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
三星發表全新870 EVO固態硬碟,消費級SATA SSD全球熱銷系列再添生力軍,全新870 EVO 固態硬碟完美滿足一般與專業用途,隨機讀取速度提升38%,日常運算執行更快速,持續存取效能增加30%,耐用性再進化
全球先進記憶體技術領導品牌三星電子發表全新 870 EVO SATA固態硬碟(SSD),為全球銷售冠軍(註一)的消費級固態硬碟系列再添生力軍。全新產品擁有頂級的效能與可靠性,滿足使用者全方位應用,並為一般PC使用者及IT專業人員提供適合的儲存解決方案。 三星電子品牌儲存產品事業部副總裁KyuYoung Lee表示:「全新870 EVO固態硬碟集結三星SATA SSD系列優勢,透過其具備的極致效能、可靠性與相容性,無論是筆電、桌上型電腦或網路連接儲存裝置(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的使用者,870 EVO皆能滿足所有需求。」 870 EVO固態硬碟採用三星先進的V-NAND與控制器,使SATA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達到560MB/s和530MB/s,並搭載Intelligent TurboWrite技術,透過更大的可變式SLC緩衝區使硬碟能保持巔峰效能。與上一代的860 EVO相比,870 EVO的隨機讀取速度提升近38%(註二),於多工處理、瀏覽網頁到啟動PC時,皆能感受其效能的升級。 三星憑藉在記憶體儲存領域累積的深厚經驗與技術實力,為確保所有環節能和諧運作,一手包辦所有固態硬碟的元件設計,因此870 EVO的持續存取效能較860 EVO提升約30%(註三),且其4TB型號的總寫入位元組數(TBW)達同級最高的 2,400TB(註四)並提供5年有限保固(註五)。 除了一流的效能與可靠性外,全新870 EVO固態硬碟與多數運算裝置相容,亦支援最先進的PC功能,為PC使用者打造更便利的使用體驗。870 EVO能於所有可連接2.5吋SATA介面的裝置使用,且其搭載的省電休眠模式,亦與支援Windows新式待命(Modern Standby)功能的裝置完美配合(註六)。 三星設計870 EVO時同步將環保納入考量,將870 EVO整體製程的碳足跡降至最低,讓重視環保的使用者多了一項新選擇。 870 EVO共將推出250GB、500GB、1TB、2TB與4TB多元容量選擇,建議售價分別為NT$1,268、NT$2,099 、NT$4,399、NT$8,099以及NT$15,690,預計於1月下旬起陸續於全台指定通路上市(註七)。 主要規格: 註一:*資料來源:850 EVO與860 EVO系列銷售表現,出自NPD(美國市場數據自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和GfK(歐盟五國數據自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國市場數據自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 註二:QD1隨機讀取之效能提升高達38%。 註三:與250GB產品相比 註四:TBW取決於產品容量:2TB = 1,200 TBW / 1TB = 600 TBW / 500GB = 300TBW / 250GB = 150TBW 註五:產品保固為5年有限保固或TBW評級,以先到期者為準。欲知更多保固資訊,請參考包裝盒中隨附的保固說明。 註六:新式待命功能適用於Windows 8與Windows 10。能否使用此功能亦取決於PC和顯示器是否滿足要求條件。 註七:產品實際販售通路、到貨時間,依各通路業者公告為準。2TB / 4TB 容量版本預計於今年二月推出。實際時間以各通路公告為準。
-
全新 LaCie 1big Dock SSD Pro 和 1big Dock 儲存解決方案,為創意專業人士提供優異效能和多元應用
Seagate Technology (NASDAQ: STX) 旗下高階品牌 LaCie 宣布兩款特別為創意專業人士和產消者所設計的全新儲存解決方案已在台上市。全新的 LaCie 1big Dock SSD Pro 和 LaCie 1big Dock 協助專業人士利用完整的桌上型電腦儲存解決方案,達到工作流程的簡化與最佳化。 由 Neil Poulton 操刀設計的 LaCie 1big Dock SSD Pro 與 1big Dock 是為創意專業人士打造的多功能資料儲存產品線之最新力作。 LaCie 的 1big Dock SSD Pro 非常適合剪輯資料量龐大的 6K、8K、超慢動作、未經壓縮的影片和視覺特效 (VFX) 內容。1big Dock SSD Pro 延續 LaCie 產品無與倫比的效能和風格,運用 Seagate 最先進的 FireCuda NVMe SSD 和 Thunderbolt 3 技術,提供每秒高達 2800MB 的驚人讀取速度。透過兩個與 USB-C 相容的 Thunderbolt 3 連接埠、一個含內建 USB 3.0 連接埠與電影級記憶體插槽 (CFast 2.0, CFexpress, and SD)、一個 DisplayPort1.4 版輸出接點的擴充工作站,有效簡化工作流程。對於大多數專業電影攝影機,包括 ARRI,Blackmagic,RED 和 Cannon 等領先品牌而言,此產品是理想的周邊配件。 全新 LaCie 1big Dock 提供許多與 1big Dock SSD Pro 相同的功能,同時輔以大容量 HDD。LaCie 1big Dock 不僅能夠直接從 SD 卡、CF 卡,以及 USB 裝置讀取資料,也能作為將所有周邊設備相連的工作站。只需透過一條連接線,就能夠簡化 4K 影片製作工作室的工作流程,不需要額外的擴展延接裝置或變壓器。 1big Dock SSD Pro 和 1big Dock 可以直接為筆電提供高達 45W 的功率,若與相容裝置透過菊鏈連結時亦可供應 30W 功率。而 LaCie 創新的 Power Pass-Through 功能可提高筆記型電腦的充電量,將筆記型電腦的 USB-C 電源線以菊鏈式連接到 1big Dock,筆記型電腦則可以接收高達 70W 的功率。