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電競圖騰「魂」然一體、ASUS ROG Strix Z390-I Gaming超全功能ITX主機板開箱

文.圖/Rex 2018-12-20 18:00:00
隨著Intel第9代處理器的發布,對應的Z390晶片組也紛紛在各大廠商的支持下有了陸續的多款版本推出,常見的標準ATX Form Factor之外,針對小型化電腦尺寸也推出有ITX版本,這款由ASUS推出的ROG Strix Z390-I Gaming就是一片採用最新Z390晶片組與對應Intel第9代處理器的迷你電競主機板,至於具備了哪些特色?來瞧瞧吧!


ROG Strix Z390-I Gaming開箱、功能超齊全
通常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主機板尺寸規格大都是標準的ATX或是所謂的小板Micro-ATX,對應一般的中、大型機殼都是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喜歡小機殼或迷你機殼的玩家,可能就需要選用ITX的主機板才能裝得進去特色化或個性化的小型機殼,這時候ASUS這片ROG Strix Z390-I Gaming就派上用場了;從外盒上的設計不難發現這片ITX規格的小板子仍舊保有ASUS ROG的一貫風格,打開外盒包裝可以看到裡面靜電袋包裝的妥妥的主機板,採雙層設計的彩盒下層則是滿滿的附件配備,攤開來看看就可以知道有多豐富。

附件一字排開可已看到有使用說明手冊、驅動光碟、ROG信仰貼紙、SATA線材、M.2固定螺絲/螺絲、RGB燈條延長線、WiFi天線(2x2)、束線等。

彩盒外包裝,沿襲ROG設計風格的一貫概念

開箱,採用靜電袋完整包裝的主機板

附件一覽,配件相當齊全


開箱OK,Z390-I Gaming就長這樣,把所有功能集縮在這個ITX尺寸規格中,不過可千萬不要小看這片主機板,除了具備2條DDR4 DIMM以及一組PCIe x16插槽外,原則上大板子可以做到的這裡都有了。

採用最新的Intel Z390晶片組、可支援最新的第9代處理器(8代也OK),透過改版到第二代的Optimem II技術(對應不同PCB層上的記憶體訊號並加入能大幅降低串擾的遮蔽區域)與MemOK II記憶體重新調校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阻隔更多雜訊、還能偵測錯誤碼自動調校記憶體,可支援單條32GB、2組DIMM可達64GB高容量,搭配最新內建的AI Overclocking智慧超頻,DDR4可OC至4500+MHz,讓玩家也可享受到全自動效能提升的好處。

ROG Strix Z390-I Gaming主機板本體

板子上有打上ROG Strix Z390-I Gaming字樣


ASUS在這片主機板上頭加了許多的設計,不只MemOK II這項功能,還包括採用了霧面黑的預裝I/O護板、1組SafeSlot PCIe、Q-Slot設計、Q-DIMM、Q-LED、ESD防護等等,別以為小板子就沒有電競元素,其實從主體的外觀塗裝風格就不難看出低調中的電競魂。

LGA1151 CPU插槽,電競元素,這片保護蓋就與眾不同

I/O護板上也有設計了電競圖騰


光是從官網上的規格標示就能看到滿滿的特色了,真的不要以為這是片陽春的ITX小板子,ASUS在板子上下了蠻大的功夫,尤其是內建的諸多功能晶片與控制晶片,對於PCIe的擴充性需求沒那麼高的玩家來說(其實該有的都內建了),集合眾多功能於一身的這片Z390-I Gaming真的一片就能打天下。


從整體的設計來看就能清楚知道這片主機板的許多配置與設計相當的用心,首先在CPU插槽的周圍可以看到包括電容、電感、MOSFET、散熱片等等,除了用料品質相當高級之外,其實底下採用的VRM數位電源控制及獨家DrMOS功率及陣列設計,可以提供玩家在使用最新款Intel CPU時的穩定運作,就算安裝最強的Core i9-9900K也不用擔心這片Z390-I Gaming會無法負荷,在MOSFET上方設計的U型散熱片配置,更是直接提供高效能的散熱、即便玩家長時間使用也無須擔心過熱等問題,確保遊戲打怪或是全速運作下的穩定性。

Mosfet散熱片相當厚實

MOSFET下方的數位電源配置,等效8相供電

VRM數位供電控制晶片,Digi+ EPU ASP1401CTB

厚實的右半部散熱片(2片),配上左邊的晶片組與M.2散熱片的部分,組成整體的U型散熱設計


U型散熱的左半部則是與M.2位置做結合,雙層式的散熱設計讓底下的PCH晶片組的部分與上頭的M.2插槽做了分離,防止廢熱的相互影響,除了可節省Mini-ITX主機板的空間位置配置外,按官方說法最多可讓M.2 SSD的溫度降低15°C。另外,透過主機板上提供的多組專用PWM/DC風扇4-Pin接頭,都能夠自動偵測風扇,可以透過Fan Xpert 4或UEFI BIOS來做設定。

