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浦科特PLEXTOR M9Pe 512GB SS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文.圖/Willy 2018-01-29 18:00:00自從固態硬碟(SSD)問世之後,玩家們在儲存空間的選擇上就多了更多的選擇,而SSD不只透過SATA連接埠的介面,到現在也推出了許多是透過PCIe 3.0 x4介面傳輸資料的產品,利用更好的頻寬,大大增加SSD的效能。小W編拿到一款由Plextor所推出的產品系列,M9Pe是他們家最新推出的SSD,全系列都採用PCIe 3.0 x4的介面,且分為PCIe、M.2等兩種形式!今天就要幫各位玩家們開箱實測這款Plextor M9PeY/G/GN 512GB SSD,不過先破題,表現贏過傳統5400RPM的HDD近乎「20倍」!
Plextor M9PeY/G/GN 512GB SSD齊開箱,滿滿的SSD大平台!
各位玩家們最近在看「原〇屋」或是「欣〇」逛街和選菜單內容的時候,挑選SSD時,有沒有看過Plextor這個品牌呢?之前PCDIY!編輯部這邊也寫過相當多關於他們家的產品,整體在SSD的效能數據、品質以及玩家使用後的心得反應都相當不錯。在今年(2018)的年初,馬上就推出一款指標性的產品──Plextor M9Pe,主要訴求「高效能」、「電競」以及「超耐用」等等眾多優勢。講完這麼多,我們開箱去!Plextor M9PeY
第一個介紹的是Plextor M9PeY系列,本身是採用PCIe的形式,頻寬為PCIe 3.0 x4;散熱的外殼使用的是鋁擠技術,搭配流體的散熱效果,並且採用黑色與紅色的塗裝,本身是一個強大散熱能力的模組外,還能夠擁有亮麗的外型,最特別的是,產品本身還搭載了RGB的燈效!Plextor M9PeG
第二款介紹的是Plextor M9PeG系列,依舊是PCIe的介面,不過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是走M.2的形式。將其產品本身的體積縮至22mm x 80mm,也就是目前最常見的2280型。不過不要看它體積嬌小就對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喔!它也與Y系列相同,也同樣具有鋁擠的散熱殼作為外觀,當然也還是採用M9Pe系列的黑與紅配色。Plextor M9PeGN
最後一個要介紹的是Plextor M9PeGN,屬於Plextor M9Pe系列當中最輕便的一款,採用的與G款式一樣為M.2(22mm x80mm)的形式、PCIe介面,不過因為其本身沒有如前2款一樣都具有散熱殼的設計;但產品本身在目前仍未上市,或許此款因為減少了散熱殼的成本,其價格會較為便宜。看完了全系列的照片之後,各位玩家們應該不難發現都具有相同的特色,從Y款式獨有的RGB燈效,再至G款式皆有的流線型散熱殼設計,最後也就是全系列都採用最重要的PCIe 3.0 x4介面,不論是影像、文字或是娛樂的使用者都能有相當頂尖的工作表現。
Plextor M9Pe 512GB SSD齊現行,TOSHIBA生產64Layers的3D NAND Flash記憶體!
當然除了包裝以及外觀介紹之外,各位玩家們一定非常想要知道其內部NAND Flash顆粒、控制器和快取究竟是使用哪一家廠商。小W編對於保固貼紙從來沒有在在意的!馬上幫各位玩家們打開產品檢視,這邊也特別的像各位玩家們說明,我這邊3款都有作拆卸的動作,也發現所使用的NAND Flash顆粒、快取和控制器都是相同的。所以這邊就以Plextor M9PeY/GN作為產品內部的介紹,以免過多的重複性圖片造成玩家們閱讀上的疲勞。那在各位玩家們看見顆粒的細節照片前,小W編這邊先用文字幫各位介紹其配置,以藉此讓玩家們了解到,各自的配置具有什麼樣的特色吧!首先先講到SSD當中最重要的記憶體顆粒,Plextor M9Pe全系列皆採用TOSHIBA的3D NAND Flash記憶體顆粒,為15nm製程、TLC架構;採用最新的64 Layers的3D堆疊技術,能夠大幅提升記憶體顆粒的儲存容量;接下來了解快取的部分,使用的是NANYA的Low Power DRAM,為LPDDR3,容量為512MB;最後是控制器的部分,使用的是Marvell的產品,型號為88ss1093,為PCIe SSD的控制器,具有第三代LDPC偵錯技術,也能夠支援NVMe,是一款專為高效能記憶體而誕生的控制器。

Plextor M9PeY/G/GN 512GB SSD齊實測,讀取速度突破天際!