如此一來亦可空出電腦最常用到的 USB-C 連接埠。 LaCie 1big Dock SSD Pro 和 LaCie 1big Dock 皆提供五年有限保固,並包含 Rescue 資料救援服務以及一個月 Adobe Creative Cloud All Apps 計畫。LaCie 1big Dock SSD Pro 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 44,890 元 (2TB) 與 85,990 元 (4TB),而 LaCie 1big Dock 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 15,990 元 (8TB)、22,990 元 (16TB),以及 26,990 元 (18TB),兩款產品皆已於全台 Seagate 特定的經銷通路販售。
-
專注質感與效能、為極速而生,WD My Passport SSD 1TB外接式SSD開箱體驗
邁入SSD高速度與高容量的時代後,隨著價格的向下調降,也越來越多玩家開始轉投外接式SSD的懷抱,特別是如果還有針對可支援手機或與Mac相容的版本更是極受玩家青睞;一向在儲存裝置佔據龍頭廠商地位的Western Digital也推出相當多款的外接式儲存裝置供玩家選用,其中的My Passport系列應該是許多玩家正在使用的產品之一,不論是HDD或是SSD版本,相信都為玩家承載了相當多的重要檔案與珍貴影片,這次小編入手的是最新一代的My Passport SSD,那就來瞧瞧是怎樣的設計與效能表現吧! My Passport這個系列在Western Digital的產品線中算是已經推出好幾個版本了(如Ultra、X、Wireless Pro、Go...),這次入手的雖同樣納入My Passport這個系列,不過卻是全新設計,除了歸屬到SSD類別中,外觀上也更加小巧,以精緻時尚的金屬設計質感,配上多達5款的顏色選擇,讓玩家可以隨身打造獨特的個人風格,並且如同My Passport一貫的精神般,可靠並值得信賴。 先來開箱瞧瞧新的My Passport SSD是怎樣的設計風格吧! 從外觀上可以發現到跟之前的隨身硬碟風格雷同,不過正中央的SSD造型就直接顯示出這款My Passport SSD的本體樣貌了,這次的顏色一共推出有5款:太空灰、午夜藍、紅色、玫瑰金、銀色,小編入手的是其中的午夜藍,認真說,除了體積小巧之外,金屬外殼設計以及本體上特別採用的波浪紋造型真的很好看,辨識度上則是在左上角有另外加上一小塊WD的飾紋銘板,背面則是除了延續正面的造型外,也將型號、容量以及產品編號與各式安規直接打印在上面,至於連接埠則是設於下方,採用USB-C。 在附件中直接提供使用者2種接頭的設計是相當貼心的做法,對應玩家有可能在使用在不同場合下的需求,透過Type-C轉A的額外轉接頭來對應使用是蠻方便的做法,也不需要額外帶2條線材,以目前大多數筆電已經都陸續提供Type-C的接頭來看,是很方便使用者直接對應,就算是比較舊型或是桌上型主機也可以透過轉接頭來因應使用。 前面小編有提到,目前新版的My Passport SSD除了容量提供有500GB、1TB、2TB等三種可以選擇外,顏色也一共提供了多達5款:太空灰、午夜藍、紅色、玫瑰金、銀色,想要拿來跟筆電或桌機搭配的話也可以挑同色系比較有整體感,再者也提供了5年保固,使用上也能放心。 另外,作為新版本設計的My Passport SSD在整體的讀寫速度上也向上提升了一大截,透過USB 3.2 Gen 2架構,提供使用者高達1050/1000 MB/s的讀寫速度,這對於目前時下新興的創作者需求來說,等同於儲存上的神兵利器、必備用品之一。 除了好看、輕巧好攜帶之外,當然也是要注重一下效能才行,否則一接上電腦、發現讀寫速度僅30、40MB/s的話不就嘔死!那還不如用用外接式HDD或是多準備幾支128GB/256GB的隨身碟就好。 在開始實測之前,就先從CrystalDiskInfo上頭來檢視一下這款My Passport SSD 1TB的資訊吧! 實測的部分小編透過了大家常見的CrystalDiskMark、TxBench、ATTO以及AIDA64 Disk Benchmark來檢視,在CrystalDiskMark的部分可以從下面的測試截圖中看到測得的讀寫速度分別是1070.48/1036.21 MB/s,相比於官方的1050/1000 MB/s來說是有超過的,至於TxBench的部分則是測得有1055.676/1056.733 MB/s的成績,也算有超過官方宣告的數字,另外換到ATTO Disk Benchmark上頭則是有達到1021.45/1003.92 MB/s的破千成績,也算表現不錯,最後面再透過AIDA64提供的Disk Benchmark來檢視一下讀寫表現,讀取速度方面都能維持在900多MB/s以上,至於寫入方面也是有超過900MB/s的表現(Buffered Write)。 從數據上來看,其實都有達到官方的1050/1000 MB/s的宣告數據,只不過從產品本身採用的是WD SN550(E)來看的話,反而是外接的USB 3.2 Gen 2限制了更高效能的表現,看來未來解放一下USB控制器的話,或許更新一代的版本就直接升級到USB 3.2 Gen 2x2了也說不定(笑),無論如何,怎麼說都是超乎預期的內容物與實際表現了! 事實上以前面的實測表現,除了提供給玩家作為日常備份或是檔案移動易攜帶使用都只是這款My Passport SSD的基本功能而已,面對高速的讀寫速度來說,提供做為創作者使用也是相當不錯的一種功能,畢竟對於創作者來說,高速讀寫是必要條件,否則在面對沒有高速網路傳輸(10G、NAS)的情況下就很麻煩,此時具備儲存容量更大、好搬移創作的檔案(因為動輒都是數百GB起跳)就是My Passport SSD可以發威的時刻。 那手機創作者呢?我們也來連連看! 小編把手上的S牌Note 20 Ultra接上My Passport SSD 1TB之後,從手機的儲存位置就可以看到有抓到這款版本了(記得要格式化成exFAT),看看這顯示的932.5GB容量就格外的爽快,對於會到處拍拍錄錄的編輯來說,手機容量再大也不夠用,這時候如果能夠接上My Passport SSD就能讓容量緊縮狀況迎刃而解。 