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Desktop 電競桌機
-
Surface Studio正式在台上市,為創作者量身打造嶄新體驗
顛覆創作體驗的專業級全觸控桌上型電腦Surface Studio將於本周正式在台開賣,繼今年2月宣布Surface Book 2上市以來,微軟Surface系列又添一生力軍。Surface Studio是全觸控操作的一款革命性裝置,重新改寫人們對「創作」的定義與想像。 在Surface Studio厚度僅有12.5mm、色彩鮮明的28吋顯示器上創作,透過精準的10點感壓,在螢幕上以指尖或搭配Surface手寫筆與Surface Dial,以最直覺的觸控方式揮灑創意;依據應用情境的不同,創作者更可隨時用單手輕鬆調整螢幕角度、觸控放大檢視作品、與工作夥伴相互討論,同步提升創造力與團隊協作效能。 台灣微軟Surface事業部產品行銷協理 詹宗翰表示:「Surface系列秉持革新精神、旨在透過各有所長的多元裝置,滿足不同應用情境下的需求,並持續探求工作、創作、學習與團隊協作的各種可能性。 而Surface Studio 做為可搭配手寫筆及觸控操作的創新裝置,集卓越效能、纖巧外型與靈活的多工模式於一身,將透過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徹底改變人們創作的方式,當使用者在Surface Studio如同畫布的觸控螢幕上進行創作時,就等同於擁有了一間專屬工作室。」 Surface Studio 擁有令人驚艷的精巧外觀,28 吋的PixelSense™ 顯示器厚度僅12.5 mm,設計簡約、纖薄且不佔空間。Surface Studio搭載創新的平衡鉸鏈及零重力支軸,用單手輕壓、從桌上型電腦模式轉換為工作室模式,使用者可直接輕靠在螢幕上操作,得到如同繪圖桌般的體驗,以滿足多重使用情境。而在視覺呈現方面,Surface Studio配備1350 萬像素超高解析螢幕,相較4K螢幕像素提升63%,更可隨意選擇sRGB或DCI-P3等色域,顏色高彩鮮豔,畫質鮮活清晰。 創作過程中,許多專業程式往往需要極高的硬體規格才可流暢執行,尤其如果轉檔等待時間過長,更可能成為讓創作力冷卻、生產力下降的一大阻礙。本次登台的Surface Studio具備32GB記憶體、2TB HDD、128GB SSD的最高規格,搭載第6代Intel® Core™ i7 處理器、NVIDIA獨立顯卡,可讓創作者輕鬆執行高效能需求的專業軟體,在平面與3D世界中暢行無阻,享受不間斷的極致創作體驗。 Surface Studio除了可支援豐富的多媒體創作情境,更具備無與倫比的多工性,可為每一種工作型態提升生產力、創造極致的團隊協作體驗;3:2的螢幕比例適合文件編輯、瀏覽檢視或與同事協同合作,而在28吋大螢幕上,更可體驗到如同面對面般的視訊會議效果。 此外,Surface Studio搭載Windows 10專業版作業系統,支援Windows Hello生物辨識功能,透過指紋、臉部或虹膜辨識來解鎖裝置,不需記憶密碼又快速便利地登入電腦,減少身分竊取的危機,同時讓創作者、高階管理人員等能夠更安全防護其創作與資料。 為創作者量身打造的Surface Studio以其效能與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帶來一波革新,配合同步推出的Surface 系列配件如Surface手寫筆和Surface Dial創新科技互動工具,更能為創作增色。搭配Surface Dial可達到「雙手並用」:例如在使用特定應用程式時,可一手拿筆,另一手同步進行選色、調整筆觸與角度等細部操作,或喚出最常使用的快捷功能,讓使用者可更專注且直覺地進行創作。 Surface Dial 可將常用功能加以整合,無論應用在繪圖或簡報中,都是一個改變過往創作思維的嶄新工具。透過Surface Dial 搭配 Surface Studio帶來的沉浸式工作體驗,將使創作過程更富趣味與效率! 首批Surface Studio已登陸台灣,本周正式於指定通路開賣,建議售價NT$143,800 元,包含Surface Studio主機一台,1024階壓力感測Surface手寫筆一支,Surface滑鼠一只,Surface鍵盤一副與電源供應器一只;目前已搶先發售的Surface Dial,建議售價NT$3,590元。消費者本周可至指定通路包括燦坤、法雅客、PChome、MOMO購物網站購買。 企業、機關團體與學校採購,即日起請洽以下Surface商用授權經銷體系:力梭資訊、大同世界科技、仁大資訊、云碩科技、松崗資產管理、展碁國際、凌群電腦、國眾電腦、智域國際、創捷國際、極電資訊、碁峯資訊、群環科技、鼎盛資科、精誠軟體服務、赫普電腦、葛氏兄弟。
