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3C Product / 數位商品

考驗信仰的至高無上單品,Apple AirPods Max耳罩型主動式降噪耳機開耳試聽

文.圖/Dante 2021-05-02 08:40:00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蘋果(Apple)所推出的產品總是能引領整個時代潮流,或許不是他們第一個開始做的產品,但總能引起社會與市場的震盪與譁然,可能從iPhone開始,也有可能早在iPod時代就是這樣了,但總之,這個現象早就在我們心中潛移默化許久了。

從iPhone 7開始的歷代iPhone,蘋果都移除了3.5mm音源孔,取而代之的是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的誕生,但也或許是AirPods計畫,才讓3.5mm音源孔消失在iPhone上,而討論這兩者前後似乎沒有意義,因為它們息息相關、無法分割,而AirPods也的確衝擊了市場,現在有人出門還戴有線耳機嗎?或許有,但實在太少見了。



入耳式、耳塞式的AirPods早就攪亂了耳機的一池春水不知許久,但頭戴式AirPods卻在2014年蘋果收購Beats後遲遲沒有動靜,然而去年九月底,蘋果自研ARM架構M1晶片橫空問世,新系列Apple Watch、iPad、iPhone 12也接連誕生,本以為2020年就會這麼過了,豈知,蘋果卻在去年底來個回馬槍,推出了頭戴主動式降噪耳機AirPods Max。

革命性的結構設計,耳罩式耳機全新體驗
蘋果除了是一間科技公司之外,玩家們可別忘了,它還是一間生活風格公司,不僅引領時尚,還能創造流行,也因此,壓根就不必擔心蘋果在AirPods Max的外觀設計上,會有任何令人擔憂的地方。

從賈伯斯時代延續下來,AirPods Max也一貫承襲了所有蘋果產品的主軸「簡約時尚風格」,更要命的是,耳罩的陽極處理鋁金屬、頭帶的不鏽鋼框架與網狀紡織布、耳罩軟墊的記憶泡棉,甚至沒有刻上蘋果Logo,似乎正告訴你:只要戴著走在路上,無論是誰,都會知道你正在使用的是蘋果AirPods Max;AirPods Max還附贈了一副耳機套,雖然上面說不用擔心美觀的問題,但這個耳機套說實話還真的有點像眼罩(笑)。

陽極處理金屬的外型設計,讓蘋果產品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都質感十足。

隨附的聰穎耳機套,可別小看它只有保護功能,收納其中之後,AirPods Max會啟動超低耗電模式。


AirPods Max有太空灰、銀色、綠色、天藍色、粉紅色五種顏色可供挑選,小編所入手的是太空灰款式,陽極處理鋁金屬所展現的光澤,讓AirPods Max在黑色與灰色之間更顯精緻,且左右耳罩可獨立旋轉並平衡耳部所承受的壓力。

AirPods Max有太空灰、銀色、綠色、天藍色、粉紅色五種顏色供玩家挑選。

可獨立旋轉的左右耳罩。


然而金屬的魅力可不是塑膠可以替代的,可調式頭帶的不鏽鋼框架,雖然在無刻度伸縮支臂的調整上會稍微不習慣,但質感、堅固性、與肌膚的貼合度可說是無可挑剔,而頂部網面的網狀編織設計,除了分散重量之外,其U型槽設計,還能減輕使用時,耳機對頭部所造成的壓力感。


不鏽鋼的伸縮支臂看起來質感爆棚。

U型槽設計能減輕AirPods Max在配戴時對頭部造成的壓力感。


耳罩軟墊也不是開玩笑的,經過聲學工程設計的記憶泡棉,能緊貼雙耳,讓玩家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感,而包覆在耳罩外的網狀織物,也經過特別設計,能有一種像是靠枕般地柔軟舒適;由於耳罩軟墊是透過磁力吸附在耳機上,因此更換也相當方便。

經過聲學工程設計的記憶泡棉與網狀紡織物,配戴起來相當舒適。


不同於以快捷手勢操作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 Max在右耳配置了1顆按鈕與1顆旋鈕以及Lightning埠,蘋果系列產品用作充電與傳輸的Lightning埠應該不用多加贅述了,我們來瞧瞧那顆數位旋鈕,不僅能以旋轉方式來精準控制音量大小,還能以按壓模式操控其他功能,比方說:按1下即可播放、暫停音樂或者接電話;按2下就能跳到下一首歌;按3下則回到上一首歌;如果按住的話呢?那麼Siri就會在你耳邊,問你需要什麼幫助。