看完了外觀設計、內部顆粒、快取以及控制器的介紹之後,玩家們一定相當期待這款由Marvell推出的全新控制器以及TOSHIBA採用最新64 Layers的3D堆疊技術顆粒,整體提供給玩家的效能表現究竟如何!依照慣例,小W編這邊也準備了實測使用的平台供各位玩家們做參考: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4.7GHz 6C/12T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GAMING (GPU:1569/1683/Mem: 1376)
SSD(1):Crucial M550 1TB (SATA)
SSD(2):Plextor M9PeY
SSD(3):Plextor M9PeG
SSD(4):Plextor M9PeGN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順帶一提,小W編在實測前會先針對SSD做一些簡單的設定,若是玩家們也想要在Plextor M9Pe上有更強勁的效能表現,可以參考以下的作法:進入裝置管理員,點選磁碟機之後選擇Plextor M9Pe的裝置,進入內容,並在「原則」的選項之中,將寫入快取的原則當中將「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部分打勾。
Plextor M9PeGN
首先我們先看到的是Plextor M9PeGN的效能實測,在看到實測之前先給各位玩家們看一下利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 5.5、TxBENCH檢視一下關於Plextor M9PeGN的相關基本資訊及資料。看完了簡單的相關資訊後,小W編使用以下幾個軟體:CrystalDisk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AJA System Test、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AS SSD Benchmark、HD Tune Pro 5.5等7項軟體進行實測。
AJA System Test
首先先看到AJA System Test的實測,小W編各分別測試了2種檔案類型與2種檔案大小,分為「DVCProHD 720p」和「2048x1556 10-bit RGB」,檔案大小則分為1GB以及8GB。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第二實測的軟體為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在此款軟體上小編總共測試了3種的檔案大小,從1GB、8GB至32GB,各位玩家們可以透過軟體的截圖了解到在不同種類型的檔案之下的讀取及寫入的傳輸速度以及IOPS。
AS SSD Benchmark
第三款實測的軟體為AS SSD Benchmark,測試軟體提供了3種不同的測試,從最基本的傳輸速度,以及Compression和Copy測試,透過不同的測試項目讓玩家們可以從更多的面向檢視產品的效能表現。ATTO Disk Benchmark
第四款測試的軟體為ATTO Disk Benchmark,將齊從傳輸檔案的大小從0.5KB至8192KB,直接於軟體內進行檔案大小的測試,以此實測關於檔案的速度差距。
CrystalDiskMark
第五項測試為CrystalDiskMark,小W編採用相當完整的測試方式,總共分成「Random」以及「0Fill」2種模式下去進行,並且皆測試1GB、8GB以及32GB的檔案大小,以此更能完整的判斷出Plextor M9Pe的效能,整體而言,讀取速度皆超過3000 MB/s,效能表現著實卓越。HD Tune Pro 5.5
第六項測試軟體為HD Tune Pro 5.5,在寫入以及讀取的測試上分為相當多種類,小W編這邊先幫各位列舉基本的數據,從額外測試、檔案效能測試、隨機存取測試以及效能測試四個面相向幫各位玩家們做實測,藉由測試環境較為嚴苛的軟體也較能看出效能表現到底如何!TxBENCH
最後一項測試軟體為TxBENCH,測驗的部分則類似於CrystalDiskMark,具有循序、隨機等測試,整體測試出來的數據確實都與CrystalDiskMark相近,讀取速度都能夠突破3100MB/s。表格時間
小W編知道各位玩家們看這麼多的圖片沒有什麼感覺,不過為了向玩家們表明所有的數據都是出自我手的測驗,還是必須要附上相關的截圖以茲佐證。當然,只透過圖片是沒辦法快速的尋找到相關的資訊,所以接下來我特地將其測試的數據作為表格,讓玩家們可以相當快速且不會過於重複地看見關於Plextor M9Pe全系列的效能表現,既然都已經提到Plextor M9PeGN系列,我們就先來看過Plextor M9PeGN的效能表格。Plextor M9PeG