-
ZOTAC正式進軍台灣,推出全系列電競顯示卡、電競主機、迷你電腦,媒體發表會現場直擊
ZOTAC (索泰)為香港商栢能科技(PC Partner)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以ZOTAC為自有品牌,該集團另外還有Inno3D(映眾)、Manly(萬利)兩個品牌,各自主打不同的市場。至於2006年成立的ZOTAC公司,其產品主軸與市場策略,主要是以電競、潮、迷你為主,其產品線非常豐富,包括到主機板、顯示卡、迷你電腦、SSD,以及各式PC周邊產品等等。尤其在迷你電腦產品方面,更可說是ZOTAC的強項,早在什麼NUC、迷你主機出道之前,ZOTAC早就有許多類似的產品,獲得不少歐美商用客戶的青睞! 除了迷你電腦、電競零組件之外,為進軍全球電競市場,ZOTAC也定期舉辦自家ZOTAC Cup電競盃,邀請全世界電競好手,一同加入其電競賽事,爭取最後的高額獎金。隨著ZOTAC的品牌能見度越來越高,加上ZOTAC的產品皆具有鮮明的外觀與不錯的效能,逐漸在電競界取得一席之地。而在Computex展覽中,也能看到ZOTAC的攤位,PCDIY!也報導過該公司在。 只可惜ZOTAC的主要銷售區域,只有在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在台灣方面則比較沒有在主力推廣,對媒體來說要評測ZOTAC的產品,也只能透過其香港總部來取得產品(例如PCDIY!評測過顯示卡)。因此,外界也很難想像一家年年參加Computex Taipei的電腦大廠,怎麼沒有將市場瞄準台灣,這有點像是我在你家擺攤一個禮拜,卻都只賣遊客,而不賣當地本地人的感覺。 當然,也許考量台灣早已有華碩、技嘉、微星(以及華擎,也即將於4月推出顯示卡產品)等強敵在環伺台灣市場,導致ZOTAC進軍台灣市場的興趣缺缺,讓台灣玩家們對於ZOTAC這個品牌也有些陌生!相較於EVGA、GALAX雖然也不是台灣品牌,但他們早就登台了,並販售各式顯示卡與電競產品,在玩家界也有不錯的口碑!看來ZOTAC似乎放棄台灣這塊市場大餅了… 如今,ZOTAC終於打破藩籬,決定2018年正式進軍台灣市場,目前ZOTAC台灣市場是由栢景電子(PC Vision)來經營。在通路夥伴方面,ZOTAC選擇與台灣的3C通路龍頭-聯強國際(Synnex)合作,獨家販售其品牌的產品。在銷售通路,ZOTAC初期選擇與PCHome(網路家庭)與順發3C(Sunfar 3C)合作,未來會再擴展至其他通路。 ZOTAC首先登台的產品,就是其全系列顯示卡,於3/8中午正式在PCHome電商上架,至於實體通路則可以在聯強與順發看得到、買得到。當然除了顯示卡之外,ZOTAC還有電競主機、迷你電腦等產品,會陸續在台上市。因此,目前想要買ZOTAC顯示卡產品的玩家,終於可以在台灣買到享有3+1年的保固的公司正貨,不用再飛到香港去買水貨囉! 接下來,就是ZOTAC這次發表會的簡報與現場直擊! 從這次發表會ZOTAC所展示的名片盒大小的超迷你電腦、世界最小的水冷1080 Ti顯示卡,以及纖體設計的桌上型電競主機,都可以看出ZOTAC透過自家擅長的迷你電腦設計功力,來設計出各種不同大小的電腦整機以及零組件,讓玩家能夠在空間利用上更加靈活。 如今,ZOTAC正式進駐台灣市場,目前先行推出顯示卡產品系列,隨後其他產品線也將會陸續登台,喜歡小電腦的玩家們,值得期待ZOTAC的後續產品上市哦!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ZOTAC 索泰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886 2 2555-2578
-
當科幻成為科技,Apple新專利宣告即將擺脫物理鍵盤的枷鎖?