那連接手機後的效能表現呢?小編也透過PCMark當中的存儲項目來實測一下表現,另外,也透過PassMark當中的Disk Tests來測試看看接上My Passport SSD 1TB之後是不是也可以讀寫飛快。 從實測的截圖可以看到真實數據,PCMark的部分、循序讀寫則是1334.51/388.83 MB/s(讀取速度比內部的要快),至於PassMark中的Disk Tests則是測得讀寫達到892/409 MB/s,比內建的還要高上一些,這樣的速度就算拿來直接作為錄影使用也不用怕手機的容量不夠用、傳輸會慢半拍了。 SSD的特色除了高速讀寫之外,防震耐撞抗衝擊、就算不小心掉落或是摔到也不用擔心儲存在內部的資料會有問題(超過認知壓力將產品碾碎或毀壞的不在此限),My Passport SSD就能夠承受最高達6.5英尺(1.98公尺)的跌落高度,另外,還提供使用者可透過獨家的WD Discovery軟體來達成256位元AES加密以及Backup備份功能,隨時確保使用者的資料安全,還記得剛發生不久的型男廚師雲端照片與影片無端消失不見這個新聞嗎?如果這位仁兄有採用My Passport SSD的話就免去這些後續發生問題的煩惱了。(笑 WD Discovery除了可以直接在SSD的內部預載中找到之外,也可以透過官方網站找到,下載好之後解壓縮就可以執行這款軟體囉! 安裝好之後就可以看到有WD小icon圖示會常駐在桌面右下角,點擊後就可以開啟WD Discovery軟體了,下面透過截圖來看看各項步驟以及功能特點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CjgqvjQeM&feature=emb_logo ▲官方影片 隨著檔案容量的日漸增大,更高解析度的影音以及更多創作者的諸多儲存需求下,額外添購一組或多組的隨身SSD使用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甚至對於雲端使用的部分也不是就保障萬無一失、資料都會安全存放無虞,自己的資料安全還是要多加防護才行,否則雲端年費/儲存裝置有價、資料無價,到時候出了問題,想哭都來不及! 有別於先前在多款隨身SSD以及HDD等版本的推出,全新登場的My Passport SSD更是具備了消費者需要的幾項特色,包括採用了NVMe架構讓讀寫效能提升到1050/1000 MB/s以上、透過USB 3.2 Gen 2傳輸讓整體效能連接更快速以及更多適用性(包括筆電、手機、Mac等),另外,也具備防震抗摔等特點,加上體積小巧好攜帶,作為玩家隨身使用的高效能工具絕對是上上之選,更不用說如果是拿來做為創作者的搭配儲存工具更是一絕,高速讀寫的效能表現簡直就讓使用者的儲存開了外掛般的極速,怎麼會不想要入手來體驗一下呢! ★點擊購買: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www.westerndigital.com/zh-tw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重新定位2.5吋SSD系列極速效能,TEAMGROUP十銓CX2/EX2 SSD開箱
在先前的2020十銓科技新品線上發表會中,除了揭露T-CREATE新品牌之外,TEAMGROUP系列產品中對未來展望的部分也正式宣告將會推出2款全新設計的2.5吋SSD:CX、EX系列,以定位來標示命名的Classic CX與Elite EX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其用途設計,目前Classic CX系列推出有CX1與CX2、Elite EX系列則是推出EX2,另外,針對大容量定位的還有QX系列,具備15.3 TB的超大海量儲存空間,提供玩家可以儲存大量資料又兼具速度效能的好選擇。 這次小編入手的是其中的CX2與EX2這兩款版本,到底2.5吋的SSD還可以提供玩家怎樣的運用空間呢?咱們就來開開箱、看效能囉! 有別於以往TEAMGROUP推出的2.5吋SSD包裝與設計風格,新系列的設計除了改採紙盒包裝增加質感之外,也讓整體的2.5吋SSD風格做了統一性,並且以顏色色調來區分,CX Classic系列採用綠色系、EX Elite系列則是藍色調,提供讓玩家可以一眼辨識的選擇(跟大家熟悉的綠標、藍標概念相同),另外,彩盒背面的部分則是採簍空方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SSD的規格標示貼紙資料,包括型號與容量、安規認證、SATA 6Gb與台灣製造等等。 以綠色系作為CX Classic系列的代表色,除了強調在定位上是玩家裝機升級必備的SSD之外,大容量也是這款SSD的特色,有別於CX1的容量設計從240GB/480GB/960GB的提供,CX2則是提供玩家從256GB/512GB/1TB/2TB的更大容量,除了作為取代舊有的傳統硬碟之外,透過採用先進的SLC Caching技術與ECC除錯功能也能讓效能更加提升,加上具備耐震防摔設計,玩家使用上可以更加安心。 下面就來瞧瞧CX2的本體樣貌吧! 採用藍色調風格的EX Elite系列也是2.5吋SSD的熱門產品,這款EX2算是由先前的GX2進化而來,定位在進階版的2.5吋SSD產品線中,也代表EX2擁有更高讀寫速度的特點,同樣採用了SLC Caching技術可加快效能表現外,透過SSD優化指令也能讓這款EX2的使用壽命更加延長與可靠,除了採用3D NAND讓讀寫效能可以更強悍之外,讀寫速讀達550MB/s、520MB/s,即使是小檔案也能保持高效率運作,EX2直接從512GB起跳,提供玩家512GB/1TB/2TB等三種容量選擇。 同樣的先來看一下EX2的本體樣貌吧! 相比較前面的CX2本體外觀,是不是除了色系分別之外,其實整體的風格是相當統一性呢!小編也提供CX2與EX2的規格比較表,有興趣比對的玩家可以自行參考看看。 有別於傳統HDD的慢速讀寫,SSD的高速讀寫特色顯然就鮮明許多,除了可以提供玩家更優異的效能表現外,耐震抗摔的特質也是有別於傳統硬碟的一大特點,這裡小編也透過實際測試來檢視一下這兩款CX2、EX2 SSD的真實效能表現,手上的兩款都是512GB容量,根據官方數據,CX2 512GB為530/470 MB/s讀寫速度、EX2 512GB則是540/520 MB/s讀寫速度,那就來瞧瞧是否在實際測試上能夠有更高的數據出現。 