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玩家
-
生日快樂!Windows 95已經25歲囉!微軟釋出GUI演進短片
微軟第一套獨立視窗作業系統-Windows 95,至今已滿25歲囉!自1995年8月24日(北美時間)發表,Windows 95是第一套將全GUI (圖形使用介面)的使用體驗,帶給PC使用者的作業系統。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螢幕下方導入工作列的設計,搭配左下角的「開始」(Start)按鈕,成為當今Windows家族的主要圖騰,至今25年不改變。 雖說微軟曾一度想在Windows 8裡面將Start按鈕廢掉,但到後來還是不敵市場需求,索性又在Windows 10裡面將Start鈕放回去。因此,Start鈕可說是Windows平台的主要靈魂。如今想要看到Windows 95,可能一些公家機關單位的嵌入式電腦還有機會看到,這些電腦不一定有網路連線,其也只提供基本的操作需求,不擔心病毒之類的問題,就只擔心電腦硬體壞掉之後,新的電腦已不能再使用Windows 95並搭配現有的軟體來運作了。XD 距離上次,已經又5年囉!時間過得真快!2015年的時候Windows 10才剛上市,如今一轉眼Windows 95已經要過25歲生日了,而Windows 10也算滿5年。 為此,微軟在Windows Insider Program的YouTube帳號中,釋出了,以紀念Windows 95滿25週歲。影片裡面從最早的Icon Style慢慢演進到如今Windows 10的流線造型Icon Style,讓玩家回味Windows的版本演進過程。主要還是以Windows 95、Windows XP、Windows 7,以及最新Windows 10的Start鈕改變沿革,以及其桌面的Icon演進。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ZVyQtFx_U ▲微軟釋出Helping Windows Start since 95的短片,以紀念Windows 95滿25週歲 網路上也有高手,將Windows 95整個作業系統包成一個App,讓現有Windows 7/8/10、macOS或Linux的玩家,也能。 如今該Windows 95 App已經進展到2.2.2版本,裡面有更多值得回味的應用程式,可以把玩一下,玩家們可以到來下載,把玩一翻囉!不過這是英文版的就是了! 若真的想玩中文版的話,那麼可以透過VirtualBox、VMware或是Hyper-V等虛擬機,來安裝一套Windows 95中文版,建構自己的16/32位元Windows軟體使用環境囉!(要的話,也可以喔!XD)
-
Internet Explorer將死、舊版Edge也順便陪葬,微軟將逐步停止IE 11與舊版Edge瀏覽器的支援
是說在Winodws 10推出之際,微軟就不斷地試圖要大家忘掉Internet Explorer 11瀏覽器,也就是大家俗稱的IE 11,於是將它從程式集中隱藏起來,使它必須透過關鍵字搜尋才能找到,對於IE 11之所以用如此曖昧的方式存續於Windows 10,官方表示是將它用作為一個「兼容性的備用方案」,而非做為主要的瀏覽器使用。 做為接替,微軟推出了採用新一代EdgeHTML核心的Edge瀏覽器,並不斷地鼓勵用戶擁抱Edge,但顯然這個新版瀏覽器並不被多數用戶所接受,也進而促成微軟宣布放棄使用自家核心的瀏覽器,改推出採用開源式的Chromium核心為基礎的新版Edge瀏覽器,並且在不久前決定破釜沉舟的宣布將逐步取消IE 11與舊版Edge的支援。 根據,微軟將從今(2020)年的11月30日開始,取消IE11的相關維護,並在明(2021)年8月17日關閉Microsoft 365對於IE 11的各方面支援,屆時玩家將不能透過IE 11來上網使用如Outlook、Office 365、OneDrive等服務,基本上就是代表IE 11正式走入歷史。至於舊版的Edge則是在明(2021)年3月9日之後迎來其產品生命週期的結束,Edge瀏覽器團隊將不會再為舊版Edge提供安全性維護。 相較於微軟過去對於自家瀏覽器的態度偏向優柔寡斷,這一次直接宣布要在一年內結束兩款產品的生命,算是相當難得的果斷決定,可能也是看好Chromium核心在網路世界的通用性與相容性已經相當可靠,並藉由大刀闊斧改革淘汰掉市場過於陳舊的設備,一來節省團隊維護的成本,還能順便再收一筆企業設備更新的訂單,對於微軟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什麼壞事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微軟終於考慮一年更新一次Windows 10,讓研發人力擺在雙螢幕版的Windows 10X
以往大約每3年就推出新作業系統的微軟(Microsoft),在2015年推出Windows 10之後,就宣稱未來不會再推出新的版號,亦即Windows 10後續會以持續更新的方式,讓其功能一點一滴的壯大起來 (類似Apple macOS的作法)。然自Windows 10推出至今,已有5年的時光。微軟都持續以半年為週期,來推出重大更新版本(Critical Update)或新功能版本(Feature Update),以提升更多功能或是錯誤修正(類似Ubuntu的作法)。 目前最新的Windows 10版本為2020年5月28日推出的,而下一版20H2也已提供Preview (預覽) 版本給Windows Insider的訂閱者試用。 由於Windows 10的最新功能版本,通常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讓玩家們總是不敢第一個成為白老鼠,大約都要等到問題修得差不多之後,才可能被Windows Update的機制強迫更新的新一點的版本。甚至有人認為半年更新一次太頻繁,然後還感覺幾乎每天都在更新(笑)! 