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話題
-
華碩推出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吳卓源Julia Wu演唱並擔任ROG玩家共和國品牌大使
華碩推出旗下敗家之眼品牌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這次很特別的是以Republic of Gamers的Solgan:「天生無懼」來做主題。《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整個歌詞,充分展現出玩家共和國的電競魂,並告訴大家:「Join the Republic of Gamers, we can win」,同時訴說這次的推出的兩款電競筆電:「Scars will make you strong,Be a hero」,讓我們追求完美,堅強永不妥協,努力不懈總會成為頂尖! 今年ROG玩家共和國首度跨足音樂領域,特別與臺灣新生代R&B小天后Julia Wu吳卓源攜手合作,並在知名製作人terrytyelee(梁永泰)操刀下,打造極具街頭、潮流、電競元素的年度主題曲〈天生無懼〉,融合嘻哈、電子、R&B跟Julia獨到的嗓音,完美詮釋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永不妥協」的叛逆精神,展現無所畏懼及不安於現狀的理念!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 對於華碩ROG玩家共和國,你了解多少?這邊讓我們來看看華碩聯合科技產品處長Sally Chen,怎麼樣來介紹ASUS旗下的Republic of Gamers電競品牌。 演唱:Julia Wu 吳卓源 製作/編曲/錄音/混音/作曲:terrytyelee 梁永泰 作詞:高琮期 / 史斯宇 導演:湯沛臻 攝影指導:簡銘岐 妝髮:平平 服裝:卓別林 發行:ChynaHouse 生活像是遊戲 怎麽玩都不會膩 歷經起伏高低 有冒險才有刺激 各個關卡練習 在哪跌倒哪爬起 隨時充滿戰力 只為了拿下勝利 眼前 一切困難迎接不閃躲 面對 任何挑戰不需要擔憂 動作靈活 專注奮鬥 不輕易退縮 Fearless 跨越極限引領潮流 生活像是遊戲 怎麽玩都不會膩 歷經起伏高低 有冒險才有刺激 各個關卡練習 在哪跌倒哪爬起 隨時充滿戰力 只為了拿下勝利 Young homie 遇到失敗不必哭泣 別放棄 逃避 無法解決問題 我只做 自己 我就天生無懼 分分秒秒 渴望登峰造極 無論是獨自出擊 還是展現團隊默契 腦袋清晰 保持冷靜 處處警惕 拿出個性 帶點叛逆 盡情揮灑創意 計劃縝密 執行徹底 終究所向披靡 身手俐落 卓越出眾 齊心開拓 我們夢想的玩家共和國 Join the Republic of Gamers, we can win 寫下輝煌佳績 創造 源源不絕傳奇 丟掉藉口 跟著我走 Scars will make you strong Be a hero 追求完美 堅強永不妥協 努力不懈總會 成為頂尖 生活像是遊戲 怎麽玩都不會膩 歷經起伏高低 有冒險才有刺激 各個關卡練習 在哪跌倒哪爬起 隨時充滿戰力 只為了拿下勝利 眼前 一切困難迎接不閃躲 面對 任何挑戰不需要擔憂 動作靈活 專注奮鬥 不輕易退縮 Fearless 跨越極限引領潮流 生活像是遊戲 怎麽玩都不會膩 歷經起伏高低 有冒險才有刺激 各個關卡練習 在哪跌倒哪爬起 隨時充滿戰力 只為了拿下勝利 歌曲述說著三個不同時空背景的Julia Wu,各自整裝出發前往集結地,在虛擬與現實的穿插交錯中,帶著ROG Zephyrus S 西風之神電競筆電,歷經未來、街頭反叛、數位干擾等過程,最終來到ROG無懼之眼面前,3人戴上耳機,準備展開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頂尖對決,就如同玩家在遊戲世界裡眾志成城,一心只為追求勝利而戰,什麼都不怕、什麼都無法阻止其堅定決心的完美寫照,展現「天生無懼」的精神! 華碩推出ROG玩家共和國系列電競筆電已經有一段時間,目前共有ROG G/GX系列、ROG STRIX系列、先前的ASUS Gaming系列、超頻神獸ROG Chimera系列、西風之神ROG Zephyrus、STRIX SCAR系列,STRIX Hero系列、ROG經典潮流系列、ROG玩家入門首選系列與Ahq戰隊聯名款系列。 這次華碩推出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主要就是配合最新款二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S系列的推出。 華碩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在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上面,從這場記者會開場《華碩ROG玩家共和國推出全新電競筆電 天生無懼 永不妥協 燈光Show》,我們就不難能看出華碩的用心 Zephyrus西風之神系列推出,最早則是在2017年6月份。初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GX501VS,當時用的是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具備4核心8執行緒處理器,搭載Intel Core i7-7700HQ,以及Max-Q系列的NVIDIA GeForce GTX 1080 8GB,以及支援G-Sync顯示120Hz更新頻率72% NTSC、100%SRGB顯色15.6吋的Full HD面板,這次最薄處達到17.5mm,最厚處也只有19.9mm,重量2.2KG。 到了2018年5月份,配合Intel改朝換代,二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M-GX501GI、GX501GS、GM501GM,現在用的是Intel第8代Core處理器,最高具備6核心12執行緒處理器,搭載Intel Core i7-8750H,以及Max-Q系列的NVIDIA GeForce GTX 1080 8GB(GX501GI),Max-P系列NVIDIA GeForce GTX 1070 8GB(GX501GS)、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GX501GM),以及支援G-Sync顯示144Hz更新頻率3ms反應時間72% NTSC、100SRGB顯色15.6吋的Full HD面板,這次最薄處達到17.5mm,最厚處也只有19.9mm,重量2.45KG。 最新2018年10月份,華碩再次升級西風之神,推出三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S-GX531GI、GX531GS、GM531GM,一樣採用最高具備6核心12執行緒處理器,搭載Intel Core i7-8750H,以及Max-Q系列的NVIDIA GeForce GTX 1080 8GB(GX531GI),Max-P系列NVIDIA GeForce GTX 1070 8GB(GX531GS)、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GX531GM),以及支援G-Sync顯示144Hz更新頻率3ms反應時間72% NTSC、100% SRGB顯色15.6吋的Full HD面板,這次最薄處達到14.95mm,最厚處也只有15.75mm,重量2.1KG。(目前第一波僅會先推出GX531GS、GM531GM) 這邊,我們也來看看前一回二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M上市記者會的現場簡報。 配合最新款二代華碩ROG Zephyrus西風之神S系列的推出,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天生無懼》年度同名單曲MV的登場,也將引領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筆電,向上邁向新的另一波高峰!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近年來投入相當多的心血,每次的產品發表會與造勢,都展現出敗家之眼的霸氣,以及天生無懼的電競魂!然而,從2006年開始,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算是經營有成,已經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更以打造精品的市場策略,並受到各界玩家們的喜愛與一致推薦。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硬碟怎麼搭配最適配?Western Digital黑標藍標一招立分高下,確保資料長壽耐用小撇步全公開
一部電腦裡面,除了運算單元(CPU來處理)、繪圖單元(GPU來處理),記憶儲存單元(Memory記憶模組來處理)之外,最重要的元件莫過於「儲存裝置」(Storage Device)了,也就是SSD (Solid-state Drive,固態硬碟)或HDD (Hard Disk Drive,一般機械式硬碟)了。這個電腦零件看似不起眼,外型也不一定醒目,但卻儲存了電腦裡面所有的一切,包括程式、資料,以及您儲存下來的各式各樣照片、影片、音樂…等多媒體檔案,以及遊戲等等。還有,每部電腦都至少要有一顆SSD或HDD,以便用來安裝作業系統,讓電腦能夠順利運作,同時讓使用者儲存各種檔案。 當今電腦所使用的主流儲存媒體,就是SSD或HDD,當消費者在買整機電腦或是自行組裝電腦時,就算其他配備不在意,但其中有一個項目必看的,就是「儲存媒體」的種類與容量多寡。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整體電腦效能表現,以及您未來使用時,資料存放的方式與習慣,所以使用SSD或是HDD,將會影響到您使用電腦的整體體驗。 相較於行動裝置來說,一般人買手機或平板,通常CPU和GPU等級是廠商出貨時就選定了,無法讓消費者來挑,消費者能選的大概只剩記憶體與儲存裝置容量(例如3+32GB,4+64GB,6+128GB,前者是記憶體容量,後者是儲存裝置容量)了,而且儲存媒體一定是快閃記憶體。而在電腦方面,消費者能指定的元件就會比較多,亦即當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整機,或是購買品牌電腦(桌機或是筆電),廠商一般也都是配好各式內部元件,也有的會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讓客戶能夠選擇CPU等級、GPU等級、記憶體容量,以及儲存裝置容量(是SSD還是HDD,容量是256GB還是1TB等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買到需要的產品等級! 由於上述的產品,廠商都已幫消費者搭配好各式元件,因此像是記憶體或SSD的品牌通常也是無法指定的!這對於想要更自主統御自己電腦的消費者來說,只有DIY-自行組裝電腦,才能擁有最大的自由度。當然,自己DIY電腦所要考量的重點,不外乎就是能運用自己手中的預算,來組裝出最強大、最具C/P值的電腦,讓自己的每一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組裝電腦時,在核心零組件的選購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想要的CPU、主機板、GPU、記憶體、電源供應器、機殼、散熱裝置,以及儲存裝置。要注意的,就是產品之間的搭配性,相容性,以及散熱和功率方面要足夠,才不會發生電腦開不了機的窘境。