玩家選擇機殼之前,要先考慮其他零組件是否能夠輕鬆安裝,尤其顯示卡這個主要效能輸出腳色更是重要。


考量完顯示卡長度以後,小機殼還必須考量電源供應器(PSU)的大小支援,部分小機殼可能會支援到ATX尺寸的PSU,這樣一來就方便許多,一來是ATX PSU選擇多樣、二來是它們的價格也比較便宜。如果小機殼有標明只支援SFX或SFX-L尺寸PSU的話,玩家就必須額外去找這類尺寸的PSU了,現在隨著PSU技術的進步,小尺寸電供其實也有不俗的表現,這點玩家不必擔心,不過相對來說價格就會比較貴了。

至於如果是中塔式機殼的話基本上就不必擔心太多,多數時候它們都會以ATX尺寸PSU作為主流支援,部分也會提供SFX尺寸支援,玩家在零組件的選擇上是相對彈性的。

中塔式機殼多半會以ATX尺寸電源供應器為主,部分小型機殼雖然也支援,但多數時候會以尺寸較小的SFX或SFX-L尺寸為主。


擴充能力也是看點
擴充能力這點,主要針對的是HDD硬碟這部分的支援,雖然目前由於M.2 SSD的普及,原先的HDD甚至SATA SSD已經開始逐漸減少,也因此機殼需要提供額外的HDD擴充安裝位置的需求也開始降低,但多數時候如果是高階一點的機殼,都還是會提供足夠的HDD擴充位置。

舉例來說,中塔式機殼由於空間足夠的關係,在HDD擴充數量上就會非常多且彈性,普遍來說會在放置主機板位置的背面提供兩組2.5”或3.5”的HDD安裝位置、機殼下方放置PSU位置的旁邊還會提供額外的HDD擴充安裝槽,大幅提升玩家未來如果主機板M.2 SSD空間插滿的話,可以簡單快速藉由SATA擴充儲存空間的彈性能力。

至於小機殼的話,如果機殼本身大小太小的話,直接取消HDD擴充位置的也不在少數,但如果體積空間還能應付的話,可能會提供1~2組左右的擴充空間給玩家使用,也是不無小補。只是小機殼對應的普遍來說會是Mini-ITX或Mini-DTX尺寸主機板,這類主機板除非另外有提供額外的M.2擴充能力,否則多數都會僅提供1~2組SSD插槽,如果都插滿了的話,玩家就必須考慮更換更大容量的M.2 SSD或是使用SATA擴充,在儲存空間的彈性上會有些抉擇是需要玩家考量的。

中塔機殼多半會提供許多HDD硬碟安裝槽方便擴充,但小機殼就需要看機殼體積大小是否足夠,部分時候甚至部提供擴充的也有。


前面板I/O彈性
接下來我們要聊到機殼前面板的I/O彈性問題,的確,如果說到電腦I/O彈性,大家都會最直接的聯想到主機板提供的I/O埠,不過多數時候這是為了應付包含像是螢幕(如果有USB-B連接埠需求)、鍵盤滑鼠、甚至耳機這類一旦接上以後就不容易卸下的周邊使用,另外也包含像是網路埠、以及部分會使用到後置USB-C的周邊器材,然而,這是對應一般中塔式機殼會將主機板I/O放置在機殼後方的情況下而定,但如果機殼本身體積過大或是小機殼將主機板I/O輸出方向旋轉的話,主機板I/O就可能不單單只是位於機殼後方,部分小型機殼甚至可能將主機板I/O朝基底輸出,這樣一來就更加減少需要時常使用主機板I/O的可能,這時候機殼本身面板的I/O彈性支援就十分重要了。

一般來說,如果說主流常見的中塔式機殼,前方I/O面板多數除了電源開關鍵以外,還會有額外提供兩組以上的USB連接埠,而現在因為USB-C連接埠逐漸普及,加上包含Intel和AMD新主機板都已增加前置USB-C連接埠輸出,也因此讓多數機殼正面I/O都會額外提供一組USB-C做彈性使用,這也大大增加了使用便利性,還有像是耳機麥克風孔也是會做前面板輸出的選項之一。

