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Desktop 電競桌機
同樣是華碩信仰,您有更高C/P值得選擇 feat. 打造TUF Gaming GT301夢幻電競主機
文.圖/Lucky 2020-03-17 17:30:23
「TUF GAMING」是華碩開放式產品線的產品系列之一,主要特色是以軍規等級打造,以營造出硬派玩家、軍隊風格的產品形象,同時也在所有產品中都強調其堅固耐用的特性,以便因應不同狂熱玩家的需求。
該品牌演進至今日,他們也推出許多電腦周邊零組件,且所有產品也都強調具有多種防護認證,已成為華碩入門至中高階等級的產品,同樣有著軍規和堅固的特性存在,且同樣具備電競風格,那麼同樣是電競風格的產品ROG與TUF Gaming該怎麼區分、選擇呢?
同樣是電競玩家,難道選擇TUF GAMING就顯得信仰不夠嗎?倒也不然。畢竟TUF GAMING也是針對玩家族群所打造的品牌,提供玩家更多樣化的選擇。以TUF GAMING日前出了一款全新的中塔大小機殼GT301為例,它在外觀、內裝和整體的設計理念上,都打破許多玩家對於TUF GAMING這個產品線的形象,以及其對玩家來說「偏入門」的定位。
只是以目前在市場上來看,TUF電競聯盟推出的產品數目正在逐漸減少,因為華碩開始將TUF GAMING這個產品系列形象獨立出來,以及加上他們自己除了強項主機板以外,也陸續在推出多種隸屬於TUF GAMING自己的電腦零件系列產品,也使得TUF GAMING的整個產品生態圈開始慢慢建立中。
舉例來說,台灣位處於亞熱帶,整年平均氣候屬於有些潮濕的特性,尤其在北部地區更是明顯,電腦系統雖然外觀上有著機殼的保護,但天氣潮濕時,一旦防潮沒有做好的話,濕氣太重也有可能為系統帶來短路的問題,但這點TUF GAMING擁有防潮認證;另一個例子來看,台灣由於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帶上,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全年平均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來約有18,500次、其中有感地震超過1,000次,若系統主機沒做好防撞設計,抑或是內部的零組件沒有防撞認證的話,難保意外不會發生。就這些關鍵來看,其實TUF GAMING更能夠滿足台灣地形和氣候的挑戰。
然而,前文也有提到的一點是,玩家現階段要購買華碩電競產品的話,普遍來說還是會選擇先看ROG的產品,但有趣的是,其實在很多方面TUF GAMING的產品會比ROG還要提供更強的競爭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自然就是現實的價格了。
以這次新推出的GT301機殼來說吧!外觀上它們這次就擺脫了以往認為「迷彩」等於「軍規」的設計風格,轉向更有視覺衝擊感的「繃帶系」和蜂巢狀前面板的組合,整體來說視覺感更強,再者,整個機殼的色系也調整成簡單的鐵灰單色設計,視覺上來說更有質感。不過在內部的部分,則是非常有誠意的提供完整的擴充和散熱系統預先建置,維持TUF GAMING物美價廉、高C/P值的形象。
接下來就直接來看看這次的TUF GAMING GT301機殼的內部設計,小編這次也特別找了許多TUF GAMING系列周邊產品,來打造一款超級硬派風格的電競桌機給玩家們瞧瞧!