當然,擁有基本的電腦硬體知識,也是必備的! 在上述的各式元件中,其實最重要的元件,是「儲存裝置」(SSD或HDD)。其中SSD的部份,大家都知道速度比較快,但由於SSD也分很多種,速度和價位上也有所不同,所以選到好的SSD可以讓您的電腦執行效率「健步如飛」,選到差的SSD不只不會最佳化,還會讓您的電腦執行起來「慢如烏龜」。當然,在當今資料量越來越龐大,遊戲容量也動輒幾十甚至近百GB的膨脹之下,單裝一台SSD也是不夠的,一般來說,除非真的預算不足但又想要大容量,才會只裝HDD,不然的話,當今組裝電腦,一般都是選擇SSD為優先,然後建議再加買一台HDD做為資料碟使用,也就是SSD + HDD的組合,這樣可以兼顧到系統反應快、容量又夠大的雙重需求。 由於SSD和HDD的構造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性能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SSD的優勢,在於快速、無移動零件、耐震、安靜、輕便、溫度低,開機即可馬上存取,外型(Form Factor)種類較多(例如M.2或是PCIe介面),因此SSD可說是當今電腦「系統儲存」的最佳選擇。 至於HDD的優勢,則在於儲存容量大,且每一GB儲存空間的價錢遠比SSD便宜許多。此外,在發生意外時,HDD的資料比較容易救得回來。但是HDD缺點也很多,像是開機後要等馬達轉速與磁頭定位之後才能存取,再來是速度慢、不耐振、較重、有噪音,多台RAID頻繁存取時甚至會有共振效應,而且外型只有3.5吋和2.5吋可以選擇。但是話說回來,上述的缺點也因為HDD儲存單位成本最划算而變得不算是缺點了,再加上目前也沒有其他儲存裝置的單位儲存成本(GB/$)能比HDD還划算。因此,HDD如今還是電腦「大量資料儲存」的最佳選擇。 ▼表 內接式HDD與SSD的特色與優缺點比較 從上表可了解,由於SSD與HDD是如此的不同,當這兩台儲存裝置同時進駐到您的電腦系統內,要如何發揮這兩種儲存媒體的最大效益,並讓產品用越久越好,將是你我選購與應用上必知的課題了! 讓我們先來檢視市面上,能買到的各種SSD和HDD吧!目前內接式SSD/HDD主要分成筆電用的和桌機用,而全球儲存技術解決方案領導廠商Western Digital,已根據市場的需求,區隔出各種不同的產品應用:在HDD部份,有推出個人用的黑標、藍標,以及商務用的紅標、紫標、金標;SSD部份則有黑標、藍標與綠標。以下,我們就個人電腦組裝時常使用到的「黑標」與「藍標」產品來做進一步的介紹。 在Western Digital的規劃中,黑標為主打頂級效能的產品,WD Black HDD的馬達轉速高達7200 RPM,採用SATA 6Gb/s介面,可提供超快速與大容量的資料存取。3.5”桌上型的WD Black硬碟,提供500GB~6TB等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64MB到256MB不等,給予使用者多種選擇。至於2.5”筆電專用的 WD Black HDD,則提供250GB至1TB的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16MB到32MB,賦予商用或工作站筆電更多容量與更快速的資料存取。 在WD Black HDD的容量建議方面,1TB容量為基本儲存空間,可滿足一般使用者在多媒體與遊戲檔案的儲存需求。至於2TB~4TB的空間,適合用戶儲存大量拍攝的相片和影片,同時有安全備份資料或保有資料副本的功能。至於5TB以上的產品,則適合需要更高容量的用戶使用,包括專業攝影人士、專業遊戲玩家、影音剪輯師、YouTuber…等,經常需要以4K甚至更高畫素來拍攝影片、存放RAW檔,這些檔案都非常龐大,需要高容量、快速的WD Black HDD才得以勝任。 ▼表 WD Black HDD 3.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表 WD Black HDD 2.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Western Digital規劃的藍標HDD產品,以主打一般大眾市場、可提升電腦存取容量為訴求。藍標HDD的馬達轉速主要為5400RPM (有一兩款是7200 RPM),採用SATA 6Gb/s介面,提供快速與大容量的資料存取。雖然速度雖然沒WD Black HDD那樣高,但其價位僅WD Black HDD的6~7成左右。3.5”桌上型的WD Blue HDD,提供500GB~6TB等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幾乎都是64MB (少數款配置32MB),給予使用者多種選擇。至於2.5”筆電專用的 WD Black HDD,則提供320GB至2TB的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8MB到128MB,賦予電競筆電更多的儲存容量。 在WD Blue HDD的產品規劃中,主要是針對以SSD為主要磁碟,但需要再增加更大容量來存放各式檔案(例如多媒體、文件、遊戲檔案等等)的用戶為主,可選購2TB以上的WD Blue HDD來增加資料碟的容量。此外,選擇WD Blue HDD也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讓接下來許多4K照片或影片的拍攝成果完整存放,而不需要為了節省空間而犧牲畫質,讓用戶得以存放最完美的檔案! ▼表 WD Blue HDD 3.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出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表 WD Blue HDD 2.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出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在SSD方面,黑標SSD為主打極致效能的產品,2018年版有採用M.2 NVMe介面,提供250GB~1TB等容量,並以超高3.4GB/s、2.8GB/s的連續讀寫速度(1TB版本),而2017年版有採用M.2 PCIe介面,提供256GB~512GB等容量,並以2050MB/s、800MB/s的的連續讀寫速度(512GB版本)。這兩款可以滿足桌機或筆電的專業電競玩家、專業繪圖師、專業影音工作者們對於極致效能的要求。 ▼表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SD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Western Digital的藍標SSD,則是針對需要快速載入資料與系統的用戶所打造,提供2.5” 7mm與M.2 SATA介面,提供250GB~2TB的容量,並以最高可達560MB/s、530MB/s的連續讀寫速度,讓DIY愛好者能夠快速載入OS與進入桌面環境,並可以馬上使用。 ▼表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當今的主流電腦,在儲存裝置的配置部份,結合SSD的快速存取,以及HDD的大量空間,已是趨勢。而廠商也有推出各種搭配方法。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盡量挑效能快的SSD,來搭容量高的HDD。因此,廠商也紛紛針對這樣DIY的趨勢,推出旗艦級的SSD+HDD搭配,以及高階級的SSD+HDD搭配。 以Western Digital的建議,電競玩家們可以選購黑標的產品來做組合。也就是SSD部份,可以選購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來當作系統碟(C:),以便安裝Windows 10或其他作業系統來加速開機。另外,為存放更多資料,可以再加裝一台3.5”或2.5”的WD Black HDD,容量從500GB至6TB,且由於效能足夠,因此各種遊戲檔案、大型或4K級影片,都可以存放於此,讓效能發揮至極致! 若您是一般的遊戲玩家、繪圖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商務人士等有高端運算需求的用戶,在儲存裝置方面,則可以選擇藍標的產品組合。在SSD部份,有SATA和M.2可以選擇,在HDD部份,有3.5”與2.5”可以選擇。透過SSD的快速開機,以及HDD的大容量,可以幫助商務應用、繪圖應用,或是一般個人使用環境提升工作效率或娛樂體驗。 當您選好您的SSD與HDD組合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怎麼使用,才能讓他們的產品壽命更長。先說明安裝的部份,也是一大學問。 如同文章前述SSD與HDD的優缺點比較表所述,HDD因為有機械式元件,在磁頭與碟盤非常接近的距離以高速存取,因此在運作中,是不可以去移動的!此外在運作中,也會產生熱量與噪音,甚至小小的振動。因此在安裝3.5”的硬碟時,機殼內要挑選一個比較通風的磁碟機槽來安裝,且要用足4顆螺絲鎖好,不要偷懶只用2~3顆來固定。此外,在安裝時,HDD盡量水平橫擺或直立擺放,不要斜放。若有產生共振狀況,因為這些小小振動都會加減造成HDD運作時的若干影響。 至於SSD的安裝就比較單純,SATA 2.5”的SSD若要安裝在3.5”的磁碟機插槽,就只要使用隨附的2.5”轉3.5”的轉換插槽,並用螺絲鎖好即可。再來就是接頭部份,將SSD或HDD的SATA訊號線與電源線連接牢靠,主機板端也要牢固接好。在佈線方面,可依照實際安裝狀況,選擇一般SATA直式接頭或是L型接頭。另外,由於SATA線很容易鬆脫或扯開,必要時,可以選擇有固定夾的SATA線,讓SATA硬碟與主機板端的連線更加牢固! 至於M.2 SSD方面,通常只要裝到具有支援M.2插槽的主機板,並用主機板隨附的M.2專用小螺絲把SSD鎖好固定。一般來說,M.2 SSD的散熱還算足夠,其周圍也不要有太多介面卡或是其他佈線靠太近,以免影響散熱,讓M.2 SSD不要在持續高溫運作下而降低效能。 為了讓SSD與HDD發揮最大的傳輸效能,以下是一些設定與安裝上,必須留意的地方。 (1) SATA裝置記得啟用AHCI模式: AHCI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是Intel推出的一種技術標準,讓軟體能以進階SATA的功能,來與SATA儲存裝置做溝通,像是NCQ(原生指令佇列),以及熱插拔等等。NCQ是一種讓ATA磁碟機一次可以接收多個指令,並依照需求來動態重新排列,將隨機的工作負載儲存需求一併處理,以達到裝置運作的最高效率,提升整體效能。 新一代的主機板、電腦,大多已經把SATA模式預設為AHCI模式了,但傳統一些主機板或電腦則不一定,因此建議進入BIOS檢查,看是不是將SATA Mode從IDE模式切換成AHCI模式了。 (2) 確認4K對齊,並檢視是否以AHCI模式運作: 早期HDD是以Sector(磁區)做為儲存單位,一個Sector為0.5KB,隨著硬碟容量的提升,以及大容量資料儲存的效率需求,廠商開發出先進格式(Advance Format),以4KB為一個Sector的作法,來提升整體存取效率。由於HDD普遍擁有智慧對齊技術,而Windows XP以後的作業系統也會自動進行4K對齊,所以效能受到影響的範圍並不大! 但是SSD就不一樣了!由於SSD儲存媒介是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是以Page為儲存單位,一個Page通常是設定為4KB為基本儲存單位(也有8KB、16KB、32KB等等),而且NAND Flash不像HDD那樣資料可以覆寫,必須先進行抹除後,才能寫入。而抹除的單位通常是以Block做為單位,而Block通常是以多個Page來組成。 