以下為此次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 9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顯示卡:NVIDIA RTX 2060 FE創始版 先透過CrystalDiskInfo來看一下這兩款SSD的資料,後面就透過CrystalDiskMark以及TxBEHCH來驗證一下讀寫速度囉! 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到在CrystalDiskMark中測得的讀寫成績分別是557.01/518.60 MB/s(EX2)與558.56/513.36 MB/s(CX2),在IOPS中則是達到658K/760K(EX2)與537K/769K(CX2)。 另外在TxBENCH的讀寫速度則是557.103/518.509 MB/s(EX2)與557.583/512.004 MB/s(CX2),基本上透過這兩項測試軟體的實測,可以發現到兩款版本的差異性極低,尤其是在讀取的部分,都已經達到將近560MB/s的高峰值,就算是寫入速度也都有拉到幾乎至少都510MB/s以上,以一般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來說,應該都能應付自如才是。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vi7yl0mfk&feature=youtu.be ▲EX2 SSD官方影片 相較於傳統硬碟來說,SSD的出現的確讓原本的讀寫瓶頸得到解放,而隨著SSD的普及化以及容量的大幅提升下,單是一顆CX2或是EX2的2TB容量就足以將像磚頭般重的傳統硬碟給直接擊沉,更不用說以現在的SSD價格不斷下滑之下,玩家越來越可以用更低的預算入手更高容量的儲存裝置是一件令人感到高興的事,TEAMGROUP十銓科技在除了推出全新品牌T-CREATE之外,也對2.5吋的SSD做了一番升級,對於一些還在使用老電腦(無M.2插槽)的玩家來說,顯然有了更多在儲存容量上的提升機會與選擇。 如果正好想替自己的電腦升級,不論是PC桌機或是筆電,CX2或EX2都會是好選擇之一,要是打算做為替換傳統HDD作為儲存空間使用,當然建議直接入手2TB版本,除了無需等待過久的檔案搬移時間之外,即便隨時存取也能快速達成,還不趁著過年更換一波!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官網產品頁: 廠商電話:02 8226 5000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穩定、可靠、高效能!Seagate IronWolf Pro 125 SSD 3.84TB大容量開箱簡測
自SSD出現後,其高速、穩定、安全、輕巧等特色,讓玩家們相當著迷,幾乎用過就回不去HDD了,不過在早期,SSD的容量與價格是一大硬傷,對於需要儲存大容量資料的用戶,還是會偏向選擇HDD,而如今在技術的進步下,SSD的價格已經相對實惠許多,而1TB、2TB的高容量更是常態。 這次小編就要向大家介紹知名硬碟大廠Seagate所推出為NAS取向的IronWolf Pro 125 SSD,不但擁有1DWPD(硬碟每日寫入量)的高耐久度,適合全天候作業的NAS,更可選擇高達3.84TB的大容量,讓NAS在保有大容量情況下,也能擁有高速效能。 事實上針對NAS定位設計的IronWolf SSD系列中,Seagate也提供有2.5吋SATA介面以及M.2 2280 PCIe NVMe的版本供玩家選擇,這次入手的是IronWolf系列中的Pro 125 SSD,最適合創作專業人士、SOHO 族以及NAS使用,下面就隨著小編視角來開箱吧! 先來看外盒正面,尺寸採用小巧簡約設計,沒有過度包裝,印著一隻相當霸氣的「那嘶狼」,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有標準2.5吋的SSD本體,外觀上以黑色霧面磨砂材質為主,實際尺寸長/寬/高為100.35x70.1x7.1mm,與一般SSD相同。 此外,IronWolf Pro 125 SSD搭載了停電資料保護,玩家不用擔心停電造成資料遺失,裝入NAS後還可透過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IHM)提升整體系統的可靠性,Seagate更提供了五年有線保固並隨付了三年的Rescue資料救援服務方案,資料的復原成功率高達90%,讓玩家安心存放資料。 接著就來測試一下性能吧! 這邊用CrystalDiskInfo先來看看硬碟資訊,可以看到IronWolf Pro 125實際型號為Seagate IronWolfPro ZA3840NX10001-2ZH104,接著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效能,實際最高讀取速度來到了558.26MB/s,而寫入速度也有532.71MB/s,4K隨機讀寫也有95K、86K也接近了官方數據。 而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部分,讀取速度最高來到了508.61 MB/s,讀取速度最高來到了533.33 MB/s,以SATA SSD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整體使用下來,相比Seagate IronWolf 125來說, IronWolf Pro 125雖然犧牲了一些效能,不過以SATA頻寬來說也已經是不錯的速度,並且擁有1DWPD、停電資料保護等,整體耐久與可靠度上都比IronWolf 125還要高,更適合做為需要安全、穩定、可靠的NAS碟來使用。 而官方同樣提供Rescue資料救援服務,讓玩家安心存放資料,不會因為高效能而失去可靠性,相當適合創作者、SOHO族及中小型企業,當然,對於追求一定速度並保持穩定性的玩家們來說,也可以拿來作為一般SSD硬碟使用,想要購買一顆既有速度又可靠的SSD嗎?,不妨參考看看這顆那嘶狼吧! 廠商名稱:Seagate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美光造型時尚的全新 Crucial X6 SSD 行動硬碟,可更快速、即時存取數位內容,Crucial 擴展的消費型 SSD 行動硬碟產品Crucial X6 和 X8,完美呈現其可隨時隨地提供極優異的效能、可靠性和高價值