為了能夠符合更多玩家的桌面需求,機殼的深度僅有426mm,與一般的文書機的尺寸相仿,並且知道桌面空間不足在影音周邊難以放置的痛苦,還特別提供了可拆卸式的耳機掛架,能夠讓玩家能夠將耳機掛在機殼旁,如此一來就不會占用桌面空間了,相當貼心與聰明的設計。上方面板的部分六角形的電源線非常的特別,並準備了2個USB 3.2 Gen 1 (USB 3.0)插孔、一個耳麥孔、燈光控制鍵與重設鈕。
而在散熱方面,TUF Gaming GT301並沒有因為自己採用較小深度的設計而省略散熱,在這方面華碩不僅注重,而且還出手相當闊綽,正面直接安裝好了3顆120mm的ARGB風扇,後方也裝設好了一顆120mm風扇,機殼風扇直接裝好裝滿,一般玩家不用再多花一毛錢買風扇,同時機殼的上方與底部也都設計熱孔,前方、上方與底部也都安置好了防塵濾網。至於對硬體性能要求特別高,需要加大散熱力道的高階玩家,可以在上方額外擴充2顆120mm風扇或是120mm水冷排,亦可將前方的三顆風扇卸下換成最高360mm的水冷排,以其價位和體積大小,在散熱方面可以說是做得相當充分。
即便因為空間的關係,機殼內最大只能塞下ATX尺寸的主機板,可是硬碟空間的擴充上卻能夠一口氣塞下4個2.5吋和2個3.5吋硬碟,所以遊戲可以盡量的載、影片可以盡情的錄,不需要在容量上有後顧之憂。
TUF GAMING X570 PLUS(Wi-Fi)在外觀設計上也是滿滿的軍事風格,黑黃配色和迷彩的細部點綴真的相當的搶眼,在規格上提供了4條DDR4插槽、2組PCI-E 4.0插槽、2個M.2 NVMe插槽與8個SATA接口,要應付絕大多數玩家是足夠的。
後方I/O接口方面,主機板設有4個USB 3.2 Gen 1 Type A、2個USB 3.2 Gen 2、一個USB 3.2 Gen 2 Type C、PS/2鍵盤滑鼠接口、一個Display Port、一個HDMI、一個RJ45網路孔、一個光纖S/PDIF輸出孔、5個音訊輸出插孔和Wi-Fi天線接孔,規格和數量上都相當全面充足。
在細部用料的部分,主機板以6層PCB板打造並使用了14相供電設計,同時為了確保電流的穩定,主機板在電感的部分通過了軍規認證搭配強化耐用度的電容和Digi+ VRM電壓調節模組,讓整個主機板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作為電競導向的主機板,除了不可少的主機板燈效之外,音效的部分也是華碩的也絲毫沒有馬虎,不僅使用了REALTEK S1200A CODEC音效晶片,還為了給予更純淨的音效體驗特製了TUF GAMING AUDIO COVER來屏蔽干擾信號,再配上日製音訊電容與DTS CUSTOM音效技術,給予耳朵優質的音效體驗。
在不拆下前風扇的情況下,GT301能支援水冷排尺寸正是120mm,使得這款水冷排GT301機殼根本就是天作之合。外觀上一樣也是採用TUF Gaming的黑黃配色佐以灰白色迷彩圖樣做點綴,不過因為是TUF Gaming與Cooler Master的聯名款,因此在LOGO的部分就是使用「TUF Gaming Alliance」而非單純的TUF Gaming。
整個水冷散熱器在安裝沒有太大的難度,唯一要比較注意的是RGB燈光在連接上比較特殊,與一般接上主機就能發光的方式不同,玩家必須透過隨附的RGB控制器同時連接主機板和電源供應器才能讓它閃閃發亮,算是比較特別地方,這也算是凸顯組裝要看說明書的重要性(笑)
與TUF Gaming Alliance結盟的記憶體選擇相當的多,從不會發光到閃到讓人睜不開眼的都有,而小編在這邊選擇的是美光的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原因在於它的黃黑配色與水冷風扇、主機板的配色相呼應,組裝起來更有一體感,而且小編手上的剛好是8GB*4套裝版,可以直接將主機板上的記憶體插槽全部插滿,整個信仰爽度更上一層樓。