首先我們還是透過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 5.5、TxBENCH三款軟體檢視基本資料,可以發現在命名上也都以如同Plextor M9PeGN相同,採用的也是M.2的介面,當然在使用只差別在於散熱殼的差別,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關於Plextor M9PeG的相關資訊。Plextor M9PeG的測試數據,我們一樣如同Plextor M9PeGN的測試方式相同,只是小W 編就不再一一附圖,增加玩家們的閱讀負擔,採用特別製作的表格讓玩家們能夠快速地明瞭數字。
在看完了圖表總整理之後,小W編在這邊幫各位玩家們重點整理在上開表格當中Plextor M9PeG的效能表現,在CrystalDiskMark的部分,其效能素質依舊都能夠維持在相當高檔的表現,甚至出現了3195MB/s近乎接近理論值的讀取速度數據,而在32GB檔案大小下的表現也依舊能夠維持在2873MB/s;AS SSD Benchmark的部分讀取有著逼近2700MB/s的表現,其中所附Compression測試的部分,更來到了讀取2850MB/s、寫入2105MB/s之高!
Plextor M9PeY
最後要介紹給玩家們的是Plextor M9PeY型號,此款的設定是需要透過PCIe 3.0的PCIe插槽做傳輸,並且具有RGB燈效以及大片的散熱殼幫助控制器散熱,那我們也還是透過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 5.5、TxBENCH這三款軟體先幫各位玩家們檢視相關的基本資訊。最後看完了相關的基本資訊,我們要來實測最後這款具有RGB特效、PCIe插槽、具有散熱殼的Plextor M9PeY,一樣我們用圖表先幫各位玩家們快速的帶過相關的效能表現,最後再幫各位玩家們做重點整理。
小W編為各位玩家們準備好重點整理,Plextor M9PeY在效能表現上依舊亮眼,整體效能的平均表現都非常突出,甚至可以從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看見在8GB的檔案測試下讀取速度依舊能夠維持著2582.6MB/s;而這款Plextor M9PeY的型號特別專為電競設計,在AS SSD Benchmark之中的Copy測試當中,對於Game的傳輸有著突破小W編印象的1280.07MB/s,ISO檔案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來到1970.73MB/s!
只有效能測試怎麼夠?SSD對抗HDD再對上自家前代產品齊比拚!
若是小W編將文章就寫至此,可能會讓玩家們對於數據的效能表現是怎麼樣的高速沒有任何的感覺,所以我這一次特別為各位玩家們做了圖表幫各位玩家們作分析!來看看5400 RPM的HDD、7200RPM的HDD到自家前代的M8PeY、M8SeG、透過SATA 3介面做連結的S3C做比較,讓玩家們可以簡單明瞭的發現檔案傳輸速度上的差別,不論是讀取還是寫入,甚至到ISO、GAME、Program的差距。那這一次使用作為比較的產品為:
(一)WD Blue SSHD 4TB
(二)WD Black 6TB
(三)Plextor S3C 512GB
(四)Plextor M8SeG 512GB
(五)Plextor M8PeY 512GB
首先登場比較的測試軟體惟ATTO Disk Bench 2048MB的測試,各位玩家們可以發現在全新推出的Plextor M9Pe系列與其他產品的速度差距:


只看一款測軟體的比較一定不夠準確,小W編還準備了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
身為經典的硬碟測試軟體,怎麼能夠忘記CrystalDiskMark的測試呢?小W編接採用1GB的隨機方式,來與其他的產品做比較:


最後回到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軟體,其中小W編要特別與各位提到的是其中的Copy-Benchmark,其中有關於ISO、Program以及Game的傳輸表現,各位玩家們就能從中間看出差異:


於效能評比的結尾做個簡短的短評,整體而言,相信玩家們也不難發現,在Plextor M9Pe此系列全新推出的SSD,不管是比起SATA 3介面的SSD、自家前代同樣走PCIe介面的產品,或是落差都幾乎有10倍之多的HDD,效能的表現相當可怕,快的非常可怕!