美光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全球消費品牌 Crucial,在今天宣佈全新 Crucial® X6 行動固態硬碟 (SSD)。這款全新、造型時尚的可攜式硬碟擴展了公司屢獲殊榮的 SSD 產品組合,提供價值更高、容量更大且更具效能的選擇,對要求即時存取所有數位內容的顧客而言,是再完美不過的產品。 美光消費產品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 Teresa Kelley 表示:「現今,靈活存取數位內容的需求相當重要,Crucial X6 和 X8 SSD 行動硬碟將美光儲存技術無以倫比的品質直接展現在顧客眼前。無論是遠距工作、在家陪伴家人、準備虛擬課程或出外探險,存取數位檔案都變得比以往更簡單,甚至無須網際網路連線或存取雲端亦可執行。」 Crucial X6 不僅效能出色,體積更是輕便小巧。大小與無線耳塞式耳機盒相當,重量甚至比一串鑰匙還輕。硬碟容量高達 2TB,並依據使用者需求提供靈活的儲存解決方案,而無須擔心雲端儲存空間帶來的安全風險。這款小巧硬碟讀取速度快達 540MB/s,比大多數行動硬碟快 3.8 倍。Crucial X6 也相當堅固耐用,防摔高度達 6.5 英尺,並有防衝擊、防振動、耐高/低溫特色。 X6 與最新 USB-C 裝置相容,包括個人電腦、Mac、iPad Pro 及 Android 等。透過 Crucial USB-C 轉 USB-A 轉接器,X6 也適用於 PS4、Xbox One 與其他 USB-A 裝置。想要在小巧且易於攜帶的裝置內儲存龐大照片集、檔案、遊戲和影片收藏,這款輕盈的裝置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所有 Crucial SSD 皆以曾生產世界最先進的記憶體和儲存科技逾 40 年的 Micron 品質和工程創新能力進行研發與製造。此外,獲獎無數的 Crucial SSD 在上市前進行過數千小時的美光發布前驗證和廣泛的品質鑒定測試。
-
從創作者出發、為創作者而生,TEAMGROUP T-CREATE CLASSIC DDR4-3200 32GBx2記憶體與1TB M.2 SSD入手開箱
還記得前陣子十銓科技的嗎?在三天的發布會影片中,除了原本就已經推出的T-FORCE與TEAMGROUP系列產品外,Day 2的發布會中也公布了全新的T-CREATE品牌,針對創作者的需求,耐用、穩定、高效能表現的三大重點,都匯集在T-CREATE產品上頭,這次也收到實體產品囉,那就跟著小編的視角來開箱瞧瞧吧! 在T-CREATE品牌當中,預計將會推出三個產品線來創作者玩家選用,包括了:CLASSIC、EXPERT、MASTER。這次入手的則是其中的CLASSIC系列,適合入門及創作者使用,小編手上一共拿到2款版本,分別是DDR4記憶體以及M.2 SSD,同樣隸屬於T-CREATE品牌下的CLASSIC系列,下面就來一一分述。 雖然說T-CREATE系列將推出三款版本,不過記憶體方面目前率先登場的是其中的入門版CLASSIC系列,頻率版本則提供有DDR4-3200以及2666兩款,小編入手的是DDR4-3200這一版。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款CLASSIC DDR4-3200的外觀時,會不會有種熟悉感?沒錯,除了整體的外觀視覺看起來相當簡潔、洗鍊外,散熱片的設計上其實也沿用了原本T-FORCE的翼型風格,是不是很像DARK、VULCAN Z的感覺呢?這樣的經典設計味道作為T-CREATE的入門款CLASSIC首發也是代表官方的初心:提供給不同升級需求的玩家們,最合適的記憶體產品。 外包裝採用了精緻的紙盒設計,灰色漸層配色也帶出了灰階色調的典雅視覺風格,而記憶體本體的色調也是採銀白色調散熱片,對應創作者角度的確是相當符合專業感;另外可以從包裝上看到,這可是32GBx2=64GB的容量版本,也就是說,別以為頻率只有到DDR4-3200而已喔,這可是單條32GB容量的記憶體,對創作者來說,一次就提供高達64GB超大容量,根本就是加速神器來的! 光是從型號就可以發現到,這次的T-CREATE系列,CLASSIC後面還多了「10L」,彩盒上面其實也特別標示了針對穩定性(Stability)採用了10層PCB設計,讓干擾降低以及增加抗雜訊等,而且,記憶體本體的4個角落上也各設計了一顆專為T-CREATE系列創作者定製化的耐高溫電容,讓記憶體在運作時可以承受讀寫大檔產生高溫下穩定電壓的輸出,這樣的細節並不是只單看效能或頻率的一般消費性記憶體能比較的。 拆開包裝後的記憶體本體可以看到是以銀白色調搭配淡鐵灰色為主,相當鮮明的T-CREATE Logo在正中央,另一面則是有規格標示貼紙,容量、頻率都在上面一覽無遺:DDR4-3200、CL 22-22-22-52、電壓1.2V、容量為單條32GB;從頂端看,可以看到有小做造型的記憶體貼合、以及T-CREATE字樣,即便安裝在主機上,也可以清楚看到這款記憶體標示的可是針對創作者的T-CREATE品牌。 這裡小編也為了驗證一下藏在散熱片底下的實際樣貌,也打開了原本加裝的散熱片(超緊、貼合的相當密實,而且中間還有一整塊的泡棉固定膠鎖住),在拆開後可以看到底下的PCB上頭一共分布有8顆顆粒,基本上這款版本的配置採正反2面各8顆的方式(共16顆),近看可以看到顆粒上都有打上了TEAMGROUP Logo,算是都有經過官方嚴格把關測試過的版本,品質更具保障。 