不過這次v2004版本似乎好一點,主要是因為這版本有支援DX12 Ultimate,因此在市場上的反應不錯,,但還是有不少玩家擔心會有潛在性的問題,遲遲不敢更新!因此這個版本仍有待接受市場的考驗。 而目前最受歡迎的版本,則是前兩版的v1903,由於已出道一年,其穩定度與成熟度已修正的差不多,因此擁有高達46.2%市占率。其次受使用者歡迎的版本則是v1909版本,市占率約35.7%。這是因為v1909被視為v1903的功能性更新,因此玩家選擇可裝可不裝,而Windows也沒強迫v1903的用戶一定要升級到v1909,也因此造成上述的市占率狀況! 由於市場上逐漸出現不少雙螢幕的筆電產品,Intel也在CES期間發表各種雙螢幕概念產品,然礙於當今Windows 10作業系統仍是針對單螢幕使用環境所打造,使得雙螢幕的優勢無法發揮。正因此,微軟早著手進行推出支援雙螢幕版本的Windows 10X,並計畫於2020年底發布。 然由於COVID-19疫情延燒,使得微軟不得不決定將Windows 10X延遲到2021年才發表。這個象徵為下世代的Windows 10X,其實不僅針對雙螢幕環境所打造,一些SI廠商也考慮在其單螢幕的產品上安裝Windows 10X,以便在外接第二螢幕時,能完整釋放Windows 10X的功能。 Windows 10家族算是微軟重大的主力產品,如今再推出Windows 10X之後,若還要分出研發人力來兩頭兼顧,加上前者要每半年更新一次,恐怕會讓其bug更多,讓人擔心其產品的品質。 因此,業界也在猜,如果微軟可以減少Windows 10的更新週期,例如從半年改成一年,這樣就更能騰出更多工程師來專注於Windows 10X的開發,以及Windows 10的持續更新。畢竟那麼勤勞的每半年更新,卻只是修好bug但又有新bug的無限輪迴,不如給你每一年再來更新,然後把bug修正到好。君不見Apple就是每年一版macOS,然後有問題的話,就可快速推出bug修正包,而不是要去煩惱每半年就要頭痛一次要推出什麼新功能或修正包給客戶。 據傳,微軟似乎也感受到這樣的反饋意見利益立意不錯!因此也有意將Windows 10的更新週期改成一年一次,以挪用更多爆肝的軟體工程師來研發Windows 10X。 由於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已經有20H2 (2020 H2)的版本了,因此如果微軟確定要改成上面的措施,就這意味著,微軟以後就是上半年推出Windows 10X版本,下半年推出Windows 10的功能性或重大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不再使用什麼Fast Ring和Slow Ring的更新通道方式,改成Fast和Skip Ahead (跳過) Ring的選項,提供給開發者通道(Dev Channel)使用,至於原先Slow Ring則是放到Beta Channel。此外,Dev Channel的版本(例如2021 H1)也不一定會與Insider的Beta版本做綁定。 簡單來說,就是新的Windows 10推出時,不一定有包含Dev Channel裡面的意見反饋與功能修正,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微軟意欲將Windows 10的更新週期從半年改成一年。至於開發者版本則仍然維持半年一次,這是因為這也包含Windows 10X在內。 有趣的是,由於微軟往年Windows 10是以上半年重大更新/下半年小更新為主,若改成每年更新一次的話,是否會變成上半年是Windows 10X的大更新,而下半年的Windows 10大更新呢?因為以往都是下半年小更新,現在變成大更新之後,是否也代表每一年都把bug修復的「成就」當成重大更新呢(笑)?而市占率則變成前兩年版本是最受歡迎,前一年是次受歡迎的。這樣的現象是否導致微軟先前把Windows 10的產品週期以1年半為主,延伸至2年呢? 總之,未來大家還是會繼續使用Windows 10,只期望這個永遠是Beta的作業系統,穩定性要能即時修正,讓大家敢第一時間就升級上去,或是縮短升級上去的猶豫期,這點就看微軟調成每年更新一次之後的人力調度與改善計畫了!
-
Windows 10 v2004反應不錯,釋出一個月已擁有7%市占率
微軟Windows 10自2015年推出至今,已有5年的時光。在2020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最新的之後,其以提供8項重點更新,包含內建最新DirectX 12 Ultimate的支援,讓玩家們搶先更新!如今該版本已發表1個月,就已有7%的市占率,算是不錯的開始! 根據的調查數據顯示,自5/27 (北美時間) Windows 10 v2004發表日開始,至6/27的整整一個月內,其市占率即達到7%,其數據取樣來自大約15萬台Windows 10電腦裡面,所調查出來的數據。 該報告也補充說明,跟上一次的情況類似,也就是Windows 10最受歡迎的版本裡面,並不會是最新的版本(如這次的v2004)或上一個版本 (如v1909),而是上上一個版本,亦即一年前的版本(如v1903)。正如v1903已出道一年,穩定度與成熟度已修正的差不多,使得現在這個v1903版本是目前最受使用者歡迎的版本,擁有高達46.2%的市占率,其次則是v1909版本,市占率約35.7%。 雖說v2004目前的7%市占率還很小,但它已比v1903剛推出時快很多了!正由於v2004的推出,使得v1903與v1909的市占率下降了2%與1.7%。因此照這個態勢來估計的話,v2004大概再2至3個季度,其市占率就有機會凌駕v1903與1909。而屆時支援DX12 Ultimate的遊戲也會更多,促使玩家們提早升級至v2004。當然啦!最根本就是,這些解決之後,自然玩家們就比較敢升級上去了,您說對吧?
-
Apple宣佈首款ARM架構Mac年底上市,全新macOS Big Sur支援x86/ARM雙平台,並給予2年過渡期以揮別x86架構!