Apple(蘋果)近日在iPhone X的失利,大家皆猜測也許是與「瀏海」或是「OLED」螢幕有所關連,因此在美國本土甚至推出了購買iPhone X送iPhone 8的方案;可想而知,Apple(蘋果)一定正在積極地想要重新布局自家產品分布以及技術,就在這時我們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上看見他們推出了一個全新專利! 打開「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網站,可以看見在的文件內容當中,提到了一項專利是「具有增加可視性和抑制反射的雙螢幕設備」(原文為:dual display equipment with enhanced visibility and suppressed reflections.)。相信消費者們看到這邊就能夠略知一二,蘋果非常有可能將雙螢幕的第二螢幕作為動態鍵盤來配置,也就意味著,蘋果在iPhone 7上捨棄了實體Home鍵、在MacBook上增加TouchBar之後,似乎要正式擺脫物理鍵盤的枷鎖,迎來全新進化? 既然知道要使用雙螢幕設計,目前在2個螢幕之間的連結則分成2種,第一款是採用金屬設計,透過類似於門閂的設計做連結,另外一種則透過類似於Microsoft Surface Pro的概念將雙螢幕二合一,並且也能夠單獨拆卸做使用。消費者們這時可能就會好奇了,那難不成Apple(蘋果)只是想將2個iPad配對在一起做使用嗎?這在專利文件當中也有提及,在實際的產品上並非如此,而是用了一段程序相關的圖片明確指出,其中一個螢幕將有可能會是採用OLED面板,而另外一片則為LCD面板。 在專利當中接下來就是要討論的問題便是若是第一個螢幕接收到第二個螢幕所反射的光線時該如何解決,於是Apple(蘋果)希望能夠在透過在2個螢幕當中增加偏振層來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類似產品也在2016年由Lenovo(聯想)推出的YOGABook我們就有見過,但是採用這樣的技術也就代表,那些著重喜歡機械式鍵盤體驗的消費者們將喪失他們的樂趣。 最後,小W編這邊發現在設計草圖當中,亦出現了蘋果新產品Apple Pencil的身影,或許這次的設計是能夠透過改變螢幕顯示的方式,將第2個螢幕作為鍵盤以及繪圖板做使用,這樣對於創意設計工作者可以說是一大福音,無須外接電子繪圖板就能夠直接切換,便利性超高! 這樣擺脫物理限制的設定,正準備迎向一個全新的未來,即將帶著我們從電影、小說、漫畫中的「科幻」成為「科技」!或許Apple(蘋果)也是時候該回頭思考,怎樣的商業模式才能夠讓他們回到賈伯斯還在的盛世,那個iPhone 4S和MacBook Pro單一商品專業化,透過這種方式就能撐起整間公司的大量盈餘,不只是消費者樂見的模式,也能夠將公司帶向正確的方向。
-
Dell Inspiron 17 5000筆電導入AMD平台,配備Ryzen APU處理器
AMD當前的Ryzen處理器,儘管在桌機市場廣受玩家好評,然而筆電廠商卻似乎抱持觀望態度居多,截至目前為止上市銷售的機種仍然有限。原本也語帶保留的Dell,旗下Inspiron 17 5000(17.3”顯示面板機種)系列家用筆電,近日一口氣新增4個AMD平台版本,是採用Ryzen 5/3 APU行動處理器。 新增4款AMD版本的規格配備不一,處理器選擇有Ryzen 5 2500U(4C/8T、2~3.6GHz、Vega 8內顯)和Ryzen 3 2200U(2C/4T、2.5~3.4GHz、Vega 6內顯)兩種,記憶體容量配置劃分為8、12、16GB,但儲存裝置只提供1TB或2TB硬碟選項,並未將固態硬碟列入或許是價格導向之故。 AMD平台版本Inspiron 17 5000系列筆電,依規格配備的不同,官網標示價格落在679.99~999.99美元之間,折合新台幣約19,638~28,880元。只不過Inspiron 17 5000才剛出現在美國官網,Dell後續是否會引進台灣銷售,這點還有待觀察。
