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Desktop 電競桌機
無與倫比的完美行動電競體驗,Razer Blade 15 2018不只輕薄、效能更出色
文.圖/Cheng 2018-10-18 16:00:00
Razer旗下電競筆電Razer Blade系列在2012年初次推出後,便迅速打響名號,在輕薄時尚的外型下,藏有高效能的硬體規格。今年,Razer Blade 15 2018版(下稱Razer Blade 15)再接再厲,挾帶Intel最新處理器和高階顯示卡,要為玩家帶來更完美的行動電競體驗。
接下來小編就要來帶大家一起開箱囉!
此外,這次的Razer Blade 15也堪稱是目前世上最小的15.6吋電競筆電,厚度僅16.8 mm,重約2.1公斤,相較於許多同樣大小的電競筆電來說,這樣的輕薄程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打開筆電上蓋,首先注意到的是Razer Blade 15這次也採用今年非常流行的窄邊框設計,邊框厚度僅4.9 mm,視覺體驗非常好,螢幕的大小則是15.6吋。這次Razer Blade 15的面板有三種選擇,分別是FHD@60Hz、FHD@144Hz以及4K觸控面板,這次拿到的是FHD@144Hz版本,144Hz螢幕更新率對於現階段FPS射擊遊戲當頭的遊戲世界裡,可說是必要的的條件之一,Razer Blade 15雖然本身輕薄,但能卻仍然能提供144Hz的面板選擇,這點小編認為「揪甘心」。
鍵盤方面,由於左右兩側要放置喇叭的關係,按鍵大小稍微小了一點,小編一開始打字時時常打錯字,雖然鍵程不深,不過按鍵敲擊起來的手感倒是還不錯。此外,鍵盤的每顆按鍵都具備Razer Chroma RGB燈效功能,每顆按鍵都可以自定義燈效,並且支援全鍵無衝。另一個筆電C面十分吸睛的地方就是超大的玻璃觸控板,雖然Windows本身的手勢控制並不多,但搭載Microsoft精確式驅動程式,使用上不管是精準度還是靈敏度都非常棒。
以小編手上拿到的版本來說,它搭載Intel第八代Core i7-8750H處理器,基礎時脈為2.2GHz,最大動態時脈可達4.1GHz,晶片組使用的是Intel HM370。顯示卡方面使用的是NVIDIA Max-Q設計,分為GTX 1060 Max-Q(6GB DDR5)和GTX 1070 Max-Q(8GB DDR5)兩種版本,小編這次收到的是後者。
記憶體方面則是16GB雙通道DDR4-2666MHz,最高可擴充至32GB,不過若是單純用來玩遊戲的話,16GB雙通道配置對於當前的許多遊戲來說已經是綽綽有餘。儲存空間方面是搭載Samsung的512GB SSD,採NVMe PCIe 3.0 x4介面,該儲存空間配置是最高階的版本。
難怪小編拿Razer Blade 15遊玩遊戲的時候發現,怎麼筆電本身都不容易過燙的問題,尤其是放置手腕的地方,基本感覺不到溫度升溫。
機身的左側則是簡單的另外兩組USB 3.0、3.5 mm耳機孔和Razer 200W/230W功率的電源孔,本次收到的版本電壓器為230W輕型變壓器。
除此之外,雖然Razer Blade 15在出廠時內建的硬體效能經過測試下來,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但在Razer Synapse 3中,可藉由軟體調整,讓筆電進入遊戲模式,進一步強化顯示卡的效能,同時也能手動調整風扇轉速,讓遊戲的體驗更佳流暢。
簡單透過CPU-Z內建的Benchmark跑分測試,獲得的數據單核心為456.6、多核心為3381.5,若拿來和同樣是6C/12T的Intel Core i7-8700K比較,可以發現相去不遠,可見Razer Blade 15的CPU效能幾乎快媲美桌上型處理器。
Smasung官方關於這顆SSD的讀寫速度分別為3,000 MB/s、1,800 MB/s,不過小編藉由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速度落在2,476 MB/s 稍有落差,但寫入速度倒是比官方顯示得更高,達到1,918 MB/s。
整體效能表現上,藉由PCMark 10獲得的總分為5,027,在Essentials必要成績上獲得8,534分、Productivity生產力上獲得7,231分、Digital Content Creation數位內容製造獲得5,589分,整體來說表現非常不錯。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https://www2.razer.com/tw-zh
Razer Phone 2震撼登場!開啟手機旗艦與電競雙模式的完美結合
接下來小編就要來帶大家一起開箱囉!
