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儲存
ASMedia ASM1142效能大對決,PCIe 2.0 x2 v.s. PCIe 3.0 x1介面USB 3.1擴充卡效能實測!
文.圖/賴明亨 2015-03-28 00:00:00USB又改朝換代了,這次是從USB 3.0版本,進化到最新的USB 3.1版本。這邊,或許會有人說,USB 3.0不是剛出來嗎?怎麼這麼快又有新版呢?事實上,USB 3.0正式規格是在2008年11月12日發表,到了差不多約一年之後,才有多家業者推出PCIe to USB 3.0晶片組,而從時間來看,USB 3.0距離當年發表時間,已經有六年半的時間,也到了該推陳出新的時候。USB 3.1正式規格則是在2013年12月3日發表,2014年9月9日又發表了USB Type-C連接器,而早在去年Computex Taipei 2014,我們台灣之光祥碩科技,也就是ASMedia,第一家正式展示原生USB 3.1晶片,經過一連串認證,現在已經量產正式推出。這樣的USB 3.1改朝換代,將會是一個大變革,包括主機板、擴充卡、集線器與外接硬碟,都將全面翻新,導入USB 3.1。這次,PCDIY!獨家搶先測試,就讓我們來看看史上第一款PCIe to USB 3.1 Bridge:ASMedia ASM1142,來瞧瞧它在PCIe 2.0 x2與PCIe 3.0 x1擴充卡的戰鬥力吧!

USB 3.0掰掰,迎接USB 3.1的來臨!
時間回到USB 3.0時代,第一家推出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業者,是NEC(後來併入Renesas),接著出現ASMedia、Fresco Logic、Etron、TI,最後一家則是VIA獨立出來的VIA Labs。一開始,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供貨不足,導致價格維持高檔,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主機板業者大量引進,所有的主機板都要內建USB 3.0,引爆了USB 3.0連接埠的數量競賽。後來,GIGABYTE提出了新的作法,認為這麼多的USB 3.0不可能同時都用,因此,在主機板上導入了USB 3.0 Hub晶片,事後證明這樣的作法是對的。一開始,各家業者也出現了相容性問題,在Host端的韌體與驅動程式持續改版,以及Device端持續修正韌體,目前USB 3.0出現不相容的機率,已經比剛推出的時候少了許多。AMD率先在主機板晶片組內建USB 3.0之後,接著Intel也在主機板晶片組導入USB 3.0,不過,主機板業者仍加入PCIe to USB 3.0 Bridge晶片,這則是為了提供更多的USB 3.0埠。發展至今,零售市場仍販售有搭載NEC、ASMedia、Fresco Logic、Etron或TI晶片的USB 3.0擴充卡,用來給舊電腦用戶做升級,或者做為更多USB 3.0埠擴充。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USB 3.1發表之後,各家業者也積極研發,現在,終於是來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第一家推出USB 3.1晶片組:祥碩科技ASMedia
目前,USB 3.1開發最快的業者,則是祥碩科技ASMedia。早在去年Computex Taipei 2014,就已經公開展示了原生USB 3.1晶片實品,經過一連串認證,現在已經量產正式推出。USB 3.1產品,這回共推出有ASMedia PCIe to USB 3.1 Bridge:ASM1142晶片,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1晶片,與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2R。ASM1142晶片,主要是給Host端使用,用來讓主機板提供USB 3.1埠,或者製造USB 3.1擴充卡。ASM1351、ASM1352R晶片,主要是給Device端使用,用來開發USB3.1行動硬碟,或者是製造USB 3.1硬碟外接盒,ASM1351支援單硬碟,ASM1352R則支援雙硬碟,還可以提供RAID 0、1、Jbod或Span。USB 3.0訴訟還沒結束,VIA繼續怒告ASMedia!
USB 3.0技術,由於要相容於過去的USB 1.0、USB 1.1與USB 2.0,因此,得要累積一定的技術與專利,才有辦法繼續開發下一版,以致絕對有一定的難度。也因如此,能參與USB 3.0、USB 3.1競賽的,能拿到入場券的已經是稀有動物。2013年12月17日,威盛電子VIA怒告祥碩科技ASMedia,提出懷疑之前任職於威盛電子的前員工,2007年時林哲偉在威盛電子擔任副總,帶了一群核心團隊跳槽祥碩科技,疑似從VIA跳槽帶槍投靠ASMedia,因而引爆USB 3.0侵權糾紛。檢方認為之前任職於威盛電子的現任祥碩科技員工,包括張棋、工程師林書宇、黃永中及蔡乙仲將威盛電子的研發機密,帶到了祥碩科技。也因此,引爆了威盛電子怒告華碩電腦、祥碩科技,要求竊取技術求償台幣41.37億元,結果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反擊,提出尊重法律奉陪到底。這個USB 3.0專利糾紛,目前已經從台灣延燒到了美國。至於,祥碩科技ASMedia最新的USB 3.1晶片,是否會受到影響,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ASMedia ASM1142晶片,支援PCIe 3.0 x1與PCIe 2.0 x2介面設計!