先前我們提到,這次蘋果在6/23凌晨1:00的WWDC 2020開發者大會中,除公佈全新的iOS 14、íPadOS 14、watchOS 7等作業系統,以及進軍電視串流的Apple TV+服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全新的macOS Big Sur (v11.0),首度支援ARM/x86雙架構,可說是最大的架構變革版本。 在這次公佈的各裝置OS中,Apple宣佈於今日開始推出Beta 版本給開發者,並於7月起提供Beta版給一般用戶。正式版本將於秋季正式推出!有關於Apple WWDC 2020線上發表會,可以參考,可以開啟簡體中文字幕。 Big Sur (大索爾)是美國加州聖荷西以南靠海的一處國家公園,其區域具備多山,並常以景色秀麗聞名。這次蘋果從Catalina到Big Sur可說是改革很多,不僅,更帶入ARM/x86執行函式,讓蘋果正式宣告,要將Mac轉換至ARM架構了! 蘋果(Apple)自推出iPhone與iPad之後,可說是成果豐碩,後續更推出Apple Watch,打造全系列ARM架構的行動/穿戴裝置。然而在Mac電腦方面,其CPU架構的變革,可說是歷經了3代:1995年導入PowerPC架構,然後到2006年改變到x86架構(搭配Mac OS X Tiger),如今2020年Apple又要換架構了,正式改變到ARM架構(搭配macOS Big Sur)! 在2006年PowerPC轉x86架構時,Apple給予約2年的過渡期,在軟體方面則是提供Universal Binary架構,程式設計師可以編譯出PPC/x86的執行檔,以便在傳統PowerPC架構的Mac與新x86架構的Mac上執行。但傳統以PPC編譯的執行檔,則是透過Rosetta的即時轉譯函式,讓PPC的執行檔也能在x86平台下執行,讓消費者不用捨棄先前購買的PPC軟體,即可在新的x86 Mac上執行使用,且執行效能也不錯! 然而如今x86 Mac從2006至今也14年了,由於Apple會想要跳進來自己做ARM處理器,一切都是始於iPhone,自2010年A4晶片,發展到2019年的A13晶片,已經歷經了10代的產品(呵呵,Intel的Core至今也擠到第10代! XD),其效能已提升了100倍了!至於iPad也是從A5X一直發展到A12X共6款,其GPU效能比第一代iPad快了1000倍!足以看出Apple在CPU設計功力不可小覷!而在這短短的10年內,Apple總共交付了20億顆系統晶片! 如今,也許看不慣Intel在x86 CPU的效能擠得太慢,而且一直導入一些沒用的功能,讓Apple覺得時機成熟了,乾脆自己來打造Mac專用的ARM處理器,這次所發表的A12Z參考硬體設計平台,就是基於Apple A12處理器,搭配其最新macOS Big Sur,以原生ARM架構程式來執行! 至於現階段的x86 Mac執行檔怎麼辦?這次一樣,跟2006年當時的PPC/x86作法相同,這次macOS Big Sur可支援x86/ARM的執行檔,其軟體開發工具也支援雙架構,讓程式設計師透過Xcode來編譯成x86/ARM雙架構的Universal Binary (Universal 2),這樣就解決了不同架構Mac的執行問題。 至於未來在ARM Mac下如何執行既有的x86 Mac程式?這次透過Rosetta 2的方式,系統能將x86 Mac執行檔即時轉譯成ARM指令來執行,讓「傳統x86」Mac程式能無痛執行,且執行效果幾近原生!Apple現場執行Maya來進行3D建模,甚至執行以Metal版本的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遊戲(x86架構),在1080p解析度下都非常順暢! 當然這次也支援Universal 2雙架構執行檔,可編譯出x86/ARM架構的執行檔,以便能在內建Intel或Apple處理器的Mac上執行。 如今有不少程式開發者會透過類似Parallels Desktop來執行虛擬機,並在虛擬機下執行Linux以開啟一些背景服務。而這次macOS Big Sur也支援Virtualization功能,讓喜歡開x86虛擬機的程式開發者或玩家也能在ARM Mac下執行這些虛擬應用。 除了macOS Big Sur已經針對ARM Mac平台優化,以及Final Cut Pro優化之外,Apple也與微軟、Adobe等軟體廠商合作,在Office for Mac上能夠非常流暢執行,至於Adobe的Light Room、Photoshop也有ARM Mac優化過,執行流暢程度不亞於x86 Mac平台版本。 當然未來還有更多針對ARM Mac優化的應用程式,目前應該優先推出Universal Binary的版本,後續才會推出純ARM Binary的版本。 最後,因為macOS Big Sur也支援ARM架構的Apps,而您知道iPad可以用來執行iPhone的Apps,那麼這次Mac當然也可以用來「原生」執行iPad、iPhone的Apps,甚至可以同時執行多份Apps (類似你開Android模擬器來跑Google Store裡面的Android Apps一樣,只是這次是用Mac來跑iOS/iPadOS的Apps)。當然,未來在Mac App Store裡面,也會有這些iPadOS/iOS的Apps,讓ARM Mac的用戶可以原生執行這些Apps。 此外,iOS/iPadOS/macOS都採用相同ARM架構之後,程式設計師未來只要一鍵編譯,就可以產生3種平台的執行檔,輕鬆推出各式跨平台應用。 由於Apple已宣佈首款內建A12Z系列ARM處理器的Mac年底上市,因此勢必會搭載macOS Big Sur版本,然而為讓當今的Mac應用程式能夠無縫接軌,Apple給予2年的過渡期,讓程式設計師能先推出Universal Binary,到後年之後全面改用ARM Binary Only,這也將會成為Mac App Store上架的準則。 目前Apple已優先推出Developer Transition Kit,這是一款Mac mini的機器,內建A12Z SoC,提供16GB記憶體與512GB SSD,並安裝好macOS Big Sur developer beta與Xcode,讓程式設計師能夠先購買這樣的開發機,來設計出Universal Binary或是ARM Binary Only的執行檔,並針對未來ARM Mac來優化。 那麼,Apple還會再推出x86的Mac嗎?Apple執行長Tim Cook表示還會有的!事實上,他們正在醞釀新的基於Intel晶片的Mac。由此可推斷,搭載Intel處理器的Mac應該會導入高階的Mac機器(如MacPro、iMac),而搭載ARM處理器的全新Mac可能優先應用在入門或主流級的Mac機器(例如MacBook、MacBook Air等)。 總之,也許到了2022年之後,屆時Apple的ARM晶片效能更快、ARM版本macOS應用優化做更好更成熟時,也就是Apple正式向x86架構說掰掰的時候了!