AirPods Max依舊搭載Lightning埠。

左為噪音控制按鈕,可在降噪與通透模式間切換;右為數位旋鈕,擁有呼喚Siri、調整音量、接聽電話等等功能。


這番設計,除了讓操控上更加直覺、更加穩定之外,還能消除大多數無線藍牙耳機使用快捷手勢但卻不靈敏(或太靈敏),所帶給玩家們觸覺上的零回饋與心中的不安定性。

而身為主動式降噪無線藍牙耳機,降噪程度的調解當然也是少不得的,AirPods Max右耳上的另外1顆按鈕即為噪音控制按鈕,按下去之後即可在降噪與通透模式中進行切換。

H1晶片、特製動圈驅動單體、頂尖主動式降噪
蘋果喜歡親力親為,任何產品都要用自家研發的,這種事已經在M1晶片後更廣為人知了,AirPods Max所搭載的即為蘋果所設計的特製動圈驅動單體,而這個動圈驅動單體採用了與高階落地式揚聲器相仿的雙環形釹磁鐵引擎,讓高傳真音質的輸出,在可聽範圍內將總諧波失真率降地最低,讓低中高三頻的表現、甚至式音樂中的音符,能夠更加清晰、更加明朗,即使音量開大最大,聲音也不會變得模糊不清。

AirPods Max配載的動圈驅動單體,能呈現更細緻的音色給玩家。


並且具有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空間音訊,在連結iPhone或iPad裝置時,AirPods Max會運用內建的陀螺儀與加速度計,來追蹤玩家們頭部的細微動作,因此能讓玩家無論怎麼轉頭動頭部,都會感覺到聲音始終都是從固定的方向傳來的。

驅動單體採用雙環形釹磁鐵引擎,大幅降低總諧波失真率。


除此之外,AirPods Max的左右耳罩都搭載了蘋果所設計的H1晶片,其運算音訊技術能夠利用晶片中的10個音訊核心,協助阻絕外在噪音,再加上適應性等化功能,能夠根據耳罩的貼合度,來對聲音做出調整,讓聆聽的環繞感更加強大,就如同親臨現場,即使左耳戴的比較鬆,適應性等化功能都能即時處理,將輸出的音質保持最佳狀態。

AirPods Max左右耳罩皆搭載H1晶片。


那H1晶片到底是什麼?其實,H1晶片早在AirPods 2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搭載了,不僅讓AirPods Max能夠使用藍牙5.0規格,在iPad與iPhone裝置間切換也更加迅速,聲音延遲也大幅降低,更讓「嘿Siri」的功能實作在AirPods Max上,甚至有國外玩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H1晶片的強大運算能力就如同一台iPhone 4,雖說iPhone 4已經是幾年前過時的產品,但可別忘了,它可是放在耳機中的晶片啊。

主動式降噪更有意思,雖說耳罩型耳機相比耳塞式或入耳式來說,已經大了不少,但實際而言,其實還算是個非常有限的小空間,但AirPods Max卻實裝了9個麥克風,而其中有8個是拿來用於主動式降噪的,其作用方式為發出抗噪波,進而抵銷外來的聲音,讓玩家戴上之後,更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

AirPods Max裝了9個麥克風,其中有8個是拿來用於主動式降噪功能。


在續航力方面,AirPods Max充飽電1次,在開啟主動式降噪功能或通透模式時,最長可以播放長達20小時的音樂,不僅如此,播放電影、通話,也都是充電1次就能使用20小時,並且透過Lightning 對 USB-C 連接埠所附加的快速充電,能讓AirPods Max充電5分鐘,就能得到約莫1.5小時的聆聽時間。

而有個配件相當有趣,很值得一提,不曉得玩家們還記不記得前文所述的AirPods Max耳機套,小編說它很像眼罩的那個,由於AirPods Max沒有電源開關,因此玩家們若使用完畢後,請記得放回這個被命名為「聰穎」的耳機套中,因為AirPods Max上搭載了耳機套感測器,只要放進聰穎耳機套之後,就能進入超低耗電狀態用以保存電量。