前面板I/O的彈性是否足夠也是選購時的一大看點,玩家可考慮自己的電腦使用習慣來做衡量。


另一方面,如果是小型機殼的話就要端看機殼廠商的設計了,雖然目前USB-C連接埠盛行,但如果因為機殼體積的關係要做犧牲的話,也是有可能前面板僅提供3.5mm耳機孔和USB連接埠的支援而已,但考量到小機殼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省桌面空間,到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這點玩家在選擇上要自行做考量,舉例來說,如果時常有需要將耳機卸下的話,機殼前方提供3.5mm耳機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者是如果常常需要使用隨身碟傳輸檔案的話,前方I/O具備USB-C或是高速的USB 3.0以上的連接埠會是比較不錯的選項,至於連接埠數量的話,自然是越多彈性越好,不過相反的,通常體積大的機殼才會有這樣優秀的彈性就是了。

價格和主觀考量

最後講到價格和機殼的主觀考量,先說主觀考量這件事,說到底,「機殼好不好」在玩家看到機殼的第一眼就已經能夠瞬間決定,畢竟如果沒有特別需要客製化機殼的話,就跟前面提到的一樣:中塔式機殼大部分已經有一貫的設計邏輯,就只差在外觀的不同而已;而如果是想選小型機殼的玩家更是如此,很多時候最決定性的關鍵點除了注重效能的玩家會打量散熱效果以外,更多時候也都是以外觀作為最主要的考慮關鍵,也因此,建議玩家在選購機殼時,可以先以自己的喜好來做篩選:是想要中塔式機殼、還是小型機殼,然後再去針對散熱、擴充、支援彈性等條件去進一步衡量,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殼囉!

要選擇哪一種機殼,其實還是端看玩家自己的喜好決定,沒有最好的機殼、只有最喜歡的機殼。


價格考量層面
另外這邊也要提到一點是很現實的價格層面,雖然機殼往往在玩家組機的菜單中並不包含在六大組機元素之中(因主觀影響較重),但其價格仍有不同等級的級距,像是玩家們如果只是想要單純提供系統簡單的保護能力的話,要在台幣1,000元以內找到並非難事,不過就要考慮它所使用的材質是否穩定,甚至內部用料是否扎實等等。

主流常見的機殼價格普遍來說會坐落在1,000~3,000元台幣之間,多數時候一般玩家可以在這個價錢內找到非常多的機殼產品挑選,要找到喜歡的機殼並不難,尤其中塔式機殼產品更是有一拖拉庫。至於如果是小型機殼的話,一般的產品也能在3,000以內找到不錯的,不過小型機殼往往會走精品風格,因此多半會針對外觀做更多細緻的設計,所以如果是想要找小型機殼的話,可以把預算再往上拉高到4,000元台幣左右做挑選,雖然對比中塔機殼貴了不少,但有些時候是一分錢一分貨。

便宜的機殼在市面上只要花個兩三錢就能找到不錯的。


最後要提醒初次選擇機殼的玩家,如果只是想要短時間打造一台堪用的系統,那麼機殼不必挑選太貴的產品,畢竟後續仍有可能做更換;但如果已經是想要DIY一台可以使用好幾年的電腦系統,雖然機殼好不好看第一眼就已經決定,但機殼品質一定要兼顧,否則就只是虛有其表的造型框架而已。

如果要花萬把塊的話,也是有很多的機殼可選,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喜好做好量。


如果玩家們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機殼人選,就趕盡到商家現場看看有沒有辦法實際確認是否符合需求;如果是初次踏入電腦領域還不確定想要選擇什麼樣的機殼的話,我們這邊也特別針對中塔式機殼和小型機殼做推薦,讓玩家可以了解一下這兩種機殼類型的特色。

中塔式機殼推薦:SilverStone SETA A1

看過了前面的機殼介紹以後,我們找了手邊的一款中塔式機殼SilverStone SETA A1帶大家直接看看內部配置。中塔式機殼一向是許多玩家在組裝電腦時會選擇的系統,雖然體積相對來說會比較大,但其優點也非常多,包含能提供更多的擴充能力、支援性,和完整的散熱系統建構等等,知名零組件廠商SilverStone (銀欣科技)日前推出全新ATX中塔式機殼-SETA A1,採用鋁製面板搭配鋼製機身,讓機殼整體的堅固度大大提升,但機殼採用了優雅的外型設計,視覺上看起來非常簡潔有力。