極致黑簡約時尚外型,144Hz窄邊框來襲
Razer Blade的外型過去就一直備受推崇,新版Razer Blade 15在外型的設計上同樣採用霧面黑的配色設計,機身材質是由一整塊鋁製金屬打造,再經由CNC精準打磨,讓Razer Blade 15擁有黑色的陽極處理表現,螢幕背蓋上除了綠色背光三頭蛇標誌,並未有多餘的稜線,顯現出自然簡潔的外型,這樣的外型小編私心覺得很好看。此外,這次的Razer Blade 15也堪稱是目前世上最小的15.6吋電競筆電,厚度僅16.8 mm,重約2.1公斤,相較於許多同樣大小的電競筆電來說,這樣的輕薄程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打開筆電上蓋,首先注意到的是Razer Blade 15這次也採用今年非常流行的窄邊框設計,邊框厚度僅4.9 mm,視覺體驗非常好,螢幕的大小則是15.6吋。這次Razer Blade 15的面板有三種選擇,分別是FHD@60Hz、FHD@144Hz以及4K觸控面板,這次拿到的是FHD@144Hz版本,144Hz螢幕更新率對於現階段FPS射擊遊戲當頭的遊戲世界裡,可說是必要的的條件之一,Razer Blade 15雖然本身輕薄,但能卻仍然能提供144Hz的面板選擇,這點小編認為「揪甘心」。
正面雙喇叭,聆聽體驗一級棒
除了外型和這次的144Hz面板選擇外,Razer Blade 15也將鍵盤左右兩側的正面喇叭設計保留下來,不管是玩遊戲還是看影片聽音樂,都能直接帶來不錯的音效品質,同時,這兩面喇叭也具有環繞音效的效果,就算不戴耳機,也能感受到遊戲中左右兩側的音效來源。鍵盤方面,由於左右兩側要放置喇叭的關係,按鍵大小稍微小了一點,小編一開始打字時時常打錯字,雖然鍵程不深,不過按鍵敲擊起來的手感倒是還不錯。此外,鍵盤的每顆按鍵都具備Razer Chroma RGB燈效功能,每顆按鍵都可以自定義燈效,並且支援全鍵無衝。另一個筆電C面十分吸睛的地方就是超大的玻璃觸控板,雖然Windows本身的手勢控制並不多,但搭載Microsoft精確式驅動程式,使用上不管是精準度還是靈敏度都非常棒。
輕巧的高效能行動力,威力百分百!
Razer Blade系列一直以來最令人驚豔的優點就是縱使體積輕薄,但內部搭載的硬體效能並不馬虎,今年的Razer Blade 15同樣也是高效能猛獸阿!以小編手上拿到的版本來說,它搭載Intel第八代Core i7-8750H處理器,基礎時脈為2.2GHz,最大動態時脈可達4.1GHz,晶片組使用的是Intel HM370。顯示卡方面使用的是NVIDIA Max-Q設計,分為GTX 1060 Max-Q(6GB DDR5)和GTX 1070 Max-Q(8GB DDR5)兩種版本,小編這次收到的是後者。
記憶體方面則是16GB雙通道DDR4-2666MHz,最高可擴充至32GB,不過若是單純用來玩遊戲的話,16GB雙通道配置對於當前的許多遊戲來說已經是綽綽有餘。儲存空間方面是搭載Samsung的512GB SSD,採NVMe PCIe 3.0 x4介面,該儲存空間配置是最高階的版本。
散熱腔冷卻系統加強散熱能力
為了讓機身輕薄的Razer Blade 15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散熱,Razer使用訂製的散熱腔和以石磨為基礎的伺服器級散熱材質,提供精準的熱控制與可靠度,另外使用訂製的44葉片風扇,強化大氣流和降低散熱噪音,難怪小編也注意到雖然Razer Blade 15玩遊戲時風扇會進入全速運轉模式,但它造成的噪音不大,還在可容忍的範圍內。同時,在處理器和顯示卡周遭覆蓋大面積的散熱片,採用奈米粒子的阻熱材質,可以減少發熱點。難怪小編拿Razer Blade 15遊玩遊戲的時候發現,怎麼筆電本身都不容易過燙的問題,尤其是放置手腕的地方,基本感覺不到溫度升溫。
豐富的連接埠拓展戰鬥基地
在連接埠方面,Razer Blade 15提供的也十分有彈性,機身右側搭載一組支援Thunderbolt 3的USB Type-C、USB 3.0一組、一組HDMI、一組Mini DisplayPort以及Kensington防盜鎖,最多可支援三組外接顯示器,或是也能利用Thunderbolt 3外接顯示盒,進一步強化筆電的顯示效能。機身的左側則是簡單的另外兩組USB 3.0、3.5 mm耳機孔和Razer 200W/230W功率的電源孔,本次收到的版本電壓器為230W輕型變壓器。
Razer Synapse 3完整軟硬體調校
