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 筆電 / Desktop 桌機 / Gaming 電競 桌機筆電 / 迷你電腦 / 遊戲掌機

2020開學筆電挑選指南、Intel 10代9代8代傻傻分不清楚?!最新9台學生最適筆電推薦一次搞懂(上篇)

文.圖/JC 2020-03-26 09:00:50
近期全台灣、乃至於全球都壟罩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影中,為了避免疫情的擴大,許多人都減少外出機會,而剛回國或是有曾經接觸剛回國親友的人也會開始自我健康管理(甚至自主隔離),而我們的政府也為了避免群聚感染的可能,在各大院校自主聯署確定延期開學後,也正式宣布各學年學生同樣延後至上月25日開學,並輔以嚴格的學子健康把關。

年輕的玩家們(或家長)原先預期藉由過完年、領完年終或拿到壓歲錢後,就為自己或孩子們購買學生返校用的上課筆電,而筆電廠商們也都在等著這一波潛在的買氣到來,但無奈因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搗亂,除了使年度重要的MWC大會取消外,也讓眾多廠商們原先預期在該會場上推出新品的計畫被迫延期取消或轉而各自獨立發表(部分採線上直播發表的方式),算的上是一開春的憾事。

即便如此,新的筆電需求仍然存在(還是得開學啊~),而電腦市場上也因為搭載Intel第10代行動版處理器的筆電在近期已經陸續登場,使得市場上等於同時有10代處理器筆電、也有先前的8代、9代處理器版本流通,到底玩家們該如何挑選才能為自己帶來最適合的學生用筆電呢?PCDIY!這次也統整了幾款市面上的學生筆電來跟玩家們做介紹,希望藉此讓被這些規格名詞搞的「霧煞煞」的玩家們,有個簡單的方向可以做為購買前的依循。


需考量經濟面和產品面

不去複雜的提太多選擇的方向,簡單說,在選購筆電時要考量的面向最主要有兩種,也就是「經濟面」和「產品面」,後者可以再細分其他細項討論,這些我們後續再來看,先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面來看,也就是購買前的「預算」這件事。

價格是關鍵
既然是要「買」筆電了,最重要、最直接的關鍵自然還是在預算考量,普遍來說如果是以學生用途來看,抓個3萬台幣就可以買到非常優秀的選項:8代CPU、8G RAM、512GB,有些甚至可以找到有獨立顯卡的版本(MX系列或是GTX1050之類的),當然如果玩家們能夠給出更高的預算,仍舊以學生用為主的話,預算5萬的規格已經可以買到蠻頂規的筆電了,可以著重在CPU更高階、有獨顯(真正的GPU核心)、16GB記憶體和1TB SSD等等,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作為學生用筆電花上5萬預算絕對可以滿足各種日常需求使用了,甚至可以拿來玩玩遊戲或是簡單的後製編輯等等也沒啥問題。

如果玩家上網查詢「返校筆電」的話,平均市場價格也大約都落在3萬元上下。(20200224詢價)


另一個角度,是說預算如果都已經到了5萬的話,其實也可以朝電競筆電的方向下手,部分入門級電競筆電在規格上都給得不錯,而且同樣也做到非常方便攜帶,也是可以作為入手時考慮的選項;而如果是超過5萬預算的話,就乾脆直接選擇高階的電競筆電吧!不只規格更好,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設計上都會更實用些。(哈,口袋夠深就不用考慮太多,全梭了...)

不過,這次的主題主要還是針對在學生上課用筆電為主,因此在價格帶的掌握上,也會著重在預算約3萬上下的選項作為入手的推薦,最高也以不超過5萬為限,以盡量滿足入門、中階、高階玩家的需求。

產品本身怎麼挑?CPU好亂R

接下來就要進入重點了,也就是怎麼看筆電的規格好不好?寫在前頭,撇開品牌信仰和外型主觀個人意識,解釋上會著重在內部硬體規格。

首先先來看整台筆電的核心:處理器。以現階段市場筆電來說,最廣泛看到的選項還是以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為主,雖然不乏有AMD處理器的選項,但目前市場上選項比較少,可能要等到下半年以後才會陸續有更多AMD筆電出現。(即將登場Ryzen Mobile 4000H/U系列?!)