SETA A1外觀上提供三種配色,分別是傳統的黑鉻色、玫瑰金和銀白色設計,我們這次收到的版本是其中比較特別的玫瑰金配色,在設計上帶有一點潮流質感,同時也能吸引到女性電腦玩家,以下就來帶大家一一開箱看看這款機殼的設計。


鋁面板搭鋼化玻璃側板的時尚外觀
第一眼看到SETA A1時不難被其堅固牢靠的鋁製面板吸引,在正面的前置面板上採用玫瑰金色系,搭配下方的SilverStone商標,簡單但不失大方的形象,相信會贏得許多女性玩家的青睞。而在側面板的部分,則是使用時下滿常見的單面透側設計,並採鋼化玻璃,確保一般日常拆裝和使用時減少破裂的可能。

SETA A1提供三種不同配色:鈦黑、玫瑰金、銀黑。這次收到的是中間的玫瑰金配色,相信會獲得許多女性玩家的青睞。

機殼正面採用極具質感的線條設計,搭配玫瑰金配色,同時在上下邊緣部分還有隱藏RGB燈條提供優雅的視覺效果。

前面板下方放上了SilverStone商標,簡單不失大方。

機殼後方則是可看到包含主機板I/O處、後置散熱風扇排風口、PCIe槽位和電供PSU位置,設計和一般ATX中塔機殼類似。

機身頂部的設計,採用大面積的磁吸式防塵墊,前方則是機殼頂部I/O。

I/O部分包含開關鍵、重啟、3.5mm耳機麥克風孔、USB 3.0 x 2、USB 3.1 Gen 2 Type-C x 1。

磁吸式防塵墊的設計會對應玩家所選顏色做搭配,玫瑰金為白色,銀黑和鈦黑兩者都是以黑色為主。

側面採用鋼化透側玻璃面板,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設計。

另一側則是一般側板,兩側面板都可藉由手轉螺絲輕鬆卸下。

機殼底部除了四角有橡膠穩定,同時中間有防塵網設計。

採前後皆可抽取式設計,方便玩家自行清潔。

將透側面板卸下後就可輕鬆看到處理內部空間囉!


預先搭載導流設計
中塔式機殼的一大特色之一就是散熱系統可以建置的非常完整,且操作彈性大,不過為了省去一般玩家在組裝時還要額外購入風扇的困擾,SETA A1在機殼前方已經預先搭載兩顆200mm吸氣風扇,同時在後方也提供一組120mm排氣風扇,藉由前進後出的導流設計直接先幫玩家做好有效散熱。

SETA A1藉由前進後出的散熱系統,確保玩家初次組裝和日常使用時都能擁有良好的基本散熱能力。

卸下前面板即可看到前方搭配的兩組200mm吸氣風扇。

採用的是SilverStone自家的風扇組。

前面板內側另有防塵網設計,確保內部空間的清潔。

可看到前置I/O的線材已經預先幫玩家整線完畢,是滿貼心的地方。

機身後方則是另有提供一顆120mm排氣風扇做導流,確保玩家獲得SETA A1時就能擁有基本的散熱能力。


完整的絕佳相容性
SETA A1在內部空間配置上,因中塔式的彈性設計,使其能夠擁有絕佳的相容性,主機板可支援ATX、Micro-ATX、Mini-ITX等尺寸規格,顯示卡的部分則是可以支援到最長350mm,基本上已經足夠應付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顯示卡長度,而CPU散熱器部分高度可支援到175mm,多數塔散也能夠輕鬆安裝,也讓玩家在組裝時可以有更多的彈性配置。

SETA A1內部空間一覽,內部也提供了安裝用的螺絲和束帶,另有提供獨立的RGB燈效控制器可以藉由SATA和主機板安裝使用。

控制器提供共4組5V ARGB針腳,方便玩家建構RGB燈效。

話說回來,主機板部分支援ATX、Micro-ATX、Mini-ITX等尺寸規格,顯示卡的部分則是可以支援到最長350mm。


另外,在散熱的支援度上也有不錯的表現,眼尖的玩家看到剛才前置面板的部分已經可搭載兩顆200mm風扇就可知道,SETA A1提供豐富的散熱選擇,雖然後置散熱器空間基本上限制在120mm以內,但其他包含前方和頂部都有非常足夠的選擇,例如氣冷散熱系統下,前面板可提供200mm x2、140mm x2、120mm x3等組合,頂部則是可提供140mm x2或120mm x2的設計,至於要使用水冷散熱的話也不成問題,前面板提供最大360mm水冷排支援、頂部則是最大240mm,玩家要建構完整散熱系統不是夢。