-
GOG《魔眼殺機三部曲》PC版限免領取,到6/20凌晨為止
繼GOG.com昨天發出的,讓只要擁有在其他軟體商店平台擁有該遊戲的玩家,能夠在6/23晚上7點以前到GOG.com領取DRM-free版本的《巫師3》。不過該活動還沒結束,GOG.com又釋出的新的老遊戲,這次是《魔眼殺機三部曲》(Eye of the Beholder Trilogy)! 《魔眼殺機》是1991年推出的第一人視角RPG遊戲,其原始故事背景是設定在「被遺忘之領域」(Forgotten Realms)世界中。根據Advanced Dungeons & Dragons 2nd Edition的遊戲規則,前兩代遊戲是由Westwood Studios (對!就是開發C&C終極動員令的工作室)所開發,並由Strategic Simulations, Inc (SSI)於1991年正式推出。至於三部曲中的第三代,則是由SSI開發,並於1993年推出。 《魔眼殺機三部曲》(Eye of the Beholder Trilogy)包含了: 1. Eye of the Beholder (魔眼殺機) 2. Eye of the Beholder II: The Legend of Darkmoon (魔眼殺機2:隱月傳奇) 3. Eye of the Beholder III: Assault on Myth Drannor (魔眼殺機3:血戰札諾爾) 剛好在GOG.com所推出的遊戲集合包裡面,就剛好收錄了上述三款遊戲。至於Collection Two 和 Three則是收錄其他遊戲。這些90年代的遊戲都有不錯的故事背景,雖然畫面不如當今華麗,但這些RPG遊戲頗重劇情的!經常讓人沉浸到流連忘返的虛擬世界。 領取方式是,只要你有GOG.com帳號,登入,點選Go to giveaway,點選Get It FREE,即可免費擁有。限免時間是從目前開始到6/20的1:00am,要是你來不及找到一台電腦來登入的話,也可以用手機先領下來再說,要玩的時候,再用PC,並下載GOG Galaxy 2.0軟體平台,然後該遊戲就會進入你帳號囉!
-
限免一直有,快領別錯過!Android超多款限免遊戲與App推薦!
許多網路軟體商店都會經常性的釋放出知名(或不知名)的App或遊戲,來讓玩家們試用或使用,不管是一次性下載,或是日後要買DLC,這些廠商大多就是透過這樣的限免活動,來提升其軟體下載量與網路能見度,或者將Pro付費版變成免費版以嘉惠用戶。 只是這些App或遊戲,可能你現在用不到,懶得理。限免來了也不曉得,等到你想要用或玩的時候,卻得付費去買了。變成「限免一直有,要領卻錯過!」,沒領到,後面卻要花錢買,真是令人捶心肝啊! 以PC來說,Epic Games大約每週禮拜四晚上,就會推出免費遊戲,有時候還會送到兩款。當然很多遊戲可能是被玩家看成「糞Game」,懶得領,但偶爾還是會送出不錯的3A級遊戲,例如前陣子突然說要送出、「文明帝國6」,讓不少玩家先領下來,以後再玩。熱烈程度還一度造成Epic Game Store癱瘓!至於其他平台,像是Steam、GOG裡面,也經常會送一些免費遊戲(大多不是3A級的就是了),玩家若預算吃緊,可以多經常逛逛這些遊戲商店平台。 至於iOS或Android部份,也是經常性有限免App或Games,可以讓玩家免費下載。然由於疫情影響,不少App都紛紛推出限免下載活動,這次一口氣出了很多還不錯的App和遊戲,讓大家可以玩玩看,以便宅在家(或出門)也能有不錯的App使用。 以下列出Android平台,目前還是免費的好用App,大家看到這篇文章之後,就趕快先下載一波,以免錯過喔!(以下App若改回付費版,只能說你手腳太慢了XD) ● (QR Code掃描程式,可掃QR碼、條碼、網址,甚至文件,原140元) ● (桌面管理器:保護傘主題,原62元) ● (吃太多? 用這個檢查體重吧!原30元) ● (一款音樂播放程式,可調整等化器,原31元) ● (各種時鐘的桌面小工具,原59元) ● (各種便利貼的桌面小工具,原59元) ● (可在桌面顯示手機照片的桌面小工具,原59元) ● (把手機當成高畫質數位示波器兼頻譜儀,原100元) ● (各式Icon,可用於桌面管理器,原30元) ● (各式Icon,可用於桌面管理器,原30元) ● (英文排列造句練習,練英文的好工具,原31元) ● (可文字轉語音的對講機,原100元) ● (遊戲) ● (遊戲) ● (遊戲,原33元) ● (遊戲,原61元) ● (遊戲,原30元) ● (秘密之塔遊戲VIP,原30元) ● (一款超萌遊戲VIP,原30元) ● (英雄進化SP版,原55元)
-
微軟Windows 10 五月2020更新 (組建2004)的系統需求與相容處理器出爐,現已開放下載!