由於傳統作業系統是針對HDD所設計,採用1個磁柱(Cylinder)為63個Sector的磁碟存取配置,而磁碟分割表之後的第一個分區,通常會落在63*0.5KB = 31.5KB開始,若沒有進行4KB對齊,就會造成該磁碟第一個磁區會被配置在31.5~35.5KB,依此類推。這樣一來,系統在存取到這1個磁區時,就會造成SSD實體儲存單位對應到2個4K Page (也就是28~32KB區,以及32KB~36KB這兩塊),如此會使得SSD的效率大減。因此,4K對齊的用意,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讓系統在進行磁碟分割時,能夠以4K來對齊 (亦即第1個磁區就重新對應到32KB~36KB),這樣存取1個磁區是就不用SSD做2次工,不僅效率提升,也能讓SSD壽命增加。 要如何確認自己的HDD/SSD是否有4K對齊,只要去下載並使用AS SSD Benchmark,就可以了!開啟軟體之後,先選擇要檢視的磁碟機,左上方視窗有磁碟資訊之外,接下來第二行是顯示使用中的驅動程式(AHCI/NVMe為OK,PCIIDE則是BAD),再下一行則是否有沒有4K對齊,若有的話,就會顯示OK,沒有的話就顯示BAD。 (3) 安裝硬碟狀態檢視軟體,隨時檢視硬碟狀態: 為隨時掌握HDD與SSD的健康狀態,建議可以安裝官方的硬碟健診工具軟體,以便隨時偵測硬碟是否有狀況。或者您可以安裝第三方的軟體,來估算出SSD的壽命大限。尤其新的SSD都普遍採用TLC或3D 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產品規格上都會標示耐用度高達多少TBW (Total Bytes Written),一旦寫入資料量大於這些數字之後,也就代表著該SSD的大限已到,透過SSD壽命檢測軟體,可提早得知SSD還有多少使用時間,以便及時買新的來更換! Western Digital提供的有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工具,可偵測SSD的健康狀態與剩餘壽命。至於第三方軟體部份,可以安裝HDDlife或SSDlife來檢視您HDD或SSD的健康狀態。 (4) 記憶體多裝一點,減少磁碟置換檔的存取機率: 猶如表演舞台,只要舞台夠大,能同時容納的人數就夠多,可以成就出更棒的表演。電腦記憶體也是一樣,若記憶體不夠的話,當執行的程式或作業一多,系統就會頻繁存取置換檔,以騰出記憶體空間給新的應用程式使用,不僅影響系統效能,也造成SSD/HDD的大量讀寫機率。 因此,只要多安裝一些記憶體,就如同加大電腦程式可以運用的空間,當執行的程式一多,也擁有足夠的記憶體空間來執行。而且,對於影音轉檔或是創作應用來說,記憶體越多,能處理的資料量也越多,可省下轉檔或工作處理的時間,同時減少SSD/HDD的資料寫入次數。簡單來說,增加記憶體,除可提升系統整體效能,也可延長硬碟使用壽命,進而增加工作效率。 說到資料備份,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少人喜歡把照片、音樂、圖片、影片、各式文件、電子信件等個人重要檔案持續存放在電腦硬碟裡面,任由硬碟內的資料量持續膨脹,而沒有做任何的備份措施。然而當今的儲存裝置(包括SSD與HDD),其實都有使用壽命的限制,甚至會有各種意外(像是突然斷電、系統死當、電腦受到外力碰撞…等等),導致資料突然人間蒸發的情況,屆時才哭天喊地也為時已晚。 由於資料也屬於一種個人資產或公司資產,一般人會怎麼處置與保護自己的資產,那麼對於資料也應該同等對待之。雖說廠商販售的SSD與HDD都有提供3~5年保固,但這個保固只是保障您的「儲存裝置」在正常使用下,若發生故障,即可送回原廠檢修,這並不包含「資料」的保固,即資料是您的個人「數位資產」,廠商最多只能幫您將硬體還原,軟體部份則需自理。 或許有人認為硬碟壞掉,還是可以找外面的硬碟救援廠商來搶救資料,甚至也有硬碟廠商還隨附資料救援服務,讓用戶的資料獲得多一份保障。問題是硬碟壞了,裡面的資料可能有若干比例是無法救回的,就算免費送廠檢修,有可能需要付出額外的費用(通常非常高昂),且耗日費時,甚至還要擔心機敏資料外流等問題。因此,與其要找外力幫忙解決「您的資料」,何不自行搞定呢? 所以說,在無法預期您的SSD或HDD會什麼時候突然暴斃,或是壽終正寢的情況下,「勤備份」已經是大家對資料的自我救濟最佳途徑!多買幾顆硬碟來做備份,或是做RAID,都是為資料「多買一份保障」的作法。以下介紹幾款備份的種類與方式,供讀者參考! 在資料備份工具中,可以分成「資料級」(File Level)備份,也就是以檔案資料為主的備份軟體,通常作業系統有內建,或者是使用者可以透過第三方軟體來達成。另一種則是「系統級」(System Level)備份,也就是以整個磁碟區(包括您的檔案與作業系統)為主的備份軟體,由於此軟體因為牽扯到比較複雜的系統層級,因此通常會提供建立系統開機碟的功能,讓使用者透過該軟體進入PreOS狀態,來進行系統完整備份。 (1) 作業系統內建: Windows 7以後版本有內建「備份與還原」(或「備份」)功能,使用者若想要定時或一鍵備份,就可以利用這項功能將「使用者目錄」下的檔案備份至另外一台磁碟機。若是Linux作業系統用戶,以Ubuntu為例,其有內建「備份」軟體,可以設定將「使用者家目錄」或是其他目錄備份至其他資料夾或磁碟機。這些皆屬於資料級的備份工具,若要做到系統級備份,則必須仰賴第三方軟體。至於macOS內建Time Machine功能,可以直接做到資料級備份或是系統級備份。 (2) 第三方軟體: 市面上有太多備份軟體,各式種類不勝枚舉。有些是資料級備份,可設定成定期同步備份,甚至可以做到Versioning(多版本備份)。而有些更是系統級備份,可幫使用者將整部硬碟備份至另一顆硬碟,讓新硬碟可以不用再重新安裝作業系統之下而繼續使用。 這類系統級備份軟體很多,知名的像是Acronis True Image、Symantec Ghost,或是Linux底下的Clonezilla (再生龍) 等軟體,都是可以幫助使用者快速與恢復系統的利器!而Western Digital有提供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適用於Western Digital所有的黑標與藍標HDD/SSD產品,可用來當成檔案級兼系統級的備份軟體。使用者可以下載回來安裝至自己的Windows電腦內,做檔案定期備份,或是若需要移轉系統(例如將先前整個HDD的系統,移轉至新買的SSD上),也可透過這套軟體來達成。 簡單而言,除了利用作業系統本身提供的備份功能,使用者亦可搭配許多其他的第三方備份軟體提供的各式方便、可客製化的備份功能,以輕鬆並快速做好備份工作,以保障個人的數位資產。 正因為SSD/HDD屬於消耗品,產品用到一定的時間之後,其儲存區出現壞軌,甚至整體效能都會有下降的可能,因此使用好的軟體工具,搭配良好的使用與備份習慣,就能讓這些儲存裝置的使用壽命更長,效能也能有所提升。而當意外發生導致資料毀損時,亦能快速透過先前的備份來還原至新的儲存裝置,以利馬上工作或使用。 透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各位讀者對SSD/HDD在選購產品組合、安裝與配置、以及透過加大記憶體,並搭配各式硬碟健康檢測工具來得知硬碟狀況,還有如何備份,應該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因此,只要遵照上述要點來使用SSD/HDD,就能不怕資料不見,且可以用更久,效能也更快,以提升工作效率與使用體驗。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
花1萬元組電腦可以怎麼玩?Intel Pentium G4600版本先行篇
沒年終、沒獎金,過年怎麼辦?看電視、打牌、出去玩,好不容易可以不用上班,還不來上網玩一波Game再說;但是電腦有夠舊,玩遊戲也跑不動,我的老天鵝,能不能有超便宜又好用的電腦可以組… 咱家的小W編才剛弄了台3.5萬的吃雞電腦,雖然很心動,但是口袋不夠深、實在沒能力負擔,那又不想買那些二手、太(清)舊(庫)型(存)規格的套(光)裝(華)牌電腦,那麼這次不妨來試一下,10張千元大鈔可以買甚麼東西? 畢竟一次掏出10張千元大鈔也是一筆錢,當然也是要仔細考慮怎麼花才能花在刀口上,而且平台又有Intel跟AMD架構可以選,那要怎麼挑?快過年了,有錢沒錢挑部電腦好過年,就跟著小編的腳步,咱們都來搭一遍,第一趴就先來個Intel套餐試試口味好了。 網路上可以查詢報價的地方大家應該都很熟,那個原X屋、藝人店、黃色X屋都有在賣,不過我們的預算有限,以目前只打算花2張千元大鈔的情況下,可以選的其實也不多,除了第6代的Pentium G4400外,第7代的Celeron G3930、G3950、Pentium G4560、G4600都落在這個價位範圍,至於i3-7100就跳了一大截的價格,可能要看玩家是否有偏好,不然光一顆CPU就已經吃掉10張千元鈔的1/3了;這裡小編實際挑選的是Pentium G4600,除了是比較新的第7代處理器,也具備有2C/4T的架構。 而對應的主機板方面,當然得對應LGA1151規格、價格品質又要夠超值才行,小編挑的是MSI推出的H110M PRO-VH,除了是主機板大廠的品質保證與信賴度外,產品保固期間還免費到府收送,真的是服務到家。記憶體目前漲翻天,隨便買條4GB的DDR4都要1200元以上,不過想要電腦跑的順,還是建議要8GB以上比較好。至於儲存裝置的部分,預算有限就先挑顆120GB的SSD就好,家裡有多的HDD都可以另外加裝上去當D槽用,這次挑的是由ANACOMDA巨蟒科技出品的T1,採用3D TLC顆粒、三年保固,而且還免費到府維修收送。 如果想要遊戲玩的順,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就挑一張顯示卡吧,只不過目前由於挖礦熱潮還在持續中,中階以上的顯示卡紛紛喊漲,連帶的也影響到整個顯示卡市場的價格,連一片GT1030的價格也一直拉高,這裡挑了一片EVGA推出的GT1030 2GB GDDR5的版本,在價位上比起1050、1060來的低上許多,下面也會實測與內顯的差異。除了裝在裡面的零組件,電腦的家跟動力總也是準備的,機殼跟Power的部分礙於預算就不能太過要求,不然挑個全鋁機殼再加顆金牌電源肯定會預算破表,剛剛好廠商在推買電源送機殼活動,只要888元,這可是BITFENIX火鳥牌的電供,350W的銅牌、品質不賴,還送知名代理商「視博通」的「噬魂者」機殼,簡直是廠商的佛心來著。 粗略的我們知道了這次挑選的搭配,接下來,就來看看這些各個零組件長的啥樣子,來閱個兵吧! 在前面有提到了目前抓2000元左右(含以下)的價格帶,大概也就Celeron、Pentium G可以選,不想用第6代SkyLake舊核心的話,那也就只能以第7代KabyLake為主,同樣都是採LGA1151規格、14nm製程,雖然Celeron的價格更便宜,但是基本上還是會以Pentium G4560、G4600這兩款2C/4T的版本為優先考慮,兩者差異除了價格上相差200元以外,頻率也差了100MHz、G4560(3.5GHz)/G4600(3.6GHz),L3快取都有3MB,不過內顯的規格則是G4600(HD630)略優於G4560(HD610),直接想上獨立顯卡的朋友這裡可以省200元(哈)。 選好了CPU當然就可以找一片對應規格的主機板來搭配(其實都是LGA1151),預算較多的話可以選比較新的250/270系列晶片組(部分的B250晶片主機板價位約為2500左右),如果想控制不超過2000元,大概挑H110系列會是比較符合預算的考量。這片MSI H110M PRO-VH算是超值選之一,採m-ATX小板設計,擴充槽提供有PCIe 3.0 x16一組、PCIe 2.0 x1兩組,以及DDR4插槽2組,SATA III連接埠有4組,USB則是有提供到最多10組(3.1 Gen 1有4組、2.0有6組),內顯輸出也提供了HDMI與D-Sub(VGA)各一組輸出,HDMI支援最高解析度4096x2160@24Hz/2560x1600@60Hz。 