M.2上的散熱片,可以協助M.2 SSD散熱

M.2位置底下則是Z390晶片組,同樣也有提供一組散熱片來輔助散熱,採上下雙層式設計,節省空間外還能夠防止廢熱相互影響,提高散熱效能


音效的部分也不含糊,採用了S1220A這顆7.1聲道音效晶片(號稱比ALC1220要好,但其實是ASUS專屬訂製版本),透過SupremeFX音效技術讓音質表現細膩且忠於原音,搭配上Nichicon音響級電容與ESS SABRE DAC、雙運算放大器(RC4580與OPA1688),提供玩家更優質的聲音聆聽享受。

S1220A音效晶片,支援7.1聲道輸出

採用Nichicon音響級電容與音源線屏蔽線路設計,搭配上RC4580與OPA1688雙運算擴大器,提供玩家更具清晰度與保真性的原音表現


網路的部分則是採用Intel I219-V這顆GigaLAN晶片,具備低CPU負荷與高TCP/UDP傳輸效能,並且支援LANGuard,搭載先進訊號耦合技術與高耐受性元件,包括了ESD突波防護,此外還內建有最新的802.11ac WiFi無線模組Intel 9560NGW,2x2 MU-MIMO與160MHz、無線速度可高達1.73Gbps,當然最新的藍牙5.0也是內建在裡面。

另外,Super I/O控制晶片則是採用慣用的新唐科技產品NUVOTON NCT6798D,與大板子MAXIMUS XI HERO的是同樣的版本,等於在I/O的部分也不會有效能上的落差。

I219-V網路晶片,提供玩家GigaLAN傳輸功能

內建WiFi Go! 802.11ac無線模組,採用型號為Intel 9560NGW

採用新唐這顆NUVOTON Super I/O控制晶片(另一款Hero也是用這顆)


Z390-I Gaming上頭提供了4組的SATA 6Gb/s插槽,對於玩家來說應該是相當夠用的,畢竟也已經有內建了2組的M.2插槽供作主要系統用了。

板子的下方還可以看到有USB 3.1插槽與MemOK II的DIP開關,在前面有提到過,MemOK II可自動修復因記憶體超頻極不穩定造成的開機失敗,搭配上ASUS獨家提供的TPU超頻處理器,這片Z390-I Gaming能玩的地方真的還不少。

轉過來看背面的I/O連接埠則是提供了相當多的輸出,除了信仰Logo外,Displayport與HDMI的訊號輸出插孔以及USB 3.1(Gen 1/Gen 2/Type-C)、音效/SPDIF等也都一併具備,加上無線網路與藍牙功能,整體來說功能已經相當齊全。

內建4組SATA 6G/s插槽

設置有USB 3.1與MemOK II DIP開關

ASUS獨家TPU超頻處理器

背面I/O埠,提供玩家完整且多樣的功能

內建有Parade PS175HDM這顆Displayport to HDMI 2.0的轉換晶片,達成同時具備DP與HDMI視訊輸出


在主機板的右下角,可以看到有Q-LED設計,採用4色LED來區分目前工作狀態,BOOT(綠)、VGA(白)、DRAM(黃)、CPU(紅),玩家透過LED燈色就能知悉目前狀況,易於判讀是否有區域故障,算是相當方便的小貼心設計。

Q-LED指示燈,直接檢視目前4種狀態


翻過來看一下Z390-I Gaming的背面,基本上可以明顯地看到另一組M.2插槽就設置在背面側邊(剛好翻過來的位置也是第一組M.2),板子上的2組M.2都支援PCIe Gen3 x4規格與Intel IRST技術,但是背面的這組M.2不支援SATA,但可搭配正面的M.2達成NVMe RAID。

ROG Strix Z390-I Gaming背面

背面M.2插槽,支援PCIe Gen3 x4、不支援SATA


燈效的部分則是從背面的下方可以看到有設置了一排LED,所以燈效模式是下方發光設計,不會顯得過度刺眼、又具備電競風格的設計,配上專屬的Aura Sync RGB燈效技術就能與機殼、記憶體模組、散熱器及LED燈條完美同步,只能說這片Z390-I Gaming把所有能想到的東西都集結起來,放在小小的ITX板子身上,也真是厲害了!
(支援如呼吸、彩虹、彗星、波浪、閃爍溜溜球、星光夜景與色彩循環等相當多模式,玩家可透過主機板上的可編程RGB插座來支援設定)

背面下方有設置了一整排的LED燈效

LED燈效發光實際狀態


效能檢證
翻過來轉過去的把這片Z390-I Gaming看過了一輪之後,接下來也是要做個簡單的測試來瞧瞧到底板子本身的效能是如何,畢竟不管是不是小板子,都掛上了最新的Z390晶片了,加了那麼多特異功能之後,是否有出色的表現呢?