最後顯示卡的部分則是使用TUF GTX1660 O6G GAMING,以中階顯示卡來說具備6GB GDDR5顯示記憶體的GTX 1660是相當熱門的款式,在眾多顯示卡的品牌中,TUF Gaming秉持的堅固耐用的思維讓顯示卡具備了「IP5X」的防塵能力,並且通過144小時驗證計畫,讓顯示卡可以真真正正的長時間運作,無懼環境和歲月的摧殘。
外觀的部分,顯示卡的正片採用了灰色迷彩的風格,並搭配了別具特色的半透明雙風扇,呼應了華碩今年在許多周邊外觀設計上的思維,側面的部分則一樣是使用了黑配黃的TUF配色。
顯示卡I/O的部分因為是中階顯示卡的關係,僅提供一個DVI、HDMI 2.0b和Display Port 1.4。
不過要在開機之前,還得先把鍵盤滑鼠等周邊裝置連接起來,畢竟空有主機可是什麼也玩不了啊!而在TUF的滑鼠等周邊商品也是相當的豐富的,鍵盤的部分小編選擇了TUF Gaming K7光軸鍵盤,鐵灰色的金屬質感配上柔軟舒適的置腕托,是整個TUF周邊中小編最喜歡的產品。滑鼠和與其搭配的滑鼠墊則是TUF Gaming M3與TUF Gaming P3,一樣使用灰色的粗曠設計,與鍵盤擺在一起真的相當匹配。
有了鍵盤和滑鼠周邊可以準備打怪練功了,不過做在電腦桌前感覺好像還少了什麼?親愛的,因為沒有螢幕啊!TUF Gaming在這部分也是有它的勢力的,而且就在前不久還上市了一款只要萬元出頭就能入手的280Hz的電競螢幕VG279QM,CP值超高當然要立刻入手的一個。進入遊戲之後還是少了什麼?一定是因為缺乏音效玩起來太乾,音效方面小編選擇了TUF Gaming H3,絲滑的畫片與震撼的音效,視覺和聽覺都是無上的滿足,玩累了還可以將耳機隨手往GT301機殼一掛,TUF Gaming不僅CP值高,還很貼心呢!
現在一整套的TUF信仰桌面已經完成了,就讓小編趕緊開機帶大家看看整體的效果吧!主機開機之後,TUF Gaming GT301機殼的三顆ARGB隨即閃耀起來,正面蜂巢狀的開孔減少了燈光亮度,看起來像是遊戲中的武器寶箱,充滿了未知的神祕感,玩家在燈光調整方面光是透過機殼上的燈光控制鍵就足以玩家看得眼花撩亂。
當然既然從機殼、主機板再到滑鼠與鍵盤,只要能發光都來自華碩之手,AURA SYNC燈光同步功能是絕對必要的,玩家可以透過程式自訂機殼、主機板、一體式水冷、鍵盤和滑鼠的燈光,豐富的燈光調節功能保證能夠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硬派風格,最後就讓大家一起來看看入伍TUF Gaming後的電腦桌面是長什麼樣子吧!
而這正是TUF Gaming的一大魅力,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組裝電腦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領到ROG共和國的簽證,但是對於財力的嚴格審核標準使許多玩家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但其實隔壁的TUF Gaming聯盟資格門檻不僅低的很多,福利待遇也相當優渥,裝備外觀兼具獨特性與耐用性,想要展示身分的燈光效果也是一樣不缺,還能夠認識許多不多不同廠牌的盟友,購買裝備能有著來自各方匠人的加護,這樣的聯盟若是心動,就趕快手刀加入吧!
TUF Gaming K7鍵盤 (原價3,490元 特價2,990元)
TUF Gaming H7 Wireless 耳機 (原價3,490元 特價2,690元)
TUF Gaming H5 7.1 聲道耳機 (原價2,990元 特價2490元)
該品牌演進至今日,他們也推出許多電腦周邊零組件,且所有產品也都強調具有多種防護認證,已成為華碩入門至中高階等級的產品,同樣有著軍規和堅固的特性存在,且同樣具備電競風格,那麼同樣是電競風格的產品ROG與TUF Gaming該怎麼區分、選擇呢?