前面小編就有提到這次入手的CLASSIC系列還有除了記憶體之外,還有另一款M.2 SSD,畢竟針對創作者來說,不僅是記憶體需要穩定、高效,SSD的穩定度與讀寫效能也是攸關儲存效能的一大重點,尤其是對於創作者來說,更高的讀寫速度對於運算4K或8K影音工作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然,在追求速度的同時,穩定運作的SSD肯定是儲存的必要條件,那就來瞧瞧這款T-CREATE品牌的SSD吧! 外包裝的色系風格其實與同系列的記憶體是雷同的,灰色漸層配色與吊牌式包裝內的SSD上頭的銀灰色散熱片對應成相當沉穩內斂的風格概念,除了在正面一樣標示了創作者定位之外,穩定性特別標示「High」也是再次強調這款版本能提供使用者相當高穩定度的運作,當然在效能上面也是直接做了標示:讀取速度達2100 MB/s以上,包裝的背面特別還加上了安裝說明提醒(圖解),其他規格則是包括介面採用PCIe Gen3x4 with NVMe 1.3、工作電壓DC+3.3V、0~70°C的工作溫度,至於官方效能標示則是讀寫速讀為2100/1700 MB/s、4K隨機讀寫IOPS最高為220K/200K。 拆開包裝後就可以看到這款T-CREATE CLASSIC M.2 SSD的實體面貌囉,小提醒是,記得上機之前要撕下白色散熱片上的保護貼膜,以免影響散熱效果喔。 光是從正面的SSD樣貌就可以看到銀灰色的鋁材質散熱片正面的TC Logo與T-CREATE字樣,也同樣有打上PCIe以及CLASSIC系列等標示,事實上這片散熱片表面還有做磨砂處理、手感挺好的。SSD的另一面則是貼有相關資料標示貼紙,上頭有包括型號TM8FPE001T、5年保固、S/N碼、標準工作電壓等等。 從側面可以看出這款SSD是單面顆粒設計,在拆下散熱片後就能看見底下的PCB與顆粒配置,從實體樣貌可以看到控制晶片為SMI的SM2263XT,配上4顆TEAMGROUP官方嚴格篩選測試把關品質的定製化3D TLC NAND Flash晶片(單顆256GB、共4顆組成1TB容量),加上定製化的穩定韌體,除了能夠進一步增加穩定性以確保創作者的工作效率外,也讓SSD在高速讀寫的同時能夠確保資料的安全。 產品是拿來使用的,即便是定位在專業的創作者領域,也是要有一定的效能表現才行啊!在看完了T-CREATE CLASSIC系列的外觀設計後,那記憶體與SSD的實測數據會符合創作者的使用需求嗎?當然要來實測看看才知真相,先來瞧瞧這次採用的測試平台列表。 CPU:Intel Core i9 9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 SSD:ADATA SX6000 1TB SSD(開機碟) OS:Windows 10 Pro 2004 測試軟體:AIDA64、MaxxMem、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 下面就分別來看看記憶體與SSD的實測表現效能囉! 先透過Thaiphoon Burner來檢視一下這款CLASSIC DDR4-3200的細部資訊,從檢視的資料截圖可以看到雖然是TEAMGROUP定製化的顆粒,但這一版採用的其實是Hynix顆粒,CL時序為22-22-22-52、電壓1.2V,相較於許多電競版本都將電壓拉高到1.35V甚至更高來說,訴求穩定運作是T-CREATE的主要宗旨(想要高頻電競版可以選擇T-FORCE系列喔),不過,以Hynix在顆粒上一向有高承受力的情況來看(好超頻),潛力還是很強大的。(哈) 先透過AIDA64的Cache & Memory來檢測一下基本數據,在讀/寫/複製速度分別是44471/46596/42012 MB/s,另一款MaxxMem則是獲得31.01GB/s的成績;既然是主打創作者,也標示了高穩定性,並且又在電容跟PCB板層數上特別用心,我們就來看看穩定性的表現吧,透過AIDA64當中的系統穩定性測試工具來檢視一下狀態,在小編經過從一早9點多至下午6點左右的持續性燒機下,正常運作無誤,包括連長時間使用下的表面溫度表現也僅最高50.5度而已,對於創作者來說,就算長時間運作一點也不用擔心,穩定性一流的。 這組T-CREATE CLASSIC 10L DDR4-3600記憶體事實上也提供了8GBx2、16GBx2以及32GBx2等三種容量組合,一般玩家可以依據需求選用合適的容量版本,不過,如果是採用小型主機(如ITX)的朋友,直接選用32GBx2=64GB的模式會比較恰當,通常ITX小型主機板僅提供2組DIMM插槽,這時候高容量版本就可以針對如影音剪輯、高解析度圖製作與高面數3D模型建構等,有比較大的運用空間,當然也可以挑選2組16GBx2組成64GB、使用在ATX規格的主機板上也OK。 除了記憶體之外,T-CREATE CLASSIC PCIe Gen 3x4 M.2 NVMe SSD 1TB的實際效能也可以透過實測來檢視一下,這裡小編也採用了常見的CrystalDiskMark與ATTO Disk Benchmark這兩款測試軟體。 從CrystalDiskInfo上面可以看到這款SSD的相關資訊,至於在CrystalDiskMark的實測下,則是有2171.22/1700.51 MB/s的讀寫速度、IOPS也有211K/257K的表現;至於ATTO Disk Benchmark則是最高有2.04/1.60 GB/s的讀寫成績,基本上與官方標示上的數據也是差不多的。 相較於記憶體的系列有推出3款容量版本供玩家選擇、同屬於CLASSIC系列的SSD則是目前僅推出這款1TB版本,如果玩家需要更大容量則可以選擇EXPERT版本入手(有推出1TB、2TB版本),下面也順便提供大家相關的官方規格資訊做為參考。 作為創作者定位的T-CREATE系列,這次小編入手的CLASSIC兩款產品算是新出爐的版本了,對於追求穩定、長時間運作才是重點的訴求下,T-CREATE系列可以提供眾多創作者玩家們專心致意於創作、而不用擔心零組件產品的工作狀態,透過TEAMGROUP的嚴格品質把關下,先一步幫創作者玩家們考量好了所需要的規格、容量以及穩定的讀寫速度,支援高達600TB的總寫入量以及DDR4-3200搭配32GBx2=64GB的超高記憶體容量下,創作者可以盡情發揮創意想像,打造出精彩的影音內容。 創意無限、T-CREATE為玩家保留精彩的內容,提供穩定且安全的儲存空間以及高速的運算效能,從創作者出發、為創作者著想,T-CREATE系列,為玩家建立無限想像的堅強後盾。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官網產品頁: 廠商電話:02 8226 5000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輕巧便攜、高速傳輸,Crucial X8 2TB Portable外接式SSD開箱實測