內建有Realtek RTL8111H Gigabit LAN網路晶片以及Realtek ALC887音效解碼晶片、提供5.1聲道的高音質音效表現,背面I/O埠可以看到除了有1個PS/2鍵鼠連接埠,還可以看到有4組的USB 2.0插孔,1組HDMI、1組D-Sub、1組RJ45 GigaLAN、2組USB 3.1 Gen 1插孔,最後面則是3孔音效接頭。這片主機板上一共可提供4組的USB 3.1 Gen 1,除了I/O埠的2組外,另外2組可以拉到主機的前面板供玩家方便使用,而且MSI還提供有雙重ESD防護機制,前置USB 3.1有設置一組Ics保護晶片,避免插拔裝置使靜電造成IC零件損壞。 這片小板當然也具有MSI的多項獨特設計,包括了DDR4 Boost加速引擎、可優化傳輸效能,VGA裝甲設計、可強化插槽支撐力,採用第四代軍規級組件(Military Class 4)、黑色電感+固態電容、提供玩家高穩定耐久料件,AUDIO BOOST音皇技術、完美支援6聲道高清音效輸出與高阻抗耳機,簡易偵錯LED燈(EZ Debug LED),CPU過量電壓防護設計,智能風扇控制機制,全方位防護機制(Guard-Pro),第五代圖形化Click BIOS,支援Intel SBB工具軟體(使用者可以輕鬆地連線至無線顯示器,以無線方式將視訊傳送到中央分享螢幕),以及原廠註冊四年保固的保障,真的算是高C/P值的小板了。 記憶體的部分目前真的漲得很兇,相較於去年第三季跟第四季的價格,其實波動幅度算大的,原本的DDR4 16GB也都從3,000多一路攀升到4,000多,部分大廠的價格都已經破5,000大關,高階版本更是要價6,000元以上,如果這次也裝個16GB的記憶體的話,大概我們的預算就砍掉一半以上了,所以退而求其次,以8GB的規格來搭配吧,看今年下半年會不會有機會價格回穩,至少回到16GB落在3,500左右,不然現在真的買不下手~ 這次搭配的是SP廣穎的DDR4-2400 4GB x2,CL17,黑板PCB設計,單面8顆、單顆512MB,預設定壓1.2V,而且當然是終身保固囉。透過2條4GB、共8GB的記憶體容量搭配,至少在整體的運作效能上會表現的較優,在執行一些程式運作時也會跑得比較順些,畢竟就算要省錢,基本的要求還是得顧到。 雖然預算有限,但是SSD固態硬碟可是一定要配備的,畢竟在有限預算下要具備有不錯的效能表現,SSD可是個大殺器;這次要配對的是ANACOMDA巨蟒科技的基本款T系列的產品,這款T1 120GB具備Read 470MB/s、Write 350MB/s的效能表現,SATA III介面,採用3D NAND TLC顆粒、搭配Marvell控制器,純黑色系風格,MBTF有150萬小時,3年保固且免費到府維修收送。 如果不打算另加顯示卡,那Pentium G4600內建的HD630內顯也是有支援HDMI、4K高清,只不過如果想拿來玩比較重Loading的遊戲可能就會跑不動或變龜速,這時候要是想吃雞、可能直接GG比較快。加一片顯示卡是個好選擇,但是現在顯示卡可是面臨一片掃貨潮,價格上漲不說,想買還不一定有貨;如果想要玩吃雞跑的順,那按照小編的實測經驗,直接上GTX 1060比較快,可是現在的GTX 1060報價可不低,隨便都把這次的預算清空,所以就往下挑吧,大概最多就是GT1030能選了,更低階的其實也沒比內顯好太多,就不需要多花那個千把元了。 這裡拿來搭配的是EVGA推出的GT1030 2GB GDDR5這一片,具備384 CUDA核心、基本頻率1290MHz/Boost頻率1544MHz、記憶體頻率6008MHz、記憶體頻寬48.06GB/s,前端訊號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了1組HDMI 2.0b以及1組DVI,整體Layout設計採Low Profile,並內置1組風扇協助散熱。 作為電腦的動力來源,少不了要有顆夠力的電源供應器,這裡挑選的是BitFenix BF350C這款有80plus銅牌認證的Power,別以為350W不夠力,這部電腦整體的耗電上並沒有那麼高,就算不搭配GT1030、改採GTX 1060也不用擔心,如果預算充裕,BitFenix還有400、500、600、700W以上的版本,就看玩家的需求來做選擇。 BF350C的特色可是不少,外觀整體尺寸採140x150x86mm設計,除了保證足瓦輸出外,用料也採全日系電解電容,並通過了80Plus銅牌認證,最高效率可達86%,搭載最新主動式PFC零組件、最高PF值可達0.99,高+12V輸出比例(26A/312W),散熱部分採用進階型熱傳導整合設計,搭配120mm靜音風扇,且使用溫控調節風扇控制線路,也提供了四項工業及保護線路—過功率保護(OPP)、過電壓保護(OVP)、低電壓保護(UVP)、短路保護(SCP),並支援歐盟最新環保節能規範與符合無鉛製程要求。 原本這款BF350C可是要大約1,100元左右,恰巧在考量到預算問題時,剛好廠商端也正在作活動,所以只要購買這款BF350C就可以免費送一個視博通「噬魂者機殼」,兩者合一只要花888元,除了說這兩家廠商都是佛心來的,還能說甚麼呢!(活動方面通常都有期間性,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促銷,可關注一下各賣場或店家的活動情況,通常都會有許多的促銷搭售好康) 雖然說這款噬魂者機殼是買BitFinex BF350C才額外贈送的(這款機殼也有做其他的方案搭配,可以上谷哥大神搜尋一下),但是就機殼本身來說,也是一款具備內斂沉穩風格的版本,採全黑色系設計,搭配前面板的髮絲紋路,算是入門價位的好選擇之一,這款LK LA1703(B)中文名稱為「噬魂者」,除了外觀的黑色系風格外,內部機構也是同樣採全黑化設計,前面板上方設置有USB 3.0、USB 2.0插孔各一,另外還有前端音源的耳機、麥克風輸出3.5mm接頭,以及電源鈕、重置鈕。 噬魂者機殼本體為430mm(L) x 183mm(W) x 415mm(H),最大可支援ATX主機板,最多可以安裝1大4小的連接裝置(5.25“x1、3.5“x2、2.5"x2),雙側開側蓋設計,內部空間可支援最大37cm顯卡長度與15cm高的散熱器,前後可加裝12cm x1(前)/8cm x1(後)風扇,能協助有效降低硬碟與CPU、顯示卡溫度。 在看過前面的各部組件的特色介紹,接著當然也要實測一下這樣的組合到底有怎樣的效能表現,這裡為了讓大家可以清楚地得知加了獨立顯示卡的差異,所以也將內顯的測試成績一併做個比較,也可以讓大家自行考慮要不要額外再多花一些千元大鈔以求得更優的遊戲表現。測次平台當然就是這次的裝機組合囉!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Pentium G4600 3.6GHz 2C/4T 主機板:MSI H110M PRO-VH 記憶體:Silion Power DDR4-2400 4GB x2 CL17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 1030 2GB GDDR5 SSD:ANACOMDA T1 120GB SSD (SATA3) 電源供應器:BitFenix BF350C 350W 機殼:視博通「噬魂者」LK LA1703(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從安裝好的系統裡面可以看到這套電腦顯示的訊息,下圖可以看到info裡面CPU可是有4核、顯示卡也有正確顯示出GeForce GT1030。接著就來看一下實測表現吧,從數據上比較可以體現出效能的部分。 前面已經看過CPU-Z的訊息偵測了,那其中的CPU效能呢?先來看一下對比於i5-7600K的確是略遜一些,不過單核成績也不賴,有將近387分,畢竟這價位也才2,000元左右,而i5-7600K不含風扇就要價7,000多元囉,快要4倍價了。 雖然是SATA3介面,還是有讀寫實測都接近400MB/s的數據,如果預算比較夠的話,可以挑選T1系列的240G版本,效能可以再提升一些。 記憶體的部分透過AIDA64可以看到實測的表現,這裡採用的DDR4-2400 4GBx2=8GB的容量,讀、寫、複製的效能都有接近30000MB/s或以上的表現。 這裡一共有2種測試數據,採用G4600內顯以及搭配GT1030的成績,從截圖可以看到,G4600的HD630內顯核心的表現尚可,搭配GT1030也有一些加分效果,總體表現還OK。 換到較新版的PCMark 10上頭做測試,採用內顯的表現為3443分,搭配GT1030的成績略高一些,有3625分。 遊戲的部分當然還是要測一下,雖然以1萬元左右的預算,無法投放過多資源在顯示卡方面,但是就心理層面上還是會希望有基礎水準;在3DMark方面,從Time Spy的成績可以發現得到近1200分的表現,畢竟是入門款的GT1030,對於玩家來說,至少在玩遊戲上面應該還是可以有基本水準,而一般的文書處理或使用,當然是沒問題的。不過還是要特別提及一下,內顯的3DMark成績大概就直接忽視吧,除了不太耗資源的網頁遊戲外,如果玩遊戲,還是建議挑片獨立顯示卡比較實在。 除了前面的綜合評測軟體外,當然也是要試試看在遊戲部分這樣整組電腦的效能是不是也可以讓玩家維持在一個基本水準之上,雖然我們前面已經看過了內顯與搭配GT1030在3DMark上頭的表現,但實測遊戲應該比較貼近實際的環境狀態。在AOTS這款即時戰略遊戲的表現,平均都有超過30FPS以上,對於玩這類遊戲也在標準水準的範圍內。當然如果純靠內顯的功力,可能會有Lag情況出現,可能要從設定方面去看能否提升順暢度、降低畫質表現了。 換到比較吃資源的遊戲—刺客教條:起源,稍微有點殘念的是,顯示效能是不穩定,平均FPS還是有超過30,達到32FPS,事實上這部分比較吃顯示卡效能,可以透過小調一下顯示卡的頻率小超頻一下,會有更佳的表現,基本上也是可以玩的。(當然,得是有搭配獨立顯示卡的狀態下) 拿來試玩Civ6也沒問題,貼圖與人物密密麻麻的跑動也是可以順暢地遊玩,雖然在內顯模式下有一點點小Lag。在內顯狀態下的測試成績就顯得反應ms上的數字偏高,平均達到約100ms左右;換搭配上GT1030之後就顯得順暢多了,測試數據直接降至15-20ms之間(DX11下),事實上以此款遊戲的Loading來說,即便換成搭配GTX1060顯示卡也只能在降低一點點的效能而已,以目前的組合搭配GT1030也足以正常運作了。 在Ubisoft推出的「火線獵殺」這款戰術射擊遊戲下,內顯的表現就真的比較弱一些,大概只有FPS 10左右的成績,玩起來肯定是Lag;換到了搭配上GT1030之後,直接衝上FPS 35以上,果然即便是選一片入門款的GT1030都可以好好玩一下火線獵殺了,這預算如果是打算玩遊戲的話也是應該要納入考量的。 這款隱蔽類第一人稱射擊和動作角色扮演的遊戲測試下,純粹只依靠內顯的效能來運作也只能得到平均FPS 10左右的成績(DX11、DX12下僅FPS 9左右),換搭上GT1030之後,DX11/12下的表現可以提升到平均FPS 18左右、最大可達23,還算差強人意。對於偏好這類型遊戲的玩家,會比較建議多花一點預算投注在高階一點的顯示卡,效能的提升幅度會比較明顯,以現有的搭配GT1030運作,大概也只能過過手癮,無法完全的徹底滿足。 如果不把顯示卡算進去,其實整體的價格就算面對目前記憶體的上漲來說,還是相當足夠的,更何況多出來的預算可以拿來補貼SSD,換一顆240GB的版本也是比較好的選擇,又或者可以把剩餘的差價拿來買一顆1TB的HDD作為資料儲存專用也是夠的。不過,目前顯示卡由於挖礦的大宗拼命掃貨,所以連帶的影響了中、高階的價格,除了缺貨外,甚至向下延伸,連入門款的版本也都開始調漲價格,或許在不急的情況下,先用用內顯,等之後價格穩定了些再另外挑選合適的顯示卡搭配會是較好的選擇。 無論如何,想只花1萬元就可以有一台不錯的電腦基本上是沒問題的,玩家可以依照實際的需求做一些調整,畢竟快過年了,最近天氣冷到爆,不想出門的話,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也不是不行的啦(出門要花錢啊~)。以上感謝各廠商的大力協助,Intel就不感謝了,因為CPU是小編自己買的(淚~)
-
想「吃雞」卻苦於顯示卡不「給力」嗎?顯示卡實測數據公開,最高C/P值的選擇在這邊!