同樣是電競玩家,難道選擇TUF GAMING就顯得信仰不夠嗎?倒也不然。畢竟TUF GAMING也是針對玩家族群所打造的品牌,提供玩家更多樣化的選擇。以TUF GAMING日前出了一款全新的中塔大小機殼GT301為例,它在外觀、內裝和整體的設計理念上,都打破許多玩家對於TUF GAMING這個產品線的形象,以及其對玩家來說「偏入門」的定位。
認識TUF GAMING
在介紹機殼以前,先來聊聊TUF GAMING吧!前文已經有提到,TUF GAMING是華碩另一條電競產品線系列,隨著時間推進,TUF GAMING也推出各式各樣的電競周邊,讓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TUF電競聯盟(TUF Gaming Alliance)
為讓玩家們組裝出滿滿電競風格的電腦主機,華碩和各知名PC電腦零組件廠商合組了一個「TUF電競聯盟」(TUF Gaming Alliance),這些廠商包含像是Antec、Apacer、Ballistix、Cooler Master、Corsair、Deepcool、Enermax、G.Skill、GeiL、ID-COOLING、InWin、Scythe、SilverStone、T-FORCE和XPG等等,當中不乏許多玩家熟知的國內外廠商,而TUF電競聯盟便是由他們一起合作推出的品牌系列,而這部分包含的產品從機殼、電供到散熱器、甚至記憶體等等,TUF電競聯盟推出的產品代表全面的相容性和渾然一體的風格。只是以目前在市場上來看,TUF電競聯盟推出的產品數目正在逐漸減少,因為華碩開始將TUF GAMING這個產品系列形象獨立出來,以及加上他們自己除了強項主機板以外,也陸續在推出多種隸屬於TUF GAMING自己的電腦零件系列產品,也使得TUF GAMING的整個產品生態圈開始慢慢建立中。
TUF GAMING硬派電競
在華碩的官網中目前還能看到關於TUF GAMING Alliance的相關頁面說明,不過其實整個產品線的重點在近年來已經逐漸開始捨棄後方的「Alliance」了,雖然說目前TUF GAMING自己的新品還是會強調有「TUF電競聯盟」的合作關係,不過單純以該品牌推出產品已經逐漸少見,連同TUF GAMING的產品商標也取消了原先的設計,改成全新的形象出擊:硬派電競、軍隊形象巔峰。完整軍規認證
TUF GAMING的產品維持一貫的軍規設計風格,在其多數的產品形象中,不會看到太多高調的設計元素,尤其早期他們的產品更著重在迷彩設計風。同時,在產品內部的整個設計理念,擁有良好的耐用度一直是它們強調的重點,也因此他們的產品都通過了多項耐用測試。舉例來說,台灣位處於亞熱帶,整年平均氣候屬於有些潮濕的特性,尤其在北部地區更是明顯,電腦系統雖然外觀上有著機殼的保護,但天氣潮濕時,一旦防潮沒有做好的話,濕氣太重也有可能為系統帶來短路的問題,但這點TUF GAMING擁有防潮認證;另一個例子來看,台灣由於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帶上,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全年平均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來約有18,500次、其中有感地震超過1,000次,若系統主機沒做好防撞設計,抑或是內部的零組件沒有防撞認證的話,難保意外不會發生。就這些關鍵來看,其實TUF GAMING更能夠滿足台灣地形和氣候的挑戰。
然而,前文也有提到的一點是,玩家現階段要購買華碩電競產品的話,普遍來說還是會選擇先看ROG的產品,但有趣的是,其實在很多方面TUF GAMING的產品會比ROG還要提供更強的競爭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自然就是現實的價格了。
物美價廉的形象樹立