小W編實測心得,天下武功,果然唯快不破!
經過了小W編這幾些時日來的測試以及實際使用過後,對於整體效能的速度表現徹底震懾住我!不論是在安裝遊戲、玩遊戲,甚至進行大檔案的移動,對!小W編就是在那邊將遊戲的ISO檔移動過來又移動過去,實際體驗後,最近腦中總是浮現一種很想要將自己家中那顆5400RPM HDD拿去回收的想法。若是玩家們還在認為系統碟不論是使用SSD或是HDD都沒有差別嗎?除了開機、執行遊戲、甚至開啟Google Chrome還是FireFox等瀏覽器,也能夠有尊爵不凡的超速體驗。這時我就不禁想起了在《功夫》提到的:「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玩家們只要親身體驗過一次這樣高效能的SSD之後,您也會想要散盡所學武功、掏盡家裡豬公,只為成為蓋世英雄!
規格表
●產品型號:PX-512M9PeY、PX-512M9PeG、PX-512M9PeGN●容量:256GB、512GB、1024GB
●控制器:Marvell 88SS1093-BTB2
●快閃記憶體:TOSHIBA BiCS3 3D TLC
●緩衝:512MB LPDDR3
●規格:PCIe(Plextor M9PeY)、M.2 2280(Plextor M9PeG/GN)
●介面:PCIe 3.0 x4
●產品尺寸:Plextor M9PeY -176.33(L)x121.04(W)x22.39mm(H)、Plextor M9PeG/GN-80(L)x22.8(W)x4.7(H)mm
●耐衝擊力:1500G(最高)、在1 msec half-sine條件下
●電源需求:DC 5V 2.0A(S3C)、DC 3.3V 2.0A(S3G)
●MTBF:大於150萬小時
●重量:200g(Plextor M9PeY)、13g(Plextor M9PeG)、10g(Plextor M9PeGN)
●保固:5年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Plextor浦科特廠商網址:www.goplextor.com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建議售價:電洽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全新 LaCie 1big Dock SSD Pro 和 1big Dock 儲存解決方案,為創意專業人士提供優異效能和多元應用
- 專注質感與效能、為極速而生,WD My Passport SSD 1TB外接式SSD開箱體驗
- 重新定位2.5吋SSD系列極速效能,TEAMGROUP十銓CX2/EX2 SSD開箱
- 穩定、可靠、高效能!Seagate IronWolf Pro 125 SSD 3.84TB大容量開箱簡測
- 美光造型時尚的全新 Crucial X6 SSD 行動硬碟,可更快速、即時存取數位內容,Crucial 擴展的消費型 SSD 行動硬碟產品Crucial X6 和 X8,完美呈現其可隨時隨地提供極優異的效能、可靠性和高價值
- 從創作者出發、為創作者而生,TEAMGROUP T-CREATE CLASSIC DDR4-3200 32GBx2記憶體與1TB M.2 SSD入手開箱
- 輕巧便攜、高速傳輸,Crucial X8 2TB Portable外接式SSD開箱實測
- 同價不同速、玩家體驗更快速SSD效能的首選,XPG GAMMIX S50 Lite 1TB PCIe 4.0 M.2 SSD開箱
- 十銓科技推出ZEUS雙系列電競記憶體,點燃電競之火 展現雷霆神威
- Apacer AS722 1TB行動SSD,小巧便攜,高速傳輸,玩家絕佳備份裝置
- 三星以980 PRO引領固態硬碟效能大躍進,打造遊戲與高階個人電腦應用最佳利器,980 PRO SSD為遊戲玩家與創意從業人員 開啟進階應用的無限可能
- 擴充下一代Xbox遊戲主機硬碟代價不小!Seagate 1TB Xbox專用擴充卡價格意外流出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群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KLEVV NEO N610 SATA SSD極速升級有感,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浦科特PLEXTOR M9Pe 512GB SS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 SSD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
- 絕佳C/P值,KLEVV CRAS C710 M.2 SSD全新上市,賦予絕佳存取效能
- TOSHIBA OCZ RD400A 1TB固態硬碟實測開箱,NVMe世代電腦飆速PCIe S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