-
GIGABYTE新一代BRIX迷你電腦亮相,搶先搭載第八代Core處理器
UCFF(Ultra-Compact Form Factor)類型迷你電腦主機裡,最廣為人所知的莫過於Intel自家NUC,但是另外也有不少廠商投入開發產品。就像GIGABYTE甫釋出的最新一代BRIX系列產品,即屬於UCFF類型迷你電腦,外觀造型與核心機構設計並不至於有什麼大變化,亮點是在於搭載Intel最新Coffee Lake-U平台。 目前已知機型總計有4款,簡單來看規劃方式如同以往,機身高度差異(關係著是否有2.5吋儲存裝置安裝架)與處理器配置,這2個條件就能變化出4款機型。GB-BRi5-8250與GB-BRi7-8550設計尺寸為34.4 x 112.6 x 119.4mm,而GB-BRi5H-8250和GB-BRi7H-8550則是46.8 x 112.6 x 119.4mm,後者雖然略厚但可以加裝2.5裝置,處理器則不難看出分為Core i7-8550U以及Core i5-8250U兩種。 升級至第八代Core處理器平台,最大賣點在於處理器實體核心增加,Core i7-8550U和Core i5-8250U都是4核心、8執行緒設計。兩者TDP同為15W(可配置最高25W),Core i7-8550U時脈1.8~4GHz、內建8MB容量L3 Cache,Core i5-8250U則為1.6~3.4GHz、L3 Cache縮減為6MB。對比先前幾代超低電壓產品,採用2核心、 4執行緒設計好一段時間,這將能讓迷你電腦擁有更高性能。
-
英特爾(Intel)將5G導入明年問市的行動個人電腦
英特爾宣布現正與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以及微軟(Microsoft)合作,運用Intel® XMM™ 8000系列商用5G數據機,將5G連網功能導入Windows PC。英特爾預估首台內含5G連網功能的高效能個人電腦將在2019下半年問市。 英特爾在MWC (Mobile World Congress,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將推出5G連網PC概念機搶先看,是一款可拆式二合一筆記型電腦(2in1),透過先期測試的5G數據機連網,內含第8代Intel® Core™ (酷睿™) i5處理器。英特爾將在MWC透過5G網路串流直播影片,展示5G在個人電腦上所釋放的威力。 5G不光只是另一個世代的無線連網技術,也為從雲端、網路到終端領域的運算與連網技術創新開創了新機會。5G世代即將來臨,它不僅會帶來大量的待處理數據,亦為個人電腦用戶帶來嶄新的體驗。 想像在任何地方享受沒有線路束縛的虛擬實境;或是在停車場以每秒250 megabyte的速度下載檔案;在乘坐自駕車到學校的途中還能持續玩多人遊戲,這些都是截然不同的應用情境,而且這只是5G將在行動個人電腦體驗上實現的其中一部分。隨著這波資料轉型的前進,個人電腦勢必得為迎接5G做好準備。
-
超愛「Refresh」,Intel首款第八代低功耗Core i3筆電CPU出爐!效能再提升!