說到底,其實玩家在手頭上有限預算的情況下,自然還是希望能夠買到一方面符合需求、又能兼顧荷包君心情的產品,TUF GAMING產品目前在市場上來說,同樣硬體規格的產品就會比ROG還要便宜個幾千、幾百塊,但這裡有個重點,它們可以說是硬體規格幾乎相同的產品阿!所以基本上玩家不管買ROG還是TUF GAMING都會有相同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TUF GAMING的產品形象更趨近於物美價廉,所以如果玩家們沒有一定非要ROG建構品牌信仰的話,TUF GAMING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產品線逐漸完整
在經過華碩的產品線定調後,TUF GAMING目前已經不只擁有主機板,其他包含機殼、鍵盤、滑鼠、耳機、甚至筆電、主機等等,全都可以看到TUF GAMING的蹤跡,在產品布局的完整度上,其實幾乎要和ROG相同了,而且其實可以看到近期的新品在部分設計質感甚至硬體規格上,也都要和ROG不相上下,對於喜歡這系列的玩家來說,原廠這樣的用心可說是誠意十足。以這次新推出的GT301機殼來說吧!外觀上它們這次就擺脫了以往認為「迷彩」等於「軍規」的設計風格,轉向更有視覺衝擊感的「繃帶系」和蜂巢狀前面板的組合,整體來說視覺感更強,再者,整個機殼的色系也調整成簡單的鐵灰單色設計,視覺上來說更有質感。不過在內部的部分,則是非常有誠意的提供完整的擴充和散熱系統預先建置,維持TUF GAMING物美價廉、高C/P值的形象。
接下來就直接來看看這次的TUF GAMING GT301機殼的內部設計,小編這次也特別找了許多TUF GAMING系列周邊產品,來打造一款超級硬派風格的電競桌機給玩家們瞧瞧!
TUF Gaming GT301機殼開箱
TUF Gaming GT301機殼因為其獨特的外觀,在最近的詢問度可以說是相當高,也讓TUF系列的討論度變得火熱起來,但其實TUF Gaming GT301在設計與打造上外觀只是其中一環而已,做為軍事魂的精悍與豪邁也是這款機殼的一大賣點。為了能夠符合更多玩家的桌面需求,機殼的深度僅有426mm,與一般的文書機的尺寸相仿,並且知道桌面空間不足在影音周邊難以放置的痛苦,還特別提供了可拆卸式的耳機掛架,能夠讓玩家能夠將耳機掛在機殼旁,如此一來就不會占用桌面空間了,相當貼心與聰明的設計。上方面板的部分六角形的電源線非常的特別,並準備了2個USB 3.2 Gen 1 (USB 3.0)插孔、一個耳麥孔、燈光控制鍵與重設鈕。
而在散熱方面,TUF Gaming GT301並沒有因為自己採用較小深度的設計而省略散熱,在這方面華碩不僅注重,而且還出手相當闊綽,正面直接安裝好了3顆120mm的ARGB風扇,後方也裝設好了一顆120mm風扇,機殼風扇直接裝好裝滿,一般玩家不用再多花一毛錢買風扇,同時機殼的上方與底部也都設計熱孔,前方、上方與底部也都安置好了防塵濾網。至於對硬體性能要求特別高,需要加大散熱力道的高階玩家,可以在上方額外擴充2顆120mm風扇或是120mm水冷排,亦可將前方的三顆風扇卸下換成最高360mm的水冷排,以其價位和體積大小,在散熱方面可以說是做得相當充分。
即便因為空間的關係,機殼內最大只能塞下ATX尺寸的主機板,可是硬碟空間的擴充上卻能夠一口氣塞下4個2.5吋和2個3.5吋硬碟,所以遊戲可以盡量的載、影片可以盡情的錄,不需要在容量上有後顧之憂。
信仰組裝
介紹完了機殼就是要把它給「五臟六腑」通通裝進去啦!由於TUF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各項零組件方面都相當齊全,除了主機板和顯示卡等周邊,就連螢幕都TUF陣營的,而且還都在不斷地更新擴張中。TUF GAMING X570 PLUS(Wi-Fi)主機板