微軟Windows 10自推出以來,幾乎是每半年就會推出重大更新。2019年5月推出組建1903 (v1903版本),隨後2019年11月推出小更新(v1909版本)。而2020年最新的2004版本可說是重大更新 (包含),並於5月28日正式推出,讓一般消費者能將自己的Windows 10升級! 由於微軟的Windows 10採取,目前v1803版已經終止服務,原先v1809本來也將於4月上旬終止服務,但因為疫情影響,被推遲到11月才終止服務,因此既有還在使用v1809版本的玩家們,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如今已有近10億用戶正在使用Windows 10,而Windows 10也持續更新,在最新的v2004版本內,提供8項重點更新,以及上述玩家最在意的最新DirectX 12 Ultimate支援,該功能將具備新版DXR 1.1,主要是提供更多的光追特效,而NVIDIA新Driver也將支援DXR 1.1,AMD則是於會在新世代的RDNA 2顯示卡中支援。 至於在系統需求方面,微軟雖然在中,很籠統的列出最低的需求,但其實上述那張表,已無法滿足當今的使用需求(Windows 10是2015年正式上市的,已過5年了),因此為讓自己用得順,建議還是要買好一點的電腦配備來使用Windows 10。 ▼ Windows 10 v2004的硬體資統支援表 (含處理器列表): 可看出上述的處理器列表中,有支援Intel最新Comet Lake-S的第10代處理器家族,因此有想要購買這平台的玩家,記得一定要升級到Windows 10 v2004版本,以便發揮10代U的最佳效果。 而在AMD的部份,先前的Windows 10 v1903、v1909其實都可以完美搭配使用,當然還是可以升級到v2004版本。至於您若買的是ARM版本、採用高通S850或8cx處理器的筆電者,也是可以考慮升級到v2004版本的(雖然效能可能提升有限,但可能修掉一些bug)。 想要升級了嗎?現在微軟,已經提供MediaCreationTool2004.exe的檔案下載工具,可以幫助玩家直接升級到Windows v2004版本,或是可以製作v2004的ISO光碟檔或USB安裝碟囉。 。
-
從Intel Inside切成AMD Inside,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轉至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因為編譯快3倍!
Linux作業系統雖然在桌機與筆電市場算是小咖,但在行動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伺服器、高效能運算領域卻是最重要的扛霸子。身為Linux之父的Linus Torvalds可說是該作業系統的靈魂人物,從最早開發Linux作業系統開始,至今超過15年都是使用Intel的處理器來開發,如今,他也跳槽了,跳到AMD處理器平台,算是劃時代的開始! 由於2018年開始,Intel的CPU就一直被爆出有許多漏洞,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沒有補破網。先前還有說補正之後,,讓Linus Torvards抨擊Intel工程師到底會不會設計CPU。 而在中,裡面提到了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Linux和Git之父Linus Torvalds已將他的主要開發電腦,換成了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並說明他這次為什麼更換平台的說法。 由於Linus兄過去一直使用Intel處理器來開發軟體,主要是因為他與該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甚至與許多Intel在Portland的開源團隊非常接近。但最近他換了平台了,他表示: 「實際上,對我而言,本週最大的驚喜,就是我把主機升級了。這是15年來的第一次,我的桌機不是Intel平台了。喔!我是還沒有轉換到ARM平台啦!但現在已經升級到潮爽的AMD Threadripper 3970X平台!我使用“allmodconfig”來編譯這個測試版本的Kernel,速度比以前快3倍,雖然說在這段必須冷靜下來的期間(編按:指疫情期間)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重要關聯,但是我顯然會明顯感受,在到下次大改版時,該平台所帶來的效能力量!」 是一款32核心64執行緒的工作站級處理器,基礎時脈為3.7GHz,爆發時脈為4.5GHz,L1、L2、L3快取分別為2MB、16MB、128MB,採用台積電7nm製程、支援PCIe 4.0架構,可搭配sTRX4主機板,記憶體方面可支援DDR4-3200,高達4通道。在各方面的效能表現都比Intel同級產品還要好,也許是這樣才讓Linus兄轉換平台,讓他在程式編譯的工作上如魚得水! 由於Threadripper 3970X和3900系列,擁有許多核心,是讓經常需要編寫大型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最佳選擇,Linus兄雖然沒說他先前用的是哪顆Intel CPU,但他這次使用AMD CPU的編譯速度,的確提高了3倍! 既然未來採用AMD處理器來開發Linux核心,相信這對AMD Ryzen的Linux使用者來說,也會是個好消息!因為Linus一直為主線版本的Linux建構最新的Kernel核心程式碼,要是系統因為有錯誤(例如處理器漏洞),或是未經充分測試而撤掉該功能,導致任何程式碼有問題時,他總是傾向會大聲地「訐譙」出來 (編按:非常不爽!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有類似的個性)。 因此,這次透過Threadripper平台,能額外且直接找出問題,讓他更有希望能更快地發現任何破壞核心的各種臭蟲,並且在他要生成新的核心程式時,能夠即時做出各種新的改進!當然,核心程式也會針對AMD平台做優化。 就連Linux之父都轉換到AMD了,您還在堅持14nm嗎?
-
「宅」者無敵、耍廢有三寶:電動、追劇、音樂停不了(音樂篇)