為再一步鞏固低功耗筆電處理器的市場,Intel在2017年8月間公佈了其第八代Core i7與i5家族的筆電版CPU,雖然架構與第七代家族類似,但不同在於新款Core i7-8550U和Core i5-8250U皆配備四核心八執行緒(4C8T)的設計,比先前2C4T的架構來說,同樣是以25W低功耗運作,但新款CPU的效能確有顯著的提升!的程度,因此可說是不錯的架構! 隨後Intel持續推出Core i5與i7的家族,但在Core i3部份卻遲遲沒有消息!直到2018/2/12,以回擊AMD發表的Ryzen G系列APU,勢必將對超輕薄筆電市場的生態造成不少影響! 先前Intel在第七代(代號為Kaby Lake) Core i5、i7的U系列低功耗CPU,只提供雙核心設計,i3家族連Turbo Boost超頻技術都不具備。不過現在,讓效能有大大的提升! 由於AMD也在2017年第四季,最重要的是還內建Radeon Vega繪圖晶片,不管是CPU、GPU效能以及功耗,都打趴Intel的U系列筆電處理器!事實上,在CES 2018的AMD攤位也展示出不少低功耗的入門級遊戲筆電,確實造成Intel應該受到不小的壓力! 終於,Intel發表了同樣是15W設計的,可說是第七代Core i3-7130U的小升級版本。雖說第八代Core i3-8130U基礎頻率只有2.2GHz (第七代Core i3-7130U有2.7GHz),但這次具備了Turbo Boost 2.0技術,最大頻率可達3.4GHz,再加上支援DDR4-2400與LPDDR3-2133,搭配Intel UHD Graphics 620 (其實只是改名,並加入H.265/HEVC Main10的Codec而已),讓這顆CPU的功能,能夠跟AMD Ryzen 3系列的行動處理器相媲美。 ● 2C4T (雙核心/四執行緒) ● 3.4 GHz Turbo Boost超頻時脈(單核或雙核) ● 內建Intel UHD Graphics 620繪圖晶片(基礎時脈: 300 MHz,爆發時脈1 GHz) ● 支援高達32GB的DDR4-2400或LPDDR3-2133記憶體 ● L3快取容量4MB,TDP(設計功率)達15瓦 (以800MHz執行,效能低到10W) 不過,這顆Core i3-8130U也因為只有配置2C4T,最多只能跟同樣配置2C4T的Ryzen 3 2200U Mobile相媲美,尚無法跟配置4C4T的Ryzen 3 2300U Mobile相比!繪圖效能更不用說了。因此,Intel要如何靠這些第八代行動處理器,來戰勝AMD的Ryzen Mobile家族,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AMD全新Ryzen 2200G、2400G搶先開箱!左右夾擊Intel八代Core i3、i5的APU颯爽駕到!
各位玩家們還記得在1月初的CES上,AMD在上發表了關於全新的Ryzen 2000系列的APU以及GPU系列的相關消息,而小W編身為一位沒有辦法前往美國的小小編輯,就只能在台灣幫各位玩家們開箱有關於AMD最新的產品啦!沒錯,各位玩家們,今年(2018)的2月12日要上市的全新APU,PCDIY!的編輯部已經拿到手啦! 不曉得各位玩家們看完CES的報導之後有沒有對於這款AMD準備推出全新的APU充滿期待呢?還記得Ryzen 1000的系列,包含了Ryzen Theardripper 1950X也都是沒有內建顯示卡的狀態,但是這次要推出的全新APU,包括了AMD Ryzen 3 2200G以及AMD Ryzen 5 2400G本身都內建了AMD自家的RADEON VEGA Graphics,讓玩家們在選擇上能夠更多樣。那話不多說,先帶各位玩家們來看看包裝吧! 這一次AMD可是寄了一大箱的產品過來,裡頭可不只包含了APU,還包含了APU之外所需要的硬體零組件,在打開的包裝上還寫上「Ryzen Powers, RADEON Reigns, You Prevail.」究竟AMD Ryzen 3 2200G和AMD Ryzen 5 2400G搭配著RADEON的繪圖技術能夠有怎麼樣的火花呢? 這些東西之外,在看到主角之前我們先來看看AMD提供了什麼樣的硬體配件供我們做使用呢?在主機板的部分所採用的是MSI B350I Pro AC的這塊主機板,採用的B350的晶片組,並且能夠支援Socket AM4。而記憶體的部分這次則附上了G.Skill的Flare X,小W編之前也有幫各位玩家們測過這條記憶體究竟有多強悍(開箱文看) 看完了基本的介紹之後,小W編就要帶各位玩家們來認識一下今天的主角,這2顆APU採用的包裝方式與前一代Ryzen 3/5/7 1000系列相同,除了在上方有增加RADEON VEGA Graphics的內顯標誌,簡單的包裝以及內附一顆AMD散熱器;至於在規格部分就等等來幫玩家們一一介紹囉! 