USB 3.1擴充卡的話,由於單埠傳輸速率就上10Gbps,因此,介面上的速度,最起碼也要跟上10Gbps才行,而這樣的速度,以PCIe介面來說,至少要用PCIe 2.0x 2或PCIe 3.0 x1才足夠,目前的第一款USB 3.0晶片組,ASMedia PCIe to USB 3.1 Bridge:ASM1142晶片,就是採用PCIe 2.0 x2或PCIe 3.0 x1介面設計。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現今電腦主機板的插槽,主流為PCIe x1、PCIe x4、PCIe x8或PCIe x16,因此,會遇到的問題,是根本就沒有PCIe 2.0 x2的插槽可以使用,另外,由於PCIe 3.0的話,現今的晶片組,只有提供PCIe 3.0 x16或PCIe 3.0 x8,PCIe 3.0 x1的話,也還沒有規劃這樣的設計,這導致USB 3.1擴充卡安裝上會遇到一些問題,比方要求PCIe 3.0 x1,卻誤安裝到PCIe 2.0 x1的話,就會產生降速的問題。目前來說,主機板業者的話,大多則採用了PCIe 2.0 x2設計,但以擴充卡業者來說,則提出了PCIe 3.0 x1與PCIe 2.0 x2方案,一樣的USB 3.1晶片組,推出了不同規格的USB 3.1擴充卡。ASMedia ASM1142的競速 → PCIe 2.0 x2 v.s. PCIe 3.0 x1擴充卡大車拼!
ASMedia ASM1142是目前唯一的USB 3.1晶片組,由於它提供了PCIe 2.0 x2與PCIe 3.0 x1介面設計,但要注意的,則是市場上的主機板,並沒有PCIe 2.0 x2的插槽,若做這樣的擴充卡,消費者必須安裝到PCIe 2.0 x4、x8或x16電路插槽,才能跑上全速,而且市場上的主機板,也沒有PCIe 3.0 x1的插槽,若做這樣的擴充卡,消費者必須安裝到PCIe 3.0 x16電路插槽才行。這邊,則跟三泰科技sunix借側了USB 3.1擴充卡來進行交叉測試,拿到了PCIe 2.0 x2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雙埠USB 3.1 Type-A),以及PCIe 3.0 x1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單埠USB 3.1 Type-C)。
安裝與測試
這次的USB 3.1擴充卡測試,PCDIY!選用了Intel Core i7-5960X Extreme處理器,搭配ASUS X99-DELUXE主機板,分別使用了PCIe 2.0 x2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以及PCIe 3.0 x1的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安裝在PCIe 3.0 x16插槽。另外,由於目前並沒有USB 3.1裝置,這邊採用了ASMedia AT2053原廠測試板,這是一張採用了ASMedia Device Controller:ASM1352R的主機板,這主要是用模擬的方式,做出一組USB 3.1介面外接硬碟,支援2組SATA 6Gb/s硬碟,並可以用RAID 0組態磁碟陣列方式運作,若是用了2顆SSD的話,理論上就能發揮出USB 3.1的全速戰鬥力。這邊則使用了2顆Smasung 840 Pro 256GB固態硬碟,搭配ASMedia AT2053原廠測試板,模擬出USB 3.1介面的SSD外接硬碟。
(測試1)PCIe 3.0 x1介面USB 3.1擴充卡
這邊以三泰科技sunix USB2311C擴充卡,來進行PCIe 3.0 x1介面USB 3.1擴充卡測試,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測試2)PCIe 2.0 x2介面USB 3.1擴充卡
這邊以三泰科技sunix USB2312擴充卡,來進行PCIe 2.0 x2介面USB 3.1擴充卡測試,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對照組1)原生Intel USB 3.0效能測試
PCDIY!這邊也測試了一個USB 3.0的對照組,這邊以主機板上內建的原生Intel USB 3.0,安裝了Windows 8.1專業版x64作業系統,分別以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PCMark 7、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做交叉測試。購買USB 3.1擴充卡,小心別買錯版本!