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疫情大爆發,各國紛紛祭出「鎖國」策略,台灣現在的策略,也是盡量能別出門就出門,那麼防疫期間,在家裡能做什麼消遣呢?當然是「聽音樂」囉! 比起打電動、追劇等這些必須花眼力、甚至必須全神貫注的活動來說,聽音樂絕對是能讓眼睛休息或放輕鬆,且可以做其他事情的絕佳活動!尤其宅在家裡聽音樂,搭配超棒的音響,可說是非常上乘的享受。玩家一邊聽音樂、一邊還可做其他事,或許可以在家做做運動,順便減肥一下喔! 至於要聽什麼音樂呢?音樂愛好者們可以選擇聆聽先前購入的黑膠唱片或是CD唱片來懷舊一下,用這些媒介來聽音樂當然是最棒的享受啦!當然若您沒有收集唱片,或是覺得唱片都是老歌了,想隨機聽一些新的、流行音樂,或是沒聽過的古典或復古音樂,但又怕聽廣播時會聽到一堆不想聽的內容,那麼,「線上音樂」可說是絕佳的選擇。 當今的線上音樂平台有非常多種,但有些不一定合法,或是品質參差不齊,為求能聆聽到合法來源又高品質的音樂,以下就推薦幾款線上音樂平台,讓您在居家防疫或是在家工作時,可以聆聽讓您放輕鬆的隨選音樂,以放鬆心情,增進工作效率。 推薦音樂平台: (1) Spotify (2) Apple Music (3) KKBOX (4) YouTube Music Spotify技術股份公司於2006年在瑞典成立,是一家線上的音樂串流服務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他們的音樂是與環球、索尼和華納等大咖級的音樂集團以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提供有數位版權管理(DRM)保護的音樂給用戶使用。由於其音樂類型廣泛,累積了上百萬首歌曲,包含各國與各類型音樂,如今Spotify用戶規模已累積至2019年10月底已有2.48億,已成為當今線上音樂平台的第一品牌。 Spotify支援iOS、Android等裝置,以及微軟Windows 7/10等平台。用戶在微軟Windows 10的內建App中通常也看得到Spotify這個App。使用時,只要先註冊一組帳戶,可支援Email、Facebook、Apple等帳戶來註冊。一旦註冊完成之後,就成為Spotify免費會員,可以在各種平台下聆聽音樂,包括行動裝置、電腦、平板、汽車等等,就連電視、遊戲機(Xbox或PlayStation)、智慧型喇叭也支援,甚至玩家也可以開啟網路播放器(或瀏覽器)來直接聆聽Spotify的音樂。 Spotify播放器裡面,提供最新音樂、音樂專輯、各式音樂推薦,並有音樂搜尋、音樂電台、建立歌單等功能,當用戶聽到好聽音樂時可以點讚,並可透過建立播放歌單來選擇愛聽的歌曲,而App也會記錄您所聽過的歌曲,中途離開App的話,下次執行時也能恢復該歌曲聆聽!桌面版App還能看看朋友正在播放什麼,以便分享好聽的歌曲。手機版App則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分享給朋友! 以上的功能,都是免費會員具有的功能,然而大概聽了兩三首歌之後,就會出現一下廣告,不過廣告大約15~20秒而已 (比廣播還佛心),因此老實說還好,至於電腦版本的畫面下方也會頻頻有廣告橫幅就是了,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您的聆聽體驗。當然若您不想要有廣告的話,也可以選擇付費方案! ● Spotify的付費方案如下: (1) Spotify Premium: 個人會員,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149元 (2) Spotify Family: 家庭會員,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240元 付費會員能享有不少好處,以「Premium個人會員」來說:可以下載音樂,以便離線聆聽,且沒有廣告打擾,以享受不間斷的音樂。此外,就是能夠想聽什麼就播什麼,以任何順序播放,不用受限於免費版只能聽固定那些歌曲。最後就是,偶爾隨選歌曲的曲風剛好你不想聽,由於免費版只能讓你每小時卡歌最多6次,讓不少人選擇忍受聽完,但是付費版就可提供無限次切換歌曲的選項,當聽到不想聽的音樂時,就可以盡情換歌。此外,在音樂品質方面,免費版最高可到160Kbps,而Premium則可以設定到320Kbps。 至於「Family家庭會員」,則是最多可以同時6個帳戶登入,讓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家人或是朋友使用,家庭會員除了能享有Premium個人會員的好處之外,還可建立Family Mix全家專屬的播放清單,會根據家人喜愛的音樂定期更新。此外,針對小孩子的部份,還提供封鎖成人音樂,讓未成年用戶可以在健康的環境下聆聽音樂! 至於歌詞方面,Spotify官方僅提供部份英文歌曲,且僅顯示歌曲的背後故事!雖說Spotify官方推薦可搭配SoundHound來顯示歌詞,但SoundHound支援得更少,且只有英文。因此可以建議使用Musixmatch Lyrics Finder歌詞同步工具。整體來說,如果想要宅在家裡聽音樂,Spotify可說是線上音樂平台最佳選擇之一。 Apple Music是蘋果公司於2015年所推出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挾其在iPhone、iPad在全球擁有不錯市場佔有率的優勢,與提供6千萬首合法歌曲,以吸引果粉們訂閱使用!Apple Music線上音樂服務於2016年時支援到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第二大串流媒體音樂服務,僅次於Spotify。 目前Apple Music服務支援iOS裝置(包含Phone、iPad、iPod)、Android裝置(下載Apple Music App)、Mac電腦(已內建)、HomePod (搭配Siri),或是Windows電腦(搭配iTunes軟體)來使用。Apple Music服務除了可以選擇單首購買(透過iTunes App或手機)之外,也可以選擇加入訂閱該服務,以便透過線上來收聽。 Apple Music能夠根據用戶的口味向用戶推薦音樂,且該服務也整合到了Siri語音控制服務中。其線上服務中還包括了網路電台「Beats 1」(可搶先聽到最新音樂,但部份地區不提供),只要是蘋果的用戶且有Apple ID的話,就可以免費加入試用三個月,之後就轉為收費服務。 加入Apple Music時,其智選推薦音樂功能,可以讓用戶選擇喜愛聆聽的音樂類型,以及喜愛的藝人,然後透過分析,就會列出各種推薦歌曲或專輯。由於加入了音樂專家的親自挑選,因此其推薦結果更加準確,更符合聽眾的胃口,而這也是Apple Music服務的最大優勢之一。 至於其他方面,大多數Spotify有服務,Apple Music也大多具備,像是可以查看朋友正在聆聽的內容,也可以為喜歡的歌曲點讚,或分享給其他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還支援歌詞搜尋,用戶即使不曉得歌名,也能從片段歌詞中找出對的歌曲來播放,並有動態歌詞顯示功能。 至於先前原先的iTunes商店,仍然可以下載購買數位音樂,當然一旦只要您加入Apple Music之後,這些就都可以聽到了!