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簡約與效能的完美體現、ASUS Dual RX 5500 XT O8G EVO開箱實測
文.圖/Rex 2019-12-12 22:02:00
AMD的Lucky 7成員終於再添一名戰將,鎖定對手的GTX 1660等級、採用7nm製程工藝,接續先前推出的RX 5700系列之後,命名型號Radeon RX 5700 XT正式登場了,這款準備用來替換掉現有RX 570/580/590的中階版本除了是基於新一代的Navi 14架構外,也與先一步曝光的OEM版本RX 5500擁有同樣的核心配置(22個RDNA),規格面則是具備了1408個流處理器、88個TMU(紋理映射單元)、32個ROP(光柵化處理單元)與128-bit的GDDR6記憶體、130W耗電、PCIe 4.0等,零售市場上也將會有4GB與8GB兩種版本銷售。
有關Radeon RX 5700 XT的更多官方訊息解析可參閱站上的另一篇文章(AMD 7nm中階Radeon RX 5500 XT出爐),這裡小編跟大家開箱的是ASUS的DUAL EVO RX 5500 XT這一張,也是ASUS在RX 5500 XT系列當中先出爐的一款,緊接在後的ROG Strix版本也會露面,有興趣入手ROG系列的朋友可以稍微耐心等一下!
那就來開箱吧!
除了外觀輪著看了一遍之外,也來檢視一下這款版本的核心狀態,卸下背面的幾顆固定螺絲就可以把整片顯示卡脫光光嚕!
整片PCB除了採黑色系風格外,在配置上可以看到中間的Radeon RX 5500 XT核心,7nm製程、TSMC(有Made In Taiwan),旁邊配置的4顆Micron GDDR6記憶體與尾端的供電模組區上方還加了一整片輔助散熱的黑色鋁擠材質散熱片,VRM採行了5+3相設計,可以看到用的是訂製的SAP II電感元件,DirectCU II直觸式熱導管與散熱鰭片組成的散熱片組搭配上方的軸向式雙風扇,也讓整體的散熱效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Radeon RX 5500 XT採用全新RDNA架構、7奈米製程、PCIe 4.0規格設計,提供22組運算單元,1408組流處理器,運算能力達5.2TFLOPS,時脈方面,遊戲時脈與爆發時脈分別高達1717與1845MHz,記憶體速度達14Gbps,共提供4GB與8GB兩種版本,總顯卡耗電量僅130W
順便列一下此次的測試平台列表做為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3.8GHz/4.6GHz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BIOS:0803 (08/01/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SSD: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v19.12.2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上機後的一開始就先來檢視一下最新版的GPU-Z偵測訊息,另外也秀一下Dual版本的RGB燈效,蠻低調的,對於不想要超級Bling Bling的朋友很適合!下面就來瞧瞧這片版本的各項實測表現吧!
另外特別提一下,即便在全速下的狀態,運作時的噪音還蠻低的,不喜歡高噪音的玩家倒是多了一項選擇。
至於價位上,目前建議售價落在7,000元左右,比GTX 1650 Super略高一些些但卻更適配高一階解析度的使用度,或許在取代現有的RX 580/590之後,直接入手RX 5500 XT是個較為合適的選擇,以這片Dual RX 5500 XT OC 8GB EVO的版本來說,整體的效能表現以及其他的設計上都融入了ASUS在產品上的堅持,對於想升級但不想花太多預算的玩家可以納入考慮入手的對象之一。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建議售價:7,090元
有關Radeon RX 5700 XT的更多官方訊息解析可參閱站上的另一篇文章(AMD 7nm中階Radeon RX 5500 XT出爐),這裡小編跟大家開箱的是ASUS的DUAL EVO RX 5500 XT這一張,也是ASUS在RX 5500 XT系列當中先出爐的一款,緊接在後的ROG Strix版本也會露面,有興趣入手ROG系列的朋友可以稍微耐心等一下!
ASUS Dual Radeon RX 5500 XT O8G EVO開箱
以往小編拿到的顯示卡版本通常在第一波開箱評測都會是系列中比較高階的版本(就是ROG啦),這次反倒是Dual EVO的版本先登場了(笑);這片Dual系列的RX 5500 XT同樣承襲了一貫的系列風格,強調的是簡約風格與效能的完美結合,從彩盒外包裝上就可以看到這片版本的外觀,採用雙風扇設計的特點其實與系列中的大哥RX 5700差不多,軸向式風扇與DirectCU II直觸式銅導管搭配下,讓散熱的效果達到最佳化,算是對想要不那麼華麗風格(低光害)的玩家適合入手的版本。那就來開箱吧!