「SW方向有人!」、「我都射中他三槍了,竟然還沒倒!」、「有車開過來了,在NE方向!」此起彼落的溝通聲音,各位玩家們猜到這是什麼遊戲了嗎?沒錯!就是《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以下簡稱:PUBG),相信最近有在追實況或是跟上射擊遊戲風潮的人一定都會發現,現在許多射擊遊戲的玩家或是實況主都在挑戰PUBG,被玩家們和實況主戲稱為「吃雞」的遊戲,目前根據開發商宣稱,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的玩家數也達到87萬人,已經超越《DOTA2》的紀錄。 PUBG竟然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玩家數達到87萬人,又超越《DOTA2》的紀錄,而這款遊戲的推出也讓玩家們出現一波顯示卡升級潮,在各大討論區以及「批踢踢」上都能夠看到「25K吃雞電腦」等等的標題或是菜單。而這一次,小編準備實測市面主流顯示卡,讓玩家們找到顯示卡中C/P值最高的選擇。而在直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關於《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的基本介紹吧! 這是一款由Blue Hole(藍洞工作室)開發以及發行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OLG),遊戲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能夠一次容納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進行一場大逃殺般的寫實射擊遊戲。地圖上能夠活動的範圍「安全區」會隨著第一個隨機出現的位置縮小,玩家要想辦法在地圖上取得各式各樣的物資、槍枝、子彈、,活到最後的人,就能夠成為該場次遊戲的最後贏家,也就能夠看見所謂的「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畫面。 而「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這個詞語,主要是來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為吸引客戶去該賭場賭博,他們有推出「三片雞肉套餐」,每份只要1.79美元;而在賭盤方面,每次標準下注籌碼是2美元,因此你只要贏一回,就能夠贏得一次晚餐的機會。而這也就是每次PUBG贏得最後勝利的人,被稱作「吃雞」的由來! PUBG支援的平台有Microsoft Windows和Xbox One二個平台,根據官方給出的最低系統配備,處理器至少要使用Intel Core i3-4340或AMD FX-6300、記憶體容量需求至少6GB、DirectX的版本為DX11,而最重要的顯示卡則需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或AMD Radeon HD 7850 2GB,不過真的只要GTX 660 2GB就足夠了嗎? 看完了簡單的介紹之後,小編就要告訴大家在這款PUBG當中,在電腦配備上最吃重的部分,就是網路速度以及電腦的顯示卡,畢竟是一款大型多人連線遊戲(OLG),網路速度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有一定的水準基本上都能夠應付,而MSI的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有搭載Intel的Gaming LAN網路封包控制技術,可將TCP與UDP封包傳輸量最佳化,搭配WTFast可自動偵測伺服器最佳連線速度。如此一來,對穩定的遊戲連線,可發揮最低延遲(Lag)與最快傳輸效能。至於遊戲的流暢度與畫質上,顯示卡的等級就可能會有極大的差別,不論是在GPU的選擇或是GDDR5 DRAM的容量大小,都能夠讓遊戲本身的畫面呈現有著相當不同的差別。 既然看了簡單的遊戲介紹,也知道最近相當火紅的PUBG,為回應眾多玩家們的需求,PCDIY!也相當跟得上玩家們的話題。小編特地準備了5張顯示卡的評測,讓玩家知道在顯示卡上的選擇能夠有完整的挑選指南,能夠透過不同的價錢以及在不同畫質以及解析度下,對於PUBG的 表現如何。 首先要提供給大家的是小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X 4.2GHz 4C/8T 主機板: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16GB Kit 顯示卡(1):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 顯示卡(2):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顯示卡(3):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顯示卡(4):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 顯示卡(5):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張顯示卡的基本介紹吧! 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也是小編測試的第一款顯示卡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採用的繪圖晶片為AMD Radeon RX 550,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2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DisplayPort、HDMI、DL-DVI-D各一組。 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890元,屬於入門級的選擇,在玩家口袋倘若沒有足夠的額外預算,選擇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在PUBG的表現上其實也還差強人意,在1920 x 1080的解析度、Low的畫質下,可以勉強維持在25 FPS,還算的上是堪用,在偶爾來到下雨天或是濃霧場的時候就可能會有偶爾掉幀(FPS)數。 第二張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4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和DL-DVI-D各一組。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590元,屬於中階級別的選擇,在玩家想要將額外的預算放在其他電腦配備上的話,或許可以考慮。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在PUBG的表現上,明顯比起RX 550的顯示卡好上許多,在基本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基本上都有著超過50 FPS的表現,不過若是在4K、畫質為高的狀態之下,觀看煙霧彈、燃燒彈的煙霧以及火焰會有明顯的卡頓感。 第三張登場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6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在遊玩上也已經能夠支援VR,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9,990元,已經屬於中上階級的選擇,若是玩家在選擇電腦配備上是經常需要玩市面上主流遊戲的話,可能就需要考慮一下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在PUBG的表現上,基本上都能夠超越肉眼能夠判斷的30 FPS,甚至在High的畫質、4K的解析度下,還能夠維持在逼近25 FPS,小編實際遊玩只覺得開車微微的卡頓,其他的表現算是不錯。 接下來就進入第四張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簡單介紹,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7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8GB的GDDR5記憶體,當然也能夠支援VR,封面甚至有著與《黑色沙漠》的合作,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5,490元,已經屬於高階等級的選擇,如果玩家對於其他各式的主流或重量級遊戲,有想要不錯的畫面呈現,或是更好的FPS表現,可以將這張顯示卡納入自己的口袋名單之中。至於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在PUBG的表現上,幾乎完全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畫質、哪個解析度,在遊玩的體驗幾乎不會感覺到卡頓的狀況發生,在Medium的4K解析度下,連濃霧場地的表現都相當好! 而這一次的壓軸顯示卡,當然就是各位玩家們最引頸期盼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11GB的GDDR5記憶體,支援VR甚至ANSEL都沒問題,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各兩組以及1組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5,900元,已經屬於最旗艦的選擇。若是玩家對於顯示卡有著極高的要求,或是對於畫面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卡頓就會「森77」的話,玩家們可能就需要將它納入考慮啦!而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在PUBG的表現上,相當穩定,雖然FPS在測試時有著差距,但是在肉眼幾乎分辨不出來,連4K解析度、Low畫質都能夠有逼近80 FPS的表現呢! 講了這麼多顯示卡的介紹,小編現在要來告訴大家這一次的測試究竟是如何?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先告訴各位玩家們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第二則為遊戲中測試的路線,最後才告訴各位玩家們比較以及小編的小小心得。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PUBG的遊戲中能夠調整畫質,小編這一次實測除了解析度的不同,畫質也有一起做調整,分別是「低、中、高」三種,而在畫質不同所呈現的感覺小編在下方也準備好圖示讓玩家們看看畫質上究竟有那些差異吧! 看完了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之後,這一次要告訴各位玩家們編輯們所選擇的測試路線。我們選擇從Primorsk餐廳旁的一輛舊車朝著「N」方向筆直前進,一路直到Quarry的山腳下撞到山壁,之後再右轉撞到山壁,整體測試的歷程大約耗時130秒鐘,沿途會經過建築物、平原、馬路、森林、山地等地形,最後利用Fraps軟體幫助計算在過程中所經過的秒數以及Frames數,藉此給予玩家們最一致且沒有過多變因的測試路線。 雖然小編剛剛已經在上頭顯示卡介紹時,已經簡單的告訴各張顯示卡的數據,但是相信玩家們一定也很想看到關於不同顯示卡的比較圖,而小編這邊就幫大家準備好關於不同畫質、不同解析度底下,5張顯示卡的比較吧! 在小編的測試時,也有幫各位玩家們測試顯示卡的作業溫度,5張顯示卡的溫度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基本的溫度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雖然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本身因為是ITX版型的關係,只有1顆風扇,但是對於散出GPU作業產生出的廢熱依舊有相當好的表現;而具有2顆風扇的另外4款顯示卡,在整體的溫度確實較高,但是雙風扇以及良好的導熱管設計,在散去廢熱上的表現真的相當好,對於發揮出GPU潛能的幫助相當大! 依照小編多年玩遊戲的經驗下來,在遊戲效能畫面的呈現上,有時候會因為過長的遊玩時間造成顯示卡因為過高的工作溫度而降低時脈,導致遊戲的畫面表現不如2、3小時以前;但是這些時日與這5片顯示卡相處下來,雖然外部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溫度,不過在GPU的表現上面依舊相當好,小編連續測試以及上班摸魚偷玩(?)4、5個小時,對於畫面的表現依舊亮眼,可見這5片顯示卡的散熱表現真的很棒! 在小編測試完之後可以發現,在同一片主機板、記憶體、CPU、散熱器、SSD之下,如同最大眾的消費者一般,不對記憶體時脈或是其他的設定多做著墨,就是將一張又一張的顯示卡換上主機板上。那小編究竟得到了什麼心得,以及要如何挑選呢? 其實相信有玩過PUBG的玩家們都知道,在遊戲當中沒有辦法將畫質調到太高,因為很容易造成樹木光影的效果過於優化,而沒辦法看見躲在樹叢中或是趴在地上的「伏地魔」們,所以基本上包含小編在內,幾乎都只使用「Low」的畫質在執行遊戲。若是以此基準點下去看,玩家們的螢幕只有支援或是只想要玩目前仍在主流的Full HD解析度,其實Radeon RX 550可以勉強運行遊戲,而他也只需要玩家不到3千塊的價錢;但是若是能夠多準備個2、3千塊直上GeForce GTX 1050 Ti,幾乎就能夠順暢的執行遊戲。 不過若是要小編私心從中挑選出一款顯示卡的話,我會選擇GeForce GTX 1060、6GB DDR5的選擇,雖然確實在價格的方面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在FPS的表現上面都能夠有著超過30 FPS的表現(以Low畫質而論),那當然若是今天玩家們還想要一同遊玩其他遊戲,那GeForce GTX 1060也能給你不會太差的效能表現。 小編的小結論:若是口袋真的不夠深卻又想要吃雞的話,可能要選擇Radeon RX 550之上、GeForce GTX 1050 Ti之下區間的顯示卡;若是稍微有一點餘力的話,選擇GeForce GTX 1050 Ti或GeForce GTX 1060會是最好的;當然若是玩家們「hen」有錢的話,GeForce GTX 1080 Ti可能就會是您最好的選擇,而MSI在這個部分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選擇,小編這一次也是選擇MSI的顯示卡做為測試的依據。那簡單的選購指南就到這邊啦! 預祝各位玩家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口袋深度以及自己喜好的顯示卡,還能場場吃雞,武運昌隆!