您可以透過線上串流來聆聽,或者下載至手機/電腦來離線聆聽!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會員資格取消之後,這些下載的歌曲也就不能聽囉! ● Apple Music的付費方案如下: (1) 學生會員: 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70元 (還送Apple TV+) (2) 個人會員: 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150元 (3) 家庭會員: 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240元 對於想要嘗試Apple Music的用戶來說,您可以先選擇先試用3個月看看,後續再選擇是否繼續訂閱。若您是大專院校學生的話,Apple Music月費非常便宜,還有限時免費贈送Apple TV+,至於一般用戶,就只能選擇個人會員。僅限個人使用,因此若有多人同時在其他裝置登入該帳號並播放音樂時,就會出現是否升級到家庭帳號,以允許其他5台裝置登入。另外,您可以選擇升級到家庭會員帳號,這樣就可以同時6個帳戶登入,且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個人帳戶來建立歌單,並可分享線上音樂或音樂資料庫的內容給其他家庭成員! 簡單來說,Apple Music音樂平台,非常適合想聽新音樂,希望由系統推薦您喜愛的曲風,來針對個人訂製的專屬音樂歌單,並有歌詞可以看。然而要加入Apple Music的話,必須得先填入付費方式(信用卡或行動電話帳單代付),不像Spotify可以先當免費會員來試聽!此外,在音樂品質方面,Apple Music僅提供到256Kbps AAC格式,因此若您的耳朵對音樂很挑剔的話,可能得選其他方案了。 KKBOX是來來自台灣一群熱愛技術及音樂的工程師,於2005年所創立的音樂串流服務平台,甚至比Spotify成立的時間還早,其以DRM加密技術,成功為線上音樂和智慧財產權取得完美的平衡與保護,打開了線上音樂合法授權的版權觀念,並拓展至香港、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成為亞洲線上音樂市場的翹楚,目前KKBOX係由日本KDDI電信集團營運。在音樂方面,KKBOX擁有超過4500萬首曲目,以亞洲歌曲為最大宗,當然華語音樂的數量也是第一,比其他線上音樂平台還多。KKBOX可說是亞洲最大的線上音樂平台… 呃…,說它是平台好像還不夠,算是一款線上音樂社群平台。 由於KKBOX很早出道,因此各種硬體產品幾乎都支援,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行動裝置、Windows與macOS等電腦,當然也支援車用、客廳家電 (包含智慧電視、Chromecast、Xbox)、Apple Watch/Android Wear等穿戴裝置等等。使用時,只要先註冊一組帳戶,可支援Email/手機號碼、Facebook等帳戶來註冊。一旦註冊完成之後,就成為KKBOX免費會員,可以在各種平台下聆聽音樂。 剛註冊的免費會員,可以享有3天的白金會員體驗期,並使用付費會員獨享功能。當試用期一過,所有歌曲就變成只能試聽30秒,當然用戶可以透過看廣告的方式,來獲得每天「免費聽」20首歌約60分鐘的額度(Quota)。但是可別隨便卡歌,因為切歌或跳轉的話,額度還是會扣掉。若覺得一天只聽20首歌、才一小時的時間不夠的話,就得考慮加入KKBOX的付費會員,付費會員最多可以兩個裝置同時登入。 至於KKBOX有哪些特有的功能?KKBOX提供個人化推薦,並可收藏,提供獨家演唱會直播,亦可與朋友線上一起聽等等,花樣與功能特多。從歌手音樂、音樂專輯、各式音樂推薦,到音樂搜尋、音樂電台、建立歌單等功能都一應俱全。會員也可以點讚、分享,甚至可以「開台」,把自己的歌單分享給其他會員,然後會員就可以加入「一起聽」,然後聊天交換心得。最大的優勢在於,有動態歌詞啊!桌面版App還支援歌詞投稿功能,因此KKBOX可說是互動性頗佳的一款線上音樂社群平台。 此外,KKBOX還推出新的KKBOX Kids會員,其有針對兒童打造的兒歌情境、有聲書,還有搭配其KKTIX服務的兒童專屬活動等內容,讓一個帳號大人小孩都可以登入,目前推廣期間可以和KKBOX帳號綁定,一樣的月費,有兩組帳號可以使用。 ● KKBOX的付費方案如下: (1) KKBOX一般會員: 每月NT$149元,可以配合經常性的優惠活動來加值 (2) KKBOX Kids: 憑媽媽手冊免費21天。可搭KKBOX會員一起申請 (3) KKBOX Prime超值娛樂包: 每月NT$199元。該會員可擁有KKBOX、KKBOX Kids還有KKTV、KKTIX、KK Points回饋等方案,以及參與各種活動等方案 (4) KKBOX青年學生優惠方案: 使用.edu的email可申請此方案,季費NT$300元 簡單來說,KKBOX的優勢在於提供超高音質(320Kbps)、華語歌曲最多、有歌詞顯示、能開台與好友一起聽,而且KKBOX有社群互動功能,常常有線上演唱會可以參加,更常辦實體活動,像是一年一度的KKBOX風雲榜,邀請歌手到現場獻唱,讓會員搶票參加,與歌手近距離接觸,KKBOX可說是非常用心在經營的音樂社群平台。 雖說免費會員能聽的歌曲只有每天20首,但其實對少聽音樂的人來說,其實也算足夠,而KKBOX也提供各種會員等級與優惠活動,讓用戶可以選擇最輕鬆的方式來付費。KKBOX的繳費方式也非常多元,可透過超商繳費、信用卡、ATM轉帳、LINE Pay等付費方式,亦可選擇儲值的方案,讓系統來每月扣除!因此很適合當成禮物來贈送! 若您是學生的話,KKBOX的青年學生優惠方案也非常棒,25歲以下只要有.edu的email信箱的用戶,只要傳學生證、在學證明等資料,就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來聽KKBOX!不過KKBOX並沒提供家庭方案實屬可惜!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影音分享平台,在該平台裡面也擁有不少MV,很多還是唱片公司直接經營,讓用戶可以盡情觀賞,但就在Apple於2015年推出自己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時,YouTube也跟著發布無廣告的付費YouTube Music Premium服務。並於2018年起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這次的改版主要是要針對音樂愛好者打造出非凡的使用介面與功能,以與現有YouTube偏重影音內容的服務做區別,提供用戶全新的音樂饗宴!