Intel處理器一次懂
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針對筆電的行動版處理器版圖上,有常見的i3、i5、i7、i9等代號,最簡單的理解意思就是數字越大、處理器核心越多、效能越高。然而,這又會取決於處理器最後方的系列代表,分別是Core H和Core U系列,前者意味高效能、後者則是低電壓省電,有鑑於此,即便是Core i7-10510U,其效能也未必會比Core i5-9300H高,因為兩者的定位其實是不同的。這邊既然提到了Intel處理器的型號名了,我們就來簡單快速的介紹型號名的定義,以Core i7-10510U為例,前面的i7方才解釋過就不再多言,後方第一組「10」代表這是Intel第十代Core處理器,之後的「510」則是更細項的分類(型號版本),最後的「U」則是代表低電壓版本。

Intel近期開始陸續推出搭載自家第十代Core系列處理器筆電。


以上是最簡單的處理器型號理解,理論上來說,型號上的數字越大代表其效能越高,但因為近期搭載Intel第10代處理器的筆電登場後,針對內部架構在製程和處理器本身定位的不同,分為10nm製程、代號Ice Lake和原先14奈米製程、代號Comet Lake兩種不同的處理器產品線,但廠商都只會強調搭載「Intel第10代處理器」,然而兩者之間其實還是存在著差異,同時又因為先前的第9代、第8代行動版Core處理器筆電仍舊在市場上販賣(還沒消化完),也讓玩家在選購前非常容易搞不清它們之間的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快速說明一下他們之間的差異,分別介紹10代處理器、9代處理器和8代處理器的特色,至於7代以下的選項就不另外計入了,一來是選項已逐漸減少、二來是作為選購的話,其未來性也比較不高,頂多真的要省錢的話可做為選項購買。

經典8代U
首先先來看原先被廣泛搭載的Intel Core第8代處理器,最常見的版本就是Core i7-8565U、Core i7-8750H等等,前者的推出時間較早些,帶著「U」系列推出代表低電壓的省電版本,是非常適合一般文書或輕薄筆電的處理器選項,其主要的規格則是維持在4C/8T配置;不過後續新推出的Core i7-8750H、乃至於少數高階電競筆電曾搭載Core i9版本(8950HK),則是將處理器的核心數推上6C/12T配置,進一步大幅強化了筆電的效能,不過相對要付出的就是比較高的耗電量,也因此搭載H系列處理器的筆電無論新舊,普遍來說其電池續航力會比U系列處理器筆電弱的多(重量跟散熱也是一項考驗)。

至於選購上的話該如何選擇?由於這個原則適用於各代筆電處理器,因此小編在這邊一次建議。如果說您的需求傾向於一般文書處理、上網瀏覽影片,或是強調需要一整天在外使用的話,選擇U系列處理器筆電會比較適合,這類筆電一般來說在攜帶上也會相對更輕盈;但如果您的課業或日常工作有較高負荷的需求如修圖剪片等等,那麼選擇H系列處理器的筆電會比較合適,雖然它可能沒這麼容易攜帶(通常沒有U系列那麼輕薄),但其相對較高的處理器效能,在繪圖上會比較容易達到玩家的需求。要澄清一下的是,不是說U系列處理器效能不高,而是相對來說比較不適合運作工作負荷較重的軟體,就時間上來說,H系列處理器處理這類高壓軟體時,其時間效率會比較好。

這邊額外一提,玩家如果選購筆電時,有可能也會看到處理器搭載的不是上述兩種類型的處理器(U系列、H系列),而是無任何系列符號的處理器版本,這類比較容易出現客製化筆電中,舉例來說像是Intel Core i7-8700(K),這意味著廠商是直接將Inte桌上型電腦等級的處理器裝入筆電中,相對來說會有比H系列更高的效能表現,不過一來是這樣的筆電重量會重一些、加上電量消耗的也會比較快(非針對筆電平台架構設計),但如果是想要追求更高效能的話,也是可以考慮這樣的選項,而且這類處理器不只在8代處理器應用,其他處理器也是會出現的。(譬如採用的是桌機板的i5-9400F之類)