-
原來Z270可以支援Coffee Lake,北投主機板業者爆料內幕!
號外:「原本,Intel第8代Core處理器,只能裝在300系列主機板。現在,被破了。有破解BIOS,就可以裝在100、200系列主機板上面!」 Z170、Z270主機板,可以支援Intel第六代Core (代號Skylake)與第七代Core (代號Kaby Lake)處理器,這是玩家們都知道的事情,只要更新到最新BIOS,要在這兩個世代的主機板與處理器上面遊走,是沒有相容性問題的!但是Intel先前推出了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代號Coffee Lake),卻必須採用全新的Z370主機板,才能支援,變成玩家們想要升級到最新的「咖啡湖」處理器,就得順便把Z370主機板買下來才可以,這真的是一大筆投資耶! 有鑑於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代號Coffee Lake),必須要搭配全新Z370主機板才能使用的這件事,其實一直有內幕,只是沒有人敢大聲嚷嚷!不過,根據的報導表示,Coffee Lake其實是可以向下相容於Z270主機板的! 什麼?!原來Z270可以與咖啡湖相容?那麼,要玩家買Z370的用意是?把消費者當冤大頭以下就該報導來做個重點整理。 A: (北投主機板PM) 是否相容,事實上這取決於Intel的商品策略。 A: 其實不然,電源輸出的設計有點不一樣,但差異沒有很多。 A: 是的! A: 是的! 但是你必須先升級BIOS,以及Intel ME (管理引擎)。但是Intel用某種方式,將相容性功能鎖住了! A: 許多pin都是用來做電源控制的,可能是針對高核心處理器而準備的。 A: 由於Coffee Lake是全新平台,Intel想用某種方式讓這個平台加速進入市場成熟期,讓這代做到上一代還要穩定。一般來說,已擁有Z270的用戶可能不會針對在這一代做升級。而已經用電腦3、5年的用戶,則這一代Z370可說是最好的升級時刻。 據悉,國內四大主機板業者,其實已經都破解了這個鎖!只是在看誰先出招而已。四家都有破解版的100、200系列主機板BIOS,只要玩家更新了這個破解過的BIOS,就可以安裝Coffee Lake處理器。但是!但是!但是!還沒講完!因為Coffee Lake處理器吃電比較兇,一些比較低階的100、200系列主機板,就算用來安裝Coffee Lake處理器可以開機,但在執行高速運算時,就有可能供電不足而導致重新開機的情況。而現在已知,只有高階的100與200系列主機板(Z170、Z270),比較沒這樣的問題。 換句話說,想要用100、200系列主機板來煮咖啡壺,也要選擇使用Z170、Z270的高階主機板才行,而且支援到6核心處理器應該是沒有問題!要是選用H170/H270、B150/B250等中低階系列的主機板,就可能推不太動Coffee Lake了! Intel率先推出的6款第八代Intel Core i3/i5/i7處理器,最多就是6核心,理論上還是可以與高階Z270、Z170主機板相容的!但是未來Intel會繼續推出8核心的更高階Coffee Lake處理器,到時候玩家就得採用有修改過、可支援更高核心數處理器的300系列主機板,才可以推得動這些更吃電的處理器。 也就是說,Intel與其在現階段所推出的6款Coffee Lake (最高為6核12執行緒)宣傳可以與既有的高階Z170、Z270主機板相容,不如就一次讓消費者連未來可以支援到更高核心(如8核心)的Z370主機板也一次採購下來吧!這樣就不會分成Coffee Lake第一期還可用Z270,Coffee Lake第二期只能用Z370。造成消費者的混淆!此外,Intel先推出Z370,也可以讓各大主機板廠商來趕快售出新一代主機板,來增加業績!原來一切都是為了商業考量啊! 玩家們?你們若想要升級Coffee Lake,會想用既有的Z170、Z270主機板搭配破解版BIOS (與Intel ME),還是再花一筆錢來買Z370主機板呢? 根據業界最新八卦,四大主機板廠,已經準備好了100、200系列主機板,可以支援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新BIOS。 這邊,不只是北投主機板業者爆料。甚至,新店主機板業者,也已經準備好應戰!然而,若是北投、新店主機板業者開戰,中和主機板業者也將開槍! 這場,100、200系列主機板破解BIOS大戰,簡直就是核子大戰。只要對手開槍,一發射核彈,馬上就會萬劍齊發,引發世界大戰。 整體來說,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夯到不行!現在,連被Intel鎖住不支援的100、200系列主機板,更新BIOS之後,就能支援,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好消息啊! 誰會開第一槍呢?總要有人開第一槍,才會引發連鎖反應。就讓我們坐等勇者,拭目以待吧! 參考來源: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 商圈動態】: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NVIDIA發表GeForce NOW for Mac遊戲串流服務,讓Mac現在也能「吃雞」!
線上遊戲一直是遊戲廠商想要攻佔的市場之一,只要玩家下載簡單的應用程式,即可進入遊戲大廳,甚至目前有不少網頁遊戲,讓玩家可以直接透過瀏覽器來進行玩樂。但是這些遊戲大多僅止於Casual級的遊戲,或是系統負載比較輕的遊戲。若要玩當前重量級的大型3A遊戲,玩家就需要安裝中高階的顯示卡才跑得動。換句話說,這類Hardcore級的遊戲,需要比較高階的電競級PC,搭配Windows作業系統,才能讓該遊戲的擁有發揮的舞台! 至於Mac電腦部份,除了比較高階的iMac、MacBook Pro有配置獨立顯示卡,用戶其實只要透過BootCamp來另外安裝Windows 7/8/10,就可以玩這類大型PC遊戲。但是,大多數的Mac,還是以內建顯示卡為主,搭配macOS作業系統,因此是玩不太動這些大型3A級遊戲,加上額外安裝Windows要另外購買授權,且遊戲表現不若PC佳,使得Mac用戶幾乎都不太拿他們的Mac來跑遊戲。最多只下載Mac App Store裡面的專為Mac設計的遊戲來玩玩罷了! 其實現在的雲端運算服務,大多是做到一般CPU的運算,那麼GPU級的運算呢?其實是有的,2010年初起,就有不少雲端遊戲廠商,都有推出所謂的「雲端串流遊戲服務」,讓那些不是使用電競級筆電或桌機的用戶,也能透過高速網路的串流方式,在線上直接玩那些3A級的遊戲大作。例如OnLive就是一家雲端遊戲服務廠商,提供Games on Demand的服務,只是他們已在2015年4月30日終止服務了。而Gaikai也賣給了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公司。 因此在遊戲串流服務廠商,除了遊戲機市場中有Sony的PlayStation Now服務,讓BRAVIA電視和PS Vita可以玩到PS3等級的遊戲!那麼電腦端,到底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服務呢?Mac的用戶也在敲碗中… 其實有的,NVIDIA先前有推出GeForce NOW的服務,讓使用NVIDIA SHIELD掌上遊戲機的玩家,也能透過串流的方式,來玩3A級的PC遊戲大作!至於PC方面,目前因為OnLive收掉之後,就一直沒有串流服務,這對NVIDIA反而是好事,因為想玩3A遊戲的玩家,就請花錢去買真正的顯示卡吧! 那麼Mac方面,由於Mac並不像PC那樣可以自由擴充顯示卡,GPU效能受限於當初出貨時的配置,所以想在Mac上面暢玩3A級遊戲,並不容易!不過NVIDIA現在推出了GeForce NOW for Mac (Beta版),讓Mac的用戶也能用他們的iMac、MacBook、MacBook Air、Mac Mini,來玩3A級的遊戲大作了! 玩家若有Mac,想來玩玩PC的3A級遊戲大作,就可以到NVIDIA的去下載GeForceNOW-release.dmg檔案,目前此服務是免費的!(未來應該會收費!),然後將該dmg開啟,把NVIDIA GeForce NOW拖曳到Applications資料夾,接著就可以在LaunchPad去執行該程式。 進入NVIDIA GeForce NOW之後,記得先登入您的NVIDIA帳號,即可進入遊戲畫面。不過,目前該服務僅限定北美國家(美國、加拿大),該服務應當會視玩家的數量與各地區需求熱度,來逐漸推廣至其他國家!台灣方面,也許玩家需要多多去Push NVIDIA,就可能會在台灣推出這樣的服務囉! 至於方面,目前有超過100套遊戲已可在GeForce NOW for Mac上執行,該列表中遊戲名字是粗體的,表示有最佳化過,能擁有不錯的遊戲體驗!
-
Sony PlayStation 4專用遊戲Gran Turismo Sport「全球唯一」超級同捆上市現場直擊!