目前YouTube Music包含台灣內的共73個國家和地區上市,以與Apple Music搶佔市場!台灣地區也於2019年11月正式上線。 YouTube Music目前提供行動裝置App (iOS與Android平台)版本,另有瀏覽器版本(music.youtube.com),以及桌面版捷徑(可開啟瀏覽器並進入YouTube Music),因此可適用於各種具有瀏覽器的硬體平台來使用。只要有Google帳號就可以登入YouTube Music。 在功能方面,YouTube Music提供官方推薦合輯、新曲上架、現場演出、電台等等,也可讓用戶挑選曲風與喜愛藝人,並加入點播歌單內。在搜尋歌曲方面,搭配Google超強的搜尋引擎能力,在歌詞搜歌裡面打錯字,也能找得到您想要聽的歌啊!果然Google就是強大!由於YouTube Music的歌曲來源其實就是YouTube裡面的授權音樂影片,因此YouTube的每首歌都是MV,用戶可以純聽音樂,或看MV,當然歌詞也直接內建在MV內,不用到處找歌詞。 至於會員等級方面,目前YouTube Music提供免費的「基本版」,以及付費的「Music Premium」版,兩者功能幾乎一樣,差別在於後者提供無廣告環境、可背景播放,並可下載音樂等功能,因此想要更好無擾的音樂聆聽環境(基本版有時候的廣告可長到幾分鐘,很擾人),玩家可以考慮選擇Music Premium付費方案! 在付費部份,這裡有個小技巧可以省一點錢。就是建議用戶先透過電腦版或Android版的App來付費,個人會員的月費是NT$149;若是透過iPhone的YouTube Music App來付費,因為蘋果要求所有的App不能繞過其iOS的In-App Purchase機制,因此通常會付出比較貴的代價(NT$190)。 ● YouTube Music Premium的付費方案如下: (1) 學生會員: 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79元 (每年會重審資格) (2) 個人會員: 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149元(iOS平台NT$190元) (3) 家庭會員: 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229元 當然上述的部份只是純音樂的部份,若要升級到包括影音的YouTube Premium方案,那麼月費就再多NT$30元(家庭會員是NT$40元)。因此若您平常愛看一些YouTube影片,又愛聽線上音樂,且不想看到廣告的話,那麼就可以考慮改訂YouTube Premium。 整體來說,YouTube Music平台提供一個可看與可聽的音樂平台,讓音樂愛好者能夠盡情享受,基本版就可以無限聽歌,只是有廣告而已。此外,YouTube Music在其他互動功能上,比較沒有像上述平台那麼多樣化,但這對純粹喜歡聽歌、介面單純一點的用戶來說,也能非常容易上手,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在音樂品質方面,YouTube Music也跟Apple Music一樣,最高提供到256Kbps AAC格式,若您無法接受的話,就只能選擇其他方案囉! 除了上述的線上音樂平台之外,其實還有不少平台可以選擇。不過有些服務比較像是音樂電台,而非隨選音樂,而有些服務還會鎖地區,例如Amazon Music (6千萬首,鎖地區)、Pandora (僅限美國)、酷狗音樂 (僅限大陸)、SoundCloud (原創音樂愛好者分享平台)、Jango (西洋音樂為主)、Napster (西洋音樂為主,鎖地區)…等等,這些就僅列出來僅供參考,而不做介紹了。 上述的音樂平台若沒支援歌詞同步功能的話,用戶可以考慮下載MusixMatch Lyrics Finder,該網站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歌詞與歌詞翻譯庫,因此什麼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歌詞,讓您聽歌學歌更快速。 該軟體支援iOS、Android以及Windows平台。其具備下列功能: (1) 支援以歌曲名稱、藝人,或是歌詞來尋找特定歌曲 (2) 可支援Spotify、YouTube、Pandora、Apple Music、SoundCloud、Google Play Music 等音樂平台 (3) 對於外文歌曲,還提供歌詞翻譯功能。唱什麼一按即知 (4) 忘了什麼歌?還可以一鍵自動辨識歌曲 上述介紹的各種線上音樂平台,可說是目前市場的主力,在會員制部份,由於市場競爭的態勢下,各平台都有提供免費版、個人會員版,有些還有學生版或家庭版。以免費版來說,可享用的服務都有些不同,在選擇時,玩家們可以先多比較。至於個人付費方面,則價位都非常接近,因此玩家可以依照喜愛聽的歌曲種類(如Spotify和Apple Music都是西洋音樂多,KKBOX則是華語音樂最多),來挑選自己喜愛的服務商,若想要看MV,那就只有選YouTube Music了。 雖說市面上還是有其他類似服務,但由於音樂數量不如上述的平台,且收費制度也不一定划算,至於免費的電台,歌曲數量不一定多,且音質品質參差不齊,為避免壞了您的聽歌心情,建議玩家們考慮選擇上述推薦的平台就可以了,可以先選免費方案,試聽過後覺得還不錯,再加入付費會員吧!以上也祝各位玩家們宅在家裡聽歌曲,能放鬆心情,一起度過這次的疫情吧!
最多人點閱
- 研發代號Win7 SP2》 最新的微軟Windows 7更新懶人包推出,系統更新一次搞定!
- 震撼,Microsoft爆史上最嚴重出包》Windows Vista、7、8與8.1全中獎,安裝更新之後就得要修理或重灌!
- Windows 10「手動延長」升級優惠,拿到「合法便宜」的Windows 10正版金鑰
- Windows 10繁體中文版開放下載,Windows 10 Technical Preview Build 9926載點搶鮮體驗!
- Remix OS for PC完整安裝攻略:讓您電腦可以Windows + Android 雙重開機
- CrystalDiskInfo硬碟健康檢查工具,SSD、HDD、SSHD定期安檢才能永保安康!
- SSD用戶必備》固態硬碟檢測與診斷工具,您裝了嗎?
- CloudReady讓老舊電腦復活,搖身一變Chromebook!
- 終於不用再被嘮叨,Windows 10免費升級優惠仍持續進行!
- Windows 10隨身碟USB 3.0版正式開賣,台灣製造32+64位元二合一版本Win10報到!
- 老闆,我要買趨勢科技PC-cillin 2016雲端版!
- Windows XP釘子戶還有多少,引爆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