最後,要提醒大家,由於USB 3.1擴充卡總共有PCIe 2.0x 2與PCIe 3.0 x1版本,兩者適合使用的主機板並不一樣,因此,採購上可要特別留意才行,以免插錯擴充槽,變成速度上不去的狀況。購買USB 3.1擴充卡,小心別買錯版本,這可是要留意的唷!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sunix - 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商電話:02-8913-1987
廠商網址: www.sunix.com.tw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請見
→更多的【PCDIY! HDD】: 請見
→更多的【PCDIY! SSD】: 請見
延伸閱讀
(01)台灣首測》 HGST Ultrastar He10 10TB SATA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頂尖之作!(03)WD Blue SSHD 4TB新藍標實測開箱,混合式硬碟中的新銳精兵!
(03)硬碟故障資料救援報價3萬8 引爆網友熱議!
(04)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實測開箱,物超所值希捷冷資料硬碟!
(05)小開箱》中銨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速寫開箱,5.25吋4-Bay多功能硬碟抽取盒!
(06)希捷Seagate Backup Plus 4TB實測開箱,USB 3.0大容量外接硬碟!
(07)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實測開箱,超大容量外接硬碟優質首選!
(08)硬碟用SSD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09)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10)WD Black 6TB黑標實測開箱,玩家級機械硬碟中的資優生!
(11)HGST TOURO Mobile 3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超大容量USB 3.0外接硬碟報到!
(12)艾客優品AKiTiO Neutrino Bridge USB3.1外接硬碟支架實測開箱,電腦玩家的神兵利器!
(13)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實測開箱,巨量資料儲存的神兵利器!
(14)硬碟故障資料救援,等了一年八個月...
(15)有圖有真相》WD Service Center專訪,客服正妹真相大公開
(16)Kingston DataTraveler 2000 32GB實測開箱,IP57防水防塵實體鍵盤加密防護隨身碟!
(17)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18)網爆硬碟發出高頻唧唧滋滋聲,引發網友熱議!
(19)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20)HGST DESKSTAR NAS 3TB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21)硬碟容量那麼大能做什麼 引爆網路熱議!
(22)二次元房價下不來 引爆網友熱議!
(23)艾客優品AKiTio aDrive U3 240GB開箱實測,USB 3.0鋁合金外接式高質感固態硬碟!
(24)磁碟陣列要選RAID 5還是RAID 6 引爆網友熱議!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職人必備! SP廣穎布局影音市場
- Avengers Assemble!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開箱
- 高調RGB燈條加持,就是要與眾不同!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外接式行動SSD動手玩
- 創見新推CFexpress Type B讀卡機與記憶卡,打造影像拍攝新格局!
- Q萌系列第二發!金士頓2021限量萌牛隨身碟賀歲登場,「牛」來運轉好運到,迷你瓶中牛可愛度破表!
- 跨界串連 延伸無限,SP廣穎電通推出3款Type-C隨身碟-Mobile C20.C21.C30
- 金士頓推出全新DataTraveler Duo雙介面隨身碟,具備Type-A + Type-C雙接頭,雙滑蓋設計兼具時尚耐用
- 輕巧有型好攜帶的隨身儲存空間,達墨Topmore Portable SSD TS1 512GB入手開箱
- 小體積大容量、拋光鋁面超時尚,Seagate One Touch HDD 5TB行動硬碟開箱實測
- 強固型儲存方案完備 SP廣穎搶攻軍事應用
- 架設NAS不麻煩、手機設定超簡單,ASUSTOR LOCKERSTOR 2 AS6602T NAS主機開箱體驗
- 輕巧便攜、高速傳輸,Crucial X8 2TB Portable外接式SSD開箱實測
最多人點閱
- SanDisk Extreme PRO microSDHC UHS-I 32GB新版記憶卡V30 U3 A1實測開箱,讀取667x寫入600x的記憶卡世界頂尖之作!
- 巴比祿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開箱實測,日本製軍規精品級外接硬碟!
- 絕妙搭配:Seagate外接式SSD: 時尚型One Touch SSD 與 電競型 BarraCuda Fast SSD
- iPhone容量救星降臨,「Kamera M1行動電源+口袋相簿 64GB」多功能行動電源開箱實測
- PLEXTOR Portable SSD EX1 128GB實測開箱,外接式固態硬碟中的高顏值極致精品!
- 十銓Team MoStash 32GB魔立碟實測開箱,是iPhone容量救星也是超酷手機立架!
- Kingston DataTraveler 2000 32GB實測開箱,IP57防水防塵實體鍵盤加密防護隨身碟!
- 希捷Seagate Backup Plus 4TB實測開箱,USB 3.0大容量外接硬碟!
- 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史上最大2.5吋行動硬碟正式報到!
- 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實測開箱,Thunderbolt 3.0史上最快外接固態硬碟!
- 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實測開箱,超大容量外接硬碟優質首選!
- 2019春季21款主流SSD大評比,價格大降價、更換高容量就趁現在 (上)