小W編講了那麼久都沒有看到規格表是不是有點不開心啊?別緊張,這就要為各位玩家們奉上規格以及產品實體囉! 首先看到的是AMD Ryzen 3 2200G,在核心數方面為4C/4T(1 CCX),在基礎時脈可以達到3.5GHz,而自行Boost則可以來到3.7GHz,腳位為Socket AM4,採用的內顯為RADEON VEGA 8 CUs (簡稱Vega 8),在內顯的頻率上可以達到1100MHz,L3 Cache為共用4MB,所需的TDP為65W,可以支援的記憶體為雙通道DDR4-2933MHz。 再來看到的是AMD Ryzen 5 2400G,在核心數方面為4C/8T(1 CCX),在基礎時脈可以達到3.6GHz,而自行Boost則可以來到3.9GHz,腳位為Socket AM4,採用的內顯為RADEON VEGA 11 CUs (簡稱Vega 11),在內顯的頻率上可以達到1250MHz,L3 Cache為共用4MB,所需的TDP為65W,可以支援的記憶體為雙通道DDR4-2933MHz。 這一次在AMD Ryzen 2200G、2400G APU上,有著相當多的特色,不論是在全新的Zen X86架構(代號Raven Ridge)、更有競爭力的價格、採用超強的內顯作為GPU、效能的提升、更低的消耗、超頻等等,這麼多的特色等等就待小W編一一幫各位玩家們介紹,我們就先來看APU的本體吧! 還記得剛剛我所提到的特色嗎?這一次AMD在這系列可以說是卯足全力,去年一整年AMD在CPU的戰線上推出了Ryzen 3/5/7以及Theardripper,讓Intel冷不防地只能夠在還沒有做好萬全準備之下,推出代號Coffee Lake的第八代處理器來做對抗,狠狠的給Intel一個重擊。即便面對Intel第八代的來勢洶洶,AMD可沒有要停下他的腳步,在2018年的年初就丟下了新的震撼彈,就來瞧瞧AMD Ryzen 3 2200G、Ryzen 5 2400G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吧! 首先新一代的Ryzen 2000系列是採用了全新的Zen X86架構,那全新的架構有哪些優勢呢?在單核的表現能夠擁有更加的效能。同時AMD新推出的這2款APU採用了全新的技術,在CPU COMPLEX上,將4個Cores全部擺在同一個CCX上,在理論上,同一個DIE中的4顆核心在效能以及效率的表現上絕對優於2+2的表現要的更優異! 除此之外,在這次採用全新的APU上,擁有較前帶系列更好的快取頻寬,擁有更好的快取頻寬之後,就能夠達到更低的延遲,那是怎麼達成的呢?Ryzen 2000系列採用了64K L1 I-Cache 4-way以及512K L2 I+D Cache 8-way,最後再加上4MB Shared的L3 I+D Cache 16-way,整體能夠提高將近於前一代5倍的快取頻寬! 最後各位玩家們說,這樣提高效能的同時,是否也會讓我的功耗瓦數增加?大家也別擔心,這次在節能的調整上相當優異;前代的AMD Ryzen 5 1400和Ryzen 3 1200的TDP為65W;這次再加了內顯以及更好的快取頻寬之後,仍然將TPD維持在65W附近;超頻之後的TDP也不過來到95W,節能的調校真的相當不錯。 各位玩家們看完了這樣的介紹之後,是否如小W編一樣對這款全新的APU有著相當高的期待,而且在目前看到價格上競爭力爆表,以AMD Ryzen 3 2200G來說,千顆報價只要99美元;AMD Ryzen 5 2400G的千顆報價則為169美元。不論是在效能表現、話題性還是價格都讓人垂涎三尺,但是這些都是官方給出的數據;對於未來全新AMD Ryzen 2000系列的報價能夠與Ryzen 5 1400有相同的價位,各位玩家們只需要將主機板的BIOS做韌體升級,就能夠直接支援全新的APU。如果,APU的內顯如同官方所說的如此強力?那現在飽受挖礦之苦而買不到顯示卡的玩家們,也許就有另外一種選擇,總歸一句話,測了才知道! 那這顆AMD推出企圖左右包抄Intel Core i3、i5的APU究竟表現如何,就請各位玩家們,我們2月12日晚上十點準時回到這,跟著天橋下的說書人小W編且看下回分解! 在這邊也附上規格表供玩家參考: 這次AMD新推出的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在支援性上,只要主機板廠商更新BIOS與驅動程式等,就可以正確辨識以及運行無誤,ASUS也在第一時間就公佈目前所推出的各款版本,下表列出各款規格版本的更新,玩家可以自行對照一下,直接去官網下在更新,就能夠支援最新版本的AMD處理器囉!(ASUS官方將會持續更新) 廠商名稱:AMD - 美商超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655-8885 廠商網址:
