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ThinkPad專用OneLink Pro Dock擴充基座簡測
文.圖/galaxylee@TPUSER 2014-12-03 00:00:00話說站長最近雖然仍忙於公司的工作,但仍十分關心ThinkPad的發展。2014年的ThinkPad機種因為取消了小紅點的實體按鍵,導致許多老用戶裹足不前,站長也足足一年沒有再評測過ThinkPad,但對於很多剛接觸ThinkPad的使用者而言,其實有項原廠周邊能見度很低,實際上卻非常管用,站長便想特別介紹。這項周邊對於W/T/X-Series的使用者並無用武之地,如果是2014年的S/E/X1-Series就可派上用場,所以這篇文章希望讓新接觸ThinkPad的網友,有機會了解原廠周邊的特色與用處。
這次要介紹的主角是ThinkPad專用的「OneLink Dock」擴充基座。ThinkPad的W/T/X-Series多年來都支援傳統的擴充船塢(Docking Station),或是整線器(Port Replicator),此類設備的用途是基於商務使用者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很多人習慣將筆記型電腦當主力電腦使用,但受限於螢幕尺寸,以及指向裝置(觸控板、小紅點等)畢竟沒有滑鼠好用,因此使用者回到辦公桌時,有時候會外接大尺寸螢幕、鍵盤、滑鼠,或是RJ45網路線等,但要離開辦公室時,又必須將這些周邊的連線拔除,非常費事、費時。透過整線器(Port Replicator)或是Docking Station,先將所需的線材通通接在上面,筆記型電腦只需要從底座上脫離,便可輕鬆帶走。
早年的Docking Station在功能及擴充性遠比現在豐富,甚至可以安裝PCI介面的擴充卡,但隨著筆電的功能越來越走向內建化(現在甚至連ExpressCard都不提供了),以及外接介面都整合為少數幾種規格,ThinkPad目前針對傳統的Docking Station與Port Replicator就通稱為Dock,只是再根據功能多寡賦予不同的別名,例如Basic Dock、Ultra Dock等。
ThinkPad以往只有W/T/X/L-Series(所謂的「ThinkPad Classic」)才支援傳統底座,反而是Edge系列、E-Series都不支援。主要的考量在於產品差異化以及成本方面。為了要支援傳統底座,ThinkPad設計時就必須將擴充接口的位置列入設計考量中,更重要的是,主機結構必須經得起長達數年每天頻繁地與底座「合體」與「脫離」。有用過傳統底座的網友便曉得,其實主機往往是很大力地與底座結合,然後脫離時再靠底座的脫離桿將主機撐起來,這一來一往都在考驗主機的機構耐用設計,以及外殼材質。因此很多廠牌雖然也號稱推出商用筆電,但真正推出擴充底座的卻寥寥無幾。
Edge系列後來衍伸為S-eries以及E-Series,這兩個系列訴求在SOHO族、一般消費者,由於走平價路線,自然無法支援傳統底座。但這並不代表使用S/E-Series的使用者沒有此類需求。其實除了傳統的底座之外,其他筆電原廠有推出外接式的整線器(Port Replicator),但此類整線器並無法同時傳送電力,因此使用者必須將主機另外接上變壓器。

原本OneLink基座連接埠是為了平價機型所準備,但有趣的是,當2014年版本的X1 Carbon發表時,也開始支援OneLink Docking port,主要原因是主機的厚度太薄了,無法容納傳統底座的接頭,因此乾脆採用外接式擴充基座。因此ThinkPad的最高階輕薄機種以及平價機種都可支援OneLink Dock。