幫大家做一個表單快速比較,可以發現除了Core i7-8750H以外,其他U系列處理器之間的規格差異並不大。


效能代表9代U
Intel在第9代Core行動版處理器上的劃分比較特別,目前玩家如果在市面上找尋搭載9代Core處理器筆電的話,最常見的主要都會是以效能作為代表H系列版本,這點在高階的電競筆電中尤其明顯,其中以Intel Core i7-9750H為最常見的代表,核心規格同樣給到6C/12T配置,但在時脈部分則是比上一代的Core i7-8750H高上一些,基礎時脈和動態時脈分別從原先的2.2 / 4.1 GHz拉高到2.6 / 4.5 GHz,從先前Core i7-8750H就已經作為8代U筆電效能最常見的代表(非最強選擇),也就導致了後期廠商再推出筆電時,針對高效能筆電的定位,也就紛紛直接將處理器選用Core i7-9750H了。

可以看到9代版本的筆電處理器主要都是以H系列為主。


除此之外,另一個關鍵原因也在於Intel針對自家第9代處理器的佈局上本就沒有針對筆電推出U系列的低電壓版本,而且更有甚者,在效能方面,甚至還首度在其Core i9-9880H這顆處理器上推出8C/16T配置,雖然說僅有少數高階電競筆電會搭載該處理器,但也再度應驗這一代處理器強調的就是效能,所以市面上搭載9代處理器的筆電幾乎清一色全是走高效能的定位。(價位上也會比較高)

不過必須老實說,就一般日常實際使用面來講,Core i7-9750H和Core i7-8750H兩代之間的效能差距並不大,且若廠商優化得宜,甚至8代版本的效能是有機會超越9代的,不過這就得看廠商的調校功力,雖然屬特例但在實際購買前還是需要做點研究。關鍵點是在剛剛前文所述的原因,只是時脈部分稍微拉高些,但兩者的核心數和執行緒配置都是6C/12T的情況下,也就使得差距並不高。

但如果就經濟面來看就會有些不同了,若是相同規格下,兩款處理器在筆電市場上實際造成的最終價差可能會有個2、3,000甚至到5,000台幣的差別(也需考量品牌造成的潛在價差),所以若玩家們是打算追求以高C/P值為主的話,選擇8代版本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者,8代處理器筆電的購買彈性也相對高一些,畢竟還有U系列省電版可選擇。

最新10代U
接著就是近期新款筆電的重點:Intel 10代行動版處理器,2020上半年起將陸續有多款廠商代表性筆電搭載推出。不過這邊要先幫玩家們釋疑,目前Intel在10代Core行動版處理器的佈局上共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真正採用10nm製程、代號Ice Lake的處理器;另一個則是同先前八代九代處理器採14nm製程、代號Comet Lake的處理器,但兩者在產品型號上都會以「10」代樣貌出現,但後續的型號又跳脫以往簡單的命名邏輯。

由於這次採用10nm製程的Ice Lake處理器在其自帶的內建顯示晶片部分採用了新一代的Gen 11晶片,因此在命名上會有些許差異。舉例來說,先前已經推出的處理器版本型號如Core i7-1065G7和Core i7-10710U兩者即是,前者是採用最新的10nm製程、後者則是14nm製程,但可以看到兩者都是「10」代,至於「1065G7」中的「65」是內部更細的效能分級,理論上來說數字越大越強;而後方的「G7」則是代表使用新一代的Gen 11內顯,細部來說,「G7」代表具備64個運算單元、若是「G4」則代表具備48個運算單元、「G1」為32個運算單元,童也是代號越大、效能越強。另一方面,Core i7-10710U就可以適用於原先的命名邏輯,除了是代表「10」代「U」系列低電壓省電處理器外,「710」也代表示當中效能較高的版本。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處理器最後除了帶有「U」字樣以外,另外還有「Y」字樣處理器,意味著超低電壓版本,通常會出現在平板電腦這類更低效能需求的行動裝置上。

附上Intel Core第10代處理器常見型號規格表。


簡單快速區分一下兩種製程處理器間的差異,如果是考量到未來性的話,自然是採用更精細10nm製程的Ice Lake更好(看看隔壁棚7nm的氣勢就知道),同時也因為Ice Lake系列採用了新的影片編碼引擎,所以在多工處理方面,針對常見的HEVC/H.265 CODECs處理有比較強的表現,玩家如果日常比較需求做相關影片編碼的話,選擇搭載Ice Lake系列處理器的筆電會比較有幫助。但如果是考量到單核效能表現的話,由於Comet Lake系列處理器中,高階版本的基礎時脈相對較高些,這時候選擇Comet Lake系列處理器就會更好一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端看玩家的取捨。