散熱系統方面支援選擇也非常豐富,不管是氣冷(圖左)還是水冷都有非常充足的彈性。

機殼頂部提供140mm x2或120mm x2氣冷散熱、240mm水冷排支援。

前面板可提供200mm x2、140mm x2、120mm x3等氣冷組合,並有最大360mm水冷排支援。


機殼另一側部分卸下後,則是可以看到多數線材都已經先幫玩家預先整理完畢,接下來只需要將PSU和主機板之間的連接線接上並整理後即可開始使用。另外,這一側也可看到提供兩組2.5"硬碟空間,以及下方另有兩組3.5"硬碟擴充能力,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做調整。

將另一側面板卸下以後就可看到SilverStone已預先將前面板I/O線材整理完畢,同時右側和底部都有提供硬碟擴充空間。

右側提供兩組2.5"硬碟擴充。

下方則是有另外兩組3.5"硬碟擴充。

SilverStone官方提供多種不同的搭配組合給玩家參考。


中塔式PC系統完整支援
正如前文所提,其實中塔式機殼一直都是玩家組裝電腦時的首選機殼大小,散熱效果好、彈性空間高是其最大特色,但也因此不免俗的在眾多中塔機殼裡,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外觀設計,也因此SilverStone SETA A1在外觀的線條設計上算是別出心裁,走優雅路線也可以在遊戲玩家和創作者之間吃得開,再者,玫瑰金的配色更是能讓女性玩家也一飽眼福,視覺上來說令人耳目一新。

至於內部空間部分,SETA A1也提供的很有誠意,除了支援主流主機板尺寸規格之外,在散熱部分更是提供多種散熱組合,確保各種玩家都能在炎炎夏日下涼爽的打game,而顯示卡和處理器散熱器的支援也足夠應付市面上多數的散熱器和顯示卡長度,玩家搭配SilverStone SETA A1機殼的話,基本上可以非常彈性的自由調整零組件搭配,獲得視覺、效能兩相宜的PC系統。

產品資訊
廠商名稱:SilverStone 銀欣
產品名稱:SETA A1
廠商官網:https://www.silverstonetek.com/product.php?pid=894
賣場連結:https://www.inpad.com.tw/product.php?act=view&id=4481
市場售價:NT$3,190

小型機殼推薦:SilverStone LD03-AF

看完了ATX中塔機殼介紹後,也來另外看看ITX小機殼的介紹,我們同樣找了手邊的SilverStone LD03-AF為例,小機殼主機正夯,尤其近期Intel和AMD都紛紛推出新主機板的當下,也有越來越多板卡廠們針對ITX推出對應的主機板,在小板的效能和硬體規格越來越完整強大的當下,小機殼主機系統也成為越來越多玩家在組裝PC機殼時的選擇,看準這點,SilverStone去年針對小機身推出全新的LD03機殼,今年再推出散熱升級版LD03-AF機殼,對應Mini-ITX和Mini-DTX主機板尺寸,讓玩家在時尚酷炫的外觀下,還能享有小體積、大效能的高質感外型設計。


三面透光燻黑強化玻璃、小機殼超美學

LD03-AF外觀上給人的第一印象有種家用遊戲主機的設計質感,不禁聯想到新發表的Xbox Series X外觀,不過LD03-AF的外觀在搭配三面透光燻黑強化玻璃的設計下,造型就比遊戲主機還要來的更時尚且酷炫些。除此之外,LD03-AF整體採用黑化的配色下,再藉由獨特的線條搭配,拉出稜角分明的霸氣造型,硬派的外觀設計也是深的許多遊戲玩家的心。