今天(9/16),小W編很榮幸受到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Taiwan Limited(SIET)的邀請,可以參加全新的《Gran Turismo Sport》(跑車浪漫旅 競速)的發表會以及小小競賽,接下來就讓小編帶著各位玩家們,看盡現場直擊吧! 在Sony PlayStation 4的遊戲平台上,跑車遊戲相當出名,尤其又以《Gran Turismo》(跑車浪漫旅)系列最廣為人知,從他們自家的PlayStation 2至現在PlayStation 4 Pro,幾乎只要推出就讓不論是專業玩家或是資深車迷的遊戲玩家們趨之若鶩,以精美的車體表現、擬真的光影、真實的賽車體驗。明天(9/17),《Gran Turismo》系列就要推出全新的《Gran Turismo Sport》(跑車浪漫旅 競速)!在看遊戲畫面之前,先來看一下現場照片吧! 這一次《Gran Turismo Sport》將於2017年10月17日正式上市,在可以購買的方式分為二大種,首先實體版遊戲片的部分,又區分為一般版、限定版以及限量典藏版,在限定版上不只多了限定版超值的DLC和初回特典DLC,還有附送畫集以及鐵盒、限量典藏版更是連汽車模型都送出去啦!而數位板本的部分則只有一般版以及數位豪華版的區別。 還記得小編剛剛在標題提到的超級同捆組嗎?由SIET的台灣區總經理江口達雄先生來告訴大家超級同捆組的內容有什麼,當然最重要的一定要有遊戲片,PS4 Pro主機,除了基本的東西之外,還有PS VR豪華全配包、PS PLUS 12個月會籍、BRAVIA 4K HDR高畫質OLED電視(型號KD-65A1)、Thrustmaster T-GT高階方向盤控制器、APIGA AP1專業賽車座椅,最狂的是最後一個項目,2018年式的Mazda MX-5跑車!不要懷疑,小編已經幫大家問了,是全球僅此一台的MX-5實車,可以領牌上街秀一波的! 幫各位玩家們準備好登記連結: 小編當然有把握住機會為各位玩家們好好的多拍幾張超級同捆的內容物,尤其是那台全台獨一無二的MX-5,屬於「GT」的特殊塗裝以及雙人座設定的軟頂敞篷車,開出去真的是殺光所有目光的焦點,可以賞車的時間也從今日(9/16)一路到9/22都可以,有興(ㄑ一ㄢˊ)趣(ㄑ一ㄢˊ)的玩家要把握難得的機會喔! 這一次SIET也相當有心,現場擺放了四台機台,讓與會的媒體朋友們能夠報名參加小小的媒體競賽,並且以小組賽的方式將所有媒體所花的秒數做一個總排名,前三名的有精美小禮物!而這一次小編上去試玩所使用的車種為Mazda ATENZA GR.3,競速的賽道為英國的伯蘭士赫治,也是現實世界當中超過百年的實存賽車場喔! 小編這一次在現場大約試玩了兩三次,包括比賽的時候,在路感的回饋上,方向盤控制器的表現相當不錯,在油門反應和煞車反應也都相當不錯,運用第一人稱的視角駕駛車輛臨場感相當好,實際體驗也不會有難以駕馭的感覺,不愧是能夠讓7歲至77歲的玩家們都可以體驗到遊戲樂趣的一款好遊戲!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Oq_33exxE 明天就要上市了,小編好興奮RRRRRRR 最後,《Gran Turismo Sport》也舉辦台灣盃初賽,從11月開始從宜蘭、台中、台北最後到高雄,共四個地方展開巡迴比賽,想要報名參賽的朋友可別錯過時間囉! 廠商名稱:Sony索尼台灣互動娛樂(SIET) 廠商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號9樓 Gran Turismo Sport一般版建議售價:新台幣NT 1,690元 超級同捆建議售價:新台幣NT 1,398,000元 廠商官網:
-
就是要挖礦!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
自勒索病毒於2016年與2017年開始發威,加上被綁架的電腦都是用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來支付贖金,不少受害者為贖回自己的寶貴資料,不惜斥資來進行資料搶救大作戰,不少受害者是將實體金錢兌換成比特幣,來贖回自己的檔案。除了勒索病毒之外,由於區塊鏈(Blockchain)有新的技術產生,再加上日本政府4月1日起將比特幣視為合法支付方式,造成比特幣匯率水漲船高,使得原本這幾年開始逐漸轉淡的挖礦熱,最近又再度興起。甚至夯到現在要在市面上買到較高C/P值的顯示卡,已經沒有貨了! 在大家紛紛搶搭這次挖礦列車的同時,還是有不少人不了解什麼是挖礦?電腦要怎麼挖礦?挖礦需要哪些設備?怎樣購買才是最好的投資?具有最大的回收比例?為此,電競大廠微星科技(MSI)於6月16日舉辦了一場「挖礦淘金熱」的現場直播介紹,現場邀請到挖礦達人「紫風」,來為大家介紹微星最佳的挖礦專用主機板與顯示卡,帶領玩家們加入挖礦賺虛擬幣的淘金行列。 「挖礦淘金熱」現場直播錄影存檔: 為深入了解挖礦的產品選購,以及挖礦的技巧,PCDIY!(以下簡稱「P」)也在現場專訪到挖礦達人「紫風」(以下簡稱「紫」),來為大家釋疑!以下就是PCDIY!的專訪內容。 P:最近挖礦潮正夯,不少人在選購顯示卡時都不曉得選哪一張比較好?請問您推薦使用哪一張顯示卡?為什麼? 紫:目前顯示卡方面,以走OpenCL的AMD顯示卡是最優先推薦的,因為AMD顯示卡可以透過某些方式,讓其運算能力更加優異,提升到30~40%的效能,但由於A家顯卡目前大缺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了!因此不少人為了挖礦,就只能選擇NVIDIA的顯卡來使用。N家的9系列(GTX 900家族)與10系列(GTX 10家族)最大不同處,在於10系列已把單浮點(即單精度浮點數格式,Single-precision Floating-point format)的計算能力補回來了,剛好挖礦最需要的就是單浮點。因此9系列不適合挖礦,但10系列都是適合挖礦的。 P:您剛剛說到A卡是透過什麼方式,來增加效能的?是否可以更詳細地說明細節?以及如何操作? 紫:即透過修改記憶體時序(Memory Timings)方式,來提升運算效能。就好比像是開車,一般狀況是低時速以1檔、2檔,高時速是以3、4檔。若要達到最大出力的話,就等於在時速200KM時依然以1檔的方式來開車。如此一來對於挖礦來說,就有非常強力的效能提升效果。至於如何修改的部份,這部份需要對電腦硬體較熟的玩家,透過多次的調整與嘗試來達成。因此建議對電腦硬體不熟的玩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因為修改這種參數的風險極高,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機制下,一旦改錯,顯卡就變磚了。 P:每張顯示卡的調整方式都一樣嗎?是否有規則可供參考? 紫:有關於顯示卡頻率的設定,那些會自行修改的玩家,在測試到GPU最大極限值時,大多會改調成最大值的更低1至3階時序來進行長期挖礦。例如可將1750MHz、1625MHz的時序複製到2000MHz的欄位,讓該顯示卡以1625MHz的時序設定來跑。雖說各家顯示卡的GPU都差不多,但搭配的記憶體顆粒都不一樣,例如Elpida、Samsung、SK Hynix等記憶體,其時序都不一樣,因此不能混用,亦即沒有所謂的「懶人包」。也就是說,每一張卡的體質與最大效能極限,都要經過自己一一去調整、測試,這樣才能發掘出各顯示卡的最大效能。 P:既然NVIDIA GeForce GTX 10系列也適合挖礦,那麼您比較推薦的是那一款?怎麼買較划算?記憶體容量有影響嗎? 紫:以記憶體容量來說,目前虛擬幣挖礦中最夯的一種,就是「以太坊」(ETH)。以太坊目前耗用的顯示卡記憶體比較高,因此要挖礦的話,建議要3GB以上才行 (例如GTX 1060 3GB)。若考量價錢、運算力、耗電比的話,目前在A家與N家顯示卡的選擇中,「GTX 1060 3GB是最佳選擇」!至於第二優選就是GTX 1070,因為1070的市價幾乎是兩張1060 3GB。以常態來說,1060 3GB經過簡易超頻後,其單卡的運算速度可提升到22 Mhash/s,1070超頻後大約落在30~32 Mhash/s。因此一樣的價格,買兩張1060 3GB可超到44 Mhash/s,比買單張1070超頻後只到32Mhash/s還划算!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變成你現在要選擇立即回本(即2張1060)的方案,還是選擇未來性(即1張1070)的方案。因為1070的基礎運算能力就是比1060高,也具有未來性。萬一以後不開採「以太坊」(Ethereum,ETH)的話,改開採「零幣」(Zcash, ZEC)、「門羅幣」(Monero, XMR)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運算法,因此就會發現1060與1070的運算能力差距非常大!因此在選購時,若不是急著想要快速回本的話,建議玩家也要把未來性考量進去。 P:前面提到使用2張以上顯示卡,等於挖礦的話,最好買支援越多張顯示卡的主機板比較好。您推薦買哪款晶片組? 紫:基本上,x86主機板到了LGA 1151世代,南橋晶片有很大幅度的更動,許多周邊硬體都改走PCIe通道。與傳統主機板架構相比,南橋的PCIe通道可能只有5條,非常的少,這樣是無法支援到多顯示卡的!因此盡量選擇Z270等級的主機板是最好的!因為其PCIe通道數夠多,若使用H270的話,就必須關閉一些周邊裝置的支援,以騰出更多PCIe通道給顯示卡使用,在BIOS設定上就比較沒那麼「懶人」。而且Z270與H270的價差其實並不大,為了方便與穩定,建議玩家預算夠的話,直接選購Z270是比較好的,且也具備未來性! P:Z270可以同時支援到最多幾張顯示卡,以你的經驗,要如何選購才能支援最多顯示卡? 紫:這個就牽扯到如何轉接的問題,以一般ATX大小的主機板,最多就是可以做到7個PCIe插槽,市面上也有PCIe轉接板,可將1組PCIe x1轉接成4組PCIe x4,讓7個插槽擴充到10個插槽。若7組都插這種1轉4的轉接板,就可以連接到最多28張顯示卡。然而這樣的話,電源供應器勢必不夠力,必須得做不同的供電設計,才能推得動這樣的機器! P:主機板的設定上,您推薦Z270。若以微星最近推的H170/H270挖礦專用主機板,您的看法是? 紫:Z270因為設定上比較方便、簡單,因此是挖礦優選。但這次微星的H170/H270主機板,在設定上是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其BIOS設定上已經有提供專門挖礦的使用情境,因此若以挖礦的應用上來說,這兩款主機板滿推薦選購的,且這兩款主機板更具有價格優勢,同時兼顧設定方便,是挖礦專用的超值主機板新選擇。 