不過,如果玩家想要以10代處理器版本筆電作為日常一般遊戲打game用途的話,雖然整體來說兩者內部搭載的內顯都比不上一張獨立顯卡(如NVIDIA GeForce GTX 1650、甚至GTX 1050),但考量到它們為整體筆電帶來的輕薄特性,加上價格少了獨立顯卡會更優惠些,真要從中做選擇的話,由於Ice Lake系列處理器搭載了最新的Gen 11 Iris內顯晶片的關係,以最高版本帶「G7」字樣處理器為例,其官方效能相當於獨立顯卡MX150約60~70%的效能,儘管該獨立顯卡僅僅是作為入門級選項,但以內顯晶片來說,能夠有這樣的效能也足以應付像是《當個創世神》這樣簡單的遊戲了,甚至如果遊戲最佳化做的好的話,想要玩玩競技遊戲也是有可能的。

8代CP、9代效能、10代彈性
做個購買前的小結論,如果在預算有限的考量下,選擇8代版本處理器帶來的整體C/P值最高,畢竟在U系列和H系列版本處理器都有可以選擇,加上其實三代之間的差異,在時脈和硬體規格上其實帳面上差異並不大,真要說差異的話,最大差異或許只在10代Ice Lake部分有搭載最新的內顯晶片,但也僅限於Ice Lake、且僅限於此差異。

如果是要選擇效能的話,9代處理器版本的筆電會在價格內提供最大化的效能差異,雖然說10代處理器也同樣會有H系列高效能版本,但其相對的價格也會跟著「跪」一點,因此,如果是要效能的話,預算有限情況下,3萬元內選擇9代版本處理器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最後則是10代處理器版本,由於核心數基本配置大抵來說和前兩代相同,僅在時脈上有些著墨,因此實際效能面上來說,其帳面上的效能差距和前兩代並不大,雖然說Gen 11內顯晶片對一般小遊戲的效能提升有些可以期待的部分,不過整體來說,由於是新一代處理器的關係,價格上也會比先前的貴。但如果考慮到未來使用性的話,最新的產品其產品生命週期還是比較長的,此外,由於10代處理器當中如果是採用Ice Lake系列的話,Intel官方強調該系列處理器絕對搭載Thunderbolt 3連接埠,這也大幅提高其整體的使用彈性,玩家為了可以利用該連接埠擴充、抑或是連接外接盒皆可強化使用彈性。

其他你還需要注意的小事

說完了最重要的核心,接下來快速說明一下其他玩家在購買前需要注意的要點。首先先延續一下硬體規格的部分,除了處理器以外,有無獨立顯卡的部分端看玩家個人需求,有獨顯的話效能表現肯定會比處理器內顯晶片好得多,不過相對來說在價格和重量方面也會比較高(重)一點,再者,針對獨顯部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像NVIDIA GeForce MX系列獨顯的話,其實際的效益其實和處理器內顯相差不遠,尤其在10代Ice Lake新內顯的加持下,相對來說MX系列的效能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另外,在記憶體和儲存空間部分,雖然說近期因為全球疫情的關係,導致電腦整體零組件的價格開始上漲,最終也可能間接導致筆電的價格會隨著時間慢慢提高,不過在這兩項規格的部分,小編會建議在預算內盡量選擇16GB的記憶體和1TB的SSD選項,能夠滿足其中一項也不錯,如果都無法的話,至少也要具備8GB記憶體和500GB左右的SSD,在一般日常使用上會比較彈性些,且SSD的速度也跟得上。但如果說是選擇SSD+HDD組合的話,除非是買來單純做為文書和上網使用,否則的話還是不太建議的,但相反的,這樣的組合價格也會更划算些。

主觀因素考量納入
客觀的硬體規格講完,接下來就是主觀因素,諸如筆電整體的外觀、鍵盤敲擊體驗、甚至品牌信仰等等,這部分由於玩家個人主觀因素的考量占比非常大,因此小編這裡也就不再特別針對外觀做建議了,基本上玩家當然要選擇的是一台自己看得順眼的筆電R!不過撇開品牌信仰和外觀的話,針對鍵盤的敲擊體驗以及另外的內部升級可能還是有可看空間。