LD03-AF外觀上採直立式設計,搭配三面燻黑強化玻璃,搭配獨特的線條拉出硬派外觀。

底部印有SilverStone金色商標,質感大增,並且在底部做了兼具美感和方便進氣的孔洞設計。

至於上半部則是採用同樣的線條做呼應,剛硬的線條搭配時尚的質感,視覺上非常有型。

機殼頂部提供前置I/O埠,包含電源開關重啟和一組USB 3.0、耳機麥克風孔和升級後的LD03-AF才有的一組USB Type-C連接埠。

三面透側的其中一面則是採用簡單的黑化設計,簡單不失質感。

相對於LD03,LD03-AF最大的升級是在這側鋼化玻璃上額外的進氣切口和濾網,剛好位於顯示卡的位置。根據SilverStone內部測試數據顯示,這項升級最多可以降低顯示卡溫度攝氏10度。

最後則是機殼後方,這邊同樣可看到散熱孔以及下方的進氣孔。

機殼頂埠上蓋採用獨特線條做視覺效果,可作為整線槽。

底部則是有吸氣風扇,是SilverStone的穿甲彈系列風扇,採用的是垂直風道設計。

散熱系統是從底部吸氣、頂部排氣的方式進行散熱。


硬體支援彈性優
打開機殼看看內部配置,許多玩家都害怕小機殼帶來的空間壓力,但其實LD03-AF在空間的配置上還是做得滿不錯的,給玩家在有限空間內最大空間的彈性。包含處理器支援最高190mm空冷散熱器、最大130mm SFX-L規格的電源供應器,同時顯示卡長度的部分支援到最常309mm,多數顯示卡普遍都能採用,而在硬碟擴充功能部分,則是提供2.5"硬碟兩組或是2.5"和3.5"各一組的搭配。

這邊要提醒玩家的是,顯示卡的部分雖然多數都能安裝,但建議為了確保機殼內部的散熱效果,顯示卡的厚度以不超過雙槽(2 slots)為主,才不會在安裝外蓋時頂到顯示卡,降低其散熱效果。

面板拆裝都是採用一般常見的卡榫設計,只需輕微施力就可把面板卸下。

卸下正面的前面板以後就已經可以看到內部的空間配置了。

主機板安裝於此,採90度旋轉設計,透過煙囪效應達到更高散熱效能。

另外,為了方便玩家自行DIY拆卸,兩側的面板也都是採用SilverStone獨家快拆式卡扣,將其拉起以後就可將兩側面板卸下。

將三面面板都卸下以後的LD03-AF裸機外觀。

這邊提供硬碟擴充空間,支援2.5"硬碟兩組或是2.5"和3.5"各一組。

電供PSU部分支援最大130mm SFX-L規格。

另外這邊也可以看到位於底部的SilverStone穿甲彈風扇。

官方也提供簡單的搭配示意圖。可看到硬碟和電供位置,另外也可搭配水冷排散熱。


特殊出線、利於整線
採用直立式設計的關係,LD03-AF將主機板的I/O埠和顯示卡的影像輸出位置集中在機殼頂端,藉由將具備通風設計的上蓋卸下以後,就可以直接拉線。

藉由機殼頂端的壓力開關可以輕鬆將上蓋抽出。

LD03-AF將機殼主要的連接線配置都集中在頂端,方便小空間玩家也能輕鬆整線。


小機殼也能有大效能

近年來的小機殼都在不斷打破玩家們對於小體積散熱差、擴充能力低的刻板印象,以這次SilverStone的LD03-AF來說,就是一個打破窠臼的例子,在外觀上小機殼一向有著比ATX機殼還有更多的特色外觀,能為玩家的電腦桌,帶來一個具備精品質感氣息的產品,同時在內部規格也能提供完整的支援,不因空間小而受限。

SilverStone仍舊提供LD03-AF大量的彈性應用空間,尤其在小機殼最重視的散熱能力方面也並未手軟,不僅支援最大190mm的空冷散熱器,玩家也可選擇水冷散熱器作對應,側面也有專為顯示卡設計的進氣口。此外,顯示卡長度也支援到309mm,足夠應付絕大多數顯示卡的長度,且在擴充能力方面,也提供兩組硬碟擴充空間,對應未來升級來說,也是十分足夠的。在小主機板效能越來越強大的當下,小機身機殼也跟上腳步,帶來小機身、大效能的最終結果。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SilverStone 銀欣
產品名稱:透徹系列LD03-AF
廠商官網:https://www.silverstonetek.com/product.php?pid=910
賣場連結:https://www.inpad.com.tw/product.php?act=view&id=4971
市場售價:預計NT$4,800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