Razer旗下產品對於軟硬體的調校做得十分到位,尤其是Razer Synapse 3,能針對該硬體產品做全面的客製化調整,在Razer Blade 15的調整中,可藉由軟體控制鍵盤各按鍵和螢幕上蓋地三頭蛇背光RGB燈光效果,支援Chroma RGB和多種燈效,同時,針對鍵盤各個按鍵也能自由編制指令和巨集,可調整幅度非常高,而且如果手邊同時有其他產品支援Chroma RGB的話,也能設定讓其燈效彼此互動,達到更絢麗的視覺效果。除此之外,雖然Razer Blade 15在出廠時內建的硬體效能經過測試下來,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但在Razer Synapse 3中,可藉由軟體調整,讓筆電進入遊戲模式,進一步強化顯示卡的效能,同時也能手動調整風扇轉速,讓遊戲的體驗更佳流暢。
輕薄不失高效能的硬體表現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來看看Razer Blade 15在各跑分軟體和遊戲測試中獲得的效果表現吧!不過這邊小編要特別說明一下,由於Razer Blade 15出廠時,為了在一般使用/電競遊戲以及電池續航力之間取得平衡,預設的模式為Razer Synapse 3中的「平衡」模式,小編為了讓大家了解到Razer Blade 15的最強效能表現,所以下面的測試部分都是將模式調整至「遊戲模式」來進行測試的,這樣可以讓處理器和顯示卡都能徹底解放效能,以獲得更好的測試結果。


實際遊戲表現令人滿意
說到電競筆電少不了一定要直接玩遊戲看看效能表現如何,我們找了幾款時下流行的遊戲和經典的測試遊戲做比較。必須說以Razer Blade 15這樣輕薄的電競筆電來說,在遊戲測試中所獲得的fps都能維持在90~100左右,若是將部分畫質設定做調整,便能有100甚至144 fps的表現,這樣的遊戲體驗令人非常滿意。《古墓奇兵:暗影》
《古墓奇兵》系列近期新推出的《古墓奇兵:暗影》可說是新一代的代表測試遊戲之一,尤其是遊戲中針對光影和陰影的表現更加要求,不過Razer Blade 15在預設畫質為「極高」、開啟DirectX 12模式下,仍然可以達到平均68 fps的表現,在一般的遊戲體驗下非常流暢。《黑色行動4》
既然有144Hz的螢幕更新,當然就要拿FPS射擊遊戲來測試看看,目前最火紅的射擊遊戲非剛上市的《黑色行動4》莫屬了,在其大逃殺模式「黑色戰域」中,遊戲內所有預設的畫質設定幾乎皆為「非常高」或「最高」,並且開啟fps無上限設定,在遊戲中的平均fps幾乎都可以保持在120,只要經過些微的畫質調整,便能將fps穩定在144左右,遊戲體驗非常棒。《絕地求生》
說到射擊遊戲,《絕地求生》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尤其該遊戲應本身最佳化的問題,對於硬體資源的要求量級高,不過Razer Blade 15對於《絕地求生》來說,還是「Hold得住!」的,在預設畫質選擇「非常高」的設定下,仍然能獲得平均90~110左右的fps,雖然不是最完美,但以它輕薄的效能來說,已經非常優秀。《極地戰嚎5》
接下來就是幾款大家常見的測試遊戲了,首先是《極地戰嚎5》。在預設畫質為「高」,並將更新率設定為144Hz的情況下,平均獲得的fps為87,最低fps也能維持在75以上,以這款遊戲過程中非常混亂的RPG遊戲來說,這樣的fps表現已經算是很穩定了。《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另一款測試遊戲是《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使用的畫質是預設的「高」,並且將畫面更新率上限調整至200。測試出的平均fps為76.4,是能穩定遊玩的表現。外型和效能兼具的行動電競筆電
整體來說,Razer Blade 15承襲Blade系列筆電廣獲盛讚的外型設計,以簡潔的霧面黑搭配鋁金屬材質,打造出時尚和耐用度兼具的筆電,在不到2公分的厚度和2公斤的重量下,又搭載了高效能的硬體規格,只需些微調整設定,便可順利運行當前所有熱門遊戲,不管是外型,還是效能,Razer Blade 15在兩者中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廠商資料
廠商名稱:Razer 雷蛇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https://www2.razer.com/tw-zh
延伸閱讀