信仰的終極考驗
作為蘋果首款頭戴型主動式降噪藍牙無線耳機, AirPods Max給小編的體驗,雖說不上是十全十美,但對比市面上耳罩式藍牙耳機已經相當傑出了,更何況,蘋果壓根就不是一間製作揚聲器或是耳機專門的科技公司。

抗噪
在抗噪功能上,8個麥克風的配置所帶來的隔絕效果的確是非常驚人,但有一個令人非常為難的關鍵,或許是AirPods Max所發出的抗噪波太過強勁,小編一戴上AirPods Max之後,瞬間就有獨立於世界的感受,但所帶來的耳壓也相當強大,耳朵會有種就像是搭飛機、搭高鐵、或是長時間搭乘高速公路客運那樣的感覺,雖然小編身為果粉,除了耳壓之外,在抗噪體驗上,身體也感受到了十足的壓力,但那不是陽極處理鋁金屬所帶來的重量壓迫,而是抗噪波太強大,所牽連出來的各方面身體壓力,畢竟AirPods Max扣掉聰穎耳機套,僅僅只有384.8公克的重量。



聆聽
不過在聆聽體驗上,這個就要從舊時代的iPod時代說起,小編那時是個窮高中生,但偏偏使用著iPod,因此只能使用附贈的耳機,對比班上同學所使用的雜牌MP3播放器,雖然只是附贈的,但音質與配戴感都高於它牌好幾倍,延續此經驗,AirPods Max在音質呈現上,當然也完全沒有問題。

台灣的獨立樂團發展至今,已經三十年有餘,認真說起來,不能說比不上搖滾樂重鎮的美國或英國,但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在。

來自台北的透明雜誌,雖然作品不多,但留下來的1張專輯與3張EP卻已經讓他們被視為台灣獨立音樂圈的傳奇,雖說透明雜誌以straight edge的風格作為基底,但其實雜揉了許多各式各類的曲風,歌曲中劇烈且充滿震動感與躍動性的Bass line、富含攻擊性的大量吉他爆裂破音、躁進、奔放的鼓擊、以及主唱洪申豪充滿躁動卻卻時不時充斥著溫柔與憂鬱的嗓音,第一時間就想讓小編拿來測試AirPods Max。

透明雜誌被譽為台灣獨立樂團的傳奇之一。


雖然透明雜誌的每首歌幾乎都被譽為不可再得的經典,但作為唯一一張專輯中的主打曲目《性的地獄》,其爵士鼓忽動忽靜的情緒呈現,相當適合拿來體驗AirPods Max動態呈現,雙吉他的破音效果、與加了破音毛邊、時隱時沒的躍動Bass line,讓刷放和弦的節拍與獨奏乍聽之下非常凌亂,但實際在樂曲表現上卻非常乾淨俐落,用來測試AirPods Max的細節表現也相當合宜;而搖滾樂,尤其龐克樂,最注重現場的表現,十分適合拿來測試AirPods Max所標榜的環繞感。

歸功於H1晶片以及耳罩型耳機的特性,AirPods Max在環繞感方面的凸顯相當強勁,聲音像磁鐵一般在小編的耳道中迴盪,完全不會遺漏;而特製動圈驅動單體的搭載,雙吉他破音所產生的高頻、以及主唱與和聲的中頻相當優秀地融合在一起,不會發生各頻率單獨為政的事情,但略為可惜的是,AirPods Max的低頻相比中頻、高頻的表現,依小編的標準來看,是稍微少了那麼一點點;當然在動態細節的呈現上,歌曲中2分01秒開始,忽明忽暗的小鼓擊聲,AirPods Max也是捕捉地相當精準,鼓手錄音時所表達的Punch與情緒,在小編耳中都還原的相當到位。

結語
依據蘋果產品所帶來的品質,基本上不考慮價格的話,讓人剁手一波其實都不會太讓人後悔,AirPods Max在降躁效能與音質呈現上的都相當令人滿意,只不過耳壓的程度讓小編有點難以承受,玩家們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不過,說是不考慮價格,蘋果的產品,倘若價格不斐,那其實真的就是在考驗信仰了,偏偏AirPods Max就是不斐的那一個,玩家們可要好好考慮啊。(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PCDIY! online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Telegram頻道:PCDIY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