但如果電腦進入休眠模式,ThinkPad主機外側的小紅點會忽明忽暗,OneLink Pro Dock則沒有比照,只有關閉發光的小紅點而已。使用者如果要關機,此時可以直接按下Dock上方的電源鍵。因此連接上Dock的ThinkPad,如果有外接螢幕、鍵鼠,基本上是不需要把螢幕打開了,完全可將ThinkPad當桌機使用。
OneLink Pro Dock前方面板有兩個USB 3.0埠,其中一個有支援Always-On充電功能(圖示上會多一個電池的圖案),還有一個耳機/麥克風二合一的接頭。前方的設計相當簡潔,也提供了必要的連接埠供使用者能夠快速存取、連接。
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各連接埠功能說明如下:
•電源接頭
•RJ45接頭(Gigabit Ethernet)
•USB 3.0埠x2
•DVI-I接頭,最高解析度僅支援到1920×1200解析度,可搭配隨機附的VGA轉接頭
•DisplayPort接頭,支援DisplayPort 1.2版的ThinkPad可輸出單螢幕2560X1600解析度,僅支援DP 1.1版的主機只能輸出到1920×1200
•USB 2.0埠x2
之前Lenovo曾推出一個USB 3.0 Dock,採用了透過USB埠傳輸畫面的DisplayLink技術,由於傳送畫面時會占用USB的頻寬,因此實際使用上仍有一些限制,而且必須安裝驅動程式。新一代的OneLink Pro Dock拜OneLink埠之賜,採透通模式(Pass-Through),因此本身沒有內建任何的影像晶片,便可以直接輸出ThinkPad主機傳來的影像資料,而且完全不用額外安裝顯卡方面的驅動程式,就像傳統的底座Dock一樣方便,即插即顯。
不過OneLink Pro Dock還是要安裝驅動程式的,是為了裡面內建的瑞昱(Realtek)的USB 3.0-to-Gigabit Ethernet 控制晶片(RTL8153),不然Dock上的乙太網路功能會無法使用。

站長常在速食店裡看到大學生成群拿著筆電在討論事情,隨著筆電的低價化,現在的大學生很有可能在家裡或宿舍裡只有一台筆電,而沒有桌上型主機了。外出時當然就必須依靠筆電本身的螢幕以及輸入裝置,但回到家裡或宿舍時,站長個人還是不建議繼續依賴筆電的螢幕與輸入裝置。撇開現在最常被提到的「W-LED背光導致藍光容易傷眼」等護眼問題,光是過低的筆電螢幕高度,以及畫面尺寸就非常不適合長時間閱讀,很容易造成姿勢不良甚至駝背的問題。
如在家裡或宿舍,最理想的使用筆電方式其實是外接大尺寸螢幕、鍵盤、滑鼠。但如下圖所示,站長將ThinkPad E440接上電源、鍵鼠、HDMI線甚至USB線幫手機充電時,整台主機就被眾連接線所包圍了,如果每天將筆電帶進帶出時,都必須將這些連接線重覆拔插一次,那真的太辛苦了。其實筆電會發展出Port Replicator、Dock等裝置,就是商務人士回到辦公室時,即使沒有外接螢幕,也希望能夠很輕鬆地連接上乙太網路、鍵鼠以及其他USB裝置,不用每次都浪費時間在拔插上面。



依據原廠的資料顯示,支援DisplayPort 1.2版規格的ThinkPad,在外接單一螢幕的前提下,可透過DisplayPort輸出最高達2560×1600的解析度。實測的結果,E440果然能夠透過OneLink Pro Dock輸出2560×1440解析度的畫面到27吋的PA272W。2014年發表有支援DP V1.2以及OneLink Port的ThinkPad有下列這幾款:ThinkPad E440、ThinkPad E540、ThinkPad S440、ThinkPad S540、ThinkPad X1 Carbon 和ThinkPad Yoga。
測完單螢幕輸出後,接著站長便想測試雙螢幕輸出,畢竟OneLink Pro Dock有兩個數位影像輸出埠。原本以為外接兩台螢幕時,主機的螢幕就無法顯示,沒想到E440還挺「夠力」的,輕鬆達成「三螢幕」同時輸出的任務。

原本E440的主機或是搭配去年推出的OneLink Dock,都只能輸出1920×1200解析度,經由OneLink Pro Dock,E440功能竟然獲得進一步提升,可以輸出高達2560×1600的解析度,足以應付30吋以內的各種顯示器了。筆記型電腦透過周邊裝置來強化主機本體的功能,在現在的市售機種上其實並不多見,特別是ExpressCard沒落之後,各大廠便不再進行次世代外接擴充介面的制定。這次看到E440的輸出解析度「封印解除」,不由得讓人感到幾分欣慰。

此次測試OneLink Pro Dock讓站長大開眼界,見識到理想的外接式擴充基座所帶來的便利性與擴充性。雖然站長個人對於傳統的擴充底座還是情有獨鍾,但相信OneLink Pro Dock能夠為S/E/X1-Series提供強大的支援。無論是上班族或是學生,如果正在使用S/E/X1-Series,不妨考慮透過OneLink Pro Dock讓自己的筆電使用體驗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PCDIY!玩家世界,是玩家專屬的部落格,裡面有各行各業的科技迷,一起分享數位生活的大小事!
※本篇文章授權轉載自TPUSER - TP非官方情報站
延伸閱讀
(01)Mini PC大對決! ThinkCentre M93pTiny VS. EliteDesk 800 G1 DM~!(02)聯想台北服務中心新遷後初訪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