隨著SSD市場的蓬勃發展,在技術的進步與普及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SSD的容量、價格可以說是不只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親民,再加上其本身高速讀寫、體積小易攜帶、不容易損壞等優點,不管是桌機、迷你電腦、筆電等等,都逐漸偏向只使用SSD來做儲存,當然,除了大家普遍熟知的內接式之外,SSD這些優點在外接式行動硬碟上,也使其逐漸成為玩家選購的主流。 知名快閃儲存製造商美光(Micron),其旗下品牌Crucial的內接式SSD,近年來在玩家圈裡都擁有不錯的口碑,而在外接行動硬碟上更是推出了X8系列,先前站上已經介紹過了,而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全新推出的2TB版本,至於表現上是否有所差異,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輕薄小巧的Crucial X8 2TB在外觀上與1TB相同,整體以黑色金屬霧面為主並擁有美觀流線造型設計,拿取的手感相當不錯、也很適合收納在口袋,外殼更是採用了一體式陽極氧化鋁核心,不但兼具美型在散熱上也有一定的幫助。 而且整體封閉式設計加上經過極端溫度、衝擊、振動甚至7.5英尺跌落測試,保證了耐用度與堅固性,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比起一般HDD需要細心呵護,這款X8可以說是幾乎不怕受到一般外力撞擊而損壞。 此外、Crucial X8採用USB-C介面設計,並且有附上USB-C轉USB-A的轉接頭,讓玩家們可使用在大多數的USB-C、USB-A裝置,包含在Windows、Mac、iPad Pro、Chromebook、Android、Linux、PS4、Xbox上皆可使用,高相容性讓玩家在使用上顯得相當方便。 在效能方面,Crucial X8採用了USB 3.2 Gen 2介面,讓讀取速度可達到1050 MB/s,比一般USB 3.1 Gen 1 SSD還要快約1.8倍,更是HDD行動硬碟的約7.5倍速度,讓玩家在傳輸大容量檔案時不用再經過漫長的等待,那實際上的表現就讓小編透過實測來驗證吧! 這裡小編也經由大家熟悉的CrystalDiskInfo以及CrystalDiskMark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做偵測與實測,從數據上可以看到讀寫速度有達到1023.54/931.90 MB/s,基本上與官網宣稱的數據相符,這對於玩家在隨時讀寫資料來說,高速效能表現的確節省許多時間,另外,高達2TB的容量,不論是儲存資料或影片、音樂等等,都能夠放心地往裡面丟檔案而不用擔心塞不下啊~ 整體使用下來,Crucial X8真的是集結了所有行動硬碟該有的優點於一身,設計上有別於一般行動硬碟的方正造型而是帶點圓弧的外觀,在拿取、收納上都相當方便,封閉式的外殼加上SSD本身就不怕損壞的優點,相比一般HDD,這款X8更適合讓玩家四處攜帶,在效能上也確實輕鬆超越HDD的5倍之快,大幅減少傳輸所耗的時間,而Type-C介面與Type-A的轉接頭,可以讓玩家方便在大多數的裝置上使用,整體不管在外型設計、實用性方面,小編都給予相當高的分數,還在考慮要買哪顆行動硬碟嗎?試試X8就對了。 廠商名稱:Crucial 美光科技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同價不同速、玩家體驗更快速SSD效能的首選,XPG GAMMIX S50 Lite 1TB PCIe 4.0 M.2 SSD開箱
面對已經全面進化到固態硬碟SSD的使用環境下,玩家將SSD作為主系統碟已經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除了先前普遍看到的PCIe Gen 3規格外,在AMD平台上已經早就轉進更高規的PCIe Gen 4系列,而Gen 4等級的SSD更是讓原本的效能天花板從3500MB/s左右向上抬高至5000MB/s左右的高度,對於許多需要高速讀寫運算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大幅提升了整體效能,光是裝個遊戲就不用再盯著螢幕看轉圈圈就爽度增加100%了! 照這樣說的話,那應該大家都入手Gen 4 SSD才對吧?事實上由於價格因素,即便現在的Gen 3系列SSD價位已經一降再降,相較於Gen 4系列的SSD來說,同樣1TB容量的價差有可能是一倍,有沒有可能讓玩家可以兼顧效能與預算的平衡呢? 相信玩家對於XPG這個品牌應該很熟悉,在儲存領域上佔有領先地位的XPG也針對玩家的需求推出了最新版本的Gen 4 SSD:GAMMIX S50 Lite,除了採用Silicon Motion(SMI)慧榮新推出的SM2267G PCIe 4.0控制晶片外、也提供了玩家1TB/2TB高容量以及獨具風格的散熱片設計,如果玩家有印象的話,先前站上就有介紹過這款版本的大哥,不論造型或效能,應該都讓許多玩家感到驚艷。 相對於S50來說,這款S50 Lite顯然是主打主流級定位,光是官方標示的3900/3200 MB/s讀寫速度與最高490K/540K IOPS讀寫,大概就秒殺許多目前現有的Gen 3系列SSD版本了,再加上價位根本就是與目前開賣的多款PCIe 3.0 SSD差不多的情況下,想讓人不關注這款產品也很難啊!(笑 這次小編入手的是其中的1TB版本,光是外包裝設計就跟S50風格迥異,橘色亮P十分搶眼,而內藏的GAMMIX S50 Lite本體則是維持原本的灰黑色調,這方面倒是與大哥S50蠻一致的內斂沉穩;一入眼的視覺線條造型有沒有很眼熟?S50 Lite在設計語言上和自家的記憶體可以算是一脈相承,採用幾何稜線造型設計,配上厚度達2mm的鋁合金材質散熱片,提供玩家穩定運作的絕佳搭配。 