專業錄音室THX Spatial音頻加持,Razer Nari無線電競耳機擺脫有線束縛Razer Phone 2震撼登場!開啟手機旗艦與電競雙模式的完美結合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TrendForce:高世代面板產線建設帶動,預計2027年OLED筆電滲透率逾5%
- ROG Zephyrus G16 (GA605)螢幕實測,NEBULA霓真技術OLED電競螢幕「色域覆蓋sRGB:達100%,Adobe RGB:達96.5%,DCI P3:達99.2%」ISO 14861:2015色彩準確度:「平均ΔE*00:達0.27,99%百分位 ΔE*00:達0.88」原色重現「測量亮度:70%達182.26cd/m2 100%達396.31cd/m2
- 宇瞻 Apacer PE4430-R 1TB M.2 2230 SSD實測開箱,PCIe Gen4 x4電競掌機容量升級神兵利器固態硬碟!
- ROG Zephyrus G16 (GA605)效能實測,16吋大螢幕 1.85KG重量輕 又有超強CPU+GPU 實力超群 戰鬥力表現強悍 精品級電競筆電!
- ROG Zephyrus G16 (GA605)實機開箱,史上最輕薄西風之神「搭載AMD Ryzen AI 9 HX 370 CPU 配備NVIDIA GeForce RTX 4060 GPU」制霸遊戲戰場16吋240Hz OLED精品級電競筆電!
- 「《黑神話:悟空》特效全開」最強電競筆電挑戰!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效能實測,16核心32執行緒 3D V-Cache火力加持「AMD Ryzen 9 7945HX3D」配上最強GPU「NVIDIA GeForce RTX 4090」克敵致勝 制霸遊戲戰場!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效能實測,A+N最強CPU+GPU遊戲黃金組合 AMD Ryzen 9 7945HX3D配上NVIDIA GeForce RTX 4090 展現超凡入聖性能 實現絕強至猛戰鬥力!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實機開箱,史上最強搭載AMD 3D V-Cache技術Ryzen 9 7945HX3D遊戲行動處理器 配備GeForce RTX 4090 17.3吋2K 240Hz螢幕 旗艦電競筆電!
- MSI Claw正式開賣!微星推出全球首款搭載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的電競掌機,享受隨時隨地玩遊戲的樂趣!
- 「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現場直擊,來看看微星如何攻城掠地 用奢華美學、極致效能、創新科技 成為電競筆電之王!
- 技嘉2024 AI電競筆電報到!「AORUS 16X」強勢登場,引領升級人工智慧功能「整合AI Nexus次世代Wi-Fi 7遊戲筆電」
- 「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現場直擊,「2023/12/15(五) - 2023/12/17(日) - 松山文創園區 - 二號倉庫」一起來去朝聖吧!
最多人點閱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體積小巧照樣能征服全場、文書/追劇/創作/打Game通通OK,技嘉BRIX S BRR7H-4800開箱實測
- 4K OLED螢幕加持、全方位筆電的代名詞,ASUS ZenBook Pro Duo 15 OLED(UX582)開箱評測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GIGABYTE AERO 15 OLED筆電開箱動眼看,OLED面板搭15.6吋4K螢幕 X-Rite Pantone專業校色認證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 Intel NUC5i5RYH實測開箱,Broadwell迷你電腦中的資優生!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 躍上神壇的秘密武器、AMD Ryzen 7 PRO 4750G強力加持ASRock Deskmini A300效能狂升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