除了外觀輪著看了一遍之外,也來檢視一下這款版本的核心狀態,卸下背面的幾顆固定螺絲就可以把整片顯示卡脫光光嚕!
整片PCB除了採黑色系風格外,在配置上可以看到中間的Radeon RX 5500 XT核心,7nm製程、TSMC(有Made In Taiwan),旁邊配置的4顆Micron GDDR6記憶體與尾端的供電模組區上方還加了一整片輔助散熱的黑色鋁擠材質散熱片,VRM採行了5+3相設計,可以看到用的是訂製的SAP II電感元件,DirectCU II直觸式熱導管與散熱鰭片組成的散熱片組搭配上方的軸向式雙風扇,也讓整體的散熱效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上機實測
作為AMD AAA中階定位的成員之一,玩家更關心的應該是在效能上的表現能否更優異,這部分就來透過實測驗證吧!跟著RX 5500 XT的推出,官方也同步更新了驅動版本至Adrenalin Edition 19.12.2,上機前先來看一下官方的規格定義吧!
順便列一下此次的測試平台列表做為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3.8GHz/4.6GHz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BIOS:0803 (08/01/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SSD: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v19.12.2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上機後的一開始就先來檢視一下最新版的GPU-Z偵測訊息,另外也秀一下Dual版本的RGB燈效,蠻低調的,對於不想要超級Bling Bling的朋友很適合!下面就來瞧瞧這片版本的各項實測表現吧!
3DMark
大家熟悉的3DMark實測方面採用了Fire Strike的三種模式與Time SPY的兩種模式,實測成績按排序也分別有12012/6210/3411、5077/2281得分,作為準備替代原先RX 500系列家族入主中階領域的先發,對上GTX 16系列是免不了的,這樣的成績表現對照之前站上測試過的幾款版本來說,整體表現比搭配上9900K平台的GTX 1650 Super要強上許多,如果價位可以更貼近一點的話,那對於才剛發布沒多久的GTX 1650 Super會是壓制性的打擊,若是隊上更高一階的GTX 1660 6GB的話,也具備能比肩的實力,價位上也比GTX 1660 6GB要來的吃香些。VRMark
VRMark的實測上,對比GTX 1650 Super則是略勝一籌,對於一般的VR遊戲應該都沒有問題,Orange Room的表現也有7231 Super的評分。Assassin Creed Odyssey「刺客教條:奧德賽」
這款遊戲算是比較倚賴GPU的效能,不過實測下可以看到標準的1920x1080解析度下可以獲得平均42 FPS的成績、2560x1440解析度下則是有平均36 FPS的實力,對於大多數的玩家來說應該都還夠用。Far Cry New Dawn「極地戰嚎:破曉」
RX 5500 XT在這款遊戲下的表現就顯得比較游刃有餘了些,即便是3840x2160的4K解析度下也都有達到平均30 FPS的成績,更不用說在標準的Full HD模式可以有平均75 FPS與2K模式下的平均53 FPS好表現了。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古墓奇兵:暗影」
這裡的實測表現倒是與前面的Assassin Creed Odyssey「刺客教條:奧德賽」成績狀況類似,Full HD與2560x1440解析度的表現都還不錯。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火線獵殺:絕境」
這邊一樣是前兩種解析度下還不錯,總和評分都還有「B」,平均56 FPS與45 FPS的表現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應該都還OK,4K解析度下則仍有24 FPS的均值,以RX 5500 XT的定位來看,都算相當不錯的了。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
全境封鎖2的部分同樣是前兩種解析度下的表現都還算不錯,中階定位的RX 5500 XT以目前常用的解析度來看都算是表現蠻優秀的了。Total war:Three Kingdoms「全軍破敵:三國」
換到大場景設計的全軍破敵:三國,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標準的1920x1080解析度下,不論是戰鬥場景或是戰爭地圖場景,都僅維持在30多 FPS的區間帶,拉高解析度至2560x1440時還能勉強維持在20多 FPS的區間,整體來看,非高解析度下的表現都還是OK的,即使是在大場景的Loading下,RX 5500 XT還能保有一定水準的演出。FurMark