而在幾何稜型的外觀之下,S50 Lite目前一共提供了1TB與2TB兩種容量供玩家選擇,這款S50 Lite 1TB在卸下上頭覆蓋的鋁合金散熱片後,可以看到底下的PCB布局,採用雙面都具備顆粒的設計,正反各2顆3D TLC顆粒、單顆容量為256GB(共4顆),散熱片底下還可以看到有SLC Cache(SK Hynix H5AN8G6NDJR、單顆容量為1GB)以及SMI SM2267G控制晶片,透過搭配SLC快取演算法和DRAM Cache Buffer技術,讓SSD能夠在PCIe 4.0通道上達到3,900/ 3,200 MB/s的連續讀寫速度。 此外,在SSD的使用壽命上,XPG做為以儲存裝置起家的品牌當然也是相當重視的!S50 Lite具備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錯誤校正機制及RAID Engine(磁碟陣列加速器),確保資料在高速傳輸中的正確性和穩定,讓硬碟的最大寫入量(TBW)可以達到1480 TB,並提供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讓不論是遊戲族群還是創作者都能擁有長效穩定的使用體驗。 接下來當然就是實測驗證的環節啦!由於目前Intel平台在下一世代的Rocket Lake CPU出現之前都無緣見到PCIe 4.0登陸主機板,因此本次測試是使用AMD平台的ROG Crosshair VIII Hero X570晶片組主機板來做為本次的測試主軸。以下是測試平台規格: 主機板:ROG Crosshair VIII Hero (X570晶片組) 處理器:AMD Ryzen 7 5800X 記憶體:G.Skill幻光戟DDR4-3600 8GBx2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從CrystalDiskMark測試中可以看到,S50 Lite在連續讀取方面達到了3890 MB/s,基本上符合官方宣稱的3900 MB/s;而在連續寫入上的成績則為3238 MB/s,同樣也是有達到3200 MB/s的宣傳速率。另外,透過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則是可以達到讀寫最高3.62/3.02 GB/s,而且是在32KB時就已經達到3GB/s以上的讀寫速度,這對玩家在實際使用上會有更直接感受到速度提升的體驗。 這裡小編也要特別提一下,畢竟這款S50 Lite在價位上與S50有段不小落差,實際看一下在原價屋的價格就可以發現相當超值,免4,000元的價位除了可以擁有PCIe Gen 4規格外,還能擁有1TB高容量,搭配上接近4,000 MB/s的讀取速度,相信可以提供玩家更強勁的效能體驗,當然,如果玩家的預算更充足,直接入手S50肯定是更棒囉! 現階段在裝機的時候直接選用SSD已經是標準備配了,更不用說如果是升級的朋友,入手一款高效能表現的PCIe 4.0 SSD當然是更好的做法,再者,如果是選用AMD平台的玩家,不想受限於PCIe 3.0的頻寬約束,那輕鬆入手這款S50 Lite或許也是個折衷的方法,相較於現有的PCIe 4.0 SSD雖然在讀寫速度上可以上看5,000 MB/s左右,但價格也相對的高了許多,想要無痛升級Gen 4,那XPG新推出的S50 Lite應該會是個不錯的入手版本。 以現有的遊戲隨便都得數十GB起跳的情況下,500GB容量可能會越來越無法填滿玩家的需求,S50 Lite直接從1TB容量起跳、有更大需求的玩家可選2TB版本,加上讀寫具備3900/3200 MB/s的高速度下,想要暢玩各大3A大作的話,應該會是重要助力中的一環。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十銓科技推出ZEUS雙系列電競記憶體,點燃電競之火 展現雷霆神威
十銓科技今日發表ZEUS系列電競記憶體,分別為T-FORCE ZEUS U-DIMM桌上型及SO-DIMM筆記型電競記憶體,擁有搶眼霸氣的外型設計,兩款皆採用嚴選高品質IC製成,亦提供高達單支32GB的優異規格及不同頻率選擇,讓玩家點燃雷電之火,燃燒爆棚的電競魂! 擁有強烈閃電風格的T-FORCE ZEUS U-DIMM電競記憶體專為玩家打造,融入T-FORCE專有的特殊圖騰,有如ZEUS手持閃電火為玩家助攻,採用高品質IC,具高達單支32GB的超大容量,且提供DDR4 2666至DDR4 3200的頻率供玩家選擇,同時支援O.C Profile 一鍵超頻,告別繁瑣的BIOS超頻設定,無論是Intel或AMD平台皆能輕鬆升級。 繼原有的VULCAN SO-DIMM記憶體後,十銓科技於今日再度推出T-FORCE ZEUS SO-DIMM DDR4來滿足玩家不同的電競設備升級需求,同樣提供單支32GB的優異儲存容量及最高3200MHz的效能,同時經認證後可支援最新第11代Intel及AMD 4000 series筆記型電腦處理器,玩家無須擔心相容性問題,即刻LEVEL UP,展現你的最佳實力!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群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KLEVV NEO N610 SATA SSD極速升級有感,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浦科特PLEXTOR M9Pe 512GB SS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 SSD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
- 絕佳C/P值,KLEVV CRAS C710 M.2 SSD全新上市,賦予絕佳存取效能
- TOSHIBA OCZ RD400A 1TB固態硬碟實測開箱,NVMe世代電腦飆速PCIe 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