整體來說,筆電的鍵盤敲擊體驗由於多數是採用巧克力孤島式,加上為了省下空間,一般多採薄膜式鍵盤的關係,其基本的敲擊體驗自然是比不上機械鍵盤的,雖然說也有部分高階的電競筆電強調是採機械式鍵盤軸體,但畢竟仍在少數。不過,話雖如此,畢竟筆電的關鍵點還是在於便攜性,所以鍵盤的敲擊體驗仍是可接受的,至少和薄膜式鍵盤差不多,這點小編建議因為每個人對於鍵盤的要求還是有些差異,因此,購買前還是要自行實際敲打過再下決定比較好。

由於筆電鍵盤的敲打手感各家不盡相同,建議玩家在選購前能夠有機會親自試用的話最好。


升級彈性須注意
再來則是內部的硬體升級彈性,由於筆電主機板設計的關係,一般來說處理器、顯示卡(有的話)都是直接焊接在板子上,因此,不像桌上型電腦可以輕鬆自行升級,通常買了以後,它們就是跟著到筆電壞掉。即便如此,筆電還是稍微有些DIY的空間,通常廠商提供的選項是記憶體和硬碟空間,這部分玩家可以查看產品的官方網站瀏覽是否有升級的選項,舉例來說,一般預設為8GB記憶體的筆電,可能還會在內部另外提供一條記憶體插槽,讓玩家可以另外購買SO-DIMM記憶體安裝;又或者是儲存空間的部分可能會額外提供SATA硬碟空間、甚至是M.2插槽,讓玩家可以自由針對儲存空間做彈性調整,這些都是玩家在購買前可以先研究的考量。

購買前可先上網確認是否有更新選項,購買後則是可以將底板拆開看看內部的升級彈性。

部分筆電會進一步提供像是M.2插槽或是記憶體插槽供玩家自行擴充。


盡量給滿連接埠
另外一個選購前要注意的要點是連接埠問題,雖然說高階的輕薄筆電為了「機身輕薄」的關係,犧牲了許多連接埠,尤其在蘋果筆電的部分甚至直接單純提供Thunderbolt 3 USB-C連接埠而已,雖然說無論是USB-C還是Thunderbolt 3都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傳輸速度和擴充能力,但對於學生來說,如果上下課還需要額外攜帶擴充埠的話,其實是滿不方便的,當然如果不介意的話自然是沒問題。不過,理論上來說,學生擁有充足的連接埠還是必要的,包含基本的USB、HDMI、網路孔,若是能提供USB-C、甚至Thunderbolt 3的話會更好!

高階的輕薄筆電幾乎都將大部分的連接埠犧牲了,但對於學生來說,一台筆電包含完整的USB、HDMI、RJ45網路埠是很必要的,更多的彈性選擇才是USB-C或Thunderbolt 3。


攜帶方便為主
最後要考慮的則是重量問題,雖然說每個人對於筆電要多重的標準不盡相同,但小編會建議一般文書機通常在1.5kg左右是最適合攜帶的設定,頂多在2kg左右就非常重了,因為除了筆電本體以外,另外如果是整天出門在外的話,除非你是選用U系列的低電壓版本(甚至是10代U系列處理器),他們的電力通常能夠提供6小時以上的使用(一般狀態下),否則的話都是在3~4小時的電池續航,這樣的情況下理想狀態下當然是希望玩家能在電池續航下完成任務,不然就是要額外攜帶電池變壓器了,如此一來就要再加上額外的重量,會讓整體再增加約500g(平均)的重量,如果全部加起來近3kg的話,帶出門的可能性就降低,也就失去了原先買筆電的目的囉!

9台廠商推薦一次搞懂!返校機一次選用

為了方便初次入手筆電的玩家做為參考,PCDIY!這次也將推薦9台市售主打返校的筆電作為玩家購買前的參考標準,也大致讓玩家能了解不同品牌之間針對這類產品的平均效能和設計,玩家們當然可以針對自己的喜好做挑選,也不一定非這9台不可喔!

以下產品順序將以廠商英文名作為標準排序,無先後優劣之分。


延伸閱讀
2020開學筆電挑選指南、Intel 10代8代傻傻分不清楚!9台筆電推薦一次搞懂(下篇)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