跑了一堆測試之後,大家應該也會關心一下這片版本的溫度表現如何?透過FurMark來燒機就知道散熱性好不好了;在FurMark的截圖中可以看到最高有達到77度C(小編有把圖放大,這個溫度是小編測了一整天連續運作下的狀況),透過Bench來看則是在69度C,只有雙風扇的搭配下,還能壓制溫度在這個階段應該歸功於獨家的軸向式風扇與直觸式銅導管的加持,稍稍微擺脫一點AMD顯示卡暖爐的封號(哈)。另外特別提一下,即便在全速下的狀態,運作時的噪音還蠻低的,不喜歡高噪音的玩家倒是多了一項選擇。
GPU Tweak II
這款Dual版本的頻率在前面的偵測可以看到是1607Mhz,如果想要小超一下的話可以透過ASUS專屬的GPU Tweak II來達成,除了可以透過簡易模式來一鍵超頻外,想要自行設定更多選項也可以透過進階模式來做DIY的樂趣,OC Mode、Gaming Mode或是Slient Mode都可以自行操作,按實際需求來做調整,懶人模式就是按一鍵優化就搞定了。升級新架構的入門首選
看過了前面的開箱、介紹與實測之後,應該對這片Dual版本的RX 5500 XT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雖然小編比較偏好ROG系列,但也不的不說這款Dual版本的確蠻入眼的,除了在效能上的表現可以比對手的GTX 1650 Super要更優一些,也比再高一階的GTX 1660毫不遜色,具備更高的8GB GDDR6記憶體對於玩家在對應一些遊戲大作上面也有加分的效果,即便在標準解析度下的表現有一定水準,就算解析度再向上調升至2560x1440的情況下也都仍舊能夠負荷,這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2K螢幕被玩家所接受與採用之後,會更明顯的體現在一些入門版的顯示卡上,而這一點在RX 5500 XT上面或許還能夠游刃有餘的對應OK。至於價位上,目前建議售價落在7,000元左右,比GTX 1650 Super略高一些些但卻更適配高一階解析度的使用度,或許在取代現有的RX 580/590之後,直接入手RX 5500 XT是個較為合適的選擇,以這片Dual RX 5500 XT OC 8GB EVO的版本來說,整體的效能表現以及其他的設計上都融入了ASUS在產品上的堅持,對於想升級但不想花太多預算的玩家可以納入考慮入手的對象之一。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建議售價:7,090元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煙囪式設計 X 全機倒置結構,MONTECH 推出HS 系列挑戰散熱與視覺極限
- Chome明上午10點限量開賣MacBook Air M4、Mac Studio M4 Max/M3 Ultra MacBook Air M4預購首日銷量對比M3成長近一倍!13吋天藍256GB最受果粉喜愛 母親節優惠加碼!Apple旗艦館5/1祭一日限定優惠,滿萬元送3%回饋
- Arm參與COMPUTEX 2025系列活動 分享邁向AI新世代的科技願景
- 宏碁《Aspire 14 AI》筆電上市 輕鬆入手 Copilot+ PC AI 體驗、長效續航、輕巧便攜一次擁有!
- 玩家必收!ROG SLASH 4.0三款「SSS級」潮包攻佔電競時尚
- 我 行 我 速 行動娛樂 由我定義 G403C 4G LTE Cat.4 N300行動路由器 個性登場
- Fortinet 2024年永續發展報告: 跨領域擴大國際合作 實現安全可靠的數位未來
- 摺 才叫帥!Motorola razr 60系列攜Pantone 潮色登場 時尚摺疊OG始祖Motorola x 嘻哈OG男神 瘦子 E.SO 科技與經典時尚盡在motorola razr 60|60 ULTRA
- 專家全方位剖析 AI 2.0 產業生態系與企業AI中心佈建關鍵 AI NEXT FORUM將於5月6日登場 多家科技大廠現場展示企業AI創新解方
- 群暉正式推出2025年式2.5GbE NAS!「Synology DiskStation新一代DS225+、DS425+、DS625slim、DS725+、DS925+、DS1525+、DS1825+、DS1825xs+與RackStation RS2825RP+」強勢來襲,全面啟動「Synology 儲存系統硬碟相容性政策」,並邀請硬碟業者參與「AVL相容性清單硬碟認證計畫」
- 曜越推出ATX 3.1金牌認證電源 鋼影TOUGHPOWER GT 1000W/1200W
- InnoVEX 450家新創齊聚 引領全球創新浪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