目前TUF Gaming系列主打中階與CP值,所以作為電腦骨架的主機板小編選用的是TUF GAMING X570 PLUS(Wi-Fi),並搭配AMD的Ryzen 5 3600X處理器,以中高階電腦來說是個可以兼具效能與價格的選擇。TUF GAMING X570 PLUS(Wi-Fi)在外觀設計上也是滿滿的軍事風格,黑黃配色和迷彩的細部點綴真的相當的搶眼,在規格上提供了4條DDR4插槽、2組PCI-E 4.0插槽、2個M.2 NVMe插槽與8個SATA接口,要應付絕大多數玩家是足夠的。
後方I/O接口方面,主機板設有4個USB 3.2 Gen 1 Type A、2個USB 3.2 Gen 2、一個USB 3.2 Gen 2 Type C、PS/2鍵盤滑鼠接口、一個Display Port、一個HDMI、一個RJ45網路孔、一個光纖S/PDIF輸出孔、5個音訊輸出插孔和Wi-Fi天線接孔,規格和數量上都相當全面充足。
在細部用料的部分,主機板以6層PCB板打造並使用了14相供電設計,同時為了確保電流的穩定,主機板在電感的部分通過了軍規認證搭配強化耐用度的電容和Digi+ VRM電壓調節模組,讓整個主機板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作為電競導向的主機板,除了不可少的主機板燈效之外,音效的部分也是華碩的也絲毫沒有馬虎,不僅使用了REALTEK S1200A CODEC音效晶片,還為了給予更純淨的音效體驗特製了TUF GAMING AUDIO COVER來屏蔽干擾信號,再配上日製音訊電容與DTS CUSTOM音效技術,給予耳朵優質的音效體驗。
MasterLiquid ML120L RGB TUF Gaming Edition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以AMD Ryzen 5 3600X的發熱程度其實是不需要上一體式水冷的,不過既然機會難得,小編還是決定給CPU搭配與Cooler Master合作的一體式水冷,給對於可能有超高性能需求的高階玩家一個參考。在不拆下前風扇的情況下,GT301能支援水冷排尺寸正是120mm,使得這款水冷排GT301機殼根本就是天作之合。外觀上一樣也是採用TUF Gaming的黑黃配色佐以灰白色迷彩圖樣做點綴,不過因為是TUF Gaming與Cooler Master的聯名款,因此在LOGO的部分就是使用「TUF Gaming Alliance」而非單純的TUF Gaming。
整個水冷散熱器在安裝沒有太大的難度,唯一要比較注意的是RGB燈光在連接上比較特殊,與一般接上主機就能發光的方式不同,玩家必須透過隨附的RGB控制器同時連接主機板和電源供應器才能讓它閃閃發亮,算是比較特別地方,這也算是凸顯組裝要看說明書的重要性(笑)
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記憶體
與TUF Gaming Alliance結盟的記憶體選擇相當的多,從不會發光到閃到讓人睜不開眼的都有,而小編在這邊選擇的是美光的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原因在於它的黃黑配色與水冷風扇、主機板的配色相呼應,組裝起來更有一體感,而且小編手上的剛好是8GB*4套裝版,可以直接將主機板上的記憶體插槽全部插滿,整個信仰爽度更上一層樓。
TUF GTX1660 O6G GAMING顯示卡
最後顯示卡的部分則是使用TUF GTX1660 O6G GAMING,以中階顯示卡來說具備6GB GDDR5顯示記憶體的GTX 1660是相當熱門的款式,在眾多顯示卡的品牌中,TUF Gaming秉持的堅固耐用的思維讓顯示卡具備了「IP5X」的防塵能力,並且通過144小時驗證計畫,讓顯示卡可以真真正正的長時間運作,無懼環境和歲月的摧殘。
外觀的部分,顯示卡的正片採用了灰色迷彩的風格,並搭配了別具特色的半透明雙風扇,呼應了華碩今年在許多周邊外觀設計上的思維,側面的部分則一樣是使用了黑配黃的TUF配色。
顯示卡I/O的部分因為是中階顯示卡的關係,僅提供一個DVI、HDMI 2.0b和Display Port 1.4。
周邊加進來,燈光開起來!