-
微軟Surface Book 2正式上市,聯袂公開Surface Studio,記者會現場直擊
微軟於2月8日正式揭開Surface Book 2,並於2月9日正式在台灣上市,這次的Surface Book 2的設計特別不一樣。除了維持輕盈外型,這次還兼顧效能,讓您的2合1觸控筆電,具有輕盈與效能的兩種特色,適合創作者、商務人士、美工專業人士,以及輕度遊戲玩家選購。 這次Surface Book 2,搭配的搭配第八代Intel Core i7處理器,還搭配NVIDIA GeForce GTX 1050 2GB獨立顯示卡。當您將平板從主機取出時,系統自動切換成內顯(Intel UHD Graphics 620)模式,適合各式文書與商務應用,當您將平板與鍵盤結合時,系統就會自動切換成獨顯(GTX 1050)模式,加上鍵盤也內建鋰電池,可提供高達17小時的電池續航力。這代表著當您從台北飛往紐約的途中,都能一直使用Surface Book 2來完成您的工作/創作。 Surface Book 2的Hinge設計上,採用動態支點鉸鍊(dynamic fulcrum hinge),當鍵盤與螢幕闔起來之後,看起來就像一本書,名符其實的Surface 「Book」,讓擁有者拿在手上,比拿MacBook的使用者看起來更文青!由於Surface Book 2的2合1設計,因此具備4種使用模式,包含筆記型電腦模式、平板電腦模式、工作室模式、檢視模式,讓使用者可以針對各種用途來做各種切換。 除了Surface Book 2之外,微軟也推出Surface Dial這款輔助輸入裝置,類似音響的音量調整旋鈕,可搭配各種應用軟體來做各式細部操作,像是飛梭控制、放大縮小、調色盤設定…等等,除可放在桌上,亦可放在新款的Surface平板上面,來做更直覺的操作。要是您覺得Surface Book 2的13.5吋螢幕不夠大,微軟另外也推出了AIO(一體成型機)等級的Surface Studio,搭配28吋超大螢幕,讓您猶如拿個大畫板,可以在上面盡情揮灑,發揮出個人獨特創意!這款Surface Studio預計3月中旬上市。 (01)
-
Lenovo宣布召回部份第5代ThinkPad X1 Carbon
Lenovo為公共安全起見並與監管部門協商後,將主動召回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間製造的 ThinkPad X1 Carbon 第 5 代筆記型電腦,針對受影響的消費者,Lenovo將提供免費的檢查服務。 Lenovo 建議消費者可依據機型、序號和製造日期識別,使用中的筆記型電腦是否受影響。 機型 :20HQ、20HR、20K3、20K4 製造期間:2016年12月- 2017年10月 1.鬆脫的螺絲將可能損壞電池,導致電池過熱而造成起火風險。 2.受影響的ThinkPad X1 Carbon 第 5 代筆記型電腦消費者,Lenovo 建議立即停用,在檢查完成前不要使用受影響的筆記型電腦。
最多人點閱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體積小巧照樣能征服全場、文書/追劇/創作/打Game通通OK,技嘉BRIX S BRR7H-4800開箱實測
- 4K OLED螢幕加持、全方位筆電的代名詞,ASUS ZenBook Pro Duo 15 OLED(UX582)開箱評測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GIGABYTE AERO 15 OLED筆電開箱動眼看,OLED面板搭15.6吋4K螢幕 X-Rite Pantone專業校色認證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 Intel NUC5i5RYH實測開箱,Broadwell迷你電腦中的資優生!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 躍上神壇的秘密武器、AMD Ryzen 7 PRO 4750G強力加持ASRock Deskmini A300效能狂升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