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軟硬體俱佳Mini-ITX小板,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文.圖/Bisheng 2018-07-31 21:10:00

很顯然的,ROG Strix B450-I Gaming是ROG Strix X470-I Gaming翻版,近乎只是更換了晶片組。在這Mini-ITX狹隘空間內,處理器電源迴路配置為6+1相,其中6相供應給處理器核心,另外1相則是對應Ryzen APU內顯之用。由於可用空間受限,部分關鍵元件分散在電路板背面,可惜USB 3.1 Gen 2並未做到位。I/O背板上2組連接埠都是USB Type-A規格,並未配備Type-C或許是要再加上邏輯控制晶片,有線路設計佈局上的困難。

I/O背板配置適中,惟獨USB 3.1 Gen 2只有Type-A連接埠,缺乏Type-C稍嫌可惜。


處理器電源迴路主軸為DIGI+控制器,周圍亦可見到2組燈條、系統風扇、水冷幫浦等插座配置。


記憶體端電源迴路為1相設計,2支插槽可安裝總和容量32GB、超頻時脈DDR4-3600。


音效迴路小而巧,仍然使用客製化編解碼器,搭配大廠音效電容、運算放大器等用料構成。


作為一款Mini-ITX尺寸產品,具有HDMI 2.0視訊輸出端子,和Ryzen APU搭配組合是得以發揮最大效益。Gigabit乙太網路選用Intel型號I211-AT控制器,結合LANGuard硬體防護與ROG GameFirst IV管理軟體,而無線網路沿用Realtek型號RTL8822BE模組,802.11ac最高傳輸速率866Mbps。音效依然是Realtek型號S1220A編解碼器,搭配TI型號R4850I運算放大器、Nichicon電容器,還有Sonic Radar III、 Sonic Studio III、Sonic Studio Link等軟體配套。

4組SATA 6Gb/s是由B450晶片組供應,和M.2之間各自獨立,另外可看到USB 3.1 Gen 1與USB 2.0擴充埠各1組。


第1組M.2插槽由散熱片覆蓋著,和音效迴路同在一塊子板上,格外適合用來安裝系統開機碟。


UEFI BIOS延續近期產品的設計,由於內建整合ASUS Grid功能,新安裝系統時可以感受到其便利性。


附加軟以AI Suite作為主軸,另外還有多項針對音效最佳化,以及網路封包管理等各式功能軟體。


音效迴路與M.2插槽皆在同張子板上,這設計稱為Audio Combo Card,該組M.2插槽支援Type 2280、PCIe 3.0 x4、SATA 6Gb/s規格,由處理器端供應所需通道。而第2組M.2插槽只支援PCIe 3.0 x4,會瓜分顯示卡可用通道,搭配Ryzen APU時則無法作用。其餘ASUS慣有硬體設計手法、防護算是一應俱全,若喜歡LED燈光也沒缺少Aura Sync功能,並有2組燈條插座可以運用,系統散熱配置亦擴及水冷幫浦等部分。稍微不同在於UEFI BIOS內建ASUS Grid,在系統上安裝驅動程式、附加軟體時,是相當便利的小幫手。

3DMark - Fire Strike:內顯。


3DMark - Time Spy:獨顯。


CrystalDiskMark:NVMe磁碟傳輸表現。


AS SSD Benchmark:USB 3.1 Gen 2傳輸表現。


PCMark 10。


測試平台配備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資料
廠商:ASUS
官網:www.asus.com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