在小編組裝完所有了零件之後,第一個感受就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帥氣的機殼內裝,整個內部皆是黃黑色的迷彩軍是風格,配上TUF的翅膀LOGO,不用任何RGB燈光點綴,強而有力的一體性在視覺上帶來相當強的衝擊。不過要在開機之前,還得先把鍵盤滑鼠等周邊裝置連接起來,畢竟空有主機可是什麼也玩不了啊!而在TUF的滑鼠等周邊商品也是相當的豐富的,鍵盤的部分小編選擇了TUF Gaming K7光軸鍵盤,鐵灰色的金屬質感配上柔軟舒適的置腕托,是整個TUF周邊中小編最喜歡的產品。滑鼠和與其搭配的滑鼠墊則是TUF Gaming M3與TUF Gaming P3,一樣使用灰色的粗曠設計,與鍵盤擺在一起真的相當匹配。
有了鍵盤和滑鼠周邊可以準備打怪練功了,不過做在電腦桌前感覺好像還少了什麼?親愛的,因為沒有螢幕啊!TUF Gaming在這部分也是有它的勢力的,而且就在前不久還上市了一款只要萬元出頭就能入手的280Hz的電競螢幕VG279QM,CP值超高當然要立刻入手的一個。進入遊戲之後還是少了什麼?一定是因為缺乏音效玩起來太乾,音效方面小編選擇了TUF Gaming H3,絲滑的畫片與震撼的音效,視覺和聽覺都是無上的滿足,玩累了還可以將耳機隨手往GT301機殼一掛,TUF Gaming不僅CP值高,還很貼心呢!
現在一整套的TUF信仰桌面已經完成了,就讓小編趕緊開機帶大家看看整體的效果吧!主機開機之後,TUF Gaming GT301機殼的三顆ARGB隨即閃耀起來,正面蜂巢狀的開孔減少了燈光亮度,看起來像是遊戲中的武器寶箱,充滿了未知的神祕感,玩家在燈光調整方面光是透過機殼上的燈光控制鍵就足以玩家看得眼花撩亂。
當然既然從機殼、主機板再到滑鼠與鍵盤,只要能發光都來自華碩之手,AURA SYNC燈光同步功能是絕對必要的,玩家可以透過程式自訂機殼、主機板、一體式水冷、鍵盤和滑鼠的燈光,豐富的燈光調節功能保證能夠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硬派風格,最後就讓大家一起來看看入伍TUF Gaming後的電腦桌面是長什麼樣子吧!
除了ROG共和國,何不簽下去,還可加入TUF Gaming聯盟吧!
TUF Gaming GT301機殼剛毅的外觀讓許多已經厭倦Cyperpunk風格的玩家眼睛為之一亮,讓眾多玩家了發現原來機殼設計還有這樣的玩法,就如同遊戲一樣不是只有中古奇幻,還有很多車、槍、球啊(被打)!當然要撐起這樣的外觀,更多玩家擔心的是搭配起來會不會很麻煩,於是小編透過親自組裝了一整套TUF Gaming信仰證明在零件的挑選上不僅不困難,組裝起來效果能夠具備強烈整體感,更重要的是價格和品質都相當實惠。而這正是TUF Gaming的一大魅力,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組裝電腦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領到ROG共和國的簽證,但是對於財力的嚴格審核標準使許多玩家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但其實隔壁的TUF Gaming聯盟資格門檻不僅低的很多,福利待遇也相當優渥,裝備外觀兼具獨特性與耐用性,想要展示身分的燈光效果也是一樣不缺,還能夠認識許多不多不同廠牌的盟友,購買裝備能有著來自各方匠人的加護,這樣的聯盟若是心動,就趕快手刀加入吧!