既然是對應支援最新的第9代Core i處理器,而且在供電部分也做得扎實,那就不囉嗦、直接上Core i9-9900K了,一同作為搭配測試的記憶體為G-Skill Flare X DDR4-3200(@2666) 16GB(8GBx2)、Teamgroup CRADER ZERO PCIe NVMe SSD 240GB、Mistel 850W Power Supply,VGA的部分則是選用了NVIDIA GeForce RTX 2070來做搭配,接著來看實測數據吧!

CPU-Z偵測,驗證採用的是Core i9-9900K以及這片Z390-I Gaming的ID囉~

CPU-Z偵測下的記憶體資訊與這次採用的顯示卡版本訊息


先來看看搭配的M.2 SSD效能表現,透過CrystalDiskinfo與CrystalDiskMark可以看到相關的訊息,SSD的讀寫表現也有2594.9/1258.2 MB/s的數據,與官方的標準數據差不多,看來並沒有因為小板子的關係就有效能差異。

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


AIDA64的部分可以看到Cache & Memory以及GPGPU的表現,DDR4-2666模式下的數據也分別有38616 MB/s(讀取)、39918 MB/s(寫入)、36957 MB/s(複製),都是相當標準且不錯的成績。

AIDA64 Cache & Memory

AIDA64 GPGPU


在wPrime下的測試可以看到分別於32M與1024M的表現,3.268秒與100.257秒的成績,也算水準上的演出。

wPrime Benchmark


至於整體效能的部分,搭配上9900K與RTX 2070的表現下,有6873的得分也算不錯。

PCMark 10


測試場景換到3DMark來瞧瞧,透過RTX 2070加持下,整體的3D效能表現在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方面則是有18756與9934的好成績,就算換到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場景下也擁有8469及3874分的成績,表現都算是相當亮眼。

3DMark FireStrike

3DMark FireStrikie Extreme

3DMark Time SPY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即便在VRMark的測試下,Cyan Room的實測成績8461分,都幾乎與最高的內建數據一樣了,這樣的平台組合與效能表現,基本上以ITX規格來說是相當優異的。

VRMark Cyan Room


遊戲的部分就以古墓奇兵:暗影來做個代表,在1920x1080解析度下,搭配上RTX 2070的表現也有平均98 FPS的表現,提高到2560x1440解析度時,也仍有67 FPS的水準,整體的搭配性表現都有相當亮眼的成績,看來玩家也不用擔心ITX小板子會不會造成玩遊戲時的效能落差,Z390-I Gaming可是一點也不輸標準版本的喔。

古墓奇兵:暗影,解析度1920x1080

古墓奇兵:暗影,解析度2560x1440


結語
在看過了主機板本身的各細部設置與效能實測表現之後,是不是會有一種小板子也能這麼強的感覺嗎?事實上以往的觀念中,都會覺得ITX的板子在效能上的表現會較弱,甚至會因為通常只具備2組DIMM插槽以及只提供1組PCIe就覺得擴充性不好,這些部分相信在這片ROG Strix Z390-I Gaming上頭是不存在的,別以為同樣提供2組DIMM就不能支援更高的記憶體容量,透過重新設計的記憶體佈線,Z390-I Gaming可以支援單條32GB容量的記憶體,提供了玩家可以直上64GB大容量、不遜色於4組DIMM插槽的規格,另外,幾乎全功能完整內建的設計,單純提供的PCIe x16不僅支援SafeSlot讓安裝更穩固外,作為提供高階顯示卡使用的設計也補足了主機板的功能架構,玩家不單擔心擴充性的問題,因為Z390-I Gaming已經通通具備了。

背面的I/O埠也提供了玩家相當多的可連接功能,包括了連同DP在內的輸出接頭,不管是想連接4K螢幕也都沒問題,散熱部分也做了相當程度的強化,整體搭配獨家設計的U型散熱模式,也提供了不錯的散熱性,透過獨家的MemOK II、Optimem II等設計,讓系統運作更加順暢,內建的UEFI BIOS也提供了玩家可以輕鬆超頻調校的樂趣(EZ Mode),這樣完整且強悍的ITX主機板,可以說是喜愛小板子玩家的一大福音;如果正想要組裝一台迷你小電腦,那就不容錯過這片ROG Strix Z390-I Gaming了,整合齊全功能與電競元素,就連AI超頻功能也都具備了,那還有甚麼可挑剔的呢!



廠商資料
名稱:ASUS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800-093-456
官網:www.asus.com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