P:您提到可透過超頻來提升運算能力,要如何控制溫度與穩定度,又兼顧效能,是否可以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紫:由於每一張顯示卡的體質都不相同,讀者在網路上看到某張顯示卡可以超頻到多高,那些顯示卡有可能都是特挑過的!真正你買到的顯示卡,可能不一定能上到那麼高的時脈,因此還是建議自己去調試比較好!至於溫度方面,就盡量不要超過70度C,因為這樣的運作溫度下,是相對穩定的!超過這個溫度之後,就容易當機!超頻可分成GPU核心超頻與記憶體超頻。若GPU核心超頻過頭,通常顯示卡驅動程式可以斷開後再恢復成正常模式來運作。但是記憶體超頻過頭,就可能造成Freeze問題,系統就必須強制重開機。以「以太坊」為例,因為比較吃記憶體效能,因此其當機,通常都是因為記憶體超頻過頭所導致的! P:所以在玩挖礦之前,可能一開始都是在玩超頻,來測試系統的效能極限?話說回來,有必要超頻來挖礦嗎? 紫:其實這個就是關於貪與不貪的問題而已,很多人就是想要貪圖更多的運算能力,尤其對顯示卡張數較少的玩家而言,超一點、快一點,再超一點,就更快一點,賺到的錢就更多一點。因此,挖礦另一方面,也是在找出硬體在長期運作下的臨界值。若對於大量部署的玩家而言,例如200張,甚至400張的狀況,就會設定一個保險值、平均值,也就是基本上設定到每一張卡8到9成以上可以到達的值。畢竟當機的話,1張顯示卡當機,就等於6張顯示卡都停擺,浪費掉電力與硬體耗損,因此也有人選擇用比較低的速度,來換取絕對的穩定度。至於完全不超頻,只使用原廠的設定值來運算的話,其實這樣的運算力,跟超頻後的運算力,差距太大了。激進玩家可透過各種電壓、時脈的最佳化之後,可以達到「節省30%的電力,提升40%的運算能力」。簡單來說,超頻運作可以讓官方時脈運作的效能提升快1半。因此對於保守派玩家而言,也可以嘗試超頻,只要設定到比官方時脈快個20%~30%的效能,就可以了。 P:坊間不少人詢問,為什麼不選擇使用ASIC來挖礦機,而選擇顯示卡來挖礦? 紫:選擇進入ASIC挖礦機的話,這已經是大量運算力集中的玩法,散戶去玩的話,一兩台ASIC是成不了規模經濟的。至於顯示卡要從單一到大量部署,運算速度要絕對性壓倒其他散戶的話,是有難度的!以正常礦廠,100台機器,就是600張顯示卡,一個小礦工裝上6張顯示卡,其運算力比率就是1:100;若去加入ASIC的話,若沒有部署足夠的機器的話,收益比是非常慘!我是極度不建議投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另外還有個業界秘密,就是ASIC開發商,通常都會在開發出新的、更強悍的ASIC產品時,用預售兩個月的方式,先收了消費者的訂金,來製作出這樣ASIC挖礦機,然後在交貨前就先自己挖了兩個月,等賺夠了或幣值開始跌了,才跟消費者說貨到賣出!等於消費者拿到產品時,都已經是2手,且已經發揮過一定的經濟效益過了! P:目前比較推薦哪些虛擬幣? 紫:以目前來說,用顯示卡來挖比特幣(BTC,Bitcoin)已經不划算了。現在比較推薦的,有「以太坊」(ETH,Ethereum)、「以太坊經典」(ETC,Ethereum Classic),還有「門羅幣」(XMR,Monero)、「零幣」(ZEC,Zcash),另外還有由ETH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擬幣,像是「音樂幣」(MUSIC,Musicoin)、Ubiq幣(UBQ)…等等,這幾種幣別,都是目前比較適合去開採及挖掘的!這些幣別都有明顯的收益! P:最後,有不少初學者也想加入挖礦行列,請推薦微星的哪些產品是適合初學者選購的? 紫:我推薦的顯示卡中,最懶人的就是1070的鎧甲虎,這一張不需要改BIOS,就有很高的運算能力,而且又省電、低噪音、低溫度,價格也漂亮。再來第二個推薦的,就是1060 3GB,更加便宜,亦繼承N卡穩定的特點,若進階一點的玩家,想玩玩BIOS修改,就可以考慮選購MSI Radeon 570/580系列,但可惜目前大缺貨中。至於主機板部份,建議要有支援內顯比較好,因為挖礦時,顯示卡其實是完全用來做OpenCL運算的,若又需要負責視訊輸出,就可能效能會有影響、甚至當機,因此將螢幕輸出的工作交給內顯,會比較好。因此主機板推薦像是微星Z270-A Pro或H270-A Pro也都不錯,想要燈效酷炫、板子較厚、供電更足的主機板,可以買好一點的Z270 Gaming Pro Carbon。至於CPU方面則只要買最低階的Celeron (例如G3930)即可,因為挖礦是幾乎耗用不到CPU的,只要能開機,能視訊輸出即可。 顯示卡: 主機板: 以上,我們謝謝「挖礦達人紫風」的分享與推薦,挖礦淘金熱,有了好傢私,才能享受穩定挖礦、賺大錢。最後,祝各位礦工們,收穫滿滿!
-
主宰客廳視聽娛樂!玩HTPC、Android TV必備的無線觸控鍵盤
夏日炎炎出門到哪裡都汗流浹背,不如在家裡坐在客廳吹冷氣,打開HTPC(Home Theater PC,家庭劇院電腦)與大尺寸的電視,來開開心心的觀賞看各種電影,或者追劇,甚至看實況主直播也行。大電視看起來就是過癮,但是要如何控制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少玩家構思打造HTPC時,多把重心和預算都放在如何挑選一台效能、省電且兼具質感的主機上,最後才來考慮操控配備,也就是鍵盤和滑鼠。 不可否認的,電腦主機內在的效能和整體的功耗確實很重要,放在客廳做為HTPC,外在的造型也要夠精緻才美觀,但當您精挑細選,選購或DIY組裝理想的HTPC後,如果隨便找一組鍵鼠組來用的話,相信您使用過一陣子之後,多少都會覺得操控礙手礙腳的,明明HTPC已經如此完美了,最後卻敗在鍵鼠上,使得整體體驗有所遺憾,這時候,你可以去購買一組無線觸控鍵盤! 客廳、書桌、辦公室的使用情境是不一樣的,客廳面對電視會有一定的使用距離,若您的HTPC搭配的是有線的鍵盤、滑鼠,除了較不方便、美觀外,也一定會造成走動上的干擾;換成無線鍵鼠能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但一般沙發不太能用滑鼠,矮茶几表面是玻璃材質的話,多數滑鼠也會無法感應,使用仍有所限制。 較為理想的選擇是無線觸控鍵盤,因為有觸控板的鍵盤等於整合滑鼠的功能,只需在上面滑動就能操控游標,升級無線觸控鍵盤,可一次解決有線和滑鼠操作兩種困擾,讓你躺在客廳的沙發上,隨心所欲地操控HTPC或Android電視盒。 目前,無線觸控鍵盤的話,總共有微軟、羅技、雷柏有供應。 微軟的話,有Microsoft All-In-One多媒體鍵盤;羅技的話,有Logitech無線觸控鍵盤K400r、K400 Plus、Logitech無線All-in-One鍵盤TK820;雷柏的話,有Rapoo E6700藍牙觸控鍵盤、E9080無線多媒體觸控鍵盤。其中,只有Rapoo E6700藍牙觸控鍵盤,是藍牙介面,其餘的都是USB無線介面,採購上要注意。至於價格上,PChome購物的報價比較貴,還不如直接去光華商場買,或到光華商場店家在網路上開的賣場。 選購和使用無線觸控鍵盤有幾點可以參考的地方,有些朋友可能會忽略大小和重量,客廳使用仍要講求移動性,過大或過重都不方便,太小的話,按鍵尺寸和鍵距都會縮小,這也不利於一般操作,適中的尺寸和重量才合適;無線觸控鍵盤整合觸控板,大多都支援多點觸控,基本的右鍵、捲動和縮放都很容易執行,搭配本身的軟體和Windows 8或10系統,還可以有更多更方便的手勢操控。 不過也因為如此,觸控鍵盤都沒有方向鍵和數字鍵區域,同時F1~F12功能鍵都會被用來作為多媒體和其它的快捷功能之用,有些人可能會不太習慣,這是觸控鍵盤使用上無法避免的地方。 至於這類無線鍵盤要應用在Android TV的話,建議要買支援雙重平台的鍵盤(Windows + Android)才不會有問題。上述的無線鍵盤中,羅技K400 Plus、雷柏Rapoo E6700是可以支援雙系統的。當然,市面上其實還有更多這類的無線鍵盤,因此在選購時,記得仔細看是否能支援您的作業系統,以免買回家之後卻發生不能使用,那就真的很掃興囉!
-
天氣太熱電腦常當機嗎?檢查一下CPU散熱器有沒有塗抹好散熱膏
天氣越來越炎熱,相信有不少使用者跟編輯一樣,感受到家中電腦主機的熱風溫度越來越高。如果沒有做好良好的散熱,甚至在執行3D遊戲時就可能會發生當機問題。因此除了使用散熱效果優異的CPU散熱風扇之外,也得做好定期的清理與保養工作。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需要使用的東西就是散熱膏。散熱器底座無論多麼平滑還是會有些微的空隙,導致無法與CPU緊密接觸,沒辦法將CPU產生的熱快速傳導到散熱鰭片上。 為了解決此問題,所以必須使用傳導係數高的散熱膏來填補散熱底座的空隙,讓CPU的廢熱可以更快速傳導到CPU散熱器上。雖然許多原廠散熱器底座已經有塗上散熱膠,但散熱效果並不是非常好,而且長時間使用之後,散熱膏也會乾掉,失去作用。因此到了夏天時,除了要注意CPU風扇扇葉是否有卡灰塵的問題,最好是重新塗抹散熱膏,才能確保CPU散熱器可以發揮最佳效能。目前市售散熱膏的價格並不貴,大多在一兩百元左右,足夠塗抹好幾次,部分產品還有附贈方便使用者塗抹散熱膏的刮刀,建議選購此類產品,使用起來更為方便。但是在塗抹散熱膏時也得注意,塗太厚或太薄都不好,請詳細閱讀使用說明後再進行塗抹。
最多人點閱
- 香港發生電腦爆炸噴火,黑心電源供應器惹的禍!
- 就是要挖礦!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
- 宅男修電腦,情聖床上搞。好人當工具,壞人當陽具。電腦修的好,好人做到老!
- 想「吃雞」卻苦於顯示卡不「給力」嗎?顯示卡實測數據公開,最高C/P值的選擇在這邊!
- Intel SSD 540s大軍來襲,原廠規格表驚爆五年保TLC SSD廬山真面目!
- 硬碟怎麼搭配最適配?Western Digital黑標藍標一招立分高下,確保資料長壽耐用小撇步全公開
- 微軟證實:就算沒預約,Win10安裝檔仍會偷偷溜進你硬碟
- 原來Z270可以支援Coffee Lake,北投主機板業者爆料內幕!
- 「3dfx Voodoo巫毒卡」曾經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遊戲加速卡!
- 玩遊戲不一定要買獨顯,APU內建顯示就夠用
- 原廠檔案都有木馬了,難怪怎樣玩都會被盜帳號!
- 英雄聯盟LoL病毒、流亡黯道PoE木馬的殺毒挑戰,30家防毒軟體業者掃描不出木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