好康道相報
就在截稿前,小編收到了來到華碩的好消息,TUF Gaming的許多周邊都推出了特價了活動,包含了小編最愛不釋手的TUF Gaming K7鍵盤都有不小的折扣,想要加入TUF聯盟,不妨就趁現在!(活動只到3月31號,要搶要快!)TUF Gaming K7鍵盤 (原價3,490元 特價2,990元)
TUF Gaming H7 Wireless 耳機 (原價3,490元 特價2,690元)
TUF Gaming H5 7.1 聲道耳機 (原價2,990元 特價2490元)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TrendForce:高世代面板產線建設帶動,預計2027年OLED筆電滲透率逾5%
- ROG Zephyrus G16 (GA605)螢幕實測,NEBULA霓真技術OLED電競螢幕「色域覆蓋sRGB:達100%,Adobe RGB:達96.5%,DCI P3:達99.2%」ISO 14861:2015色彩準確度:「平均ΔE*00:達0.27,99%百分位 ΔE*00:達0.88」原色重現「測量亮度:70%達182.26cd/m2 100%達396.31cd/m2
- 宇瞻 Apacer PE4430-R 1TB M.2 2230 SSD實測開箱,PCIe Gen4 x4電競掌機容量升級神兵利器固態硬碟!
- ROG Zephyrus G16 (GA605)效能實測,16吋大螢幕 1.85KG重量輕 又有超強CPU+GPU 實力超群 戰鬥力表現強悍 精品級電競筆電!
- ROG Zephyrus G16 (GA605)實機開箱,史上最輕薄西風之神「搭載AMD Ryzen AI 9 HX 370 CPU 配備NVIDIA GeForce RTX 4060 GPU」制霸遊戲戰場16吋240Hz OLED精品級電競筆電!
- 「《黑神話:悟空》特效全開」最強電競筆電挑戰!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效能實測,16核心32執行緒 3D V-Cache火力加持「AMD Ryzen 9 7945HX3D」配上最強GPU「NVIDIA GeForce RTX 4090」克敵致勝 制霸遊戲戰場!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效能實測,A+N最強CPU+GPU遊戲黃金組合 AMD Ryzen 9 7945HX3D配上NVIDIA GeForce RTX 4090 展現超凡入聖性能 實現絕強至猛戰鬥力!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實機開箱,史上最強搭載AMD 3D V-Cache技術Ryzen 9 7945HX3D遊戲行動處理器 配備GeForce RTX 4090 17.3吋2K 240Hz螢幕 旗艦電競筆電!
- MSI Claw正式開賣!微星推出全球首款搭載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的電競掌機,享受隨時隨地玩遊戲的樂趣!
- 「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現場直擊,來看看微星如何攻城掠地 用奢華美學、極致效能、創新科技 成為電競筆電之王!
- 技嘉2024 AI電競筆電報到!「AORUS 16X」強勢登場,引領升級人工智慧功能「整合AI Nexus次世代Wi-Fi 7遊戲筆電」
- 「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現場直擊,「2023/12/15(五) - 2023/12/17(日) - 松山文創園區 - 二號倉庫」一起來去朝聖吧!
最多人點閱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體積小巧照樣能征服全場、文書/追劇/創作/打Game通通OK,技嘉BRIX S BRR7H-4800開箱實測
- 4K OLED螢幕加持、全方位筆電的代名詞,ASUS ZenBook Pro Duo 15 OLED(UX582)開箱評測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GIGABYTE AERO 15 OLED筆電開箱動眼看,OLED面板搭15.6吋4K螢幕 X-Rite Pantone專業校色認證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 Intel NUC5i5RYH實測開箱,Broadwell迷你電腦中的資優生!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 躍上神壇的秘密武器、AMD Ryzen 7 PRO 4750G強力加持ASRock Deskmini A300效能狂升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