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WD和Kioxia發表新一代BiCS5 3D NAND技術! 採用112層設計,容量可再提升20%
文.圖/Johan 2020-01-31 10:30:00
Western Digital (威騰)與Kioxia (鎧俠,前名為東芝記憶體)於今日發表最新一代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這次的第五代BiCS 3D NAND技術,採用512 Gbit (64GB) TLC形式來生產,並將於2020年第一季開始提供樣品,將有望讓未來SSD的容量再向上突破,以滿足越來越資料量爆增的數位生活應用,包含行動裝置、消費性與企業專用SSD、智慧物聯產品,以及新興的5G網路應用、AI與自駕車等等領域。
Western Digital新聞稿:這裡
Kioxia 新聞稿:這裡
不過,WD和Koxia聲稱這代的密度增加了40% (應該是拿112L 512Gb TLC來跟96L 256Gb TLC來做相比),因此可以讓儲存裝置的水平面Layout更小,或讓相同面積的儲存裝置更大!據悉可以提升容量約20%,再搭配其採用記憶體的介面存取速度也提升50%,使其頻寬也跟絕大多數96L層的競爭對手媲美,達到1.2GT/s。簡單來說,這次BiCS5的容量提升、速度也變快了!只要新設計的Flash Controller能妥善運用BiCS5的優點,就能設計出效能又快、容量更高的SSD產品了!
由於這個季度才提供樣本,真正以BiCS5 3D NAND Flash來設計的SSD量產品,最早可能也要等到2020年底才能在市場上看到!此外,WD先前也表示了,他們打算讓過渡到BiCS5 (即96L到112L)所需的資本支出(CapEx)能夠低於先前過渡到BiCS4 (64L到96L)時,以扭轉世代交替時的價格上漲的趨勢。這也意味著,BiCS5的世代交替時間,將會比BiCS4的時間還要更久!
因此,以現階段來說,96層的BiCS4還會是主力生產的產品(價格相對於新出來的BiCS5便宜),等到112層的BiCS5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整體成本效益大過於BiCS4之後,市場上才會移轉到以BiCS5為主的產品。
Western Digital新聞稿:這裡
Kioxia 新聞稿:這裡
不是先前傳的128層,而是比較奇怪的112層
這次的BiCS5 3D NAND Flash技術,採用了WD與Kioxia的第二代String Stacking (字串堆疊)技術,可能採用了2組56層晶片來合併封裝,達到112層,並可用來生產1T bit TLC和1.33T bit QLC的die。BiCS5的112層相較於上一代BiCS4的96層來說,提升了16.6%。不過,WD和Koxia聲稱這代的密度增加了40% (應該是拿112L 512Gb TLC來跟96L 256Gb TLC來做相比),因此可以讓儲存裝置的水平面Layout更小,或讓相同面積的儲存裝置更大!據悉可以提升容量約20%,再搭配其採用記憶體的介面存取速度也提升50%,使其頻寬也跟絕大多數96L層的競爭對手媲美,達到1.2GT/s。簡單來說,這次BiCS5的容量提升、速度也變快了!只要新設計的Flash Controller能妥善運用BiCS5的優點,就能設計出效能又快、容量更高的SSD產品了!
由於這個季度才提供樣本,真正以BiCS5 3D NAND Flash來設計的SSD量產品,最早可能也要等到2020年底才能在市場上看到!此外,WD先前也表示了,他們打算讓過渡到BiCS5 (即96L到112L)所需的資本支出(CapEx)能夠低於先前過渡到BiCS4 (64L到96L)時,以扭轉世代交替時的價格上漲的趨勢。這也意味著,BiCS5的世代交替時間,將會比BiCS4的時間還要更久!
因此,以現階段來說,96層的BiCS4還會是主力生產的產品(價格相對於新出來的BiCS5便宜),等到112層的BiCS5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整體成本效益大過於BiCS4之後,市場上才會移轉到以BiCS5為主的產品。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實測開箱,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ATX 3.1 雙原生 12V-2x6 連接器 」電源供應器 feat. 超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處理器 PBO 超頻 & 輝達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顯示卡 & 220V台灣供電 足瓦測試
- SAMA 先馬開學祭, 買大境界就送你 360 水冷散熱器
- GIGABYTE 與 V-COLOR 合作 推出創新內建 OLED 超頻記憶體
- 技嘉「BEYOND EDGE」發表會揭示將加速推進 AI 創新佈局
- AMD擴展工作站效能、推進AI PC發展,並為開發者提供全新工具
- TrendForce: 庫存調整結束,2Q25全球智慧手機產量季增4%
- 開學季最殺優惠!全漢FSP機殼最低 5 折起 CST351、CST352 限時入手價開跑,打造你的新學期專屬主機!
- 「SanDisk WD_BLACK SN8100 SSD 2TB」實測開箱,「14,900 MB/s俱樂部」史上最強「第四代 PCIe 5.0 SSD」高效能低功耗固態硬碟!
- 領航國際!華碩再獲《TIME》全球最佳企業殊榮
- Jamf 推出專為 Apple 及行動裝置設計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 全面提升 IT、資安與使用者體驗 過去 12 個月內近 140 萬台裝置受到網路釣魚攻擊,裝置保護刻不容緩!
- 《我獨自升級: ARISE》歡慶上市500日 推出特別慶祝活動
- 英飛凌發布 AI 資料中心和伺服器 12 kW 高密度電源供應器 (PSU) 參考設計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